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財政科技投入

上海財政科技投入

發布時間:2021-05-09 09:30:45

『壹』 張青的學術成果

期刊論文:
張青. 資源型企業群落公司創業關鍵成功要素模型的研究---以兗礦集團為例 , 研究與發展管理 vol.22(5), 2010, 中文: 95-103
蔡仲秋,張青. 資源型企業群落創業治理機制的研究 , 技術與創新管理 vol.31(5), 2010, 中文: 550-554
蔡仲秋,張青. 資源型企業群落演變各階段的特徵及其轉型實現策略研究 , 生產力研究 (6), 2010, 中文: 226-229
徐之舟,張青. 上海創新型企業界定與發展對策研究 , 科技與經濟 Vol.23(2), 2010, 中文: 19-23
張青,曹尉. 社會資本對個人網路創業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 , 研究與發展管理 vol.22(1), 2010, 中文: 34-42
張青. 創業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回顧與分析--基於不同經濟學視角 , 外國經濟與管理 Vol.31(11), 2009, 中文: 20-28
張青,陳麗霖. 地方政府財政科技投入產出效率測度模型的研究 , 研究與發展管理 Vol.20(5), 2008, 中文: 102-108
張青,徐之舟,喬居強,丁文龍. 上海市高技術產品出口影響因素研究 , 科技管理研究 (9), 2008, 中文: 118-121
張青,王桂強. 基於灰色關聯分析的地方政府財政科技投入績效評價:以上海市為例 , 研究與發展管理 Vol.19(4), 2007, 中文: 62-69
張青. 煤炭企業價值鏈延伸與升級的案例研究 , 管理世界 (4), 2007, 中文: 168-169
張青. 經濟增長模型中Solow余值的研究 , 技術經濟 Vol.26(3), 2007, 中文: 93-96
張青,陳天嬌. IT投資價值形成機理研究--基於經濟租的解釋 , 技術經濟 Vol.26(1), 2007, 中文: 61-65
張青,徐之舟,喬居強,丁文龍. 上海市政府科技投入在工業企業中的效率評價 , 中國科技論壇 (6), 2006, 中文: 36-38
張青,王桂強. 具備模塊化與開放性特點的地方政府財政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模型體系研究 , 科技進步與對策 (11), 2006, 中文: 14-17
王桂強,張青. 基於「指標靶」概念的地方政府財政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模型體系的構建 ,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Vol.7, 2006, 中文: 49-53
徐子舟,張青. 創業環境研究 , 中外企業家 Vol.260, 2006, 中文: 44-49
張青,徐之舟. 上海市工業企業科技投入產出效率測度與評價 , 上海管理科學 (5), 2006, 中文: 20-24
張青,王桂強. 論地方政府財政科技投入績效評價的思路 , 科技進步與對策 Vol.3, 2006, 中文: 32-35
張青. 煤炭企業管理模式轉型評價中的應用研究 , 生產力研究 (3), 2006, 中文: 201-203
許修路,張青,李克榮. 煤炭企業管理轉型目標模式研究 , 煤炭經濟研究 (12), 2005, 中文: 27-30
張青,許謀,李克榮. 礦區產業生態系統構建 , 管理世界 Vol.12, 2005, 中文: 158-159
張青. 多指標綜合評價失效因素分析及模型 , 統計與決策 Vol.3, 2005, 中文: 6-8
張青,李克榮. 資源耗竭型企業生命周期問題研究 , 煤炭經濟研究 (1), 2005, 中文: 8-12
張青 慕國慶 顏昌軍. 資源耗竭型企業分類退出模式選擇問題研究 , 管理世界 10, 2003, 中文: 147-148
張青,黃麗華. IT投資價值評價綜述 , 外國經濟與管理 (6), 2003, 中文: 35-40
張青,尹自勝,王泉夫. 煤炭企業退出戰略決策模型及其實證研究 ,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Vol.32(3), 2003, 中文: 274-278,283
張青,戴西超,楊米慧. 煤炭企業成本控制問題的探討 , 煤炭經濟研究 (11), 2002, 中文: 60-62
張青,李克榮. 資源耗竭型企業產業發展立體戰略定位分析方法與案例研究 , 管理世界 (10), 2002, 中文: 143-144
張青,王全生,彭建良. 基於神經網路的煤礦企業經營績效評價研究 , 煤炭學報 Vol.27(2), 2002, 中文: 220-224
張青. 基於神經網路最優組合預測方法的應用研究 ,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9), 2001, 中文: 90-93
張青. 基於發展導向的企業績效評價研究 , 中國管理科學 Vol.9(2), 2001, 中文: 58-64
張青,李克榮,蔡仲秋. 衰老礦井退出戰略問題的研究 , 管理世界 (3), 2001, 中文: 197-198
李興東,張青,王全生,蔡仲秋. 企業財務績效綜合評價研究 , 煤炭經濟研究 (3), 2001, 中文: 27-29
張青. 煤炭企業成本主要影響因素的分析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Vol.19(3), 2000, 中文: 323-326
張青. 對煤炭企業技術創新組織問題的思考 , 煤炭經濟研究 (12), 2000, 中文: 12-14
張青. 煤炭企業產品結構優化模型及其應用 ,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Vol.29(3), 2000, 中文: 331-334
張青. 煤炭企業發展周期內各階段特點分析 , 中國礦業 (4), 2000, 中文: 14-17
會議/研討會論文:
Qing Zhang, Wei Cao Research on China E-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Eighth World Congress on the Management of eBusiness : 2007 1-8
學術專著:
張青, 2005.12, 資源耗竭型企業發展演變規律與蛻變戰略研究,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張青, 2002.12, 煤炭企業集團發展與戰略研究,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教材和其他:
張青, 2003.04, 《煤炭企業成本控制》, 江蘇徐州,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張青, 2000.04, 《企業財務分析學》, 江蘇,蘇州,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科研項目:
2008.10—2011.12, 項目負責人, 資源型企業群落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機制研究,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
2008.07—2009.05, 項目負責人, 寶鋼新產品開發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研究,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2008.07—2009.06, 項目負責人, 上海創新型企業的績效評估方法及應用研究,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計劃項目
2008.01—2010.12, 項目負責人, 資源型企業群落脆弱性形成機理與創業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申請項目
2006.10—2007.09, 項目負責人, 高技術產品出口分類國際比較與統計研究, 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軟科學研究項目
2006.10—2007.10, 項目負責人, 攀枝花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精細化管理研究, 攀枝花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5.08—2006.08, 項目負責人, 攀枝花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人才資源開發規劃研究, 攀枝花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5.06—2006.06, 項目負責人, 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的績效分析和對策建議,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計劃項目
2002.06—2003.06, 項目負責人, 濟三煤礦成本企劃, 兗礦集團
2002.06—2003.06, 項目負責人, 徐工集團徐隨公司發展戰略研究, 徐州徐工隨車起重機有限公司
2002.01—2004.12, 項目負責人, 資源耗竭型企業發展演變規律及其蛻變戰略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申請項目
2001.06—2004.02, 項目負責人, 煤炭企業ERP模式及其實施策略研究, 兗礦集團博士後科研項目
2000.06—2001.05, 項目負責人, 煤炭企業集團發展戰略研究, 鄭州煤礦集團

『貳』 什麼是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是支持開展科技活動的投入,也是生產性的投入。根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定義,結合我國國情,科技活動的全部內容應包括:研究與發展活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活動、科技服務活動三大部分。其中研究和發展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活動包括設計與試制、小批試制、工業性試驗等;科技服務活動包括計量、標准、統計等。

『叄』 什麼叫科學技術支出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指研究和試驗發展階段與科技活動有關的人、財、物、時間、信息等資源的投入科技經費的總量,不包括產業化階段的投入。

反映企業開展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成果應用、科技教育與培訓及相關科技服務等全部科技活動的支出情況。企業接受外單位委託所開展的科研活動相關支出不作為本企業的科技支出反映。

(3)上海財政科技投入擴展閱讀:

核算方法

為了總括地核算行政單位在業務活動中發生的各項支出,設置「經費支出」科目。該科目的借方登記 實際發生的支出數;貸方登記支出收回或沖銷數;平時該科目的借方余額反映經費實際支出累計數;年終轉賬後,該科目無余額。

發生支出時的借記「經費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等有關科目;支出收回或沖銷轉出時,借記有關科目,貸記「經費支出」科目;年終轉賬時,借記「結余」科目,貸記「經費支出」科目。經費支出採用收付實現制的原則確認,按實際發生數計量。

『肆』 中國政府的科技資金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科技資金的投入比例應當是越來越大 才能適應經濟勢頭 促進經濟發展

個人之見

『伍』 如何加強財政支持推進企業科技創新

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走新型經濟增長道路是中國在新世紀新階段提出的新戰略方針,財政政策與經濟發展方式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經濟方式和結構是財政政策決策和執行的基礎,同時,財政政策作為市場經濟下政府經濟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政府配置資源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在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優化結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財政支持經濟發展要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公共財政要求,通過綜合運用財政政策、資金、管理和服務等手段,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形成合理的產業地區分工和生產力布局,努力壯大財政實力。本文提出如下的對策建議。
確保科技投入的增幅明顯高於其他

確保財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使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逐年提高,確保財政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各級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為預算保障的重點,年初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體現法定增長的要求。具體來說,可以考慮加大對基礎研究、共性關鍵性技術科技攻關、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和科學普及的支持力度,逐漸使基礎研究經費佔R&D(研究與發展)經費由現在的5%左右提高到10%~15%。也可以考慮提升企業自主研發科技投入的所得稅扣除比例等措施。
調整財政對科技創新的直接投入領域

在相同的科技資源條件下,政府所採取不同的資源利用政策,就會形成不同的資源利用效率。從美、英等國的實踐來看,他們把鼓勵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點都放在了研究與開發階段,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促進科技創新角度出發,大幅度增加對科研機構基礎研究和產業應用研究的投入,對區域科技發展的潛力和後勁將大有幫助。同時,世貿組織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也允許政府在研究開發方面予以補貼。因此,財政資金的支出政策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可以定位在基礎研究和產業研究的R&D階段,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支持點,採取撥款和貸款貼息為主、稅收減免為輔相結合的支持政策體系。
從公共財政理論來看,財政資金的直接投入領域要根據技術應用的三個階段實施調整。首先,對在南平市從事基礎性和社會公益性研究的獨立研發機構,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其次,對於關鍵性領域的科技攻關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的同時,要逐步減少財政直接投入的比例;再次,對於生產性和競爭性的商業化科技開發項目,在規定期限內逐步減少財政的資金供給,期滿後不再投入資金,由企業或科研單位自行面向市場籌集資金。
優化財政資金的投入結構

財政對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的投入,總量要適度,結構也要優化配置,使有限的投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根據國情選擇重點,實施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也是各國政府的共識。因此,在資金分配結構上,可以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的原則,選擇優勢產業重點扶持。在資金分配的時間結構上,要堅持一段時間的政策連續性。這樣才能以有限的科技資源投入,取得盡可能大的創新成果。
拓寬財政對科技創新的間接投入范圍。根據公共支出的更廣泛覆蓋原則,要繼續強化財政支持公共平台建設戰略。首先要加大對科技載體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鼓勵集群創新和技術共享,使社會技術創新活動普遍受益。其次,以資金、政策和制度來培育專業性的技術創新平台,發揮好科研應用中心和擁有知識產權的獨立研發機構在技術創新中作用。再次,財政可以扶持成立區域金融合作協會和各類科技產業或企業協會,以便相互合作交流。
加強財政科技支出的管理機制建設

體制、機制的建設和完善,是促進企業保持創新活力的土壤,也是營造良好的創業發展環境的必需。為了切實保障資金使用效果,當下要務就是通過積極推進財政資金支出管理制度的建設和規范,使公共支出的職能得以貫徹到實處。同時,還要確保體制能行之有效,避免流於形式。
(1)要建立對南平市產業規劃和產業布局的動態分析和指導機制。科技資金對哪些產業進行投入、扶持、引導,事關南平市對發展機遇的把握和區域競爭優勢提升的問題。科技發展資金本身也有這個職能,用於對南平市產業發展形勢進行跟蹤調研,加強對未來產業布局規劃的借鑒作用,加強對政策資源運用和研發資助計劃的指導作用,以更好地節約資源和掌控時機。
(2)探索建立促使科技資金產業投向決策程序科學化的管理機制。可以嘗試建立重點技術產業化的項目咨詢評審會制度。通過項目咨詢審議會,對科技資金的產業投向和技術項目投向進行論證評估,提出調整建議,以推進決策程序科學化。同時,還可以設計企業研發投入資助的申請操作規程,以公開、規范、透明為原則,體現社會公平性。同時,財政部門還要與科技部門每年組織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對上年度獲得研發投入資助的企業進行績效評估。對評價未取得明顯進度的企業,停止企業繼續申請資助的資格。
(3)規范科技發展資金的使用機制。要逐步改革資金使用的財務管理辦法,以建立公開透明和競爭的經費管理機制、強化科技資金的監督機制、實施促進資金良性循環使用的激勵機制。首先,要明確財政部門與科技部門各自的職責與分工。改變原先財政部門對各職能部門預算經費的管理習慣。其次,規定資助條件標准、申請審批程序、使用管理辦法。最後,規定資金監督檢查辦法,以保證資金使用效果及下年度預算安排的合理性,充分體現預算激勵機制。
(4)建立科技資金使用效果的評效機制和預算反饋機制,切實提高科技經費的使用效益。隨著科技投入的增加,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與加大財政投入同樣重要。
(5)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補貼管理機制。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管理,其關鍵在於對進入孵化器的企業建立嚴格的畢業與淘汰機制。其次,科技部門應對科技企業孵化器實行動態管理,對科技企業孵化器進行年審考核。年審通過的孵化器可以享受財政部門給予的扶持補貼、稅收抵扣。
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導向作用

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導向作用,分擔風險作用,鼓勵和吸引更多的企業資金進入技術進步和創新領域。具體措施可以考慮如下:
(1)充分利用現行稅制的各種優惠。我國《企業所得稅法》第31條規定,創業投資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可以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2)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加大對企業研究開發投入的稅收激勵。可以考慮首先對高新技術企業實施增值稅改革的嘗試,通過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政策的轉型降低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本。
(3)所得稅優惠與流轉稅優惠並重。這是因為,流轉稅和所得稅都可以作為R&D稅收優惠的稅種,都可以起到政府與企業共擔風險的作用。但從我國現行的R&D稅收優惠政策看,優惠大多集中於所得稅,而流轉稅優惠較少,這與我國雙主體的稅制結構不相符合以及R&D活動的特點不相符合。
(4)進一步拓寬企業所得稅的間接優惠方式。第一,寬稅前費用扣除范圍和標准。第二,建立科技研發准備金制度,允許企業在稅前按照銷售收入計提一定比例的諸如技術研發准備金、新產品試制准備金、新產品開發虧損准備金等,增強企業研發合力。第三,還可以試行針對企業創立之初的稅前還貸政策,對高科技企業的擴大生產還可實行再投資稅收抵免政策等。第四,要健全關於鼓勵風險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
(5)科研人員稅收優惠。高技術產業的發展說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因此穩定科研隊伍,調動科研開發人員的積極性,應注重個人所得稅的稅收激勵。
支持自主創新金融引導政策的設立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只有加強金融引導政策與財稅政策的配合,才能形成穩定有效的自主創新支持體系。通過政策合力才能充分發揮激勵、引導、保護和協調的政策功能和杠桿作用,調控全社會資源,改善企業自主創新環境,確保自主創新有效進行。除了政府財政、稅收政策外,還可以通過改善高新技術企業的信貸服務和融資環境,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金融支持,以及發展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業投資和資本市場。
(1)健全風險投資與創業擔保的社會投融資體系。財政可以通過資金補貼、貸款貼息和直接投入進行引導帶動,支持為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創業擔保機構、風險投資機構的發展,逐步形成以社會資本為主體的創業擔保體系與風險投資體系,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
(2)加大對創投基金設立和投資業務的激勵。一是強化對創投基金投資業務的激勵機制。通過貸款貼息、無償補助、資本注入等方式,鼓勵其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二是鼓勵在南平市設立更多地創投基金。通過科技創業投資引導母基金,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和放大作用,有效提升高技術產業化管理能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三是發揮好中新高科技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帶動作用,引導社會投資,拓寬融資渠道。
(3)鼓勵銀行加大對技術創新型中小企業和風險創投企業的貸款融資。通過財政支出政策的運用調控,為技術創新型中小企業健全貸款融資平台。一要鼓勵探索各種自主創新的金融支持方式,加大財政對銀行融資機構的激勵力度。二要積極促使政策性銀行以低息貸款、無息貸款、延長信貸周期、優惠貸款、貸款貼息等方式,對企業及科技風險創投公司給予資金支持。
(4)拓寬風險創投資本的退出渠道。應充分利用證券資本市場支持科技進步與發展。資本市場可以為創業風險投資公司的資本退出提供渠道,解決創新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直接融資問題,而且有助於建立以社會資本為主的多元化風險投融資體系。因此,不但要鼓勵高科技企業上市,對科技型創投公司也應鼓勵上市。鼓勵風險創投公司將產業投資證券化,更快地做強做大,以降低對高科技企業投資的整體風險。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財政局

『陸』 我國科技投入機制

(一)概況

我國科技投入模式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遷: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財政撥款是科研開發的唯一資金來源。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過渡階段,中國逐步邁向市場化,政府逐步削減財政科技支出,同時鼓勵企業和民間機構投入科技創新。20世紀90年代,政府科研經費、企業自籌資金二者的比重基本維持在30%和40%左右,企業與政府投入互為補充。第三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企業已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要資金來源(孫劭方,2009;嚴四容等,2008)。

我國的財政科技投入,是保障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實施和國家科學研究機構正常運行、貫徹落實「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手段。從「一五」到「七五」時期,我國財政科技撥款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1.1%上升到4.8%;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社會對科技的發展更加重視,科技資金投入的總量始終保持較大幅度的增長。近年來,我國還通過了「973」計劃、「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等一系列科技計劃以及政策措施,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廖添土,2008)。

從科技經費籌集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2000年科技經費為2346.7億元,2008年經費額度已達9123.8億元(表2-1 ,圖2-1),是2000年的4倍,平均每年約增長32%。政府資金、企業資金以及金融機構貸款都是科技經費籌集的主要渠道(圖2-2),其中,企業資金是科技經費的主要來源,2008年企業資金比重達到69.8%。

表2-1 2000~2008年我國科技經費籌集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2001~2009年《中國統計年鑒》。

圖2-1 2000~2008年我國科技經費籌集情況

圖2-2 2000~2008年我國科技經費籌集渠道

(二)我國研究與開發投入情況

1.投入總量

研究與開發(R&D)是科技活動的核心,R&D資源作為創新活動的基本要素,在技術創新中起著關鍵作用,是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條件。

近年來我國R&D投入總量不斷增長,但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2005年我國R&D經費投入總量為298.98億美元,而美國2004年R&D經費投入總量為3125.35億美元,兩者相差2826.37億美元,我國僅為美國的9.57%(廖添土,2008)。與日本、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R&D投入總量也處於較低水平。

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是國際上用於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活動規模及科技投入強度的重要指標,從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的大小與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的關系來看,國外總結出如下規律:①R&D/GDP在2.0%以上的都是經濟發達且重視科技投入的國家。②R&D/GDP在1.0%~2.0%之間的國家有經濟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包括經濟發展較快的一些發展中國家。③R&D/GDP在0.6%以上(含0.6%)且1%以下的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④R&D/GDP在0.6%以下(不含0.6%)全是發展中國家,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國家的R&D/GDP在0.1%~0.3%的極低水平。

該指標具有理論上的可行性和實際上的可比性,根據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階段(發展中、工業化和發達)與R&D/GDP對應關系來看,R&D/GDP達到1.5%大致意味著該國將站在工業化大門的門口(宋彧,宋錦,2007)。

從圖2-3、表2-2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R&D/GDP從2000年開始,一直保持在1.0%以上,除2005年外,這一比值逐年上升,並於2008年達到1.5%以上,依據國外總結的規律,我國作為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的階段。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R&D強度仍處於較低位置。2005年我國R&D強度為1.34%,而瑞典的R&D強度最高,達到4.25%,是我國的3倍多。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的這一比重基本相當,大約在2.0%~3.0%左右(廖添土,2008)。

表2-2 2000~2009年我國R&D經費佔GDP的比重單位:%

資料來源:2001~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

圖2-3 2000~2009年我國R&D經費佔GDP的比重

2.人力投入

近10年來,我國R&D人員呈逐年上升趨勢(表2-3)。從總量上看,目前我國R&D人力資源投入已經居於世界前列。統計顯示,2009年從事R&D的人數達到318.3萬人,居世界第一位。

表2-3 2000~2009年我國R&D人力投入單位:萬人·年

資料來源:2001~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

但是從相對量上來看,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從每萬人勞動力中從事R&D的人數比較來看,丹麥最高,達到164人;瑞典次之,達到158人;其他發達國家如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也都基本在100~120人之間。我國2009年每萬人勞動力中從事R&D的人數只有40人,遠遠落後於這些發達國家(圖2-4 ,表2-4)。

3.經費來源

發達國家R&D經費的絕大多數來源於企業。2008年,日本和韓國來源於企業的經費在全國經費中所佔比重達到78.2%和72.9%,在各國中比重最高。我國2009年的R&D經費來源中,企業投入佔71.7%,與發達國家基本相當(圖2-5 ,表2-5)。由此可見,同發達國家一樣,企業在我國R&D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已經確立。

表2-4 各國R&D人員投入情況

資料來源:2010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

圖2-4 各國R&D人員投入情況

表2-5 各國R&D按經費來源分布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2010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

圖2-5 各國R&D按經費來源分布情況

與此同時,在歐美老牌發達國家中,如英國、法國和德國等,政府科技投入比重基本上都在30%以上,仍然是R&D經費的重要來源。可見,盡管企業科技投入占據主體地位,但老牌發達國家仍十分重視政府對科技事業的投入。我國來源於政府的R&D投入比重是23.4%,相比較歐美老牌發達國家,這一比重仍然偏低(廖添土,2008)。

此外,我國2009年其他渠道的資金來源僅佔4.8%,遠低於其他國家。可見,我國R&D經費來源渠道還較為單一,有待進一步拓展。

4.經費支出

近10年來,R&D經費內部支出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2000年R&D經費內部支出為895.7億元,2009年的經費為2000年的6.5倍,達到5791.9億元(表2-6 ,圖2 6),平均每年增幅為5.5%。

表2-6 2000~2009年我國R&D經費按研究類型內部支出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2001~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

圖2-6 2000~2009年我國R&D經費按研究類型內部支出情況

R&D經費按照研究類型主要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三個渠道進行支出,其中試驗發展費用占最大份額,應用研究次之,基礎研究花費的R&D經費最少。但這並不意味著基礎研究不重要,相反,從圖2-6中我們可以看出,基礎研究花費上升趨勢最快,我國對基礎研究越來越重視。

但是,我國2009年基礎研究的投入水平仍然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只有4.7%,與這一比重最高的捷克相差25%,還不到瑞士的1/5。其他國家這一比重也都保持在15%以上(圖2-7,表2-7)。因此,我國的基礎研究領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表2-7 各國R&D按研究類型分布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2010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

『柒』 國家財政科技支出包括哪些

國家財政科技支出包括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科研基建費,其他費用總和。
科技三項費用:指國家預算用於科技支出的費用,包括新產品試制費、中間試驗費、重要科學研究補助費。科技支出佔全國財政支出4.37%,公共財政原則和符合WTO規則的要求,財政科技資金主要用於支持市場機制不能有效解決的公共科技活動,並引導企業和全社會科技投入。

具體包括:
一是保障科技重大專項順利實施。為完成黨中央國務院確定、具有國家目標的若乾重大戰略任務、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中央財政單獨設立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並建立了滾動預算和持續投入管理機制。
二是支持《科技規劃綱要》部署的重點領域和前沿技術。2006—2012年共安排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1014.7億元,支持開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科技研發活動。
三是支持加強基礎研究。2006—2012年安排自然科學基金和973計劃經費800億元,支持開展自由探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提高原始創新能力。
四是完善與競爭性經費相協調的穩定支持機制。針對競爭性支持經費比重偏大的問題,從2006年開始,逐步提高了科研機構(基地)運行經費保障水平;支持公益性科研機構(基地)開展自主選題研究,建立了公益性行業科研穩定支持渠道;增加修繕購置專項資金。同時,按照「改革先行、突出特色、績效導向」的原則,支持中科院、社科院、農科院實施創新工程。
五是推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支持在雙邊、多邊科技合作協議框架下實施國際合作項目,開展科技合作援外。
六是促進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發展。實施重大人才工程,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培養和引進人才,探索試點高端人才的經費支持模式

『捌』 中國每年花在科技上的資金是多少

據國家統計局、科技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03年中國科技經費投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社會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總支出達到1539.6億元,比上年增加252億元,增長19.6%,與當年GDP的比例達到1.31%。國家財政科技撥款穩定增加,撥款額達975.5億元,比上年增加159.3億元,增長19.5%,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為3.96%。總的說,我國科技投入現狀主要有幾個特點:全社會科技投入總量增加;科技投入強度已經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但仍低於世界可統計國家平均1.6%的總體水平,且與發達國家2.2%的總體水平還有相當差距;科研經費支出進入高速增長國家行列。2001、2002年國內科研經費總支出大大高於同期主要發達國家5%左右的增長速度。科技投入籌資渠道更為多元化;政府科技投入總量有了較大的增長。

『玖』 材料一 近年來,為推進科技創新,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國家科技獎勵制

(1)①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財政科技投入可以為科技創新提供物質保障;②我國實現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完善科技獎勵制度和激勵機制,可以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③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以企業為主體可以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可以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優化人財物的配置。
(2)①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政府運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開展「三打兩建」有利於調節和規范經濟秩序,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②只有具備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 「三打兩建」有利於促進廣東省各地加強市場監管,建立和規范良好的市場秩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③誠實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項重要制度建設,也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三打兩建」有利於促進廣東省盡快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是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促進信用規模的進一步發展。

與上海財政科技投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積金貸款年限和年齡 瀏覽:302
185000韓幣對人民幣 瀏覽:696
今天哈爾濱雞蛋價格 瀏覽:605
5月6日汽油柴油價格 瀏覽:741
2019年4月09日美元人民幣匯率 瀏覽:620
基金經理年薪排名 瀏覽:294
私募基金bp什麼意思 瀏覽:543
上海一家投資 瀏覽:314
16萬美金摺合人民幣多少 瀏覽:894
鉛價格和鋅價格 瀏覽:817
農銀傳媒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737
什麼是大額資金移動證 瀏覽:117
銀行貸款風險的處理 瀏覽:34
今日錫價格走勢圖 瀏覽:765
5年期貨國債期貨合約 瀏覽:116
乾龍股票軟體 瀏覽:181
看k線買期貨 瀏覽:812
嘉盛外匯時差 瀏覽:980
可轉債與可轉債基金的區別 瀏覽:153
4月10日北上資金 瀏覽:506
© Arrange www.cfhszx.com 2012-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