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企改制為「非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後原來的營業執照和資質還有效嗎
營業執照有沒有效要看執照上面記載的內容有無變更,國企改制涉及到執照上的內容包括注冊資本和法定代表人,只要這兩者無變化,執照繼續有效
『貳』 國有控股和混合所有制有什麼區別
1、國有控股企業是指在企業的全部資本中,國家資本股本占較高比例,並且由國家實際控制的企業。包括絕對控股企業和相對控股企業。國有絕對控股企業是指國家資本比例大於50%(含50%)的企業,包含未經改制的國有企業。
2、國有相對控股企業是指國家資本比例不足50%,但相對高於企業中的其他經濟成分所佔比例的企業(相對控股),或者雖不大於其他經濟成份,但根據協議規定,由國家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企業(協議控制)。
3、混合經濟指的是宏觀經濟結構,即社會上的所有制結構;混合所有制指的是微觀,即企業的產權結構。我國現階段所有制形式的一個大特點,是在基本的所有制之外,出現了一個混合所有制的類型。
4、在混合所有制類型中,除了聯營、聯合企業,中外合作、合資企業以外,主要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它們都是由基本的所有制共同融資、結合而成的。
(2)上海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並強調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新階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應從產權開放和產業開放兩個方面著手。
從產權開放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應實行「四線並進」。
第一條線,立足於國有企業,吸引民營資本、外資與國有資本融合。
第二條線,立足於民營企業,讓國資、外資與民營資本融合。
第三條線,立足於外資企業,讓國資、民資與外資融合。
第四條線,立足於企業員工,實行員工持股。
1、在這四條線中,前兩條線是重點,而第一條線是重中之重。兩條重點線實際是兩個思路:一個是瞄準國有企業的「國企改革式」;一個是立足於民營企業的「民企發展式」。二者並不是矛盾和排斥的,而是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
2、從產業開放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點是推進壟斷行業改革。
3、壟斷行業改革應明確「三不破」「三破」。「三不破」是指:真正的自然壟斷性環節不破,但要實行一定范圍的市場競爭;真正的法令性壟斷(比如煙草行業)不破;在競爭基礎上形成的產業集中不破。重點在「三破」。
『叄』 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企業 有哪些企業
目前,只有試點企業的條件,並沒有正式的試點企業目錄。
該政策今年8月份才公布,不可能那麼快確定具體的試點企業目錄。
試點企業條件:
(一)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企業。
(二)股權結構合理,非公有資本股東所持股份應達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會中有非公有資本股東推薦的董事。
(三)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建立市場化的勞動人事分配製度和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機制。
(四)營業收入和利潤90%以上來源於所在企業集團外部市場。
優先支持人才資本和技術要素貢獻佔比較高的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服務型企業(以下統稱科技型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中央企業二級(含)以上企業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屬一級企業原則上暫不開展員工持股試點。違反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有關規定且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企業,不開展員工持股試點。
『肆』 國有控股企業是混合所有制經濟還是國有經濟
目前按國有經濟管理,比如上市的國企是股份制,實際就是混合所有制,但都稱為國有經濟。
『伍』 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是國有企業嗎
現在的中石化、中石油、中國工商銀行等大型股份有限公司,都在海外和內地上市,發售股票,普通投資都能擁有其股票,因此,就可以說是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了。
『陸』 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是什麼意思
國有控股企業是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企業進行的「國有控股」分類。它是指這些企業的全部資產中國有資產(股份)相對其他所有者中的任何一個所有者占資(股)最多的企業。該分組反映了國有經濟控股情況。
『柒』 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有哪些
由公有資產控股的企業是混合所有制,不能說它是公有制企業,只能是帶有公有性質的企業.其中的公有資產部分屬於公有制.
『捌』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模式
混改的本質即股權多元化,試點單位及各地方國企混改模式可總結為4種典型手段+1種配套措施的「4+1模式」:
4種典型手段:
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引入基金以及改制重組。
1種配套措施:
員工持股。從激勵的角度出發,進一步達到股權多元化的措施。一般需結合四種手段或在二次混改的基礎上實施,不可單獨實施。
在實際運用中,國企混改的措施主要表現為單一模式的混改、多種模式的組合式混改以及模式+配套措施的組合式混改。
以下
將以雲南白葯、中油資本、中糧資本、綠地集團、江蘇高投的混改案例為大家系統解讀「4+1模式」。
一、
雲南白葯兩次「引入戰投」的單一模式
雲南白葯作為醫葯行業內的業績成長典範,從1993年上市至今業績成長領先同行,在混改之前是雲南省國資企業下屬全資上市公司。雲南白葯控股的混改可總結為「引戰投、兩步走」:
第一次引入戰投
2016年12月,雲南白葯控股股東白葯控股通過增資方式,引入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都將向白葯控股增資約254億元,交易完成後,白葯控股的股權結構變更為雲南省國資委和新華都各持有50%股權。
2017年4月19日,白葯控股召開董事會,白葯控股高管都不再保留省屬國企領導身份和職級待遇,而按市場化方式選聘,成為職業經理人。
第二次引入戰投
2017年6月6日,白葯控股通過增資方式引入江蘇魚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魚躍」)成為第三方股東。此次改革中,江蘇魚躍增資約56億元取得白葯控股10%的股權。交易完成後,白葯控股形成雲南省國資委45%、新華都45%、江蘇魚躍10%的股權結構。
雲南白葯混改模式有以下三大看點:
1、改革動作加大:通過兩次引入戰投,最終拿出超出一半的股權用於改革,這在以前是沒有的,表明地方重點國企改革動作加大;
2、真正的市場化:高管放棄幹部身份,成為職業經理人,釋放經營活力的同時,為下一步管理層持股埋下伏筆,並有望建立市場化的治理機制;
3、增量引入:通過案例,結合國家出台的國有企業混改相關政策,引入戰略投資者原則上只採用增量引入,不動存量。
二、中油資本運用「資產重組+上市」 的雙模式組合進行混改
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資本」)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金融業務管理的專業化公司。中油資本混改項目共歷時8個月,通過資產注入、並購重組、最終實現重新掛牌上市。其混改路徑具體如下:
中油資本的混改模式有以下兩大看點:
1、通過資產重組,將連續兩年虧損的*ST濟柴將變身為綜合性金融公司,業務范圍擴大,擁有較為齊全的金融牌照;
2、通過重組後上市,有望成功保殼。
三、中糧資本運用「引入戰投+引入基金+員工持股」的「模式+配套」方式混改
中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是中糧集團旗下運營管理金融業務的專業化公司,中糧資本的注冊資本為10億元,由中糧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
2017年4月19日,中糧資本披露將通過「增資+售股」的方式擬募資總額80億元,其中以增資入股的形式募資60億元,再以增資價格向投資方轉讓價值20億元對應股權。最後中糧資本實際募資69億元,確定7家投資人:國調基金、北京首農、溫氏投資、弘毅投資、霧繁投資、上海國際、航發資管等。增資後,中糧集團的持股比例降至約65%,新股東持股比例合計約35%,其中,員工持股比例約3%。
中糧資本混改有以下三大看點:
1、引入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簡稱「國調基金」),中糧資本是該基金成立以來投資混改的兩家企業之一(另一家是聯通),說明國企混改項目未來將得到該基金的助力;
2、採用「增資+售股」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降低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優化股權結構;
3、增資方案中,還同時設計了員工持股。
四、綠地控股運用「引入戰投+員工持股+整體上市」的「模式+配套」方式混改
綠地集團是上海市國有控股特大型企業集團。2013年進行混改之前,綠地的股權結構為:職工持股會持股比例為36.43%,國資股東持股比例為60.68%。其混改路徑如下:
引入戰略投資者
2013年年底,綠地通過增資擴股引進平安創新資本等5家戰略投資者。該5家機構以5.62 元 / 股的價格,聯合向綠地集團增資117.29 億,占增資後股本的 20.2%。引進5家戰略投資者後,職工持股會持股比例稀釋至不到29%,國有股降至50%以下。
成立員工持股平台
由於有限合夥形式50人的人數上限,綠地將1000個擁有股權的員工拆分為32個小有限合夥形式(上海格林蘭投資管理中心1-32),組成了上海格林蘭。上海格林蘭投資為綠地管理層直接控制,是其核心利益的體現,上海格林蘭投資法定代表人是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玉良。
整體借殼上市
2014年3月17日,金豐投資置出原有23億元資產,注入預估值為655億元上海地產集團所持綠地集團股份,又通過為綠地集團股東非公開發行股票購買其持有綠地集團股份,已完成對綠地集團股份100%的收購。
2015年8月13日,公司名稱由「上海金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綠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同月18日,綠地控股上市。
綠地混改的方式有以下三大看點:
1、成立有限合夥企業吸收合並職工持股會;
2、上海國資委放棄控股權;
3、綠地集團借金豐資本上市解決了同業競爭問題。
『玖』 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合法嗎
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 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創新、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