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志雄的工作簡歷
1975.04—1978.10 上海市志願赴江西省南豐縣萊溪公社插隊務農知青
1978.10—1982.07江西財經學院財政金融系財政專業學生
1982.07—1993.09浙江省財政廳稅務局稅政三、二、一科辦事員、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
1993.09—1997.09上海市浦東新區財稅局稅政處主任科員、副處長、局辦公室副主任(期間掛職浦東新區 陸家嘴街道副主任)
1997.09—1999.07上海市浦東新區財稅局局長助理兼外高橋保稅區財稅局局長(正處級)、外高橋保稅區管 委會委員 (期間在美國馬里蘭州大學進修政府公共管理)
1999.07—2000.08 上海浦東新區財政局、國稅局副局長
2000.08—2003.01上海浦東新區財政局副局長兼浦東新區投資項目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 發指揮部成員、浦東新區一屆政協副主席(不駐會)
2003.01—2006.12上海市金山區副區長 (期間西安交通大學產業經濟在職博士研究生學習)
2006.12—2008.04上海市統計局副局長
2008.04—2012.08 上海市統計局局長、中國統計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
2012.05—2012.12上海市工商聯主席、上海市商會會長
2012.12—2013.01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聯主席、上海市商會會長
2013.01— 至 今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十二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聯主席、上海市商會( 2015.05更名為上海市總商會)會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
㈡ 林鍾高簡歷
林鍾高教授簡介 (來源於校園網)
林鍾高,男, 1960年9月出生,福建省泉州市人。安徽工業大學副校長、會計學教授、會計學碩士生導師。安徽工業大學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安徽工業大學「公司治理與運營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終身享受者。 兼任 :安徽省政協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和碩士生導師、福州大學教授、安徽大學教授、宿州學院教授、黃山學院教授、中國管理科學院院士、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研究會副秘書長與常務理事、全國高校教材編審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香港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員、安徽省會計學會副會長、安徽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常務理事、安徽省審計學會常務理事、馬鞍山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馬鞍山市社聯副主席、馬鞍山市審計學會副會長等。
林鍾高教授 1982年7月畢業於廈門大學會計系,於同年分配到江西財經大學任教,其間曾到上海社會科學院會計研究室從事學習和研究,師從我國著名會計審計學家王文彬教授。1985年4月調華東冶金學院(現為「安徽工業大學」)會計系任教至今。1995年破格晉升教授。20多年來,一直在高等學校從事財務會計與審計學科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發表和出版了大量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在學術界有廣泛影響的論著,內容涉及會計、審計、財務成本、以及經濟管理理論等廣泛的領域,據1998年對全國財務會計學者所發表論著的摘引量統計分析資料顯示,林鍾高教授名列全國第10位。 出版的專著和教材27部,1000多萬字 ,主要是:《現代審計基礎》、《審計基本理論》、《高等會計學》、《國際會計標准導論》、《獨立審計學》、《離任審計》、《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基於會計政策績效的分析》、《會計准則經濟論綱》、《稅務會計學》、《審計證據綜論》、《會計信息價值論 — 作為市場決策基礎的研究》、《會計行為論》、《獨立審計理論經濟分析》、《會計再造—美國 2002年會計改革法案啟示錄》、《財務治理理論研究》、《競爭成本論》、《公司治理與會計》、《審計失敗—基於契約的研究》等等。其中: 《現代審計基礎》 獲得原冶金部優秀教材唯一中青年獎(1995); 《國際會計標准導論》 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政府獎,1996); 《會計行為論》 獲得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政府獎,1998); 《審計學》 獲得安徽工業大學優秀教材一等獎(1999); 《新編高等會計學》 獲得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三等獎(政府獎,2001); 《會計准則經濟論綱》 獲得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三等獎(政府獎,2003); 《獨立審計理論研究》 獲得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3); 《公司治理與會計》 獲得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05)等等。在《會計研究》、《財經研究》、《審計研究》、《經濟管理》、《財務與會計》、《稅務與經濟》、《財經理論與實踐》等國內外重要刊物上 發表230多篇學術論文,總字數130多萬字 。100多篇學術論文或被有關刊物、文集轉載;或獲得省部級和專業學會等獎勵,其學術觀點被眾多學者所引用或評論。 承擔財政部、原冶金部、安徽省教育廳等省部級科研課題和寶鋼、馬鋼等大型企業合作研究課題多項 ,課題成果深受專家肯定。鑒於他在教學科研工作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1993年被國家人事部、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同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終身待遇;1994年獲首屆「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章;1995年入選安徽省高校中青年教師學科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2001年被選入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002年被評為安徽省先進工作者;2004年被評為安徽省師德標兵和五一勞動獎章,並被評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005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2005年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評為「2004年度中國管理科學傑出研究者」。作為會計審計學科評審專家,長期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的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等基金項目做評審工作;作為安徽省高校職稱評審委員會和學位評審委員會的學科組成員和評委會委員,多年來為全省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定和學位評定做評審工作。
林鍾高教授 曾入選《中青年會計名人名作全書》、《中國當代創業英才》、《世界名人錄》、《世界人物辭海》、《中華人物辭海》、《世界華人英才錄》、《 2000中國風•傑出人物特集》、《二十一世紀人才庫》、《中國改革之星》、《中國專家人名辭典》、《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中外名人辭典》、《中華魂•中國百業領導英才集》、《中華嬌子•專業人才卷》、《世界優秀華人教育專家名典》、《中國專家著述目錄大典》、《中華興國人物大典》、《中國傑出財務會計專家名典》、《當代中國知名學者辭典》等20多部嚴肅的典籍中。
林鍾高教授 在主要承擔研究生課程教學任務的同時,也不忘為本科生上課。承擔的 研究生課程 主要有:《會計理論》、《審計理論》、《高級財務會計學》以及前沿跨學科研究性課程《會計審計經濟學分析》等。他 1999——2005年所帶的10名碩士畢業生發表了學術論文70多篇,出版了6本學術專著,並參與了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成為畢業研究生中的佼佼者。林鍾高教授的 主要學術研究思路 是:改變「囿於會計研究會計」的傳統研究方法,將會計學放入整個經濟學、管理學的領域中,引入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特別是主流經濟學)來研究會計審計問題,提升會計審計研究的經濟意義、經濟價值和經濟生命。其 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會計理論和審計理論 兩個主題上,具體包括公司治理與會計理論、會計經濟學分析、財務治理理論與實踐、獨立審計理論、會計市場學等等。
林鍾高教授近 5年出版的主要專著、教材目錄(標有*為專著):
1.《會計准則經濟論綱》 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 2001年3月
2.《會計信息價值論 — 作為市場決策基礎的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1年12月*
3.《獨立審計理論研究 — 一個基於制度經濟學理論的分析框架》立信會計 02年9月*
4.《公司治理與會計理論》 經濟管理出版社 03年4月*
5.《會計再造—美國2002年會計改革法案啟示錄》 經濟管理出版社 04年4月*
6.《競爭成本論》 經濟管理出版社 04年10月*
7.《財務治理:結構、機制與行為研究》 經濟管理出版社 05年1月*
8.《論審計失敗—基於契約的研究》 中國教育文化出版社06年1月*
9.《內部控制研究:理論框架與實現路徑》 中國教育文化出版社 06年6月*
10.《會計准則的制定\變遷與執行:基於績效的分析》 在審稿中
11.《行為財務: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 在修改中
12.《財務與審計理論:基於信息不對稱環境下的分析》 在修改中
13.《論會計公正》
2002年以後林鍾高教授承擔的科研課題
1、寶鋼成本管理實踐與創新 寶鋼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9.5萬元
2、基於價值創造的財務成本管理體系 財政部 2003年5.0萬元
3、安徽省企業競爭力研究:現狀、問題與對策 安徽省社科基金 2004年3.0萬
4、基於價值創造的財務成本管理體系 安徽省人事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資助課題 2004年2.5萬元
5、寶鋼財務戰略:思想與路徑 寶鋼集團公司 2005年50萬元
2002年以後林鍾高教授承擔的教學研究課題
1、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證分析與模式重構 安徽省教育廳重點教學研究課題 2003年 2萬元
林鍾高教授近 5年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標有*為國家級以上刊物):
1.尋租理論與會計准則 財經研究 2001年第2期*
2.論審計失敗 廣西會計 2001年第4期
3.審計代理問題及其治理對策 中國注冊會計師 2001年第4期*
4.資本經營環境下的若干財務問題 財政研究 2001年第4期*
5.從代理人理論看代理人業績評價問題 經濟管理 2001年第9期*
6.論會計信息與報酬契約 廣西會計 2001年第6期
7.論會計信息與債務契約 廣西會計 2001年第9期
8.會計信息目標的一種理論解讀 財經科學 2001年第5期*
9.信息不對稱:會計准則規范的經濟理由 運籌與管理 2001年第3期*
10 .會計信息、期權理論與債務契約 預測 2001 年第 6 期 *
11.審計獨立性的博弈分析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經管)2001/4
12.公司治理結構下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選擇 上海會計 2002年第5期
13.試論審計營銷 廣西會計 2002年第1期
14.實證分析: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自然)2002/2
15.公司治理環境下企業盈餘管理研究 財經科學 2002年第4期*
16.我國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其治理對策 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 2002年第3期
17.財務治理結構:框架與實現途徑 經濟管理 2003年第2期*
18.會計准則制定:規則導向抑或原則導向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03年第5期*
19.審計合謀的成因及其治理對策 預測 2004年第2期*
20.公司治理框架下的財務控制研究 經濟管理 2004年第12期*
21.會計准則制定:價值沖突及其調解 財貿研究 2004年第4期
22.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研究 會計研究 2004年第8期*
23.會計准則制定中的價值沖突及其調適研究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04年第2期
24.會計信息可靠性與相關性的產權博弈分析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04年第5期*
25.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分析與改進 改革 2004年第4期
26 . 獨立審計:第三方實施及其失敗 當代財經 2005年第2期
27.論會計准則的倫理基礎 財經研究 2005年第9期*
28.論會計准則的制定:基於復雜性的博弈分析 財會通訊 2005年第6期
29.企業組織形式與財務報告改革 財會通訊 2005年第10期
30 .從博弈的角度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31 .行為財務:一項理論研究 華東經濟管理 2005 年第 5 期
32 .國外行為財務理論研究:回顧與反思 銅陵學院學報 2005 年第 4 期
33 .倫理經濟學在會計准則制定過程中的應用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6 年第 1 期
㈢ 徐飛的介紹
大家好
我名字叫徐飛
來自武漢 長相武斷
抱頭鼠竄 下體腐爛
切成五瓣 做成午飯
我叫徐飛 繼承王位
罰單昂貴 叫聲狼狽
拖欠電費 搬弄是非
胡作非為 暴跳如雷
吃相虛偽 承諾作廢
面目全非 再給室友計價收費
徐飛,南京市中華中學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全國統編高中教材政治、語文兩科編寫組成員。中國邏輯學會理事、邏輯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南京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南京市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著有國內首部中學生批判性思維教程《給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書》,致力於探索建構融貫學科教學的批判性思維課程體系。曾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批判性思維與學科教學融合
——以高中語文為例
作者 徐飛
編輯 傅莎
【摘要】高中生批判性思維培養應在具體學科規定性的統領下和固有教學內容密結合:要抓住批判性思維中最本質並且對學科教學最有價值的要素,聚焦 「會質疑」「重實證」「講邏輯」三個要點,從論證或推理切入,自然滲透到學習活動之中,並通過 「質疑—共解」教法使其與課堂教學過程深度融合。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學科融合;高中語文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自覺通過質疑、查證和推理考察論證的合理性從而決定信什麼和做什麼的思維[1]。一個完整的批判性思維過程包括理解主題論點、分析論證結構、澄清觀念意義、審查理由質量、評價推理關系、挖掘隱含假設、考察替代論證、綜合組織論證八個步驟[2]。批判性思維至少包括情意特徵和認知能力兩個維度[3],前者可以看作批判精神,後者可以看作批判技能。
批判性思維和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認知性或認知高相關性素養——如尊重差異、崇尚真知、理性思維、勇於探究、勤於反思、批判質疑、問題解決 [4]——直接相關。運用批判性思維必定調動和統合相關素養,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同時也是在進行相關素養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理應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
從國外學校教育實踐來看,批判性思維培養任務應該貫穿學生發展的不同階段,方法也可以有多種,一般方法是開設專門課程,注入法是在學科教學中明確批判性思維教學目標,浸沒法則在學科教學中不明確該目標,混合法則是以上三種之結合[5]。目前,我國批判性思維教育取得的成就在學段上集中於高等學校,在方法上側重獨立課程。這當然是由最初引入批判性思維的學術 路徑所決定的,但顯然不足以體現批判性思維的日常性和滲透性,也不能充分發揮其促進國民素質普遍提高的價值。青少年階段是思維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基礎教育理應是批判性思維培養的主陣地[6]。然而,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學,又不能照搬批判性思維的專業理論和高校教程,否則不僅會妨礙學科教學任務的完成,也令批判性思維培養無法落地生根。基礎教育階段的性質、任務和學生特點決定了這一階段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必須走學科融合之路,以隱性目標為主,使培養意圖「浸沒」於具體學科之中。
㈣ 平台經濟的中國經濟論壇
上海市委副秘書長、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主任王戰:「平台企業演化出平台經濟產業已是大勢所趨。」
盡管平台經濟至今沒有統一、明確的概念,但它是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信息經濟學以及交易成本理論的研究范疇。
一個城市要發展平台經濟需要微觀基礎,就是需要很多大中小型微型平台型企業。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政策基金扶持小企業,製造業服務化等促使城市的平台經濟發展,帶動產業升級,加力城市發展轉型。相信各大城市都會出台一些政策支持平台型經濟企業發展。
㈤ 復地集團的集團高管
郭廣昌先生一九九四年創立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是該公司創始人之一。現兼任上海復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曾被評為中國十佳民營企業家、上海市優秀青年企業家、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為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專家。二零零二年上海市工商聯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上海市工商聯副會長。
范偉先生:公司董事兼總裁。復旦大學工學士。復星高科技創始人之一,現任公司董事。范偉先生一九九九年、二零零零年均被上海市評為市住宅建設功臣,現任上海市社會科學院房地產研究中心理事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房地產行業協會副會長、《上海房協》會刊編委會委員。 丁國其先生:公司董事。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會計師。曾任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建築公司財務部經理,一九九五年五月至一九九九年五月任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張琳先生:公司副總裁兼總工程師,畢業於同濟大學,曾以建築師職稱任職於上海靜安區住宅公司、上海財經大學基建處、上海愛建建築設計事務所。
王寧先生:公司副總裁,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曾任職於上海萬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上海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銷售部、企劃部經理。
曹志東先生:公司副總裁,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並曾於該校建築工程與力學學院任教師。曹先生曾任上海新黃浦(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經理,集團戰略管理及人力資源咨詢師,並兼任多個直屬公司的人事總監、董事、監事。
張偉剛先生:公司副總裁,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曾任上海縣委辦公室秘書、副主任,閔行區梅隴鎮政府副鎮長,閔行區政府辦公室主任,閔行區虹橋鎮黨委書記,閔行區計劃委員會主任等職。
王哲先生:公司副總裁兼財務總監,一九九二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一九九九年於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畢業,獲國際金融碩士學位。一九九七年獲經濟師職稱。在中國農業銀行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任職多年。 盧綺霞女士:公司董事會秘書,是特許秘書及行政人員公會和香港公司秘書公會會員,她在公司秘書職業領域中具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
㈥ 孫斌棟的介紹
孫斌棟,男,1970年生。本科與碩士畢業於同濟大學,博士畢業於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現任華東師范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導。社會兼職有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級經濟師、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一所)特聘研究員、上海市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上海市人口與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決策咨詢專家、《中國城市研究》編委、《世界地理研究》編委。
㈦ 孫海鳴的介紹
孫海鳴,男,1956年6月生,上海市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經濟學學士1,上海財經大學工業經濟系研究生1,經濟學碩士,教授,區域經濟和產業經濟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副會長2,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國際貿易學會會長,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現任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黨委常委、校長,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校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委員會主任,校基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3。孫海鳴還兼任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4。2014年7月23日,教育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決定,任命孫海鳴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校長5。
㈧ 上海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集團高管
郭廣昌先生一九九四年創立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是該公司創始人之一。現兼任上海復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曾被評為中國十佳民營企業家、上海市優秀青年企業家、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為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專家。二零零二年上海市工商聯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上海市工商聯副會長。
范偉先生:公司董事兼總裁。復旦大學工學士。復星高科技創始人之一,現任公司董事。范偉先生一九九九年、二零零零年均被上海市評為市住宅建設功臣,現任上海市社會科學院房地產研究中心理事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房地產行業協會副會長、《上海房協》會刊編委會委員。 丁國其先生:公司董事。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會計師。曾任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建築公司財務部經理,一九九五年五月至一九九九年五月任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張琳先生:公司副總裁兼總工程師,畢業於同濟大學,曾以建築師職稱任職於上海靜安區住宅公司、上海財經大學基建處、上海愛建建築設計事務所。 王 寧先生:公司副總裁,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曾任職於上海萬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上海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銷售部、企劃部經理。
曹志東先生:公司副總裁,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並曾於該校建築工程與力學學院任教師。曹先生曾任上海新黃浦(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經理,集團戰略管理及人力資源咨詢師,並兼任多個直屬公司的人事總監、董事、監事。
張偉剛先生:公司副總裁,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曾任上海縣委辦公室秘書、副主任,閔行區梅隴鎮政府副鎮長,閔行區政府辦公室主任,閔行區虹橋鎮黨委書記,閔行區計劃委員會主任等職。
王哲先生:公司副總裁兼財務總監,一九九二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一九九九年於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畢業,獲國際金融碩士學位。一九九七年獲經濟師職稱。在中國農業銀行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任職多年。 盧綺霞女士:公司董事會秘書,是特許秘書及行政人員公會和香港公司秘書公會會員,她在公司秘書職業領域中具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
㈨ 賀壽昌的介紹
賀壽昌,博士,教授,上海社科院研究員,交通大學兼職教授。現任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聯合國創意產業高級專家,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基地(上海)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顧問,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第一副會長,上海信息協會副會長,第四屆上海市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被上海世博局聘請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18位主題演繹顧問之一。曾任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項目執行專家,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
㈩ 我國20世紀以來影響較大的十位會計學家
閆達五:人大會計學1號專家,我國著名會計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會計系博士導師、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國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會計財務理論研究所所長
葛家澍:廈大會計學1號專家,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
李天明:中央財大會計學專家,編著的《審計學教程、新銀行會計教程》(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是新中國會計學界的奠基性著作。
潘序倫:國內外著名的會計學家,是立信會計學校創始人
閻金鍔:我國著名會計、審計學家,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會計學會顧問,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
郭道揚:我國著名會計學家,會計史學家。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博士生導師,是中南財經玷污大學惟一特聘教授;兼任中國會計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中國會計教授會會長
余緒纓:曾擔任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管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學術帶頭人,廈門大學文科學術委員會委員;深圳大學、中山大學等七校客座(兼職)教授;美國伊 利諾大學「會計國際教育與研究中心」主辦的國際權威性會計刊物《會計國際學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編輯政策部成員(該部由從世界多國選聘的5名著名學者組成);中國會計學會顧問;財政部人才中心高級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美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與研究國際學會和加拿大學術會計學會會員。曾任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級經濟師評委會主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廈門市政協副主席、廈門大學會計與企業管理系主任、廈門大學會計系主任等職務
婁而行:先後在上海財經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和上海財經學院(後改為上海財經大學)任教授,擔任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主任、名譽系主任。婁爾行教授是我國當代最有影響的會計學家之一,是新會計學科體系的主要創始人,為排動中國會計理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內外會計界享有很高聲譽。他先後擔任過上海市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及顧問、中國成本研究會顧問
楊紀琬: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原中央常委,財政部會計司原司長、顧問,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首任會長,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著名會計學家,博士生導師
林鍾高:安徽工業大學副校長、會計學教授、會計學碩士生導師。安徽工業大學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安徽工業大學「公司治理與運營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終身享受者。 兼任 :安徽省政協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和碩士生導師、福州大學教授、安徽大學教授、宿州學院教授、黃山學院教授、中國管理科學院院士、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研究會副秘書長與常務理事、全國高校教材編審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香港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員、安徽省會計學會副會長、安徽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常務理事、安徽省審計學會常務理事、馬鞍山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馬鞍山市社聯副主席、馬鞍山市審計學會副會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