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50指數有哪些股票
1、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聯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五大院校,以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等專業機構,共同評價遴選,以「成長、創新、回報、公司治理、社會責任」五個維度為基礎,發布「央視財經50指數」
2、具體包括:
雲南白葯(000538)、蘇寧電器(002024)、美的電器(000527)、 中聯重科(000157)、格力電器(000651)、福耀玻璃(600660)、
包鋼稀土(600111)、貴州茅台(600519)、青島海爾(600690)、
大北農(002385)、國電南瑞(600406)、古井貢酒(000596)、
三一重工(600031)、山西汾酒(600809)、陽光照明(600261)、
青松建化(600425)、上海家化(600315)、巨化股份(600160) 、『
峨眉山A(000888)、悅達投資(600805)、上海電氣(601727)、
四維圖新(002405)、川大智勝(002253)、海康威視(002415)、
超圖軟體(300036)、華力創通(300045)、科大訊飛(002230)、
新北洋(002376)、碧 水 源(300070) 、雙鷺葯業(002038)、
萬科A(000002)、中國太保(601601)、中國平安(601318)、
天士力(600535)、工商銀行(601398)、中國銀行(601988)、
同仁堂(600085)、博瑞傳播(600880)、天源迪科(300047)、
武漢凡谷(002194)、中國神華(601088)、天津港(600717)、
上汽集團(600104)、寶鋼股份(600019)、建設銀行(601939)、
中煤能源(601898)、濰柴動力(000338)、中泰化學(002092)、
民生銀行(600016)、青島啤酒(600600)。
㈡ 哪些股票是各板塊的龍頭股
1).指標股:
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化、大秦鐵路、中國國航、寶鋼股份、長江電力、中國聯通、招商銀行、華能國際,中國石油,中國神華。
2).金融:
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深發展A、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信證券、宏源證券、陝國投A、建設銀行、華夏銀行。
3).地產:
萬科A、金地集團、保利地產、招商地產、泛海建設、華僑城A、金融街、中華企業。
4).航空:
中國國航、 南方航空、上海航空。
(2)上海家化公司治理擴展閱讀:
龍頭條件:
1、龍頭股必須從漲停板開始,漲停板是多空雙方最准確的攻擊信號,不能漲停的個股,不可能做龍頭.
2、龍頭股必須是在某個基本面上具有壟斷地位。
3、龍頭股流通市要適中,大市值股票和小盤股都不可能充當龍頭。11月起動股流通市值大都在5億左右。
4、龍頭股必須同時滿足日KDJ,周KDJ,月KDJ同時低價金叉。
5、龍頭股通常在大盤下跌末期端,市場恐慌時,逆市漲停,提前見底,或者先於大盤啟動,並且經受大盤一輪下跌考驗。再如12月2日出現的新龍頭太原剛玉,它符合剛講的龍頭戰法,
一是從漲停開始,且籌碼穩定,
二是低價即3.91元,
三是流通市值起動才4.5億,周二才6.4億,從底部起漲,炒到翻倍也不過10億,也就是說不到2-3億的私募資金或游資就可以炒作。
四是該股日周月KDJ同時金叉,說明該股主力有備而來。
五是該股在大盤恐慌末端,逆市漲停,此時大盤還在下跌,但並沒有影響此股漲停。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龍頭的起漲過程,也說明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盤下跌,沒有龍頭出現。
㈢ [金台觀察]上海家化風波帶著中國公司治理怎樣啟示
對於一家公司,企業家更重要、員工更重要,還是股東更重要? 對於一家公司,就業更重要、工資更重要,還是利潤更重要? 對於一家公司的戰略,要基於市值、還是基於利潤,還是基於基業長青? 管理者,必須為了股東財富的最大化而工作嗎? 不同的答案會帶來不同的選擇。 平安信託與家化管理層的紛爭在本質上就是對於這些答案的不同理解。 平安信託已經解除了葛文耀在家化集團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職位,現在上海家化小金庫的風波,給葛文耀的位置,帶來了更多變數。 中國公司治理制度的設計中,過多地迎合了投資資本。比如說,家化集團和平安信託都是獨立法人,但法律允許平安信託犧牲家化集團,以適應其自身的發展戰略:葛文耀稱,平安信託入主後,一直在變賣資產,致使家化集團名存實亡。 對於平安信託而言,他的利益在於入股了家化之後,如何以更好的價格賣給下家。對於上海家化的管理層而言,他的利益可能在於這家公司的規模和可持續發展,並且,當下的公司治理框架下,可能要求他們對股東套現予以配合。 家化人事斗爭已經發生了兩周,現在的焦點是上海家化這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的穩定,因為有太多的投資人是這家公司的股東,機構投資人和中小投資者希望這家公司能夠穩健前行。大股東與家化管理層的矛盾表明,這給上海家化的未來帶來了不確定性。 股東主義理論里,一切圍繞股東旋轉,當下的公司治理框架,就是沿著這個理論出發的。對於股東本位的制度設計,支持者看來是不證自明的。更有種說法是,股東財富就是社會財富,這是資本分配最優化的過程中必須的路徑。 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認為,中國公司治理需要進行改革。大股東侵害公司利益的事件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公司治理的焦點並非股東無法捍衛其自身利益,而是公司無法捍衛其自身利益。上海家化算不上是一個典型案例,但當下有太多類似的事情發生。比如,當大股東股權解禁可流通的時候,公司往往以市值管理的名義,為減持配合。在很多時候,這極有可能犧牲了公司的利益。在這個時候,就必須引入其他利益相關者,更多地予以平衡。 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與股東之間,並非簡單的管家與東家的關系。上市公司是一個獨立法人,有自己的生存權和利益,他與股東的關系並非在所有的時候一致,那麼管理層在其中應扮演何種角色? 我們知道,中國第一代創業家慢慢淡出之後,中國職業經理人階層面臨崛起,這些關系如何協調,對於中國的未來尤其重要。無論是較早的國美控制權爭奪、雷士照明管理層與投資者的沖突,還是現在上海家化的內斗風波,這些案例都表明,中國的公司治理已經到了檢討這些核心問題的時候了。
㈣ 央視財經50指數怎麼 回事
央視財經50指數,是由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和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宣布的指數,於2012年6月6日發布,指數代碼為「399550」,簡稱「央視50」。指數基日為2010年6月30日,基點為2563.07點。
央視財經50指數從「成長、創新、回報、公司治理、社會責任」5個維度對上市公司進行評價,每個維度選出10家、合計50家A股公司構成樣本股。在指數中,5個維度具有相同的初始權重,均為20%。在維度內,單只樣本股的權重不超過30%。
目前選擇的樣本股如下:
央視財經50·成長
雲南白葯(000538)、蘇寧電器(002024)、美的電器(000527)、中聯重科(000157)、格力電器(000651)、福耀玻璃(600660)、包鋼稀土(600111)、貴州茅台(600519)、青島海爾(600690)、大北農(002385)。
央視財經50·回報
國電南瑞(600406)、古井貢酒(000596)、三一重工(600031)、山西汾酒(600809)、陽光照明(600261)、青松建化(600425)、上海家化(600315)、巨化股份(600160)峨眉山A(000888)悅達投資(600805)。
央視財經50·創新
中興通訊(000063)、四維圖新(002405)、川大智勝(002253)、海康威視(002415)、超圖軟體(300036)、華力創通(300045)、科大訊飛(002230)、新北洋(002376)、碧水源(300070)雙鷺葯業(002038)。
央視財經50·治理
萬科A(000002)、中國太保(601601)、中國平安(601318)、天士力(600535)、工商銀行(601398)、中國銀行(601988)、同仁堂(600085)、博瑞傳播(600880)、天源迪科(300047)、武漢凡谷(002194)。
央視財經50·責任
中國神華(601088)、天津港(600717)、上汽集團(600104)、寶鋼股份(600019)、建設銀行(601939)、中煤能源(601898)、濰柴動力(000338)、中泰化學(002092)、民生銀行(600016)、青島啤酒(600600)。
㈤ 央視財經50指數名單是哪50家
這個可能更接近於一個經濟景氣度指標
回答來源於金斧子股票問答網
希望採納
㈥ 那本書記錄了股票所需要的所有計算公式和案例
看過一點書,但只能是看個大概,主要自己要在市場上收集案列,我有幾個可以給你
太多了,刪掉很多,超過最大字數了,你湊合看看吧。
投資模型3—福耀玻璃
時至今日,$福耀玻璃(SH600660)$ 雖然已經蛻化為分紅股,但在當年可是典型的大牛啊!福耀獨占國內汽車玻璃70%的市場份額,競爭力超級強大,假以時日,成為全球汽車玻璃老大是大概率事件。福耀玻璃獨特的競爭優勢其實就是一點:低成本。這是一種超級強大的競爭優勢,巴菲特投資的蓋可保險、內布拉斯加傢具店、波仙珠寶店都是具有低成本基因的企業,構建了超級強大的商業護城河,所以這絕對屬於一個強大的投資模型,需要認真匯總分析,總結出某些共同特點。
一、結合福耀玻璃的一些特徵總結一下這種投資模型的特點:
(1)低成本優勢,企業的商業模式就是圍繞著低成本來構建的,低成本競爭優勢無堅不摧,超級強大
(2)精細化管理是基本前提,要想在成本上比競爭對手低,那就需要比別人做更多更細的工作。
(3)獨特的商業模式可以構建另一種低成本優勢,蓋可保險的電話直銷,沃爾瑪的大賣場模式就是對原有商業模式的顛覆,重塑行業的盈利模式,對顛覆性創新應該足夠的重視。
(4)強大的企業家精神是保障,無論是傳統企業的精細化管控,還是新興企業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顛覆,都離不開強大的企業家精神。
二、對具備這種模型的一些企業的分析:
1、海螺水泥:全方位符合這種模型,2015年年報顯示利潤佔全行業利潤的31%,行業內基本沒有競爭對手,不利點在於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經濟下行周期里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呀!
2、中國神華:企業構建的產業鏈一體化低成本優勢,行業內成本最低有爭議嗎?不利點同樣是行業產能過剩,去產能化才剛剛開始,任重道遠!
3、中國平安:平安大力推廣的相關產品和業務的協同效應,本質上就是低成本獲取客戶的能力,顯然也是一種低成本優勢,保險業內綜合競爭力第一,還有誰可以打敗它嗎?
4、招商銀行:招行最大的優勢其實是低成本獲取存款的能力,只要存款成本是業內最低的,管理層就不會做太多蠢事,在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周期內,按照常識來判斷,招行應該是風險較低的。
5、萬華化學:萬花雖然競爭優勢突出,但本質上是構建了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在MDI領域內低成本無出其右者,隨著煙台八角工業園的建成,全方位的構建了產業鏈一體化的低成本優勢,業內誰與爭鋒?當然化學品的周期性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投資沒那麼簡單,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單方面就可以搞定的。
6、金風科技:金風科技除了在技術上領先之外,它的低成本優勢更強大,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布局生產,運輸成本大幅降低,率先在行業內構建了低成本的優勢,隨著風口的到來,加上搶裝潮效應,一下就飛上天了。
7、國投/川投:水電是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所以不管能源供給方式如何發生變化,水電的市場份額都是穩步增加的,低成本永遠處在不敗之地。
8、海工/油服:低成本優勢極其明顯,在國內一股獨大,在國際上低成本優勢明顯,在高油價時代高歌猛進,向全球市場穩步推進,但在低油價時代,當油公司都自身難保時,還有心思增加資本開支嗎?所以油田服務類企業全面殺跌在所難免,短期內看不到行業復甦的力量。
9、電商:曾經以沃爾瑪為代表的大賣場全方位的絞殺了百貨業,現在更低價格的業態電商的崛起,將大賣場推向了無比尷尬的境地,這就是商業的力量,低成本商業模式的力量!
三、福耀玻璃這種投資模型的最大特點:
1、全方位的構建低成本的商業模式,傳統企業體現在精細化的企業管控,新興企業體現在顛覆舊模式,創造新模式。
2、超級強大的企業家,尤其是在重構商業模式方面,企業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時勢造英雄,英雄可雄霸天下!
投資模型2—貴州茅台
投資模型1裡面重點說了類$伊利股份(SH600887)$ 模式,這種模型裡面產生了很多大牛股,值得認真思考合總結,從而找出牛股基因,找出未來的大牛股。今天我重點談一下另一種投資模型,那就是$貴州茅台(SH600519)$ ,貴州茅台從上市至今,一直是價值投資者的一面旗幟,許多著名投資者都投資其中,賺的盆滿缽滿,絕對屬於一個強大的投資模型,需要認真匯總分析,總結出某些共同特點。
一、結合貴州茅台的一些特徵總結一下這種投資模型的特點:
(1)品牌,只能是品牌,具有超級強大的品牌效應,品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品牌溢價,賺取超額利潤,高毛利率是基本特徵。
(2)有歷史和文化做品牌背書,品牌的後面必須有精彩的故事。品牌內涵具有濃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3)基本合格的企業管理者
(4)產品價格逐步提升是最明顯的特徵,量價齊升是最佳組合,量不變而價提升也不錯。
二、對具備這種模型的一些企業的分析:
1、五糧液:基本符合這種模型,濃香型老大,品牌內涵強大,唯一的遺憾是管理存在短板,否則老大的位置也不會被茅台輕易取代呀!五糧液管理的改善程度決定了價值提高的程度。
2、片仔癀:基本符合這種模型,遺憾的是量無法放大,只能在價格上做文章,投資價值是受限制的。
3、同仁堂:基本符合這種模型,國葯第一品牌,品牌內涵超級強大,遺憾的是平庸的管理層嚴重製約了企業的價值釋放,短期內看不到改善的可能,可為什麼市場給那麼高的估值呢?
4、東阿阿膠:基本符合這種模型,品牌內涵豐富,但有兩點不足:(1)價升量縮,這種模式可以持久嗎?貌似提價已經到了天花板了,再提價估計真的流失主流市場,被邊緣化了。(2)本質上屬於滋補食品類,需要長期服用的,缺少炫耀性基因,所以價格是有天花板的。
5、上海家化:有一部分產品是符合這種模型的,比如佰草集系列和高夫系列,家化的品牌內涵還是可以的,但品牌強度明顯不足,背靠草本之國,中葯文化之魂,草本和葯妝兩個重要的定位怎麼被韓妝和日妝給拿走了呢!看著韓妝攻城拔寨,家化該作何感想啊?
6、周大福:基本符合這種模型,品牌溢價還是很明顯的,問題是黃金消費類企業與黃金價格周期共振,在黃金上漲周期里屬於典型的大牛,在黃金下行周期里一地雞毛,判斷黃金周期很關鍵,問題是沒法判斷,這的確是個問題!
7、譚木匠:基本符合這種模型,品牌的文化內涵做的不錯,但低頻消費加上價升量縮,前景不明朗啊!
三、貴州茅台這種投資模型的最大特點:
1、品牌強度就是一切,品牌+歷史+文化+故事=成功
這種投資模型最大的問題是可選企業太少了,絞盡腦汁就想到了上面這7家企業,這一點以前真沒想到,國窖的1573也算,但並不是瀘州老窖的主流產品,所以不能入選。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的文化,但高端品牌真是極其稀少,跟貴族一樣稀缺。都說中產階級崛起,消費要升級,升級的需求沒法滿足呀,所以錢都讓老外給賺走了,身邊大部分高端品牌都是歐美的,真是可悲呀!
這種模型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價格,由於大部分人都看好這些企業,所以股價一般都是高高在上,很少有買入點出現,以茅台為例,最近10年就出現了兩個好的買入點,一個是2008年的大熊市,一個是2013年底塑化劑+限制三公消費導致的低價格,在兩次買入點買入的都是大贏家,所以說好股容易發現,好價格難找啊!下一次一旦有好價格出現,你還會猶豫嗎?
投資模型1—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SH600887)$ 股價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後到2015年的高點計算,市值增長23倍左右;從2007年牛市最高峰計算,市值增長也在5倍左右,不折不扣的大牛股,企業的發展力量何其強大!絕對屬於一個強大的投資模型,需要認真匯總分析,總結出某些共同特點。
一、結合伊利股份的一些特徵總結一下這種投資模型的特點:
(1)行業屬於大眾消費市場,具備高頻多次消費的特點。行業發展的最終結果是寡頭壟斷模式,強者恆強,其他企業最終變為區域性企業或者細分子行業的小龍頭。
(2)行業龍頭,必須是行業龍頭,必須是行業老大或者老二,行業老三都沒有什麼發展前途
(3)品牌知名度高,品牌曝光度強,品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客戶的購買數量而不是品牌溢價,品牌需要每時每刻維護,品牌曝光無處不在。
(4)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強大的企業家精神。
(5)強大的渠道推廣能力和渠道管控能力,精細化的渠道深耕能力是這種模式的顯著特點。
(6)綜合競爭優勢超級強大,企業的競爭優勢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行業內占據壓倒性優勢。
二、對具備這種模型的一些企業的分析:
1、海天味業:全方位的符合這種模型,行業老大位置超級穩固,其他的就不多說了。
2、雙匯發展:本質上和伊利股份是一個類型的股票,除了所處的行業不同,兩者還有其他區別嗎?
3、洋河股份:白酒行業老三,但確是中端酒的老大,更具備大眾消費品的特點,產品的市場容量也更大。
4、青島啤酒:行業老二,品牌美譽度是超過行業老大的,行業的集中度也不錯,唯一的缺憾是國企管理體制,談不上強大的管理,管理上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吧,所以這些年來企業發展也缺乏明顯的亮點,但勉強也算一個不錯的投資標的。
5、華潤啤酒:行業老大,管理上明顯優於青啤,但品牌美譽度上要差一些,但在渠道能力和營銷能力上全面強於青啤,老大和老二之爭還未見輸贏,拭目以待。
6、張裕A:行業老大位置超級穩固,全方位符合這種模型,最大的不利因素是進口紅酒的替代效應,在客戶心目中進口酒可是有很深的認知優勢和心智優勢的,所以張裕還得加把勁,希望向當年的煙草行業和白酒行業一樣,全方位的擊潰洋品牌。
7、康師傅控股:曾經全方位的符合這種模型,但統一超強的產品研發和產品創新能力成功的瓦解了康師傅的競爭優勢,目前處處被動,雖然還是行業老大,但行業老二英姿勃發,咄咄逼人,前景不妙。
8、加多寶:全方位的符合這種模型,拿著王炸的王老吉把一手好牌給打殘了,管理的重要性彰顯無疑,競爭的天平已經傾向於加多寶。
9、華潤三九:OTC第一品牌,全方位的符合這種模型,本質上類似於日常消費品
10、雲南白葯:白葯已經類似於一家日常消費品公司,白葯牙膏市佔率行業第二,高端品牌行業第一,當年成功的從牙膏行業的低價競爭中脫穎而出,獨創高價品牌,占據了行業最大的利潤空間,統一企業目前的戰略何其相似?康師傅不是一個合格的行業老大。
三、形似而神不似的企業匯總分析:
1、匯源果汁:大部分都符合這種模型,但管理的短板太明顯了,活脫脫的將一個好企業給拖累了,如果當年賣給了可口可樂,今天會怎樣?
2、承德露露:類似於匯源果汁,行業地位超然,品牌美譽度也不錯,但管理上太平庸,坐看六個核桃做大而無能為力,還有比這更差的管理層嗎?
3、蒙牛乳業:曾經全方位的符合這種模型,但中糧收購以後就變味了,發生了什麼?管理還是管理,管理變差了,這種模型就全方位崩塌了。
4、三全食品:曾經認為是細分行業的伊利股份,但有兩點因素導致差異巨大:(1)速凍食品替代品眾多,盡管行業基本進入寡頭壟斷階段,但還是不能有效提價,提價以後客戶就會流失,本質上速凍食品還是非主流市場,限制多多。(2)管理上還是存在短板的,三全鮮食有前途嗎?
5、煌上煌:細分子行業,管理上存在問題,手握上市以後的巨資而無所作為,這算是一種犯罪嗎?有些企業天生就是長不大的。
6、雨潤食品:曾經的行業老二,可惜大股東的貪婪和無節制的多元化擴張把一個好企業給害死了。
7、中國食品:手裡一堆行業老二,問題是管理太平庸,與老大的距離越來越遠,品牌走向平庸化的的典範。
8、貝因美:曾經國產奶粉市佔率第一,占據很好的行業地位,但外國奶粉的沖擊+國內巨頭的全面發力+戰略層面的失誤+管理層的頻繁變動導致行業地位一落千丈,企業還可以東山再起嗎?奶粉行業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改變,回不到以前了。
9、好想你:不成熟的商業模式註定沒有未來,大眾消費品不是這么玩的呀!
四、伊利股份這種投資模型的最大特點:
1、品牌是這種企業的生命線,一切競爭是基於品牌展開的,品牌維護是每時每刻都要做的功課。
2、精細化管理是這種企業的靈魂,管理平庸化註定企業會走向衰落,蒙牛就是一個及其典型的案例。識別這種投資模型的最大抓手就是管理,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具備企業家精神的管理者=成功。
3、精細化的渠道深耕能力是這種模式的顯著特徵,也是體現管理層水準的最佳視角。
家電業的三國演義
記得2003年的時候,張瑞敏曾經說過一句:「家電行業的利潤向刀片一樣薄。」那的確是事實,當時青島海爾還是家電行業的龍頭老大,但ROE多年徘徊在5-7%的水平,的確夠苦逼,但格力從2003年開始,海爾從2004年開始營收和利潤均開始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行業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企業的利潤飛速增長呢?個人認為有兩方面的積極因素。
1、2000年以後房地產市場的高速發展
家電與房地產是息息相關的,房地產市場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終於在2003年前後傳導到了家電行業,尤其是家用空調行業,隨著大量新房的裝修入住開始爆發性增長,格力也是在這一年營收開始高速增長。隨著每年新裝修房子的入住,家電行業進入爆發期,行業容量逐年增加,行業進入發展的黃金十年,行業巨頭賺的盆滿缽滿,與張瑞敏的說法背道而馳呀,看來大勢不可違呀!
2、家電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
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如果行業集中度不高,競爭激烈大家照樣賺不到錢,但家電行業巨頭抓住機會開始快速擴張,大量中小企業被擠出了市場,快速形成了海爾、格力、美的的三巨頭市場格局,行業進入有序競爭階段,行業利潤開始快速提升,巨頭們享受了雙重紅利,賺取了巨額利潤。
一方面行業高速增長,一方面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市場環境了,這就是我對家電行業過去10年黃金時代的解釋。中國房地產的尖峰時刻應該是2012年(或許是2013年,記不太清了),當年的開工量達到了歷史峰值,雖然之後房子的價格還在進一步上漲,但每年的開工量都是遞減的,意味著每年的新入住房屋開始小幅下跌,並在2015年前後傳導至家電行業,可以說家電行業的總容量大概率是到頂了,雖然還有二手家電的置換效應,但家電屬於耐用消費品,除非裝修新房子,一般人是很少換新家電的,中國人還沒有養成將舊家電直接扔掉買入新家電的習慣,所以二手家電置換沒有想像的樂觀,能夠消納房地產市場萎縮的那部分量就不錯了。所以個人判斷家電市場的總容量基本到頂,樂觀點看,保持個位數的增長態勢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所以說,行業的紅利階段已經結束了。
單獨看看家用空調行業,由於一套房子一般都需要3個空調,屬於一帶三的效應,所以在房地產的黃金十年期里空調業最具有爆發性,成長為家電業中最大容量的子行業,從而成就了格力和美的,海爾則有戰略判斷失誤的嫌疑,在空調上發力不夠,所以從行業老大掉到了老三的位置上。目前房地產周期逆轉以後,空調行業受到的影響也是最大的,2015年年報顯示行業大佬在空調上都是雙位數衰退的,其他家電相對好很多,所以空調行業的不確定性要相對大一些。
上面是對行業的簡單概括,下面重點分析家電三傑的表現吧。
一、$美的集團(SZ000333)$
1、2015年報:
(1)營收1384.41億元,減少2.28%,利潤127.07億元,增長21%,合2.99元/股, 扣非後109.11億元,增長15.14%。股息1.2元/股。10送5股
(2)總資產1288.42億元,凈資產492億元,總權益560.32億元,負債率56.5%, ROE=29.06%,減少0.43%。
(3)大家電 營收878.32億元,減少4.84%,毛利率27.57%,增長0.76%
其中空調類 營收644.92億元,減少11.3%,毛利率28.25%,增加1.3%
小家電 營收354.46億元,增長8.36%,毛利率25.03%,增加0.29%
國內 營收791.47億元,減少2.62%,毛利率30.17%,增加2.28%
國外 營收494.17億元,減少0.74%,毛利率20.24%,減少2.06%
(4)綜合毛利率25.92%,增加0.46%,空調市佔率25.2%,上升0.5%;洗衣機市佔
率21.3%,上升2.9%,冰箱市佔率9.6%,上升1.4%。海外營收佔比36%。網上
銷售160億元,行業第一,線下旗艦店2200家
(5)研發人員8672人,研發資金52.63億元,佔比3.8%,高瓴資本為流通股十大股
東之一。
2、2016一季報:
(1)營收383.42億元,減少9.63%,利潤39.08億元,增長16.91%,合0.92元/股,
扣非後37.45億元,增長24.02%。
3、最終結論:
(1)隨著行業集中度的逐年提升,家電行業利潤由刀片薄的利潤率提升到如今相當
不錯的利潤水平,目前行業格局相對穩定,強者恆強,多寡頭壟斷市場特徵明
顯,行業利潤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2)家電行業的大發展是伴隨著房地產的黃金期而來的,房地產建設的高峰期已
過,新建住宅總量在逐年降低,這制約了家電行業的發展空間,對空調行業影響 最大,負增長成為常態,對冰箱影響次之,洗衣機市場影響相對較小,對小家電 市場基本無影響。
(3)在空調行業,美的上升勢頭明顯,格力疲態盡顯,美的有較好的發展空間;在
冰箱領域,海爾的優勢太明顯,美的機會不大,發展前景一般;在洗衣機行業, 美的上升勢頭強勁,可以與海爾掰掰手腕,發展前景看好;在小家電領域,美的 一股獨大,發展前景看好。綜合而言,在家電行業成長空間有限的前提下,美的 尚可依靠市佔率的逐年提升增加其成長性,隨著行業利潤率的進一步提升,其利 潤增長會持續超過營收的增長。
(4)作為較為典型的分紅股來看待,在成長性尚可的情況下,10倍PE以內買入算
是一筆不錯的投資。
二、$格力電器(SZ000651)$
1、2015年報分析
(1)營收977.45億元,減少29.04%,利潤125.32億元,減少11.46%,合2.08元/
股,扣非後123.14億元,減少12.95%。股息1.5元/股。
(2)總資產1616.98億元,凈資產475.21億元,總權益485.67億元,負債率70%,
ROE=27.31%,減少7.92%。
(3)家電製造 營收879.31億元,減少28.36%,毛利率34.72%,減少4.38%
空調 營收837.18億元,減少29.48%,毛利率36%,減少3.8%
國內 營收745.96億元,減少31.52%,毛利率37.96%,減少3.61%
外銷 營收133.35億元,減少3.44%,毛利率16.62%,減少3.09%
(4)凈利潤率12.55%(10.18%),提升2.37%。
(5)2015 年國內生產家用空調10,385 萬台,同比下降12%;累計銷售 10,660 萬台,
同比下降 8.6%。家用空調中,變頻能效一級總銷量 73 萬台(套),同比增長 623.1%,這得益於 2015 年國家出台的近十項關於節能環保的產業政策。2015 年
中國中央空調市場的整體容量約為 660 億元,同比2014 年下滑 9.6%。其中家用
中央空調雖然在增長率上較往年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 13.3%的年增長率。從品
牌集中度來看,2015 年權重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在「中美日」三足鼎立
的格局下,以格力為代表的民族品牌在中國中央空調市場佔比強勢。
2、2016一季報:
(1)營收246.41億元,增長0.56%,利潤31.6億元,增長13.85%,合0.53元/股,增
長15.22%,扣非後31.33億元,增長18.01%。高瓴資本位列十大股東之列
3、最終結論:
(1)空調行業天花板如期而至,調整剛剛開始,對格力的影響是最大的,美的空調
競爭力大幅提升,空調營收佔比是格力的77%,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行業發 展明顯放緩,競爭對手步步緊逼,在兩個方面對格力形成壓制,格力不妙呀!
(2)格力的多元化戰略跨界太遠,作為一個專家品牌,做產業鏈延伸尚可理解,跨
界做手機就是腦殘的行為,註定會失敗,小家電市場美的一股獨大,格力機會不
大,唯一的機會就是產業鏈延伸,但容量有限,對格力的價值提升很有限。
(3)董小姐太高調了,作為一個企業家低調一點好,董現在有點娛樂明星的味道,
精力太分散了,對企業發展不利,一個高調的企業家對企業的發展是有負面影響 的。
(4)格力的估值並不高,作為分紅型投資標的也不錯,但需要提防價值陷阱的存
在。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很牛的高瓴資本位列格力和美的的十大股東之列,市
值都是接近10個億,兩邊押注,有點意思。
三、$青島海爾(SH600690)$
1、2015年年報
(1)營收897.48億元,減少7.41%,利潤43億元,減少19.42%,合0.71元/股,減
少24.44%,扣非後36.75億元,減少15.01%,合0.6元/股,減少20.03%,
(2)在國內市場,公司冰箱、冷櫃、洗衣機、熱水器市場佔有率位居行業第一,家
用空調市場佔有率位居行業第三,具體來看冰箱市佔率24.08%,冷櫃35.67%,
洗衣機25.84%,熱水器17.64%,空調11.46%。
2、2016一季報:
(1)營收222.37億元,減少8.35%,利潤15.97億元,增長48.12%,合0.26元/股,
扣非後9.68億元,增長3.09%。
3、最終結論:
(1)行業老大和老二吃肉,行業老三隻有喝湯了,雖然營收水平在一個量級上,但
利潤水平差距太大,看來只能是喝湯的命了。
(2)在產品競爭力方面來看:空調產品競爭力嚴重不足,競爭對手太強大,繼續當
老三吧;洗衣機貴為老大,但競爭對手美的很強大,步步緊逼,日子不會太好
過,被超越也未可知;冰箱和冷櫃是公司的傳統強項,競爭力和品牌力都很強
大,也是客戶心智中的認知點,競爭對手機會不大,這才是海爾產品的最強項。
(3)行業老三相對都比較苦逼一點,海爾也不例外,接著當好老三吧,挑戰老大和
老二的機會不大。
四、一點題外話
最後說一點感性方面的認識,沒有任何依據,就當是題外話吧:
1、海爾的目光是向內部看的,管理創新很多,研發創新也不少,最新提倡的的「人
單合一 2.0——共創共贏生態圈模式」,讓每一個員工成為「自己的 CEO」,。在
管理創新上很牛,但市場並沒有買賬,原因何在?個人理解就是產品信息沒法有
效的傳遞到客戶心智中,與客戶的心智定位產生偏差,在營銷定位上存在重大問
題,所以只能當老三了。
2、美的的目光是向外看的,就是產品定位做得比較好,能夠將產品信息最有效的傳
遞給客戶,比如他家的變頻空調宣傳是「每晚一度電」,一下就抓住了客戶的關注
點,占據了變頻空調的老大位置,或許格力和海爾的變頻空調質量更好,但客戶
不知道也是枉然,所以說美的的定位做的更好,更會講故事,所以他可以當老大
呀!
㈦ 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是什麼性質的企業
中國平安保險是一個股份制的上市公司,屬於世界500強企業,但不屬於央企。2012年3月16日,當時的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宣布,下列四甲保險公司升格為副部級央企:中國人壽保險;中國太平保險(不是太平洋);中國人民保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7)上海家化公司治理擴展閱讀
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企業文化
中國平安自成立以來,始終將「誠信」作為企業文化的根基,同時,以「專業」為紐帶,可持續地為股東、客戶、員工和社會創造最大化價值,切實履行企業公民責任。從企業人格化的角度,結合平安的企業文化內涵、行業特徵以及多年的實踐,中國平安的「企業文化體系」正日趨完善。
(1)平安企業文化體系的軸心:「專業創造價值」
「專業創造價值」是全體平安人共同創造、滌盪出的平安文化成果的最核心。這一理念准確傳遞了中國平安通過專業化經營實現「綜合金融、國際領先」目標的能力、信心和願景;同時,在當前和未來強調客戶消費體驗的競爭環境下,促進廣大平安人不斷提升自身「專家、專才」形象,為客戶持續提供最好的綜合金融服務體驗,創造最大價值。
(2)對股東負責:取信於資本
股東投入資本,是對公司員工及管理者專業精神和專業能力的信任。珍惜善用每一分資本,構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以專業為本,以價值最大化為導向,使企業價值不斷增長,使股東獲得滿意的回報,最終贏得股東和投資者的長期信賴和支持。
(3)對客戶負責:誠信為基 體驗為本
誠信待客,是服務之本;客戶滿意,是企業價值之源。以真誠回應客戶的信任,以審慎對待客戶的託付;努力洞察客戶需求,超出客戶期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專業化的、領先的產品及服務,是中國平安不懈的追求。
(4)對員工負責:共同成就價值
公司是員工安身立命的依託,是職業發展的基礎,是事業成功和自我實現的舞台。培養員工成為具有一流專業素養的專家、專才,是平安實現百年老店宏偉目標、保持基業長青的現實基礎。公司對員工負責,員工奉獻於公司、發展於公司。公司與員工專業共進,價值共長。
(5)對社會負責:知恩回報
社會是實現公司價值的土壤。公司通過專業的綜合金融服務,為社會財富增長及風險管理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懷抱感恩之心反哺社會,為社會所關注的救助幫扶對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是平安「專業·價值」理念重要的外在體現。
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企業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作為社會公民,為相關利益主體承擔廣泛的責任,使企業在謀求商業目的的同時,能夠通過自己負責任的行為,倡導並履行主流的社會價值觀念和道德理想,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同時,承擔起企業社會責任。
對股東負責
股東投入資本,是對公司員工及管理者的信任。珍惜善用每一分資本,構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以價值最大化為導向的企業經營文化,使企業價值不斷增長,使股東獲得滿意的回報,才能贏得股東和投資者的長期信賴和支持。
中國平安對客戶的承諾是:服務至上,誠信保障。企業與客戶關系主要是指企業對客戶的服務關系,包括企業了解客戶需求,並提供各種合理方法確保客戶滿意以及提供各種增值服務等內容。客戶是服務之本;客戶滿意,是企業價值之源。努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專業化的產品及服務,是平安不懈的追求。
對員工負責
員工是公司價值成長的基石,是企業的血脈。公司對員工負責,員工奉獻於公司,發展於公司,才 能實現員工價值與公司價值共成長。人才是公司的重要資產。中國平安提出了「確保每一位為平安效力的人才都有發揮的平台、有成就感、有合適的收入、工作雖然有壓力但很開心」的用人機制,以競爭甑選人才,以激勵鼓動人才,以淘汰優化人才。
以「中國保險業的黃埔軍校」著稱的中國平安通過平安金融培訓學院,設置管理、領導力發展核心課程體系,為平安戰略轉型培養了大量的綜合金融服務人才。通過搭建並完善有效的員工關系溝通平台,加強員工關懷,設計更合理的員工福利,實現公司、客戶、員工利益的共同增長,實現員工的安家樂業。
作為一家有著遠大抱負的企業,中國平安成立以來一直懷抱感恩之心反哺社會,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在教育公益、紅十字公益、災難救助等方面恪盡企業職責,這也是平安企業公民社會價值重要的外在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