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科技館好玩嗎裡面有什麼門票多少錢能玩多久可以早上進去然後不出來呆到下午嗎。。。
挺好玩的,可以從早上進去玩到閉館出來,還可以自己帶些吃的當午餐,麵包,牛奶,水果都可以。建議進館後直奔三樓的太空體驗區,去乘車,否則不搶在前面的話,排隊等太長時間,一天就來不及的,地震體驗如果不用排隊那就體驗一下,要排隊的話就別去體驗了,意義不大,就在一座木橋上晃幾下罷了!門票大人60,130厘米以下兒童免費,超過130的小朋友半價。
B. 上海科技館怎麼樣
很適合學生或者小朋友去,門票很實惠,性價比高,裡面很大,有很多展示講解體驗的東西。
C. 信息技術對個人生活學習及科學進步,社會發展的應用
這里有一些關於個人教育之類的文章,你也可以到這些網站上去搜索一些論文。有很多免費論文和在線的論文。
信息技術的概念和分類問題研究: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49
摘 要:
本文從信息技術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了廣義信息技術的概念;提出了軟、硬信息技術的分類,列出了具體的軟、硬信息技術組成;分析了信息技術軟、硬分類的必要性。 (共4頁)
如何上好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課——談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1
摘 要:
一、系統化教學設計的能力 首先,從設計的觀念與方向上,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充分運用新的課程理念.重新理解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職能、關系等等問題。如從傳統的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權威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和合作者.學生要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自我控制的管理者。 (共1頁)
「電子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開發: (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5
摘 要:
當前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存在問題比較突出,由於傳統教育工作者在網路技術上的欠缺,使許多學校都只在信息技術設備硬體配置上大量投入,而忽略了在軟體及應用上的投入。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課程整合不到位,信息技術資源無法很好利用,加上學生在該科目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千差萬別,信息技術教學目標也就難於實現,因此,基於「電子學校」的輔助教學能發揮良好的效果,它能使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在教育中展現她無與倫比的優勢,為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提供嶄新的平台。 (共1頁)
信息技術與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整合的實踐和思考: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2
摘 要: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學校教育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將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中等專業學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與信息技術整合也是信息技術和教學發展的必然。 (共2頁)
信息技術課 我們該如何聽: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3
信息技術教學之淺談: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0
摘 要:
加快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效益,對實現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各種信息技術教材編寫時著力貫徹這一教學方法。「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特徵。本人就如何優化信息技術課程淺談以下幾點思考。 (共2頁)
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初探: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4
摘 要:
信息技術課不同於其它學科,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特點的課程。應該清楚,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去單純的傳授知識,因為信息技術知識更新速度之快,還沒等到學生學通就已經過時,所以信息技術課應該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和創新,我們應該把信息技術課建設成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最佳課堂。 (共2頁)
基於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信息技術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過程模型:*(在線閱讀)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6
摘 要:
為揭示信息技術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過程黑箱,基於過程觀、資源觀和互補資源觀提出了信息技術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過程模型.該模型包括信息技術轉換過程、信息系統採納過程、信息系統使用過程和競爭過程等4個階段,其中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它是決定4個過程效率和效能的組織能力.基於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信息技術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過程模型用於解釋信息技術為什麼、在什麼條件下以及如何增強企業競爭力,該模型為進一步實證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共5頁)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7
摘 要:
信息技術課程是中小學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其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共1頁)
案例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研究: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8
摘 要:
2003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標准中提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根本目的。即要求信息技術課程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還要使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交流與合作,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共2頁)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研究與案例:(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9
摘 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順應素質教育要求.掌握、應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科學發展和走向未來信息化時代的需要,成為當今合格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而搞好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目前我們從事農村計算機教學工作者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任務。下面就我的教學實際談幾點看法。 (共1頁)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點滴談: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60
摘 要:
在二十一世紀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特徵的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使我們的接班人適應信息社會,中小學正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礎。但如何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給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考驗,下面筆者就談談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自己的幾點做法。 (共2頁)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61
摘 要: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快速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對我們上好信息技術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擬對教學中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並根據信息技術教學要求和學生心理特點,提出一些解決的策略。 (共1頁)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德育滲透初探: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62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日益普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已經跨進了五彩繽紛的網路時代。如今的中小學也乘著「校校通」工程的東風.建立起自己獨立的機房.使信息技術課得以順利開展。但生性好奇的孩子們更是難以抵擋其誘惑。信息技術中某些不利因素給青少年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作為一名信息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始終奉行「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學理念, (共1頁)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教育能力探析:(在線閱讀)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63
摘 要:
本文從幾個方面,對中小學高素質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進行了探析。 (共2頁)
理性•多樣•創新——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評點:(在線閱讀)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0
摘 要:
關注信息技術教學,首要關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方法的選擇必然帶來課堂管理、教學評價等連鎖反應。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與其他學科有類似的地方,又由於課程的操作性等特點,而產生了多樣、獨特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不僅僅在本學科得到應用,也開始擴展到其他學科中。例如,任務驅動方法,從信息技術教學中得到普遍應用,也逐漸開始影響其他學科的教學。 (共4頁)
以作品為主線貫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1
摘 要: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節課講解下來,大多數學生都能領會並掌握課堂教學內容,但一個章節學完之後,讓他們做點什麼,卻往往不知所措。學生根本不能把零碎的知識點聯系起來。長此以往,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越來越低,上課時對老師的要求也置若同聞,開小差做其他事情的學生越來越多。怎樣才能真正使學生的興趣從網路游戲、QQ聊天轉移到課堂學習中來呢? (共2頁)
淺議小學信息技術課研究性學習:(在線閱讀)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3
摘 要:
一、小學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共2頁)
以學生發展為目標 創新地進行信息技術教學: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4
差異性教學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5
摘 要:
教育的不斷發展創新,必然離不開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信息技術作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載體,其作用日益顯現。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是教學中所面臨的一大現實問題。在現代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就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的存在。而差異性的教學方法正是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實現的授課方式。本文就如何利用差異性教學使每位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得到發展與提高,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體會,做簡要的分析論述。 (共1頁)
實施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之心得: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6
摘 要:
一、新課程改革中的信息技術課程狀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和深入,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充滿著無限的憧憬。但是,據調查發現,信息技術教學與學生的心裡期望值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這些落差也提醒我們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還有不少的困難。筆者認為這主要體現在: (共1頁)
淺談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7
摘 要:
跨入21世紀的今天,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態勢滲透於社會的方方面面,改變著人們原有的社會空間,信息已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而信息素養也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信息素養涉及各方面的知識,它是一種了解、搜集、評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識結構,既需要通過熟練的信息技術,也需要通過完善的調查方法、通過鑒別和推理來完成。信息素養是一種信息能力,信息技術是它的一種工具。為了培養學生積極地參與信息社會的能力,應特別重視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信息感悟、信息實踐能力,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共1頁)
淺析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幾種因素: (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8
摘 要:
在全國普及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呼聲下,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不可否認中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普遍還不容樂觀。由於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地區間差別大、軟硬體發展不平衡、師資配備不到位、教材與信息技術發展不同步等種種因素,從而導致不少的學生仍然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不高。 (共1頁)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 (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61
摘 要: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快速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對我們上好信息技術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擬對教學中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並根據信息技術教學要求和學生心理特點,提出一些解決的策略。 (共1頁)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建議: (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9
摘 要:
計算機作為信息時代的一個標志,21世紀不懂計算機的人將是真正的文盲。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師,就肩負起了一個歷史的重任。那麼,如何讓小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專業技能?這將是一個艱難且具體的問題。我是一名工作了六年的信息技術教師,在這六年多的教學實踐中,我感觸頗多,對於小學生學習計算機,我希望提上幾點建議,和大家相互探討。 (共1頁)
「整合」教學對語文教師的新要求: (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80
摘 要:
2000年10月,時任教育部部長的陳至立同志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提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共1頁)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教育能力探析:(在線閱讀)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63
摘 要:
本文從幾個方面,對中小學高素質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進行了探析。 (共2頁)
信息技術教師「學科回歸」喜憂參半:(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81
摘 要:
上世紀90年代中葉開始在我國中小學興起的信息技術教育,使一批數學、物理,甚至化學、生物、語文等學科教師「轉行」成為了信息技術教師。他們邊學習、邊摸索、邊實踐、邊應用,很快成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和教學的骨幹,為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時至今日,筆者發現,早些年的這種特殊「流動」現象目前又有了新的變化,信息技術教師隊伍中的學科教師紛紛重新回到自己的本學科,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令人在喜憂參半之餘不禁有些困惑。 (共1頁)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三個層面: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82
摘 要: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視點,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與實踐,在很多方面需要我們進行總結與進一步認識。筆者結合一年來參與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科)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多元學與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學的研究》研究,在整合的內容層次上略作探討,以拋磚引玉。 (共3頁)
信息技術課中的德育滲透: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83
摘 要:
這個學期市教研活動安排的是現場觀摩優質課的評比,所有選手上同一節課,教材採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第一冊第九課《電子表格的製作》。比賽共七節課,分兩個下午進行,我作為聽課者兼評委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 (共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