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
1、在北京、上海加快推進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建設的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方案近期也落地實施。
至此,我國3大科創中心建設布局已全面完成,3大中心優勢互補又各有側重,成為我國東部地區乃至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有力支撐。
2、與科技創新的「硬核」相比,東部地區在「軟環境」上的制度創新同樣走在前列。
無論是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江蘇的「不見面審批」,還是廣東的「粵省事」移動政務服務平台,東部地區不斷探索在最優制度供給上的創新突破,努力通過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強化東部地區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新優勢。
3、東部地區處在開放前沿,是諸多領域改革的「試驗田」和「示範區」。
僅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設立以來,就有包括負面清單、商事登記、證照分離、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12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為市場主體營造了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1)上海灣區科創中心復旦復華擴展閱讀:
堅持中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
東部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要在全國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有效化解產能過剩,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強化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大力支持科技型企業和優秀人才創新創造創業;
要著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以治理群眾反映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為切入點,完善機制,綜合施策,狠抓落實,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
② 上海科創板概念股有哪些
截止2019年4月2日,科創板還沒有上市公司,2019年3月27日和28日上交所分別受理8家和2家企專業上市申請;屬3月29日,受理9家企業。加上首批受理的9家企業,上交所已共計受理了28家企業的上市申請,受理速度明顯加快。距離正式登陸科創板還有一段距離,但科創板影子股早已聞風而動,成為不少資金追逐的熱點,尤其是首批受理企業的影子股。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服務品牌,提供面向大眾的個人消費信貸服務,打造創新消費信貸模式。有錢花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風控技術,為用戶帶來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聯網信貸服務。手機端點擊下方馬上測額,最高可借額度20萬
③ 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包括哪幾個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
以深圳為代表的粵港澳大灣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發展,創新資源在加速流入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全球的新矽谷,或者新的全球科創中心將在這里拔地而起,我們能不能建立科創中心的新標准,就看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能力可以走多遠。
1 粵港澳大灣區聚合全球創新資源的基礎
第一,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產業完善,產業門類豐富,為全球創新資源在灣區集聚與發展提供了發展空間。如廣州開發區近三年通過引進鍾南山、施一公等海內外高端生命科學人才達五十多位與高端生物醫葯產業項目近三十個,產值突破千億元。
第二,產業創新平台不斷成形。粵港澳大灣區在香港與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擁有八個國家級高新園區,十六個863基地,對利用內資,吸收外資以及擴大城市經濟效益與經濟規模,發揮著非常巨大的作用。同時,擁有兩百多所大學與兩百多萬在校大學生,包括港大、港科大、港中大、中大、華理等名校。
第五,營造優質公共服務配套的宜居空間環境。粵港澳大灣區的宜居適度的人文環境對創新資源是最重要的支持,以生態、教育、醫療、交通、休閑等配套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是必然要求。
在生態環境建設上進一步構建國土空間合作開發與保護體系,完善灣區生態安全格局,針對粵港澳大灣區自然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沿江林草資源、濕地、岸線等加大保護力度,營造宜居的生態空間。在優質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強化優化發展原則,通過建立完善優質的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交通等體系建設,為灣區企業與人才提供優質的保障水平。(林先揚,談華麗,2019)
在全球經濟中心加速向東亞轉移,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在向中國轉移的過程中,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水平,達到全球領先標准將是我國的扛鼎之作,這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引領作用。
④ 上海科創板概念股有哪些
關於掘金上海全球科創中心,申萬宏源建議沿著以下幾條思路布局:一是版科技園區類個權股,包括張江高科、市北高新、外高橋、浦東金橋等同時受益於政策扶持和股權投資增值;二是上海重點高校旗下科技類公司,如復旦復華、交大昂立、同濟科技、新南洋也有望憑借其創新人才、知識產權、政策資源和在各自區域的引領地位在創投盛宴中分一杯羹;三是高科技類公司,如復星醫葯、科華生物、上海電氣、海得控制、上海機電、華東電腦、網宿科技、漢得信息等;四是金融服務類公司,如愛建股份等。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決策層為中國經濟轉型開出的核心「葯方」之一,科創中心無疑就是我國推動創新發展最有力的抓手。投資機會方面,可關註上海創投園區概念張江高科、紫江企業、市北高新、陸家嘴、大眾公用等。另外,上海自貿區概念股也有望受益。
⑤ 上海本地創投概念股有哪些
上海創投概念股:
1、002116 中國海誠
2、002158 漢鍾精機
3、002162 斯 米 克
4、600000浦發銀行
5、600009 上海機場
6、600018上港集團
7、600019寶鋼股份
8、600021上海電力
9、600026中海發展
10、600050中國聯通
12、600061 中紡投資
13、600072 江南重工
14、600073 上海梅林
15、600081 東風科技
16、600088 中視傳媒
17、600094 *ST華源
18、600104 上海汽車
19、600115東方航空
(5)上海灣區科創中心復旦復華擴展閱讀
上海本地創投概念股代表
1、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
於2002年10月正式成立,集團核心企業——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為深圳市政府於1999年8月26日發起設立的深圳市創新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6億元人民幣,是資本實力最為雄厚的本土創業投資機構,2003年被科技部授予「火炬計劃優秀創業投資機構」。
公司股東有大眾公用、深圳機場、粵電力、鹽田港、唐鋼股份等。公司通過股權轉讓,成為陝解放的第二大股東。
2、清華紫光科技創新投資有限公司
於2000年3月18日在北京成立,注冊資本為2.5億元人民幣。公司股東有清華紫光、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網路葯業、海盛船務、北京金集浩投資有限公司、燕京啤酒、 沈陽公用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飯店、中鎢高新、凌鋼股份、常山紡織、路橋建設。
3、中科招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原名北大招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家由政府批准成立的以受託管理創業資本為主營業務,按照基金管理公司模式運作創業資本的規范化、專業化創業投資管理公司。2000年12月,北大招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深圳正式成立。
公司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招商局蛇口工業區、21世紀科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起組建。公司股東還有唐鋼股份、北京城建。公司持有鋅業股份的法人股,為第二大股東。
4、上海邦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邦聯注冊資本6億元,1999年在上海注冊,股東是上海及浙江響當當的公司,有上海強生經濟發展、亞通股份、巨化股份、浙江金華信託、浙江商業財務有限公司、寧波海運、特變電工、聯通國脈、錢江生化等。這些股東在邦聯的投資均為2000萬元。
⑥ 科創板的概念股票
科創板是在上海交易所設立的,按照命名習慣,上海交易所的上市股票都是以6開頭的。那麼估計科創板的股票也是以6開頭的。
⑦ 迎來2019年新聞!
內容提要:在復雜的全球經濟環境下,2018年香港進行了25年來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為新經濟企業敞開懷抱,助力香港重新登上全球IPO(首次公開募股)集資榜首,鞏固了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在復雜的全球經濟環境下,2018年香港進行了25年來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為新經濟企業敞開懷抱,助力香港重新登上全球IPO(首次公開募股)集資榜首,鞏固了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全球經濟影響港股指數
2018年1月,港股延續2017年的牛市,一路上揚,1月29日盤中更是創下歷史最高點33484.08點,但此後開始震盪下行,12月31日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指數比全年最高點下跌超過7600點。
2018年,包括不少新經濟元素的港股指數表現與實體經濟的總體復甦相關性提高。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受貿易摩擦、地緣政治動盪、新興市場貨幣風險等多重沖擊,港股指數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分析,2018年港股走勢受到全球貨幣環境的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利率大致處於上行周期,隨著美國在加息和縮表之間取捨,全球主要經濟體指標利率呈現上行趨勢,中國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香港市場綜合利率亦處於上升通道。
2018年,受全球復甦穩定性下降和政策不確定性影響,主要股指全年均大概率收跌,市場人士認為,相比其他新興市場的股市,港股仍然相對穩健,一方面中國經濟在穩中有變的外部環境中積極調整,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方向不改,另一方面從估值角度,港股仍有一定優勢,盈利也尚有支撐。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改革開放對於預期的提振是2018年港股抗壓表現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新一輪改革開放所釋放的紅利也將為港股長期潛力提供持續加成。
展望2019年,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楊玉川預計,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可以為低估值的港股提供一些支持,降低了港股跟隨美股走熊的機會。
上市制度改革助新經濟公司顯活力
2018年香港IPO市場交出了一份靚麗的答卷,香港重登全球IPO集資榜首,這是在過去十年中,香港第六度稱冠。
2018年,香港交易所進行25年來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上市規則》4月30日生效,歡迎新經濟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2018年共有209家公司來香港上市,融資總額約2800億港元(截至12月18日),其中,新經濟公司的新股發行成為主力,包括小米、美團點評在內的28家新經濟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已在香港上市,融資額累計約1360億港元,佔2018年募集資金總額的近一半。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由於「一國兩制」帶來的制度優勢,香港一直是內地公司海外上市的首選,在新舊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階段,內地新經濟公司存在強勁的融資需求,目前內地仍有源源不斷的新經濟公司准備明年來香港上市。新的上市機制可以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來香港,就像當年的H股的誕生一樣,為香港市場帶來長久的繁榮與活力。
助推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2018年5月1日起,滬股通及深股通新的每日額度從130億元人民幣擴大到520億元人民幣,而港股通新的每日額度將從105億元人民幣擴大到42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