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財務分析報告怎麼寫,大致版塊是
財務情況說明書是財務會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寫好財務情況說明書對貫徹新《會計法》突出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質量的立法宗旨具有重要作用。財務情況說明書是企業(公司)年度、半年度財務報告期內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總結性書面文件。它為企業(公司)內部和外部了解、觀察、衡量、考核、評價其報告期內的經營業績和生產經營狀況提供重要依據。
企業(公司)的財務情況說明書必須按照《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對需要說明的事項,至少應當對以下情況作出真實、完整、清楚的說明,(1)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2)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3)資金增減和周轉情況;(4)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項。
一、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需對會計報表中各項數據進行分析
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平衡分析法。利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平衡原理分析各賬戶間的關系及變化。
2、比較分析法,或叫對比分析法。如分析計劃完成情況,用實際數同計劃數進行比較,來檢查分析計劃的執行情況;如比歷史水平,用本期實際數同上期或歷史最好年份(或正常年份)的數據進行比較,看發展變化情況;又如比先進,用本企業數據指標同本行業中的先進企業進行比較,或用本企業的產品同國內外同類產品的數據指標進行比較,以便制訂趕超目標等。
3、因素分析法,或稱連環替代法。先確定計劃與實際或本期與前期的差距諸因素,然後假定一個因素為可變,其餘為不變,依法替換,以測定這些因素變動對數據指標的影響程度。
4、趨勢分析法。將數據指標連續幾年排列在一起進行比較,以測定本期財務狀況的變化趨勢。一般作成統計圖表加以比較,也可採用比較表。
5、比率分析法。用同期會計報表中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求出它們之間的比率。國家規定工業企業財務評價指標,就使用了這種方法。
通過各種分析方法(財務情況說明書一般採用二、三種分析方法,不一定每種方法都使用)可以檢查企業經營計劃或目標的執行情況,評價經營業績,並找出差距,查明原因,總結經驗,提出改進措施,為下一步經營決策作出和制定經營方針目標提供依據。
二、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的要求
一般要作到真實、准確、客觀、簡煉八個字。真實就是說明情況和問題要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誇大,不縮小,不隱瞞或歪曲事實真相,不搞假數據真分析。准確就是說明情況和問題不要模稜兩可,似是而非,使人不知其然。客觀就是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指出問題,既要報喜,又要報憂。簡煉就是文字要簡潔精煉,篇幅不宜冗長,不要貪多求全,要突出重點。
三、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的方法和步驟
一般說來,小型企業編寫財務說明書相對簡單一些,由主管會計自己執筆就可以,大中型企業業務比較復雜,內部分工較細,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和步驟:
1、做好資料的收集、積累、整理等到准備工作。
這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保證,應從兩方面著手:
(1)數據指標的收集和整理。如計劃數、定額、預算、歷史數據、同行業、同類產品等數據,分析時可信手拈來。
(2)典型事例的調查。對企業重要經濟活動、會議、事件要注意了解掌握,必要時到現場進行實地調查,記錄在案,供編寫說明書時採用。調查到的情況有時可以從會計報表的數據得到證實,會計報表上的數據又可以進一步擴大線索,進一步調查核實。使活情況與死數字結合起來,相互印證。使說明書既有數據又有實例,更具說服力。
2、分工負責,齊頭並進。
大型企業情況復雜,分工細致不應該也不可能由一人總攬說明書的編寫工作,可以按照業務分工分頭編寫,並安排好進度,最後由一人匯總修改,防止相互矛盾。為使說明書編寫規范化,可規定一定程式,擬個提綱,列出大體框架,有些數據可列示表式留出空格,等到會計報表數據出來再填進格內,這有利於分工編寫,並能加速編寫過程。
3、共同討論,達成共識。
因為人們認識上的差距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同一數據有時會有不同看法,甚至意見相左。所以,會計報表初稿出來後,應組織有關人員(總會計師或財務經理、財務部門負責人、專職分析人員、有關業務人員)一起議論,對當年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出基本估計,集思廣益,達成共識,然後著手編寫。
4、審查上報。
財務負責人或總會計師應將財務情況說明書向廠務會議(股份公司是董事會)匯報,經討論通過後才能報出。
四、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大致有如下幾點:
1、不要說套話、穿靴戴帽、使用空洞的詞藻,要開門見山。
2、避免數字的文字化,拉長篇幅。一些數據用表式列示,可以省略文字表述。
3、避免有情況無分析。財務情況說明書要通過分析讓讀者了解企業在報告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評價,還要知道哪些業務經營得好,哪些業務經營得不好等具體信息。不能只羅列現象,不分析問題,就數字論數字,搞數字游戲,例如有的指標基數低,計算出來的完成率或者增長率可能很大,有時翻幾番、幾十番,誇大成績易使人誤解,因此要進行分析,不能只看百分比。
4、不要把會計報表編制說明寫進財務情況說明書。《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規定,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所作的解釋,屬於會計報表附註。它是為便於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會計報表的編制附加的說明,不應作為財務情況說明書的內容。
5、不要把財務情況說明書寫成經濟活動分析報告。在說明書中所表述的生產經營情況只能是概括的,過於詳盡就成了經濟活動分析。經濟活動分析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面分析、評價和建議,涉及范圍較廣。經濟活動分析數據來源於統計核算,業務換算和會計核算資料,既有貨幣計量指標,又有實物計量指標;財務情況說明書數據主要來源於會計報表,是以貨幣計量的。經濟活動分析是組織企業生產
財務情況說明書
一、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
(一)企業主營業務范圍:
營業執照上描述的
公司設有董事會、監事會;公司下屬 xx家控股子公司,分公司 xx 家;所處行業為xx業。
納入合並范圍子公司基本情況
企業名稱 注冊資本 投資額 持股 比例 注冊地址 法定代表人 與母公司 關系
(二)本年度生產經營情況:
全年實現銷售XXXX達YY噸,較去年同期XXXX噸增加YY%,銷售XXXX達YY噸。實現收入XXXX萬元,較去年同期XXXX萬元增加了YY%。實現毛利XXXX萬元,較去年同期XXXX萬元增加了YY%。實現利潤總額XXXX萬元,較去年同期XXXX萬元增加YY%。
本年流動資產周轉次數達XX次較去年同期XX次提高YY次。本年凈資產收益率為XX%較去年同期XX%增加YY%。
(三)開發、在建項目的預期進度及工程竣工決算情況
項目名稱 年初余額 本期增加 本期減少 其中 年末余額
轉增固定資產
② 如何進行財務報告分析
財務報告分析不是機械的比率計算,而是一個定性、定量的系統工程。從會計政策的選擇、財務戰略、財務比率、收益質量與成長性四個視角簡析財務報告分析的過程:
一、會計政策選擇分析
會計政策的選擇形式上表現為企業會計過程的一種技術規范,但其本質卻是經濟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公司經理人員被允許作出許多與會計有關的職業判斷,因為公司經理人員最了解公司的經營和財務情況。公司管理層的財務決策對財務報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包括影響財務報表數據、分析人員對數據的理解、會計規則的選擇、科目調整、格式選擇和計量判斷等。
財務報告分析的目的就是對交易和事項加以確認、評價公司會計數據反映經濟現實的程度以及執行會計政策的正確性;分析公司運用會計政策靈活性的性質和程度,確定是否調整財務報告的會計數據,以消除由於採用了不恰當的會計方法而造成的扭曲。
一般來說,分析一個單位選擇會計政策、估計的程序是:
①辨明關鍵的會計政策;②評價會計靈活性;③評價會計戰略;④評價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⑤辨明潛在虧損;⑥消除會計扭曲。
二、突出財務戰略的一個維度分析
財務報告分析是戰略分析的必要步驟,它有助於對公司、競爭者以及經濟環境量化的理解。從戰略高度進行財務報告分析立足於量化分析的現實基礎,通過辨明關鍵的利潤動因和商業風險,幫助經營者作出現實的預測選擇。
戰略分析用於財務報告分析必然涉及管理會計,而平衡計分卡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相融合的極好工具。根據美國GartnerGroup的調查,在《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家企業中,有55%的企業運用了平衡計分卡系統。
平衡計分卡從財務維度、客戶維度、內部業務流程維度和學習成長維度等四個方面進行系統的分析,幫助管理層對具有戰略重要性的領域作全方位的("平衡")思考,以保持經營戰略一致。平衡計分卡方法最大的貢獻在於引入了非財務評價指標而成為有效的戰略執行的框架和工具。財務指標是企業追求的結果,其他三個方面的指標(非財務指標)是取得這種結果的動因。正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Kaplan和Norton所說,"所有維度的評價都旨在實現企業的一體化戰略。"
三、財務比率參照性分析
財務比率是對財務報告信息進行重新組織的結果。比率分析旨在評價公司當前和過去的業績,並判斷其業績是否能夠保持。比率分析包括:將公司與同一行業內的比率對比;將公司在各個年度或各個會計期間的比率對比;將財務比率與一些獨立的基準對比。比率分析能夠提供對財務報表項目的可比性和加深對相對重要性的深入了解。
財務比率基本上有四種類型:
第一種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時點的財務狀況的某些方面,是兩個"存量"項目的對比,通常稱為資產負債表比率;
第二種是損益表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時間的經營成果的某些方面,將利潤表的一個"流量"項目與另一個"流量"項目作比較;
第三種比率反映公司的綜合經營成果,是將利潤表中的某個"流量"項目與資產負債表的某個"存量"項目作比較,稱為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比率;
第四種是基於現金流量表的比率,特別關注收益與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提供的公司收益質量方面的信息。
認真進行財務比率分析,有助於評價公司高管層制定的政策在以下幾方面的相對有效性:①經營管理方略;②投資管理規劃;③財務戰略;④股利政策。
四、收益質量與成長性實質分析
收益質量分析著重進行兩項評價:
①公司收益質量的絕對水平;②公司收益質量的變化。絕對收益質量評價影響到公司的價格收益倍數;收益質量變化體現了公司經濟價值的正面或負面的變動,這個變動是由營業環境或財務環境的變化或者前景變化引起的。
通常收益質量評價的含義是:高質量收益指標較好地反映了公司的目前狀況和未來前景,同時表明管理層對公司經濟現狀的評價較為客觀;反之,低質量收益指標表明管理層可能誇大了公司真實的經濟價值,對公司狀況進行了粉飾,或者表明管理層沒有客觀地反映公司目前的狀況和未來前景。收益質量上升表明管理層的決策越來越客觀地反映了公司環境,同時也表明了公司增加經濟價值不是依賴於降低收益的質量,而是提高了創造能力;反之,收益質量下降表明相對於過去公司目前狀況和前景正在惡化,管理層通過降低收益質量來增加收益,企圖向外界傳達比公司實際狀態要好的經濟狀態信息。可見,收益質量分析突出了公司目前和未來的替換價值創造,因而可稱之為實質性分析。
成長性分析是綜合性分析,具有預測未來價值創造性的特點,因此它是實質性分析之一。根據可持續成長率=稅前邊際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杠桿系數×稅後留存率 ×利潤分配留存率,可以看出一部分指標是和經營活動有關的比率,另一部分指標是和財務因素有關的比率。其中經營比率指的是資產周轉率和稅前邊際利潤率。應當看到,在使用財務杠桿和稅率管理活動提高杠桿系數的同時,也放大了收益波動的風險,因此,使用財務方法取得的成長不那麼可取。
成長分析主要包括三個內容:
①對成長率的各個變數進行數量計量。
②說明各種成長來源,包括成長來源的數量性分析,也包括質量性分析,重點是各種來源之間的相互關系、公司經營特點和財務特點、研究會計期間的外部環境及其變化趨勢。
③預測未來的成長水平和預測分析可能的財務效率和經營成果。
③ 求一篇 以最近年度某上市公司的年報為分析資料的財務分析報告
對照書分析這些都還比較簡單,按照公式套上去就行了,我算了一下這些分析估計在40個公式左右,雖然簡單但是需要花長時間套公式,沒人願意花這些功夫的。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發這些公式表格給你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