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公務員消費行為的分析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1998年人均葯品消費80元左右(不到10美元),與美國人均用葯水平相差近40倍,而現在中等發達國家人均用葯水平40~50美元,我國葯品消費需求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2000年底,老年人口達1.3億,占人口總數的10%。未來5年,老年人口將以3%的速度增長。按目前用葯水平人均每年385元計算,到2005年消費總額將達到616億元,比2000年老年人用葯消費凈增79.69億元。全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全國城市人口平均每年按增加1.5%的速度來計算,到2005年城市人口將達到5.2億,農村人8.657億,分別占總人口的37.63%和62.37%。城市居民人均用葯水平到2005年將達到400元,消費總額增長約660億元。預測到2005年,農村葯品消費總額將由2000年的300億元增長到400億元左右。
Ⅱ 白領消費行為分析
猶太人有一個致富信條: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當代都市白領女性,以其消費潛力之巨大,越來越引起諸多商家的重視,都市白領女性也因此被稱為「黃金商 群」。這樣一群女性,她們有著怎樣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特徵呢?她們大多具有獨立的經濟基礎,購物頻次高,購物頻繁。她們害怕老去,為追求美麗不惜投入自己的 大半收入;她們崇尚女性獨立,在職場上從容干練,內心卻大多脆弱而柔軟,渴望歸屬感,渴望溫情,因此她們喜歡不停地購物安慰自己,以覺得安全和滿足;她們 大多受過大學本科的教育,具有較高的品位,有點小資情調,對潮流風尚十分敏感,並對自己的品位和個性相當自信;她們中的單身女性有不少月光一族,購物隨心 所欲,只要開心就好;她們是絕對感性化的,雖然有時候會表現得十分挑剔、斤斤計較,但對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卻從不吝嗇,出手驚人;她們是矛盾的,一方面希 望自己表現出不同的個性,一方面又很容易跟風,從不肯錯過時尚流行,容易跟隨朋友的選擇和意見……
具體而言,當代都市白領女性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特徵主要如下:
1、重視外觀形象,求美心理強烈
女性天生有著強烈的審美天賦和審美心理。她們比男人更容易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她們許多東西的愛好,首先來自於對其美麗外形的痴迷。這和女人感性判斷事物 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小到一個發飾,大到汽車和房子,她們更多地憑感覺去選擇,外形、款式、顏色、包裝、甚至一個小小的裝飾就能左右她們的決定。
而朵拉的目標客戶群,即25—40歲、年收入25000—60000元的白領女性,相對於其他群體的女性,對自身形象更加註重。她們或正當青春年華,對自 己的容貌和別人的評價非常在意;或剛剛過了青春時節,十分害怕老去,對美麗的追求更加孜孜不倦。另一方面,她們也有了較為獨立的經濟基礎,有較寬裕的金錢 用作自己的形象投資。
她們決不允許自己顯得落伍或老土,即便咬緊牙關也要緊跟時尚。化妝品、衣服、鞋子、包包、飾品……在一切能使她自己顯得更美麗的東西上,她們總是不惜一擲 千金。在選擇衣服或鞋子的時候,她們永遠把漂亮放在第一位。她們往往會「以貌取人」,「以貌取物」。如果有一件衣服非常舒適但樣式普通,另一件穿起來不太 舒適但時尚漂亮,有99%的女人會選擇後者。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月收入不過2000元的年輕女孩卻用著價值上千元的名牌皮包和化妝品;在零下二度的冬季仍有許多女孩穿著短裙和皮靴;一個女孩在某服裝專賣店門外以鄙視的語氣對同伴說「這家店裝修這么土,別進去看了」……
2、典型的感性消費特質——非理性消費、情緒消費
一個女孩和男友吵完架後立刻賭氣去商場買了一堆昂貴而並不必需的物品;一個月收入不過5000元的女孩,卻擁有三個省吃儉用買下的每個價值都上萬元的LV 皮包;一個本打算上街買鞋的女性可能搬回家來的卻是一套精美的裝飾品;寧願不吃飯也要把中意的衣服帶回家……這就是女人,典型的感性消費動物。
而當代白領女性在工作上充滿壓力、渴望釋放的特點,以及她們手中較為獨立和寬裕的可支配收入,使她們的感性消費現象更為突出。零點調查公司2001年在北 京、上海、廣州三地進行的針對18—35歲青年女性的《都市青年女性消費面面觀系列研究》調查中,從女性的價值觀、消費觀等方面考察了女性的非理性消費行 為。調查表明:93.5%的18—35歲的女性都有過各種各樣的非理性消費行為。非理性消費占女性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20.0%。52.8%的女孩都曾經 因為發了工資錢袋鼓了而突擊消費,46.1%的女性在心情不好或者開心的時候有意進行情緒化消費。調查還表明,盡管非理性消費花了不該花的錢,但 79.0%的女性事後持無所謂或不後悔的態度,她們認為購物換來了好心情,值。
3、口碑傳播的超強影響力
女性和男性的決策行為是大不相同的,男性的決策過程是直線性的,女性的決策過程則是反復不停地旋轉。消費者的決策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接觸、考慮、調查、完 成,雖然男性和女性同樣經歷這四個階段,但女性的行為會有這樣四點不同:一是女性從一開始就和男性不同,男性習慣自己做決定,女性會多方打聽,參考別人的 意見;二是男性消費是希望得到好的解決,女性則是希望得到完美答案,因為女性買東西會考慮很多,譬如搭配、使用場合等,希望面面俱到;三是為了得到完美答 案,女性的購買過程因而變得反復不定,她們會搜集更多信息、查詢更多選擇性,貨比三家不吃虧;四是女性在買完東西以後,並不是就結束了,她們會把這段經驗 告訴朋友或推薦給別人,造成口碑傳播,如果和某一商家關系好,她們的忠誠度也會很高。
口碑傳播,即口口相傳的信息傳播渠道,是對當代白領女性的消費行為最有影響力的一種傳播渠道。白領女性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對當今遍地開花、無孔不入的商家 廣告越來越持較高的警惕和排斥心理。感性的她們越來越傾向於尋求自己較熟悉的信息渠道,尤其是較熟悉的朋友言傳身教式的推薦。從而,她們更易產生群體交互 和從眾心理,引發感染性消費。據統計,年輕女性中有55.5%的人因為「和朋友逛街受朋友影響」而購買了本來不打算或不需要的產品或服務。另一方面,網路 和手機的普及給口碑傳播提供了更好的,白領越來越熱衷於主動參與到各種口碑傳播行為中,樂於通過bbs社區、手機簡訊、qq、msn等方式和朋友分享自己 的購物經歷和意見。
4、對細節挑剔
相對於男性,女性購物時更專注事物的細節。
大多數白領女性認為,有品位的女人一定是精緻的。她們往往要求自己從外衣,到鞋子,小飾品,內衣,乃至睡衣,都要做工精良,細節完美。甚至一件衣服的一個外露的線頭,都能直接影響她們的購買行為。
5、對價格敏感
這一方面和大多數女性天生善於持家算計的意識、愛貪小便宜的心理有關,一方面也是由於許多白領女性具有強烈的品牌意識,所鍾愛的品牌大多比較昂貴,甚至屬 於奢侈品,她們的收入不足以使她們自由而頻繁的購買這些品牌。一旦這些品牌有折價促銷,她們會比平時更感興趣。她們會在商場打折的時候,一口氣買好幾雙鞋 子、好幾套不同季節穿的衣服,並為之感到很有成就感。在女性群體中,「傳達打折信息比較多,一般知道哪家店打折多,就趕快去。」但是,另一方面,若一個高 檔品牌一年到頭頻頻打折,她們也會喪失對該品牌的信任。
6、越來越重視追求時尚、享受生活、善待自己
當代白領女性的價值觀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方面,隨著經濟上的獨立和社會地位的提高,白領女性越來越認識和肯定自我價值,認為女性應為自己活得精彩, 積極工作的同時盡情享受生活。另一方面,職業女性和傳統家庭女性的雙重角色使她們經常感覺到壓力和疲憊,渴望釋放壓力、放鬆自我。因此,她們再累也不會忘 記給自己添置漂亮的衣服和昂貴的化妝品;她們渴望美好的愛情,但不再為某一個男人而活,即便一個人也要過得豐富精彩;她們喜歡一下班到家就脫下職業裝,換 上休閑放鬆的衣服。
2001年,零點調查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進行了針對18—35歲青年女性的調查,幾乎所有被訪者都認為女性面臨著各方面的挑戰。但95%的被訪者 覺得這些壓力是可以通過加強對自身的關愛來緩解的。另東方在線與ELLE雜志在2006年對廣州白領女性的調查中,約88%的女性認為關愛自己的主要方式 是去購買自己想買的東西,特別是自己喜愛的、美麗的、舒適的、高檔的、奢侈的東西。
當今白領女性對自己關愛的意識已普遍存在,而且將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成熟。東方在線的調查顯示,92%的女性認為現在的女人懂得如何寵愛自己,同樣有92%的女性覺得自己應該再多寵愛自己一點。
7、注重全方位的消費體驗。
對於許多白領女性來說,她們愛上的是一種購物的樂趣,而不僅僅是所購買的東西本身。逛街對她們來說,既是一項釋放壓力、放鬆心情的活動,也是為了購買美麗的衣物飾品,以增添自己的美麗風采。
因此,她們視逛街為一件愉快的、放鬆的、享受的事情。她們很少有清晰固定的購物計劃,通常願意隨興所致,約上一二好友,或拖上男朋友,邊聊邊逛,看到喜歡的就隨手買下來。
在購物環境上,她們也有更高的要求。她們通常更喜歡逛交通便利、配套設施良好、購物環境舒適、集美食休閑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商場。她們喜歡裝修高檔 漂亮、商場設計人性化、服務體貼入微的商場。她們希望商場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方面面,都能使她們體驗到尊重、舒適、愉悅、貼心、成就感等她們所 喜歡的感覺。
Ⅲ 上班族的面子消費的特徵有哪些
這絕對是一個經典的問題!
現在的上班族大部分是大學畢業(大本份),都受過比較高級的教育,所以對生活質量要求比較高。吃飯一般都在比較高級的餐廳,方便一點的在「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穿的基本都是名牌「耐克」"阿迪",平常一點的都是「李林」「頸浪」其他中國的二流品牌。如果出門住的基本都是帶星級的飯店,當然為共事就更不用說了。
還有就是在一些聚會娛樂場所花費比較高,當今社會中生存人緣是非常關鍵的,所以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中的朋友都多了。隨之而來的應酬就多了,朋友之間相互炫耀一下手機、汽車、香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出於好奇心和好勝心當然有出來一筆費用。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自己另一半帶來的,這很容易想到,特別是男士。
至於對策,我覺得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就好了,根據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Ⅳ 如何對90後群體消費進行分析,需要調研那些數據
90後!提前消費是這個年齡段的普遍心理,因為他(她)們沒有吃過上輩人的苦.
只買貴的 美的 時尚的,名牌、時尚、瀟灑、相互攀比、漂亮、寧願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吃饅頭,也要穿出來的是名牌,總之是要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我們會花錢,用來買美味的食物,喝著奶茶聽歌
是的,會買名牌向別人炫耀
但這是每個年代的通病,大人比我們還要攀比
我們會遏制消費,
家庭條件是消費的決定因素
沒有人會超前消費,誰都知道那樣做的麻煩
當然,不能一概而論
亦不能一己之見
我只是其中的一名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
非主流,或許消費和正常人不一樣
但是,作為未來的主人
我們消費情況也不會令人擔憂~ 80後!由於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與父母輩相比具有強烈的「享受生活」的觀念。上一代人看重的是「物質化消費」,比如有錢主要置辦「家庭資產」--大到住房,小到冰箱、彩電等;而獨生子女則強調的是「感官型消費」--買CD、mp3、上網、互動游戲、旅遊、聚會、出國。他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與上一代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突破了傳統奉行的節儉保守的消費理念,融入了近年來愈加風行的開放式,超前式的消費觀念,具有鮮明的自我消費意識的特點。這些變化,都將在不遠的未來改變中國社會的消費結構和消費習慣。因此,深入了解、分析80後一代的消費行為與心理特徵,對於了解中國社會消費趨勢和把握這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有著重要的意義。比如手機開始進入我們生活的時候被定義為「耐用品」,現在呢?隨著手機的普及,已經變成「快速消費品」了,小學的孩子都會有一部手機。他們對於手機的要求更多的是外觀的設計,造型的個性化處理,時尚感,時裝化,更注重的是變化和明星化,類似的還有很多,就如上面說到的mp3、mp4等等產品,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了,意味著企業生產產品必須具備快速推出新產品的能力,要跟得上他們迅速的品位更換和總是比上一代快得多出現的審美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