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澳大利亞市場經濟分析

澳大利亞市場經濟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10 08:06:15

㈠ 關於澳大利亞的人和經濟況

整體消費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你過去後買東西都換算成人民幣的話,估計你什麼都不捨得買了。中國學生剛過去買東西都喜歡算成人民幣,慢慢適應一下就好了。舉個例子吧,我去那邊的一個中國餐館吃一碗拉麵至少要10澳幣,比國內是不是貴多了,呵呵。不過適應下來也就好了。你打工賺的也都是澳幣啊。他們也有便宜的,汽油每升才1澳幣,而且價格是隨時浮動的。

澳洲當地人挺友善的,反而是一些移民很不爽。有些唐人街的華人營銷員看到自己中國同胞就拉著個破臉。也給你舉個例子,上次和朋友在布里斯班河邊拍照的時,有個澳洲女士跑步經過,主動問我們需不需要幫忙拍張合影。當時是相當感謝啊。不過這些都是個人經理。要真去那邊學習生活的話,需要了解的還有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w

㈡ 從經濟互補的角度分析中國與澳大利亞的發展前景

中國和澳大利亞是兩個處於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兩國在生產要素和經濟結構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是中澳兩國自建交以來都非常注重發展經濟貿易關系,並且兩國在經濟方面有極強的互補性和發展空間,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澳經貿關系發展迅速,合作領域不斷拓寬、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重要的貿易夥伴關系。自2006年4月中澳雙方就發展21世紀互利共贏的全面合作關系達成共識以來,中澳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取得了新發展,雙邊關系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僅供參考!

㈢ 澳大利亞近幾年的經濟政策是什麼就業情況如何

為了避免澳大利亞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陷入衰退,澳大利亞政府採取了各種措施以刺激經濟增長。(一)迅速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 1.連續大幅下調利率截至2008年8月底,澳廣義貨幣增長年率為14.3%,較今年1月高峰時的19.3%降5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信貸額增長年率僅為10.5%,較去年12月高峰時的16.3%降5.8個百分點。上述數據反映出在宏觀經濟金融環境嚴重惡化情況下企業信貸大減、經濟活動收縮的嚴峻局面。在經濟明顯呈現疲軟跡象且全球金融風暴愈演愈烈之際,一向嚴格奉行通脹目標制的澳聯邦儲備銀行08年下半年被迫調整其貨幣政策取向,而且其政策轉變十分迅捷。它在8月初雖未調降基準利率,但卻於8月上旬通過公開市場業務注入巨額流動性,促使當時曾一度相當緊張的同業市場利率降低約50個基點。其後,從9月起開始連續降息,聯邦現金利率從最高點的7.5%下降到目前的5.25%。基準利率下調後,各商業銀行均已將其房貸利率下調1%左右。由於澳官方基準利率目前仍居較高水平,澳聯邦儲備銀行今後仍有相當大的減息餘地。市場紛紛預期澳基準利率在2009年年底之前或將陸續降至4.5%-5%。2.採取多種擴張性貨幣政策(1)澳聯邦儲備銀行通過大量增加公開市場流動性、增加回購品種、擴大回購抵押品范圍、牽頭與國內其它金融監管當局簽署並發布《關於金融危機管理的諒解備忘錄》,並與美聯儲等其它各國央行聯手設立貨幣互換機制等多種方式,設法緩解全球金融風暴沖擊,避免澳經濟增長的急劇滑坡。為保障貨幣政策盡快傳導至實體經濟,它還與澳聯邦政府聯手向銀行界施壓,呼籲澳各金融機構將減息訊號同步傳遞給各自的借款人。(2)以國家信譽為擔保,對公眾銀行存款實行三年的存款保證。(3)從提高金融透明度入手,繼續加強對本國金融市場的監管。(二)迅速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 自08年9月中下旬開始,澳大利亞政府已連續出台多項政策穩定金融市場,維護經濟增長。9月26日,澳大利亞財長斯萬(Swan)宣布,澳政府將出資40億澳元,用於購買澳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RMBS),以緩解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澳RMBS市場流動性近乎枯竭的困境,增強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和信貸能力。Swan表示,政府暫時持有的RMBS將待市場環境好轉後在二級市場售出或由原持有人贖回。10月2日,應澳各州領導人的共同請求,澳大利亞政府委員會(Council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s,COAG)決定加快啟動總額為200億澳元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基金,以阻止全球金融危機對澳大利亞的影響。該筆基金將用於建設公路、港口等公共設施,並歡迎私營公司與政府就此開展合作。10月初,澳新銀行、西太銀行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已從澳大利亞政府管理的主權基金—未來基金(Future Fund)獲得總額為42億澳元、最長期限達10年的長期融資,以緩解金融危機造成的銀行業流動性不足困難。與此同時,澳政府決定增加100億澳元的政府財政支出投入,其目標是為以普通民眾為主體的弱勢群體,通過提高養老金標准、關註解決生活需要、為中低收入階層家庭支付子女撫養費用以及為首次購房置業者提供資助和提供培訓費用等手段方式改善民眾生活條件和水平,進而以此為契機,帶動內需的擴大。(三)其他經濟政策 1.加強與中國、印度等新興工業國家的貿易關系,以避免出口出現大幅下滑。2.繼續維持相對寬松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進入。3.限制移民,保障本國就業4.對部分製造業採取特殊的保護政策。以汽車工業為主體的大型製造業佔主導地位是澳大利亞工業的基本特點。因此,保持製造業的穩定是避免經濟下滑的關鍵。澳大利亞政府對本國製造業廠商採取三項主要保護性措施,一是實施對外的臨時製造業保護關稅;二是規范企業的紅利政策,避免過度企業過度流失資金,保持企業發展所需資金的充足性,從企業自身尋求解決資金短缺的良策;第三鼓勵汽車購買,政府對公司購買新車提供稅務抵扣。

㈣ 澳大利亞目前經濟狀況

低迷,利率都升了,你想想……

㈤ 澳大利亞的經濟現狀是什麼它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和主要成功方面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4,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排名中列第11。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目前已達到70%左右。
近年來澳經濟持續增長,2005年經濟增長率為3.2%,從1997年至今的十年內,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為3.6%。經濟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民儲蓄率偏低,澳大利亞在1980年代初期受國際外部環境影響,曾經歷經濟衰退,1992年的失業率曾高達12%,經過政府和國民的不懈努力,過去十多年澳大利亞的經濟持續好轉,政府財政扭虧為盈,隨著政府出現財政盈餘,澳大利亞自2001年開始每年逐步降低個人所得稅,失業率下降到二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澳大利亞主要的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 7730億美元(2007年度)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7,300美元(2007年度)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3% (2007年度)
失業率:4.2% (2007年10月)
貨幣匯率:1澳元=0.66美元 (2009年1月)
【工業】澳大利亞的工業以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為主。2004/2005財年礦業產值340.4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製造業產值883.24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6%。建築業產值537.1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
【農牧業】澳大利亞農牧業很發達,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4/2005年度,農牧業產值達231 .68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2004年農牧業就業人數34.6萬人。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
【服務業】服務業是澳大力亞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2004/2005年度,服務業產值5954.46億澳元,佔澳國內生產總值的65.3%,就業人數699萬人,佔全部就業人數的74%。服務業中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分別占服務業總產值的10.3%和8%。1997-1998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5年間,服務業實際增長22%,其中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增速最快,分別比5年前實際增長31%,年均增長率為6%。其次是通訊服務業,實際增長29%,年均增長率為6%。增長最慢的行業是教育,實際增長9%。
【對外貿易】澳大利亞對國際貿易依賴較大。2004/2005財年澳外貿總額3501.5億澳元,約佔GDP的42%,同比增長12.7%。貿易逆差為255億澳元,同比減少14億澳元。其中出口額1623.08億澳元,進口額1878.42億澳元。出口總額中,商品出口約佔76%,服務貿易出口占約24%。澳大利亞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2004/2005年度,澳主要貿易夥伴依次為日本、中國、美國、韓國、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德國、中國台灣地區和泰國。

㈥ 澳大利亞的經濟特徵

對澳大利亞的經濟特徵我們可以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來概括。

1、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國家,采礦業為主要工業部門,礦產大量出口,煤鐵礦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機械、鋼鐵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

2、農業高度現代化、機械化,大規模農場經營,農畜產品產量高,並大量出口,羊毛產量出口居世界之首,肉類、小麥產量和出口量亦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五大糧食出口國之一。

澳大利亞聯邦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6)澳大利亞市場經濟分析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主要政黨有以下三個:

(1)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2016年7月,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澳聯邦大選勝出蟬聯執政。現任領袖斯科特·莫里森。

(2)國家黨(National Party):成立於1918年,原稱鄉村黨,後稱國家鄉村黨,1982年改用現名。其勢力范圍主要在農村地區,代表農場主利益,1996年至2007年與自由黨聯合執政,2013年、2016年與自由黨再度聯合執政。現任領袖邁克爾·麥科馬克。

(3)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r Party):成立於1891年,為澳最大政黨,同工會關系密切,工會會員多為其集體黨員。自1940年以來曾11次執政。最近一次執政時期為2007年11月至2013年9月。現任領袖比爾·肖頓(Bill Shorten)。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

㈦ 澳大利亞的經濟結構是怎樣的

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服務業。自19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當前已達到70%左右。成為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黃金業發達,已經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金大國。澳大利亞郵政是世界上少見的賺錢而不需要政府補貼的郵政系統。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澳大利亞統計局2017年3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澳大利亞經濟平穩增長,按可比價格計算,實際GDP較上年同比增長2.4%,增幅與上年持平。初步統計,2016年,按當前市場價格計算,澳大利亞名義GDP為16926.68億澳元,同比增長3.6%,名義增幅較上年回升1.6個百分點;按2014-15財年不變市場價格計算,實際GDP為16772.59億澳元,同比增長2.4%;GDP平減指數為100.92(2014-15財年=100),同比上漲1.1%。排名世界第12。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
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大利亞資源是很多國家極為羨慕的,英語中甚至有一個片語專門形容澳大利亞「Theluckycountry」,意思是說澳大利亞的氣候、歷史、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比較幸運,國民不需要太辛苦勞動,只要讓牛羊隨便吃草,在地上挖礦就可過高水平的生活,而且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的侵擾。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
服務業是澳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經過30年的經濟結構調整,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80%以上。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2009/2010年度,服務業產值達845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65.8%。房地產、商業和金融業的增長最為突出。

㈧ 誰能幫忙找找 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經濟關系分析 的文章啊

匡恭彧:怎樣發展中澳相互依存的經貿關系?
近來中澳經貿關系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現象。
一方面,中澳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已經多年但尚未達成協議,中鋁對力拓公司的股份和資產的收購沒有實現,中澳鐵礦石貿易談判進展艱難,經貿關系進一步發展似乎出現了高原現象。另一方面,中方對澳資源投資依然在穩步增加,雙方貿易關系已經達到相互依存的程度,唯一一家在中國成功的國際礦業公司也是澳大利亞的上市公司
怎麼看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應該如何進一步提升中澳經貿關系?
中澳合作戰略前景廣闊
首先要強調的是,中澳兩國經濟互補性是很強的,存在發展戰略經貿關系的政治意願。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資源產品需求巨大,外匯資金雄厚;澳大利亞是資源大國,需要不斷地國際投資開發本國資源。貿易關系充分發展的必然歸宿就是投資關系。澳大利亞有成熟的礦業資本市場,中國的礦業資本市場剛剛起步。中國資金和澳洲資源的結合可以形成世界最重要的礦業資本市場,不僅有利於中澳在資源領域的合作,而且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
另外,澳大利亞服務行業發達,但與其他發達國家不同,虛擬經濟泡沫成分較低,實體經濟比較穩定。例如今年一季度澳大利亞GDP實際增長0.4%,在以虛擬經濟重大調整為特徵的金融風暴中,澳大利亞經濟所受沖擊相對較小,澳大利亞最大的投資銀行也沒有出現重大問題。中國實體經濟發達,虛擬經濟剛剛起步,澳大利亞虛擬經濟的發展經驗值得中國借鑒。兩國實體經濟聯系緊密,合作前景廣闊。
同時,澳大利亞區位優勢明顯,往中國輸出資源產品運距短。中澳兩國時差僅為2~3個小時,澳大利亞是中國與西方經濟中時差最小的國家之一。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如果充分發展各自優勢形成資源產業的良性互動,可以在本時區內形成資源產品的東方交易中心,構成鏈接倫敦和紐約各8小時的24小時資源商品交易中心。
此外,與資源壟斷型國家不同,澳大利亞資源行業以市場經濟為核心,在充分了解和依賴礦業資本市場的基礎上,兩國有充分合作的基礎。雙方高層領導對雙邊關系發展的意義認識深刻,有推動經貿關系提升的政治動力。雖然在國內尚有爭議,在上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總理基廷就已經提出澳大利亞屬於亞洲的政治定位。
中澳經貿關系利益沖突點
但是,從商業關系發展到資本關系是一個過程,並不能一蹴而就。從資源產品看,澳大利亞是最大的賣家之一,中國是最大的買家之一,因此經貿關繫上升到投資關系的時候必須克服雙方的利益沖突點。簡單的買賣產品、買賣公司、買賣礦山並不能克服這些利益沖突點,反而有可能深化這個利益沖突點,形成事與願違的結局。兩個國家和兩個公司一樣,必須有宏觀發展的視野和切實的宏觀目標才能正確處理好從商業關系向投資關系的轉變。
例如,中國十分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公司,許多大型資源型企業,無論從資產價值和產值角度看,都是以冶煉、加工為主的工業集團公司,而不是資源公司。因此國家缺乏對資源行業的理解和認識,絕大多數談論資源的角度都是從提高冶煉企業產業利潤和利潤穩定性角度考慮。僅從這種片面角度考慮中澳兩國雙邊經貿關系,不利於發展良好的投資關系。
又比如,澳大利亞在中國投資的礦業公司把國際資源開發新型模式帶入了中國資源行業,有利於中國研究如何使中國資源勘探和發展標准向國際標准靠攏。同時,通過資源載體傳達互惠互利的投資原則,有利於降低中國企業走向澳大利亞的阻力。然而,錯誤的資源發展思維模式使這種良性效果受到了極大影響。
再比如,即便在中鋁爭取聯姻努力的關鍵期間,鐵礦石談判也沒有考慮給予支持中鋁的國際團隊以幫助,放棄短期利益,爭取長期收益。力拓團隊徹夜討論大概正是這種不協調行為的長期意義。待嫁女另尋新歡有時候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決定。
最後,資源行業的壟斷性確實有所發展。冷靜觀察就可以發現,這也是一種互動現象,並不僅僅是單方面的行為。其特點是,資源企業在價格低谷時期,冶煉企業在價格高漲時期,壟斷趨勢增強。資本經營不能搞諧振。搞諧振就是做投機,不利於長期發展。
如何發展相互依存的經貿關系
建立投資關系的基礎是信任,建立信任的基礎是消除利益沖突。中澳互動投資的目標應該是建立溝通渠道,深入了解對方核心利益,而不是爭奪話語權。媒體評價商業談判結果既不應作為政治功績,也不應作為政治劣跡,否則不但不會增強雙邊關系,反而會破壞雙邊關系。
保證資源供應不能以控制為手段,中國工業集團需要融入澳洲礦業,而不是買斷澳洲礦業。應該協助創造中澳雙向的資源投資載體,以便兩國資源行業能夠深切理解資源行業特殊的矛盾規律,進而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
通過資源公司的載體建立雙方投資體系的鏈接,在投資關系建立初期十分重要。澳大利亞的股民通過澳大利亞資源公司在中國資源領域的投資獲得利益,中國資源公司的股民通過中國資源公司參與澳大利亞礦業資本市場獲得利益,不但有利於中澳互動的資源投資平台的建設,而且在初級階段,有利於爭取最廣大的群眾支持基礎,為深化資源投資關系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礎。投資體系的建立不能是單向的,比例可以不同,但是政策和標准必須是一致的,這樣的投資體系才能經得起任何政治風浪。
認真看看地圖,本文第一部分中所說許多目標都是十分重要而且切實的戰略目標。其中,中澳礦業資本市場聯動形成世界最大礦業資本市場之一,形成鏈接倫敦-紐約的資源商品交易東方時區,就是值得認真努力的目標。
要想實現這些目標,就不能僅僅依靠一國之力,就需要本地區不同利益協調發展和合作;就必須開放我國資源行業,使資源開發政策和標准互相接軌,促進大型國有資源工業集團引入國際資源開發機制;就必須使我國資源行業和澳大利亞資源行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資本關系。
總之,中國經濟已經從關注出口逐步轉向關注貨幣,重心從商品經營轉向了資本經營。資源戰略是中國從商品經營走向資本經營的重要環節,因為資源本身就是一種特殊資本,具有很強的資本屬性和金融屬性。中國國際資源投資戰略的基本指導思想在現階段應該是結成最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關注點不是話語權或者大型經營載體的短期利益,而是國家資源戰略和金融戰略的整體發展和進退分寸。
(作者任職於一家在澳上市公司,涉足國際礦業資本市場20餘年)
http://opinion.hexun.com/2009-07-06/119346123.html

㈨ 澳大利亞的地理環境及經濟狀況 簡單概括

大洋洲最大的國家: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世界上唯一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地廣人稀,居民以英裔為主,講英語
(2)東、中、西部地形不同
東部:大分水嶺,全國最大河流墨累河發源在其西側,注入印度洋
西部:低矮高原,佔全國面積一半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勢最低處艾爾湖
(3)特有動物
種類:具有古老性和獨特性,如袋鼠、鴯鶓、鴨嘴獸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條件單一,動物演化緩慢
(4)人口分布與環境的關系
人口城市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和西部內陸地區人口少,東南沿海氣候溫和濕潤、宜人,交通便利,開發早工農業發達;內陸和西部氣候乾燥,東北部濕熱,有大堡礁不利建設港口
澳大利亞氣候呈半環狀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季節性變化。
②東部迎風坡降水豐富,低緯度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亞熱帶濕潤氣候;背風坡降水減少,草原向沙漠過渡。西風帶控制區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③南部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向內陸過渡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響,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氣候。
經濟
有現代化的農牧業和工礦業,羊毛、小麥著名世界,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煤和鐵礦石出口多,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目前,服務業大大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成為經濟支柱
分布:國土東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區
經營方式:種植小麥和牧羊混合經營
墨累—達令盆地
混合農業的優點
農場是一個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利於保持土壤的肥力
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小麥耕作活動與牧羊活動交替進行
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混合農業特點:主要是家庭農場、農場規模大、機械化水平很高,主要出口到英國
墨累—達令盆地農業不利條件及解決措施:處於大分水嶺西部,屬雨影區,降水
稀少,灌溉成為農牧業的限制性條件,政府實施西水東調促進發農業發展
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市場經濟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盛外匯時差 瀏覽:980
可轉債與可轉債基金的區別 瀏覽:153
4月10日北上資金 瀏覽:506
調研投資者賠償基金 瀏覽:326
2017我國消費貸款不良率 瀏覽:345
紅綠燈股票 瀏覽:319
天盛中國投資集團 瀏覽:906
米高梅股票 瀏覽:38
購買基金從什麼時間起算 瀏覽:691
基金黃陳 瀏覽:112
只投分級基金 瀏覽:6
a類期貨公司相關股票 瀏覽:487
東阿貸款5萬 瀏覽:585
立華投資王政 瀏覽:35
奧西康價格 瀏覽:964
外匯微盤哪個好 瀏覽:2
助學貸款有多少人逾期 瀏覽:819
貴港國海資金賬號5位升為 瀏覽:503
中國國際投資股份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59
開立外匯經常項目賬戶應注意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