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價格,應該當年的文字,他們的理解都是非常好理解的。
❷ 股票成交的原則怎麼理解
你好,股票成交的基本原則:
1、證券競價交易按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撮合成交。
價格優先的原則為:較高價格買入申報優先於較低價格買入申報,較低價格賣出申報優先於較高價格賣出申報。
時間優先的原則為:買賣方向、價格相同的,先申報者優先於後申報者。先後順序按交易主機接受申報的時間確定。
2、集合競價時,成交價的確定原則為:
(1)可實現最大成交量;
(2)高於該價格的買入申報與低於該價格的賣出申報全部成交;
(3)與該價格相同的買方或賣方至少有一方全部成交。
兩個以上價格符合上述條件的,取在該價格以上的買入申報累計數量與在該價格以下的賣出申報累計數量之差最小的價格為成交價;買賣申報累計數量之差仍存在相等情況的,開盤集合競價時取最接近即時行情顯示的前收盤價為成交價,盤中、收盤集合競價時取最接近最近成交價的價格為成交價。
集合競價的所有交易以同一價格成交。
3、連續競價時,成交價的確定原則為:
(1)最高買入申報與最低賣出申報價格相同,以該價格為成交價;
(2)買入申報價格高於集中申報簿當時最低賣出申報價格時,以集中申報簿當時的最低賣出申報價格為成交價;
(3)賣出申報價格低於集中申報簿當時最高買入申報價格時,以集中申報簿當時的最高買入申報價格為成交價。
❸ 人民日報評論「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一般來情況下,股市自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個比喻是正確的。因為股市是融資平台。
將投資人與企業鏈接起來,成為資本的水池。水池越滿,企業發展就不會缺乏資本。
因此,經濟振興期,股市參與人數多,資本活躍,股市長紅。經濟蕭條期,資本退潮,股市低迷。
但中國股市例外。
❹ 我對股市的理解
這個問題我給別人回答過很多。你的理解可以說部分正確,但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股票並不是零和游戲,至少並非所有的股票都是零和游戲。
你是對股份公司(不一定是上市的)的本質不太清楚。你耐心看看股份制是怎麼來的,思考一下,有問題再補充。
首先,股份公司,包括不上市的股份公司,都起源於合夥賺錢的需求,很多人把錢湊到一起做買賣,當然要事先說好你占幾股,我占幾股,賺了利潤分的時候好按這個比例分,所謂分利潤,就是分紅。
其次,股份公司並不是把每年賺的錢都分給股東,因為它需要用賺的錢追加投資才能擴大規模賺更多的錢,但是有的股東需要把自己的錢拿回來點維持生計,怎麼辦呢?——這就是股票交易的起源:由於荷蘭東印度公司10年都不分紅,把賺的所有錢都用來造新船,10年以後才大舉分紅,因此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只能看到自己的公司擴大卻10年拿不回任何錢,於是1609年阿姆斯特丹設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需要用錢的股東可以把持有的股份按議價賣給別人,議出什麼價格當然會跟公司的發展有很大關系了。也就是說,公司的船變多了,大家都知道將來可能分紅很多,那就會想買的人多想賣的人少,自然股價就上去了。
再次,有時公司需要大量投資擴張業務,就可能不止一次的再融資,因此發行過新股還可能再發行,甚至還需要到另一個國家發行。每次掏了錢入股的新股東當然也是股東,新加入的每1股跟原有的每1股享有同等權利。
如果這些看明白了,你的問題就可以回答了:
1 本人認為股票就是 一些企業缺乏資金 向社會募集資金的一種形式 當然了這不是所有缺錢的企業都可以的 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當達到了這些標准後就拿到了向老百姓要錢的通行證(上市)
——差不多是這么回事
2 每一位購買股票的股民都是合法的企業的股東 有權利參與企業的效益分紅和承擔企業倒閉的危險 (不知道有沒有權利參與企業的決策)
——完全正確。股東都有權利參與企業決策,但最終決策是由票數(股數)決定的,日常決策是由管理層決定的,管理層是按票數(股數)由股東選出來的。這個跟我們政治生活中很多集體決策一樣的意思,所謂的民主集中制,我們每個公民不也參與國家管理嗎,但一個普通公民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決策呢?公司里唯一的不同是每股一票,而不是每人一票。小股東參與公司管理的方式就是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與董事會和管理層交流提建議。
3 股票本人就是一張紙 一個憑證 本人沒有任何價值可言
——是一個憑證,前面說了作為企業的所有者會獲得分紅,所以也不能說沒有任何價值。
企業一旦上市發行股票之後 股民將股票買進 那麼企業就完成了他的目的 比如某企業發行股票8元/股 發行一百萬股 只要股票全部賣出去 那麼企業就完成了融資八百萬的目的,至於以後這張股票能抄到100元/股 還是 跌倒1元/股 和企業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
——部分正確,但是要知道股價對公司還是有影響的。前面說過可能不止一次的再融資,那麼再次發行的時候每新增的1股按多少錢賣,就會由當前股價決定了。如果你的原有的股票在市場上只賣10塊錢,卻按20塊錢發行新股,那誰會認購呢?他還不如在二級市場上花10塊錢從原有股東手裡買。要知道很多大公司收購擴張所需的資金都是通過增發獲得的,如果在機會出現的關鍵時刻不能得到投資者的支持,就不會有這些大手筆的行業整合。另外,如果市場上的股價太低,就很容易被另一個公司全買下來,也就是收購。當一大群小股東持有股票的時候,是不能把CEO怎麼樣,如果這群小股東換成了一個比較大的股東,就有可能把CEO炒了。因此,短期來看股價對企業經營、對CEO地位的確是沒什麼影響的,但是長期來看股價低迷對一個公司會是件嚴重的事情。
4 所謂的股票升值 假如我8元/股 的股票升值到100元/股 我只有100股 那麼我花800塊錢買的股票 現在可以賣10000塊錢 那麼這些錢去哪要?賣給誰? 這個價值是怎麼升上來的?
——沒錯,升到100元,你得賣給一個願意出100買的人才能拿到錢。為什麼有人願意掏100買,參見東印度公司的例子,可能因為他覺得公司船變多了,分紅會很多。當然也有很多情況,他只是覺得將來還有更傻的人願意花200買,這就是所謂博傻嗎。反正不管將來分紅多少,只要有人買,你就能把股票賣出去。所以100元賣出去未必說明價值升上去了。
我理解的是 公司肯定不會去把8塊錢賣出的股票再花100塊錢買回來 只有股民與股民之間的交易 之所以會升值 是因為這個公司的一些決策(或真或假)給社會的一種假象 讓老百姓感覺這個企業經營得不錯 很有前景 去買他股票的人越多 股票的價格才會漲 而股票的發行都是有數量限制的 買不到原始股怎麼辦 就只好去股票交易所和股民之間交易 說白了就是買二手的股票 這樣一來 一張股票在無數個人之間交易 每個賣家都加上了自己的利潤 這張股票就越炒越高 等到最後一個人那裡 (要麼企業倒閉 要麼貶值等原因)沒人去買了 他就理所應當的成為了倒霉蛋
——部分正確。但是到底是不是都是假象,不一定。有的公司後來真的分了很多紅,當時花100買的人後來拿到這么多分紅已經很值了。舉個例子吧:微軟上市16年從來不分紅,但第一次分紅就分了320億美元,你能說微軟股價漲了幾十倍以後買進的人就吃虧了嗎?你說的倒霉蛋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兩種都有,不可一概而論。
所以我理解的就是股票這個東西 就是一個大騙局 上市公司在坐莊 股民之間互相騙 就像擊鼓傳花一樣 只要花到你手上 鼓沒有停 你就成功了 一旦最後到某個人手上 鼓停了 那他只有等著倒霉了 整個股票市場沒有任何的意義和實質
——部分正確。參見前面的解釋,不可一概而論,都得看具體公司,具體價格了。
❺ 今天說一說怎麼去理解股票價格便宜與不便宜
就是相對來說的 比如之前股票價格一直在100 遇上熊市是時候下跌到100以下 90幾的時候大家購買就會覺得很值 很便宜
❻ 怎樣理解股票價格遵循隨機漫步或者下鞅
隨機漫步是一個缺陷很大的理論,不承認趨勢是主要缺陷之一。
隨機漫步理論總的觀點
買方與賣方兩樣聰明機智,賣方也與買方同樣聰明機智。他們都能夠接觸同樣的情報,因此在買賣雙方都認為價格公平合理時,交易才會完成;股價確切地反應股票實質。結果,股價無法在買賣雙方能夠猜測的單純,有系統情況下變動。
股價變動基本上是有隨機的說法的真正涵義是,沒有什麼單方能夠戰勝股市,股價早就反映一切了,而且股價不會有系統地變動。天真的選股方法,如對著報紙的股票版丟擲飛鏢,也照樣可以選出戰勝市場的投資組合。
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 Theory)認為,證券價格的波動是隨機的,像一個在廣場上行走的人一樣,價格的下一步將走向哪裡,是沒有規律的。證券市場中,價格的走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對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從長時間的價格走勢圖上也可以看出,價格的上下起伏的機會差不多是均等的。
隨機漫步理論指出,股票市場內有成千上萬的精明人士,每一個人都懂得分析,而且資料流入市場都是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知道,並無什麼秘密可言。因此,股票現在的價格就已經反映了供求關系,或者離本身價值不會太遠。所謂內在價值的衡量方法就是看每股資產值、市盈率、派息率等基本因素來決定。這些因素亦非什麼大秘密。現時股票的市價根本已經代表了千萬精明人士的看法,構成了一個合理價位。市價會圍繞著內在價值而上下波動。這些波動卻是隨意而沒有任何軌跡可循。造成波動的原因是:
(1)新的經濟、政治新聞消息是隨意,並無固定地流入市場。
(2)這些消息使基本分析人士重新估計股票的價值,而作出買賣方針,致使股票發生新變化。
(3)因為這些消息無跡可尋,是突然而來,事前並無人能夠預告估計,股票走勢推測這回事並不可以成立。
(4)既然所有股價在市場上的價錢已經反映其基本價值。這個價值是公平的由買賣雙方決定,這個價值就不會再出現變動,除非突發消息如戰爭、收購、合並、加息減息、石油戰等利好或利空等消息出現才會再次波動。但下一次的消息是利好或利空大家都不知道,所以股票現時是沒有記憶系統的。昨日升並不代表今日升。今日跌,明日可以升亦可以跌。每日與另一日之間的升跌並無相關。
(5)既然股價是沒有記憶系統的,企圖用股價波動找出一個原理去戰勝市場,贏得大市,全部肯定失敗。因為股票價格完全沒有方向,隨機漫步,亂升亂跌。我們無法預知股市去向,無人肯定一定是贏家,亦無人一定會輸。
隨機漫步理論對圖表派無疑是一個正面大敵,如果隨機漫步理論成立,所有股票專家都無立足之地。所以不少學者曾經進行研究,看這個理論的可信程度。
❼ 股票的價格是如何確定的
說白了和市場買菜一樣.買的人多了自然價格就高了,相反價格就低了.供求關系決定的.
在股票交易中股票是根據時間優先和價格優先的原則成交的,那麼,每天早晨交易所剛上班時,誰是那個"價格優先者"呢? 其實,早晨交易所的計算機主機撮合的方法和平時不同,平時叫連續競價,而早晨叫集合競價。 每天早晨從9:15分到9:25分是集合競價時間。
所謂集合競價就是在當天還沒有成交價的時候,你可根據前一天的收盤價和對當日股市的預測來輸入股票價格,而在這段時間里輸入計算機主機的所有價格都是平等的,不需要按照時間優先和價格優先的原則交易,而是按最大成交量的原則來定出股票的價位,這個價位就被稱為集合競價的價位,而這個過程被稱為集合競價。直到9:25分以後,你就可以看到證券公司的大盤上各種股票集合競價的成交價格和數量。 有時某種股票因買入人給出的價格低於賣出人給出的價格而不能成交,那麼,9:25分後大盤上該股票的成交價一欄就是空的。當然,有時有的公司因為要發布消息或召開股東大會而停止交易一段時間,那麼集合競價時該公司股票的成交價一欄也是空的。 因為集合競價是按最大成交量來成交的,所以對於普通股民來說,在集合競價時間,只要打入的股票價格高於實際的成交價格就可以成交了。所以,通常可以把價格打得高一些,也並沒有什麼危險。因為普通股民買入股票的數量不會很大,不會影響到該股票集合競價的價格,只不過此時你的資金卡上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
從9:30分開始,就是連續競價了。一切便又按照常規開始了。
集合競價是指對一段時間內所接受的買賣申報一次性集中撮合的競價方式。我們知道,每天開盤價在技術分析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世界各國股市市場均採用集合競價的方式來確定開盤價,因為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為操縱現象。 在咨詢文件的創業板交易規則中,對集合競價的規定有兩點與主板不同:第一,集合競價時間拉長。由原來的每交易日上午9:15-9:25為集合競價時間,改為每交易日上午的9:00-9:25,延長了15分鍾,這使得參與集合競價的申報更多,競價更充分, 加大了人為控制的難度,也使得開盤價更為合理,更能反映市場行為, 體現了公平的原則;第二,文件規定,每交易日上午開盤集合競價期間,自確定開盤價前十分鍾起,每分鍾揭示一次可能開盤價。可能的開盤價是指對截至揭示時所有申報撮合集合競價規則形成的價格,這條規則在主板中是沒有的,主板只公布最後集合競價的結果。這條規則的意義就在於加強了對投資者的信息披露,使投資者能夠更多、 更細地掌握市場信息,特別是對於新股上市首日的集合競價,意義更加重大, 它使投資者能夠提前在集合競價期間就掌握較為充分的市場信息,從而作出決策。 這體現了市場的公開原則.
❽ 如何理解股票市場比喻
這有個恰當的比喻,你可以看一下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甲說好無聊。乙說好無聊。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 乙贊成。於是,故事開始了......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那誰虧了錢呢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❾ 股票價格是如何確定的
在股票交易中股票是根據時間優先和價格優先的原則成交的,那麼,每天早晨交易所剛上班時,誰是那個"價格優先者"呢?
其實,早晨交易所的計算機主機撮合的方法和平時不同,平時叫連續競價,而早晨叫集合競價。
每天早晨從9:15分到9:25分是集合競價時間。
所謂集合競價就是在當天還沒有成交價的時候,你可根據前一天的收盤價和對當日股市的預測來輸入股票價格,而在這段時間里輸入計算機主機的所有價格都是平等的,不需要按照時間優先和價格優先的原則交易,而是按最大成交量的原則來定出股票的價位,這個價位就被稱為集合競價的價位,而這個過程被稱為集合競價。直到9:25分以後,你就可以看到證券公司的大盤上各種股票集合競價的成交價格和數量。
有時某種股票因買入人給出的價格低於賣出人給出的價格而不能成交,那麼,9:25分後大盤上該股票的成交價一欄就是空的。當然,有時有的公司因為要發布消息或召開股東大會而停止交易一段時間,那麼集合競價時該公司股票的成交價一欄也是空的。
因為集合競價是按最大成交量來成交的,所以對於普通股民來說,在集合競價時間,只要打入的股票價格高於實際的成交價格就可以成交了。所以,通常可以把價格打得高一些,也並沒有什麼危險。因為普通股民買入股票的數量不會很大,不會影響到該股票集合競價的價格,只不過此時你的資金卡上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
從9:30分開始,就是連續競價了。一切便又按照常規開始了。
集合競價是指對一段時間內所接受的買賣申報一次性集中撮合的競價方式。我們知道,每天開盤價在技術分析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世界各國股市市場均採用集合競價的方式來確定開盤價,因為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為操縱現象。
在咨詢文件的創業板交易規則中,對集合競價的規定有兩點與主板不同:第一,集合競價時間拉長。由原來的每交易日上午9:15-9:25為集合競價時間,改為每交易日上午的9:00-9:25,延長了15分鍾,這使得參與集合競價的申報更多,競價更充分,
加大了人為控制的難度,也使得開盤價更為合理,更能反映市場行為,
體現了公平的原則;第二,文件規定,每交易日上午開盤集合競價期間,自確定開盤價前十分鍾起,每分鍾揭示一次可能開盤價。可能的開盤價是指對截至揭示時所有申報撮合集合競價規則形成的價格,這條規則在主板中是沒有的,主板只公布最後集合競價的結果。這條規則的意義就在於加強了對投資者的信息披露,使投資者能夠更多、
更細地掌握市場信息,特別是對於新股上市首日的集合競價,意義更加重大,
它使投資者能夠提前在集合競價期間就掌握較為充分的市場信息,從而作出決策。
這體現了市場的公開原則.
你理解得不錯``只是每天的漲跌輻是在10%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