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年不看指標了。因為那玩意沒用。如果非要有個指標做參考的話就保留成交量就可以了。指標給操作者的提示最重要就是背離。其他沒有多少意思。關鍵是系數變了又不背離了。所以這玩意就沒必要去搞懂它。
B. 怎樣分析一個公司
分析一個公司的內在價值是價值投資的基礎。做價值投資肯定是要研究一個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的,從而更好的判斷一個公司的內在價值,做出值不值得投、什麼時候投的投資決策。所謂「謀定而後動」,在做投資前做好研究才會笑對波動,淡看喧鬧。
很多人認同價值投資理念,但對單個公司研究卻無從下手,而研究公司的內在價值又是價值投資的基礎。
針對以上情況,本人深見股市將以伊利股份為例,手把手跟大家一起從頭開始研究這家上市公司情況,力求數據圖表說話,簡潔明了易懂的表達,讓大家知道從何下手,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經營情況。
1、收入
(1)我們先從收入規模上了解下行業情況,看看伊利股份在所處行業中處於什麼地位。
我們在收集其它上市乳企的信息時候,發現除了伊利股份公布了2018年度業績情況外,其它乳企都沒有 公布2018年度報告。(不礙事,我們就以2017年度收入規模看看行業情況)
通過下圖選取的乳企行業內代表公司,深見股市發現伊利股份從收入規模上來看,無疑是行業龍頭,蒙牛乳業緊隨其後,光明乳業第三,但與伊利和蒙牛收入差距較大,其它一些乳企更是收入規模非常小。
可見,中國乳企呈現的是雙寡頭格局,伊利股份處於龍頭地位。
(2)我們再來看看近幾年伊利股份的收入增長情況...
C. 伊利實業集團現金管理問題及原因的分析
伊利實業集團現金管理問題及原因的分析,限定集團管理他們這個現金非常的多,而且他管理上比較復雜,因為這個經營是一套都比較大。
D. 有分析過伊利股份的嗎
近期有東興證券和招商證券兩家券商發布有關伊利股份的研報,如下:
招商證券:伊利股份買入評級 2018.12.18
來源:招商證券
事件:伊利投資長白山礦泉水項目, 健康飲品板塊加碼布局。伊利發布公告,投資 7.4 億新建伊利長白山天然礦泉水飲品項目,預計投資回收期 5.7 年,投資回報率為 16.34%,內部收益率為 16.01%,預計項目建設期為 31 個月。
包裝水行業:優質賽道,謀而後動。
1)規模為軟飲料中最大,增速較快。根據 Euromonitor 數據,我國瓶裝水 2017年市場規模達 1579.2 億元,屬於軟飲料行業最大的賽道,從增速來看,過去5 年 CGAR 保持在 11.65%, 未來 4 年增速中樞預計保持在 9%左右。
2)企業分層競爭,盈利能力差距較大。包裝水以水源水質區分,主要可以分為以康師傅為代表的礦物質水, 農夫山泉為代表天然水,以怡寶(中高端)、娃哈哈(中低端)為代表的純凈水, 以百歲山、巴馬活泉、長白甘泉等為代表的礦泉水, 以西藏 5100 為代表的冰川水,以依雲為代表的高端礦泉水。未來幾年消費升級趨勢有望帶動價格帶向 3-5 元集中。包裝水各公司盈利能力相差較大,西藏 5100 凈利潤率在 38%,但規模較小; 華潤怡寶體量超過 100億,凈利率估測約為 5%。我們推測伊利項目的最佳對標標的為百歲山,體量適中,草根調研毛利率在 50%左右, 盈利能力尚佳,定位較為符合公司打開空間並提升產品結構的總體方向。
3) 跨界布局水有一定難度,期待定位及營銷落地。 首先是供應鏈及運輸問題:礦泉水一般存在水源地集中, 運輸半徑超過 500 公里帶來的不經濟問題,目前百歲山水源已經不再局限於惠州一地,在江西、浙江等均有水源,這也是未來伊利所可能走的道路。 其次是定位問題: 目前包裝水仍存在消費者認知盲區,精準定位及定價難度較大,此前也出現部分品牌定價過高,大力營銷情況下仍較難打開市場的情況。我們期待公司在渠道聚焦上進一步落地,並品牌故事上加大創新,以更好的實現市場突圍。
戰略板塊多元打開發展空間, 邁向健康食品集團。 伊利以全球消費品龍頭雀巢、達能為學習的榜樣,作為乳製品行業龍頭,伊利在渠道管理及品牌營銷方面已具有相當優勢。雀巢目前乳製品板塊僅占總體的 15%,包裝水佔比 8%;達能乳製品佔比 52%,包裝水佔比 19%。雀巢旗下雀巢優活純凈水、 perrier巴黎水, 達能旗下高端依雲、 運動型飲品脈動在中國均有較高的市場認可度,包裝水板塊 EBIT 保持在 10%-15 左右水平。
起航新征程,健康食品集團雛形初現,維持「強烈推薦-A」 評級。 展望未來3-5 年, 伊利在乳製品行業仍將繼續收割市場份額,而在新市場、新業務板塊的布局也將逐步加碼,不斷在新領域復制管理能力,打開發展空間。維持 18-20年 EPS1.03、 1.11 和 1.21 元, 25 元目標價,及 「強烈推薦-A」評級。
風險提示:需求回落,競爭加劇,新業務不達預期。
E. 怎麼看伊利股份長遠走勢
對伊利股份未來走勢之分析平均一年漲一倍,這中間無論中國經濟發生什麼變化.當然,如果其管理層嚴重瀆職墮落不在此中,但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為什麼大家可以自己思考.為什麼值得長期持有,原因如下:
一、中國的奶業市場格局以基本形成,無論是楚漢爭霸(蒙、伊),還是可能的三國鼎立(蒙、伊、光明),未來都不可能再發生多大的變化,這裡面最大可能的還是蒙牛與伊利爭霸,好似美國的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原因在於奶源與品牌,以及液態牛奶的特殊質性,外國品牌的競爭為零。
二、伊利去年與今年的銷售額已突破200億,可以說如果伊利公司願意,好像其他一些上市公司那樣想做業績,隨便從哪裡都能擠出十個億的利潤甚至更多,那麼該股的每股收益就是一元多,之所以這些年收益情況總維持在5毛錢以上,主要就是廣告投入,這是搶占市場份額,相當於投資,而這種投資所帶來的銷售額快速增長也是大家能看到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銷售額達到一定的高度,利潤與管理費用就將反比例增長,本來今年若不是毒奶粉的影響,伊利的每股收益就該站上一元的。
三、像伊利這樣的消費半壟斷企業的股價跌到凈資產附近,不買就是傻子!為什麼說是暫時的,最大的原因在於,全多喝奶這是國策,就歷史上來說,我們能看見的,中國人與歐洲人與牧族體格上相差甚大,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人不習慣喝奶,也可以說是沒條件喝奶,這才有了所謂的「東亞病夫」稱號(這起碼是原因之一),而今中國富強了,人富裕了,所以國家是大力宣傳的,大家再看看我們80後與90後這些喝奶長大的一代的體格就明白了。之所以說對伊利本身也是暫時,原因在於這次事件是整個奶業出現的問題,不是單個哪個企業,受影響是集體的,所以最遲到明年年中,這次事件就會過去。
四、其實大家可以反向思考,為什麼那些奶業公司會出這樣的下策添加一些本可不添加的玩意,主要原因還是在消費市場,中國的奶是供不應求的,但鮮奶的供應增長不了那麼快,有一項統計:中國的鮮奶年增長率是5%,而消費市場是20%。而伊利本身在這次事件中所檢測出的那玩意含量是最少的,但老百姓不太看重這些,等到時間過去,和蒙牛的競爭主要還是靠其他方面。
五、再從最基本的指標看,伊利股價漲到10元,市值才80億,而銷售額就算五年不增長就已經200個億,按照國際品牌企業最基本的要求和演算法,也該市值=年銷售額,也就是說20元以上才是伊利最起碼的股價。
六、伊利股權分散,最大股東才持股10%多一點,所以前段時間我就跟很多朋友說,這次伊利股價跌這么多,伊利的控股方如果沒動作那真是該死,最起碼也該增持到15%以上才相對安全。最近基本證實我的判斷是正確的。
七、大家別看基金前段時間跑,這裡面的原因很復雜,我說多了又發表不出來,就不多說,但想告訴大家的是,等股價漲上20,過2年此股又調進上證50,保證又會有大堆的基金扎進去,完後把股價推到難以想像的高度,而這些年伊利一定會再送股擴大股本,所以5年股價最起碼漲五倍,但多數可能不用5年,如果再遇到一次大牛市,從6.5元算,漲十倍以上一點都不奇怪。
F. 對伊利股份600887進行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
伊利股份是乳業行業的龍頭,作為消費品行業龍頭,肯定受眾多基金青睞,所以股價長期居版於高位。最近又權有投資收益,使半年業績增長更高達136%。又定向增發擴大產能,構成長期業績增長支撐。所以伊利是好股票,但不值這個價。
2008年10月利空結束後,有超級實力莊家建了長倉,於09年5月結束建倉,期間上漲165%,並突破所有長期均線,此後開始拉高,並最高上漲618%。目前該股有年線支撐,並前景光明,但非常明顯的是,超級主力在戰略出貨,並已出得差不多了,離空倉砸盤動作不遠。從持股人數看,籌碼分散明顯。但傻冒基金扎堆,60多家占股本已達25%,只要王亞偉的華夏系不帶頭減持,維持個滯漲微跌局面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