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每半年波動一次,這是因為:當豬肉價格上漲時,養豬戶增加存欄數,以求獲得更多利潤。但生豬養殖周期大約6個月,當存欄生豬上市後,造成供大於求,於是豬肉價格下跌,使得養殖戶虧損,因而減少豬存欄數,造成供不應求,這就給半年後漲價埋下隱患。
B. 豬肉價格的下降體現了什麼經濟學原理
豬肉價格的下降,體現了經濟學關於商品供求關系的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認為,商品經濟的許多范疇都可以統一到供求關系之中,供求關系是商品經濟的基本關系之一。馬克思在商品供求關系原理中提出,供求關系不決定價值,但決定價格的波動;價格隨供求關繫上下波動;影響價格變動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關系。。在市場上,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時,其價格就可能上漲到價值以上;而當商品供過於求時,其價格就會下降到價值以下。同時,價格的變化會反過來調整和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使得價格不斷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
豬肉價格的下降,是豬肉作為一種商品其供求關系的反映,體現了供求關系變化與價格變動的關聯規律。豬肉是必需品,需求價格彈性小,人們的需求量變化不大。當豬肉供過於求時,價格就會下降。
C. 為什麼有的股票符合技術面選股反而下跌了
技術面的選股是大多數投資者喜歡炒股方法,所以造成市場的出現各種各樣的技術分析方法,傳統的技術方法主要是日本蠟燭圖技術,道氏理論,艾略特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市場通過這些基礎的理論衍生出的各類技術方法,有關於K線形態的,關於技術指標的,關於的均線的,關於成交量的等。
所以有的投資者通過技術分析方法選出來的股票,並且運用各種技術分析疊加後,認為該股要出現上漲,但結果是個股卻出現了下跌的情況,難道是技術分析的失效,還是技術分析方法本身存在問題,還是自己的技術分析方法不過關,下面我們重點圍繞該話題重點講解,讓大家充分理解技術分析。
由於受到疫情的情況下,當天市場出現大幅度調整的情況,基本上所有個股跌幅都在8%,當時通過技術面分析大部分個股肯定存在上漲的可能性,但結果都是出現了明顯的下跌,所有「胳膊擰不過大腿」,市場的整體環境會影響的個股的走勢。
可能還存在很多影響著個股上漲和下跌的因素,比如資金的流進流出等,我們不一一講解了,我們只需要個股上漲和下跌的因素較多,個股符合技術面的原理,大概率的會出現上漲,到也會受到其他的因素的影響出行下跌。
總結:技術面分析的原理主要是基於市場的三大假設,所以的假設都無法保證接下來的情況會跟隨之前的假設預期走,技術面分析方法存在概率性的情況,再次股票的波動受因素較多,技術面只是一個方法,無法一直引導股票的上漲與下跌。感覺寫的好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D. 2005-2009各年豬肉價格波動分析,及原因分析。
2008年4月份全國各地豬價漲至了歷史最高價,廣東、福建、浙江等部分地區出欄肉豬價格甚至突破了10元/斤,河南、山東、湖北等主產區豬價漲至9元/斤左右。但正當廣大養豬界人士沉浸在幸福中之時,5月份開始,新一波豬價暴跌開始了!
僅僅4個月的時間,主產區豬價便從9元/斤左右跌至了9月底的5元/斤左右,跌幅近50%!中國生豬市場直接從「天堂」掉進了「地獄」。2007年4、5月份補欄仔豬進行育肥的養殖戶,在這輪豬價跳水中首當其沖,損失最為慘重,因為補欄時的仔豬價格普遍在600元/頭以上的「天價」,出欄肉豬的成本在6.5 元/斤左右,又恰恰趕上9月份的價格低谷,每頭豬虧損了200元以上。
「豬價跳水」的原因有哪些?之前是否有先兆?春節前的豬價將如何波動?2009年的生豬市場是否會進入更為嚴重的虧損?帶著這些疑問,近日記者走訪了專門分析研究國內生豬市場方面的專家、搜豬網/中國生豬預警網的首席顧問馮永輝先生。
豬價「跳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馮先生認為,豬價從2008年5月份開始暴跌,短短4個月便下跌了近50%,如此短的時間內如此大的跌幅,可以說既在情理之中,又屬意料之外。說它是情理之中,原因在於,2007年年底我們就通過自己的網站及業內媒體發布了對2008年生豬市場的分析預警報告,報告里我們對今年生豬市場的走勢整體判斷就是會持續下跌。說它是意料之外,主要是因為,豬價的下跌幅度和底線確實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測。之前我們曾預測,今年全國活豬平均價格的底線是在6元/斤左右,但沒有想到的是9月中下旬很多產區的最低價居然達到了5元/斤,銷區也跌破7元/斤。
豬價「跳水」:原因有三
豬價在短短4個月便下跌近50%,分析其中原因,馮先生認為有以下三個因素。
首先,去年補欄生豬開始陸續出欄。從2007年5月份豬價暴漲,各地養豬場(戶)母豬補欄積極性大漲,母豬存欄出現拐點,生豬生產開始進入恢復期。根據母豬生產周期推算,其第一窩仔豬就是在2008年的5、6月份前後出欄,因此,這意味著5月份開始生豬出欄量將持續增加,一年前母豬存欄的增加開始反映在生豬的市場供應上。也就是5月份後生豬市場的供應開始增加了。
其次,5月份開始豬肉需求進入淡季。夏季是各種蔬菜、水果、水產品集中上市的旺季,供應充足,價格低廉,如果豬肉價格過高的話,很難在競爭中取得優勢。既然是淡季,自然價格也很難達到很高的水平。所以,5月份開始需求減弱也是豬價暴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因素,也是令眾多養豬界人士憤憤不平的,就是下游產業的惡意壓價。2007年以及2008年5月份以前,我國養豬業一直處於強勁恢復階段,母豬存欄量雖然大幅增加,但生豬供應量仍遠遠不足,很多屠宰企業由於豬源緊缺,不得不互相競爭爭搶豬源,人為加劇了豬價節節攀升,但屠宰企業卻因為成本居高,而盈利狀況非常差,部分屠宰企業甚至瀕臨倒閉。今年5月份以後隨著去年補欄母豬第一窩仔豬的出欄上市,豬源緊缺的現象開始改善,生豬市場也開始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這時,屠宰企業為恢復自身「元氣」,其措施就是維持高肉價,壓低毛豬收購價,擴大兩者之間的價差,確保高利潤。這也就是為何毛豬價格暴跌,而豬肉價格堅挺或者緩跌的原因。這也從另一個方面折射出,我國生豬產業鏈各環節之間利益分配不均衡,而且很難形成利益共同體的現狀。生豬市場若想擺脫暴漲暴跌的惡性循環,如何讓產業鏈各環節間形成利益共同體將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春節前豬價會振盪徘徊
按照慣例,豬價在春節前往往會有一個上漲,今年會不會仍是這種狀況。馮永輝根據中國生豬預警網前段時間發布的2008年下半年全國生豬市場分析預警報告說,春節前的豬價應該是一個振盪的行情,漲不上去,也跌不下去,預計主產區的生豬價格大部分會在5.2-6.5元/斤之間振盪。
第一,根據2007年母豬的補欄來看,今年5月份以後生豬的出欄量將保持一個持續增長的勢頭,市場供應量會越來越大;第二,自10月份後豬肉的需求將逐漸進入旺季,而且整個冬春季節都是豬肉需求的旺季,尤其是春節前後的集中消費量非常大,歷史上很少出現春節前豬價低於成本線的,即使有些時候春節前豬價會下跌。例如:2005年底2006年初的春節前,當時生豬市場已經在2005年10月進入了虧損,但僅維持了不到兩個月,春節前豬價便在需求的拉動下價格反彈至成本線以上,又維持了兩個多月,直到春節過後才進入2006年上半年的虧損期。因此,我們不能忽視需求對豬價的作用,因為春節前的豬肉需求比平時要高出至少30%以上,而供應很難在一個時間點上高出30%以上。
由於春節前生豬供應、需求都保持在高位上,再加上生豬的出欄體重是在150-300斤的人為可控區間,那麼生豬的供應就會因為人為控制出欄體重、出欄日期而改變。同樣,需求也會因為節日效應而變化。因此,春節前的生豬供求關系是一個膠著、博弈狀態,這樣一種狀態下的豬價很難會持續上漲或者持續下跌。
明年豬價走勢難容樂觀
對2009年的生豬市場怎麼看,馮永輝認為,不是很樂觀,很有可能春節過後豬肉需求逐漸走入淡季並進入虧損期。但明年的走勢仍要看春節前這幾個月的市場情況。
之所以這樣判斷,馮永輝說,一個重要依據是去年和今年的母豬存欄量變化。2008年上半年大量補欄的母豬第一窩仔豬將在2009年上半年上市,而且會和 2007年5月份開始補欄母豬的第二窩仔豬重疊上市。也就意味著屆時的生豬供應量還會比現在高出很多。所以,2009年上半年的生豬供應量會很大,市場不容樂觀。
雖然市場不容樂觀,但明年的行情又並非都是悲觀的。馮永輝說,今年5月份開始的豬價「跳水」有其積極的一面。5月份開始的豬價暴跌,極大地遏制了母豬存欄量的瘋狂增長勢頭。過去在對2008年的生豬市場進行分析預測時認為,上一輪豬價下跌時散養戶大量退出養豬業將會留下巨大的市場空缺,而規模豬場很難在短時間內通過擴大規模填補這個空缺,因為規模豬場向來是理性的,不會盲目擴張,同時擴大規模所需要的資金、佔地、環保等問題也制約著他們擴大規模。這樣生豬的供應會長期保持供不應求,豬價將維持相當長時間的高位運行,甚至以為會維持到2009年上半年。但出乎意料的是,2007年下半年的長期高豬價在使規模豬場的資金實力迅速增強之後,房地產等行業大量資金進入養豬業,同時政府為了緩解高豬價給宏觀經濟帶來的壓力,對養豬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以及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進一步推動了規模豬場擴大規模的勢頭。全國各地紛紛建設規模豬場的現象比比皆是,而且多個農業龍頭企業加入進來,更是雄心勃勃地要建百萬頭甚至千萬頭養豬基地。
同時小規模養殖戶在經過了2007年的高利潤後,也迅速擴大規模,今年4月份前後,多數省份二元母豬價格居然漲到了2300元/頭以上,足見補欄積極性有多高!有的養殖戶在看到仔豬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將三元豬裡面的母豬留下來當種豬。「養豬熱」進入失控狀態。
這一勢頭一直保持到了今年5月份,豬價「跳水」非常及時地遏制了這一瘋狂的勢頭,給「高燒」的豬市及時降了溫。直到10月份豬價觸底反彈,母豬補欄積極性仍沒有明顯回升跡象,仔豬價格也從4月份的800元/頭以上,回落到了200元/頭左右。因此,如果春節前這段時間的生豬行情仍保持振盪,那麼母豬的補欄勢頭就很難回到「發燒」階段,而且,據調查不少規模豬場已從7月份開始淘汰生產性能差的母豬,這都將明顯減輕2009年生豬市場的壓力。
因此,2009年的市場也許並不十分悲觀。
未雨綢繆規避風險
面對充滿風險的2009年,馮永輝認為,養殖場(戶)最好暫時不要補欄後備母豬,已經補了的,盡量在春節前壓縮規模,以規避2009年上半年的市場風險。因為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雖然前段時間有淘汰母豬的,但多數為生產性能差的母豬,真正在2007年5月份以後補欄的大量母豬才剛剛開產,而且購進成本很高,不到萬不得已,很難淘汰。而且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去年的養豬場(戶)資金實力明顯增強後,抗風險的能力也將增強,在此種狀況下,母豬存欄下降的空間十分有限,除非明年長期深度虧損,規模豬場資金鏈出現問題
E. 那裡可以學習豬肉分割技術
我在太原五龍口市場經銷豬肉,生肉區11;12號櫃台找小尹,每天分割十幾頭,理論加實踐齊並用,保證你不出一個月准學會,真的想學請回復細談,ok!
F. 運用價值規律分析豬肉精事件
①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表現形式是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 圍繞價值 上下波動。
②企業只有重視科技進步和創新,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給 自己的產品提供降價空間,使其在價格競爭甚至生存競爭中更具優勢。 但是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等局限性。瘦肉精豬肉事件的發生,主要是由於生產經營者出於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發性追求,不是真正依靠正常途徑,降低成本,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商品。
G. 以豬肉為例 用經濟學有關知識分析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
因為活豬的供給量減少了。
2019年因為非洲豬瘟和周期性因素疊加的因果,活豬內供給少了容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作為生活必需品的全國存量普遍減少30%的話,價格上漲一倍都是很正常的!
豬肉一直處在供給上升和下降的變化中,因此也帶動了豬肉價格的變化。包括大蔥和大蒜漲幅過快的話,也是這個原因。
(7)豬肉邏輯技術分析擴展閱讀:
經濟學視角下的供需變化
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中,供給上升、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價格會下降;供給減少、需求不變的話,價格就會上升;當供給和需求量一致時就會達到平衡點,如果供需長期不平衡就會引起沖突。
真實生活中,市場供需往往會因為自由市場「看不見的手」而不斷調整和修復,將價格平衡在一個范圍內,所以哀嘆以後吃不上肉的人不需要擔心,因為豬肉價格會因為供給的變化而平穩下來,只需要等待一個小周期。
H. 分析2019年我國豬肉漲價原因,並運用你學習的微觀經濟學理論知識分析豬肉漲價帶來的影響
2019年我國豬肉漲價的原因是沒有給養豬專業戶很好的待遇。大家都不養豬了。國家應該對農民和養豬專業戶好待遇,才能讓大家都吃上放心的便宜的豬肉。
I. 為什麼豬肉比鴨肉便宜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
鴨肉比豬肉的味道好(鴨肉需求比豬肉高)只有讓豬肉降低價格豬肉才會有所需求! 而且豬比鴨更容易養殖,也更適合養殖(豬比鴨的供給多) 答案就是: 鴨比豬供給少,但需求比豬高! 所以:豬只有比鴨便宜!(也許哪年豬的技術得到非常好的改良過後, 知道味道比鴨好, 豬的價格可能會增高一段時間, 但是從長期看, 豬的價格應該是:始終會底於鴨的。)
J. 誰敢保證進口豬肉的質量,再說,國內的養殖大戶關閉了不少,到國外進口,這個邏輯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最近養殖戶關閉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有些事因為非洲豬瘟爆發而關閉,有些是因為劃定禁養區而關閉的,有些則是因為一些行政原因而關停的。
因為養殖場大量關停,導致出欄豬數量驟降,國內供應量不足會引起很多問題,比如豬肉價格上漲等等。但是生豬養殖不是馬上就能有出欄豬賣肉的,生豬養殖有周期,為了保證這個周期內的豬肉供應以及市場穩定,就得依靠進口。
進口豬肉品質是有保證的,因為國家對進口肉產品是有嚴格規定和海關檢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