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巴尼家族的豪門恩怨
在2007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單中,能夠像穆克什兄弟雙雙進入前20名的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例。不過,對於這種可以光宗耀祖的結果,穆克什並沒有感到非常地興奮和激動,心中縈繞著的是更多的苦澀與失落。
父親在世時,弟弟阿尼爾·安巴尼和穆克什如同左膀右臂般團結在老人家的身邊,所不同的是,穆克什擔任著公司的總經理,阿尼爾擔任副總經理,不過,這時候兄弟倆不但沒有職位高低之分,而且還能互相支持和鼓勵。然而,隨著迪魯巴伊的猝逝,阿尼爾和穆克什的裂痕開始出現並且越撕越大,最終釀成了轟動全印度的豪門財富分割大戰。
由於迪魯巴伊去世前並沒有給孩子們留下只言片語,在穆克什繼任了集團主席職位後,阿爾尼心中的落差日益加大,盡管他當時得到了公司總經理的職務,但卻非常不情願地「總是在哥哥的影子下做事」。而穆克什則認為,自己坐上集團的頭把交椅順理成章。一方面,父親生前曾有意安排他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MBA,其接過公司的最高權柄早已被老人家所圈定,不僅如此,穆克什還覺得自己是一位精通化學的工程師,公司再也沒有第二人能像他那樣熟練駕馭集團的核心業務—石油開采與冶煉。
弟弟對自己權位的不滿與覬覦讓穆克什不得不先勢奪人。其最為厲害的一招就是將從事石化業務的信實分公司變成掌控整個集團運作和所有權的大本營——年銷售收入佔到集團總收入的50%,同時穆克什還持有集團石化和石油資產34%的股權,以及電力和港口子公司100%的股權。當然,穆克什實力的不斷膨脹的結果就是阿尼爾的資產份額和管理決策的能力更加地被掩蓋和淡化,由此對哥哥產生的怨恨逐漸地如火山般爆發出來。他開始頻繁地給穆克什寫信抱怨他將自己排除在集團重大決策之外,甚至暗中操縱董事會。對此穆克什也毫不退讓。在一封寫給公司全體員工的電子郵件中,穆克什公開宣稱他將全權負責信實工業集團事務,「集團所有權問題」已得到了妥善解決。被徹底激怒的阿尼爾隨後向董事會遞交了長達500頁的報告,歷數穆克什的種種管理不當,指責穆克什作假賬,甚至將其告上法庭。
安巴尼家族內訌事件迅速成為了印度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花邊新聞,穆克什與阿尼爾在電視上的相互攻擊和謾罵一度成為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信實公司的股價也如同風中風箏上下不停地翻飛,並進而牽動整個孟買股市的劇烈波伏。無奈之下,印度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和總理辛格親自出面調停,頻頻與兩兄弟會面,可所有努力都在兄弟倆勢不兩立的怒火中灰飛煙滅。
最終讓這場持久戰和平解決的是安巴尼兄弟的母親科姬娜。這位曾習慣於躲在丈夫身後默默獻計獻策的女當家人實在看不慣兒子們無休止地兵戎相見,在自己70歲生日的那天下了一道「死命令」,要求穆克什與阿尼爾無論如何要在其父親7月6日祭日這一天之前達成和解協議。所幸的是,兄弟倆對他們的母親非常尊重。離迪魯巴伊祭日還有20天的那個晚上,穆克什與阿尼爾在母親的主持下經過一夜談判,於次日凌晨達成財產分割協議——穆克什將掌管集團旗下主營石油化工業務的信實工業有限公司和印度石化公司,阿尼爾則接手信實能源、信實通訊以及信實資產三家子公司。與此同時,兄弟雙方同意將把對方在自己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完全清除。為了表示對父親的紀念,兩個集團都同時使用信實的品牌和標志。
從更長遠的角度分析,信實的拆分並不是完全沒有好處,至少某種程度上預示著信實家族集團可以在兩個不同經營者的比拼中釋放出更大的商機。在協議簽定的次日,阿尼爾宣布了阿尼爾·安巴尼集團成立。如今,阿尼爾在電信領域大展手腳,作為一家移動手機服務供應商,信實信息公司在印度的市場佔有率達1/5,阿尼爾計劃發行社會公眾股,總價約35億美元,這將是迄今為止印度最大的一次股份募集。
然而,如果你認為穆克什與阿尼爾將從此互不侵擾那就太幼稚了。2006年2月,弟弟指責哥哥「未能履行一項天然氣供應協議」並「試圖故意誤導公眾和股東」,兄弟倆再次發生激烈地爭吵。而針對阿尼爾集團首度公開募股,印度所有網路最近傳聞信實電力母公司信實能源高層擅自非法轉移公司資產給信實電力,許多收到匿名「舉報」電子信函的政治人物特地去函印度證券交易所關切。而阿尼爾則致函印度證交所,指這些消息都是胞兄穆克什當家的信實工業匿名詆毀,其目的是阻撓信實電力募股進程。阿尼爾的解釋很簡單:自己的身價目前只有穆克什的2/3,但一旦募股成功,他的財產可望大幅成長,並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大躍進,穆克什顯然不想看到弟弟超過自己的殘酷結果。
哥哥拉滿的弓箭
分家無疑肢解了穆克什原來可以支配的資本運籌能力,甚至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內由於資金的分流讓穆克什感到手中吃緊的困難。好在國內股市歌舞昇平,才讓信實集團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資本給養。特別是在國內的經濟學們扯著嗓門唱盛印度經濟發展前景、政府在未來5年將投資500億美元進行能源、運輸等基礎與瓶頸產業建設的背景中,穆克什再一次感覺到了勝算機會的來臨。
石油化工業是穆克什全部經營棋盤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當初他與父親聯手打天下時結下的第一個碩果。因此,每年的7月,穆克什都要來到印度西部的塔普蒂河,並親自乘船在河面上走一遭。塔普蒂河原來為淤泥所積塞,迪魯巴伊動用了大量人力,花費一年的時間才將河道疏通。因為塔普蒂河通向阿拉伯海,這條河實際上成為了安巴尼財團至今還起著重要戰略作用的黃金水道——每天信實公司的大小油船都經由這里將石油運往世界各地。而只要來到塔普蒂河邊,看著來往船隻穿梭的繁忙場景,穆克什總會激動地對隨從說:「世界上每100桶石油產品中,有兩桶是我們生產的。」
穆克什的放言其實一點也不誇張。如果不出意外的話,2007年信實僅在石油業的產值就可達到260億美元。如此豐碩成績大單應該得益於他在油氣勘探方面的好運連年。
目前,信實在國內34個區勘探,有28個區發現油、氣,成功率佔60%。按照穆克什的估計,到2008-2009年年度,信實的天然氣日開采量將達到達8800萬立方米,相當於45萬桶石油當量。特別是最近穆克什又投資30億美元在賈姆拉格爾特區建起了年產200萬噸的石油裂化廠,該廠預計2010-2011年度投產。
對於任何一個來參觀信實石油開采與冶煉基地的人,穆克什總會毫不遮掩地說:孟加拉灣「像美國的墨西哥灣那樣正在為我們創造滾滾財富!」
當然,穆克什的眼光並沒有局限在國內油源市場,其更大的野心已經輻射到全球各地並屢有收獲。在葉門,信實最近獲得了該國陸上34地塊和37地塊的石油勘探權;在瓜地馬拉,信實中標建環保煉油廠和電站,預計總開支為77.3億美元,但回報率可達20%;在澳大利亞,信實獲得了3個地塊的石油;在沙烏地阿拉伯,除了尋求勘探機會外,信實正在考慮與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合夥並入股石化項目,同時它計劃收購蘇格蘭的北海石油公司。另外,由於看到前不久在埃及石油、石化投資上不錯的戰績,信實公司日前還緊鑼密鼓地考慮在伊拉克的煉油廠升級項目中投資。
拉滿的弓箭已經很難收回。當印度政府宣布開放零售業後,嗅覺靈敏的穆克什再一次搶佔了先機,並不時發出要與沃爾瑪比高低的挑戰聲。最近兩年,穆克什在國內申請建設了各式各樣的特區,地點分布從孟買至哈里亞納,從卡納塔克到古吉拉特,從安得拉到西孟加拉,總面積10萬公頃,總投資超過10000億盧比。特區將從事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新產品研究開發,以享受政府稅收等一系列的優惠,並為在全國各地建加油站、零售店、連鎖店、專賣店、超市進行布局創造條件。
穆克什還打算在卡納塔克邦購買2000英畝土地,即在175個縣中每個縣10英畝,還有27個總部,作為它向海外出口蔬菜、水果的基地。
作為投資服務業的另一種選擇,穆克什將觸角延伸到了文化教育領域並頗有建樹。
為了紀念父親,4年前他在浦那建立了一所迪魯巴伊國際中學,並由他的妻子尼塔·安巴尼負責。同時,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迪魯巴伊·安巴尼國際大學在前不久於孟買創立。該校佔地100英畝,設有科學、藝術等許多專業,面向國際招生。穆克什逢人便說,他想將其辦成像哈佛、斯坦福和牛津等名牌大學。
清晰的構架支撐起了一個龐大的穆克什產業帝國:據2007年《財富》500強排名,按銷售額,信實公司排名第269位,比前一年躍進75位;按資產統計,信實居第299位,占據印度私營企業的魁首之位。
延續安巴尼家族輝煌財富之路的同時,穆克什也走進了鮮花與掌聲包圍的殿堂。與父親是一名強悍的魅力型領袖完全不同,今年50歲的穆克什則專注於領導力的執行。這位掌門人已經開始遠離迪魯巴伊一手締造的族長式統治,而是更加強調依賴於成熟和精乾的管理團隊,並在行動上開始了領導權的重組與分配,為此,穆克什被授予了「亞洲社會領袖獎」,且是繼拉克希米·米塔爾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印度企業家。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說穆克什是「明日全球領導者」,美國《時代周刊》把他列入新世紀青年領袖花名冊。而由於信實公司與美國公司在能源、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零售、基礎設施等朝陽領域合作的貢獻,穆克什獲美國印度商業委員會2007年全球遠見獎。
「宮殿」超過凡爾賽宮
在許多人的眼中,孟買將成為未來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然而,在穆克什看來,首都則將成為自己家族生活與活動的大本營。2007年年初,穆克什特地在孟買市的中心地段挑選了一快"風水寶地",並且已經開工為自己和家人建造起一座富麗堂皇的住居"宮殿"。這座以古代神話中的島嶼"安蒂拉"命名、總耗資達10億美元的龐大建築高173米,與一棟60層的大廈高度相當;整棟大廈的總樓層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超過了著名的法國凡爾賽宮。根據建築規劃,這座摩天豪宅將擁有一個獨立的直升機停機坪、幾個露天花園、佔地一整層的家庭電影院、四周全部為落地玻璃、可以俯瞰孟買全景的貴賓客房、佔地兩層樓的健身俱樂部和一個佔地6層樓的特大停車場。2008年9月,穆克什和他的母親、妻子以及3個孩子將按時搬入"宮殿"中生活。同時入住的還有穆克什手下的600名全職雇員和僕人,他們將負責照料穆克什一家6口的飲食起居、安排各項活動。
許多人對穆克什的驚世之舉大為不解,但只要將其放在印度特定的群體中去思考,似乎也並不覺得穆克什有什麼另類。與10年前印度富人寧願選擇不開賓士和居住在較小的公寓內大不一樣,時下站在財富之巔的印度闊老們並不介意對自己富裕程度的張揚和炫耀。拉克希米·米塔爾曾以7000萬英鎊的價格在倫敦的肯辛頓宮花園地區買下了一所豪宅,創下當時世界上單座房屋交易額的最高記錄。同時拉克希米還租下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為女兒籌辦婚禮,6天內花掉數百萬美元。而稍早時間,印度撒哈拉集團的總裁蘇伯拉塔·羅伊在北方邦首府勒克瑙為兒子的婚禮動用了27架飛機專門從全國各地接送參加婚禮的賓客,並准備了200輛賓士車將來賓從機場送往佔地300公頃的撒哈拉庄園。與這些人相比,穆克什似乎有過之無不及。雖然穆克什性格內向,低調保守,並經常會在公眾場合因拙劣的口才而缺乏自信,甚至總稱自己"怕見媒體",但只要談到他的企業時卻毫不謙虛:"世界上只有兩家公司能夠從零開始建設大型項目──只有微軟和我的公司"。這種視財富為個人標簽的心態不能不驅使著穆克什的外在消費行為走向極端。
不過,也許穆克什必須正視印度國內的現實經濟環境。作為亞洲的第四經濟大國,印度的貧困化問題一直是這個國家最大的難題。據統計,印度貧困人口在過去20多年裡增加了兩倍多,高達6000多萬,比整個英國人口還多。而在印度眾多城市當中,孟買的貧民區最大,約650萬人生活在雜亂無章、廢水橫流的貧民窟中,為亞洲之最。也正是如此,"安蒂拉"招徠了四面八方的非議和聲討。印度不少媒體認為,在一個貧富差距日顯拉大的國家,穆克什建這樣的大樓將他的利己主義個性暴露無遺,以致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也不得不站出來說話,他大聲呼籲該國商業領袖"避免炫耀消費",而應爭當"適度消費楷模"。而一個令穆克什沒有想到的事實是,孟買市政廳官員認為"安蒂拉"大廈的土地交易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並已准備提出指控。一旦指控成立,"安蒂拉"工程將遭遇暫時停工之困。
但是,穆克什絕對不會相信"安蒂拉"會胎死腹中。因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憑借安巴尼家族的影響力和通天技能,這種結果出現的概率幾乎為零。40多年的商業經營,安巴尼家族與印度各級政府形成了層層的微妙關系。印度媒體稱,安巴尼家族熟悉所有政界要人和高級官僚--無論他們的政治派別如何,安巴尼家族甚至知曉他們每個人的生日和結婚紀念日,可以說影響力在印度全無對手。而正是憑借這些深厚的上層關系,在官僚意識嚴重泛濫的印度,信實公司在短時間內可以獲得批准任何項目,特別是信實集團可以通過影響高級官員甚至總理本人,使政府頒布了數不清的對信實十分有利的產業政策。以致印度國內流傳著一則笑話:有人問,誰是印度最強大的政黨?答案是:印度信實黨。毫無疑問,穆克什已經從父親那裡和盤承接和學會了以上生存的法則。
② 包鋼股份走勢會如何
上升趨勢,持股待漲吧.
③ 關於包鋼股份
包鋼股份投資價值分析
鋼鐵行業:並購重估價值
1、城市化與工業化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內在動力,預計"十一五"期間,特別是在經歷此輪調整之後,中國鋼鐵行業發展更加健康。
2、2006年鋼鐵行業投資機會的外部推動力在於:1)鋼鐵行業基本面惡化局面得到扭轉;2)周期性風險與公司盈利能力的權衡將重新得到市場反思;3)外資購並的熱情將提升國內鋼鐵企業的市場價值。
3、包鋼股份產品結構多樣,重軌、無縫鋼管、薄板等產品具有抗風險能力強的特點。
4、在未來幾年內,公司能夠保持穩定的盈利。隨著冷軋項目和大型材項目的投產,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公司大股東的強有力背景為公司發展提供了發展想像空間。
5、公司改革方案,10送1.6股和認購、認沽權證各4.5份或10送3.3股。其送股比例和送達率在全部股改上市公司與鋼鐵行業中都處於領先水平。
鋼鐵行業:調整中發展
2005年4月份以來,鋼材價格的持續走低,鋼鐵工業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的呼聲日盛。研判鋼鐵工業未來發展走勢將成為鋼鐵投資決策中的首要問題。我們認為,目前鋼鐵工業的發展是長期增長中的調整,機遇與風險並存。
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力量
從世界鋼鐵發展史中可以發現,世界鋼鐵工業是在調整中發展。工業化與城市化是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2000年以來,世界鋼鐵工業一改前30年停滯不前的發展局面,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0~2005年鋼鐵產品表觀消費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7.8%。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化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之後,鋼鐵的消費增長並沒有萎縮,而是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消費水平,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人均鋼材消費量在400~500公斤;進入工業化階段的中國、印度、巴西、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的鋼鐵消費快速增長,為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
工業化是任何國家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將使世界鋼鐵工業至少繁榮10~15年。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的交替前進,將推動世界鋼鐵工業的持續發展。
建設和諧社會助推中國鋼鐵工業發展
中央召開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勾繪了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藍圖,也為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比2000年翻一番。這比中央以前提出的十年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要求更高了一些。同時提出要實現和諧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這些政策的實施都有利於擴大消費,加快經濟增長。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要始終把握好的重大原則。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發展。因此,工業化、城鎮化和國際化的大局為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建立了很好的外部環境,為中國鋼鐵工業消費提供了更廣闊的需求空間。
"十一五"期間,經濟增長年均7.5%的目標比"十五"期間8.8%年均增長速度有所降低,同時要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些都可能降低鋼材的消費彈性。近幾年鋼材消費彈性系數一直較高,2002年為2.51,2003年為2.76,2004年為1.03,據此推算,"十一五"期間鋼材消費增長有望保持10%。
鋼材消費的變化與固定資產投資變化密切相關。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成為必然。近10年來分析認為固定資產增速在16~20%之間比較適中,與近幾年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率25%相比,明顯回落。但對於一個固定資產投資超過8萬億的投資總量來說,其鋼材消費的絕對量仍然是十分巨大的。
外資並購促進國內整合
2005年跨國鋼鐵巨頭搶灘中國進程明顯加快。但是,2005年7月20日國家出台的《鋼鐵產業政策》規定,鋼鐵公司原則上不允許外資控股。
繼世界鋼鐵巨頭米塔爾斥資28億元人民幣,購得華菱管線(000932)36.67%的股權後,世界第二大鋼鐵巨頭阿賽洛鋼鐵集團計劃收購萊鋼。2月底萊蕪鋼鐵集團擬將所持公司3.5億股國有法人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8.41%)轉讓給阿賽洛中國控股(盧森堡)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等值於人民幣20.86億元。
國際上,米塔爾公司於1月27日在倫敦提出要以186億歐元(摺合230億美元)收購其競爭對手阿賽洛公司(歐洲最大的鋼鐵集團),以便進一步鞏固其全球最大鋼鐵企業的地位。1月29日,阿賽洛董事會拒絕米塔爾發出的收購要約,並稱此為"惡意"收購。
阿賽洛公司是由法國、盧森堡和西班牙三國組成的聯合企業,總部設在盧森堡。在歐洲當地生產的汽車用鋼板主要由阿賽洛公司提供,該公司的業務集中在歐洲及拉丁美洲,企業以生產高端的鋼鐵產品聞名。
如果米塔爾與阿賽洛兩家公司合並後將成為全球最強大的鋼鐵企業。初步測算新公司的年銷售額將達到690億美元,員工總數將超過25萬,鋼產量將超過1億噸,佔全球鋼鐵市場12%的份額。
這是國際鋼鐵業金額最大的收購案,超過了米塔爾2004年以158億美元買下LNM控股公司一案。
消息剛傳出後,阿塞洛股價在巴黎股市就隨即暴漲7.43歐元,報29.65歐元,漲幅高達33%。目前阿塞洛股價達到31歐元/股。
中國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拉動將鋼材消費增長,未來中國鋼材消費量的長期增長趨勢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近期中國鋼鐵的產能過剩,是生產能力與需求的相對過剩,又是結構性過剩。高附加價值鋼材仍然需要進口,2005年鋼材進口總量超過2500萬噸。吸引外資,能夠提高中國企業技術水平。隨著外資的進入,會對鋼鐵行業的技術水平以及結構調整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
結構調整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面對鋼材價格下跌,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鋼鐵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出現了供大於求,但是我們認為不能誇大產能過剩。
鋼鐵需求存在剛性基礎,目前的狀況是需求增速仍然很快,主要問題是生產的增長快於需求的增長。
對供大於求分析,不僅看到數量,還要看到數量背後的結構內涵。
用在建產能和擬建產能之和大大超過需求這樣的判斷來描述供大於求是不準確的,因為這意味著產業政策管不住落後設備的淘汰,全保留;產業政策設定的門檻管不住擬建項目,全建成。受鋼材價格下跌影響,一些在建和擬建項目停產或緩建。
鋼鐵生產由爐料、煉鐵、煉鋼軋材等生產工藝環節組成,如果任何一個環節的生產能力不配套,生產能力不能釋放,就屬於無效產能。因此在分析市場供給狀況時,需要剔除無效產能,才能把握新增有效產能的真實情況。
為解決鋼鐵工業產能過剩問題,國家發改委發出了《鋼鐵工業控制總量、淘汰落後,加快結構調整的通知》,此後國務院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下達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鋼鐵業限制類內容14個,淘汰類內容30個,並提出了具體淘汰時間表。其中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鋼的生產能力力爭控制在4億噸左右,淘汰1億噸落後煉鐵生產能力、5500萬噸落後煉鋼能力。
從國際經驗來看,鋼鐵工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0%是一個正常值,而中國的鋼鐵產能利用率不僅100%的利用,而且各企業在產品短缺情況下,超產成為各企業追求的共同目標。
隨著鋼材市場從火爆到蕭條,各鋼鐵企業戰略重點將從產量最大化轉變為價值最大化,為此將採取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等措施,鋼鐵工業產量增長率將逐漸下降。
同時從固定資產投資來源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增長的動力也不足。我們預計鋼鐵行業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將下降20%。
公司競爭優勢:資源獨特
1、成本優勢
公司原料產地白雲鄂博已探明的鐵礦工業總儲量為12.55億噸,為本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鐵礦保證;內蒙古西部的各種煤炭資源總儲量近3000億噸,而且運輸條件較好,近年又發現了儲量極為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同時毗鄰煤炭大省山西;蒙西電網發電裝機總容量已達430萬千瓦,電力供應充足。
其中白雲鄂博鐵礦資源儲量大、開采成本低、而且副產品稀土是十分重要的戰略資源。
公司作為集團礦山的主要消費者,集團礦山為公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矗目前集團公司正配合擴產計劃,加大了礦山投資。近期,已經與蒙古國簽訂了合作開發礦山的框架協議。
公司臨近原料和能源供應地,有助於公司控制原料運輸成本,確保穩定的原料供應。
公司獨特的資源優勢,通過公司的管理,將不斷轉化為公司的競爭優勢。
2、品種優勢
公司近年來積極採取淘汰落後設備,實施多渠道融資,陸續投資新建或改建了一些技術較為先進的項目,如"薄板坯連鑄連軋"、"無縫管改造"、"軌梁改造"和"冷軋薄板"項目等,這些項目完成後,將為公司工藝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換代,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奠定了基矗目前公司在重軌、大型材、無縫鋼管、熱軋薄板和冷軋薄板的競爭力突出,公司主要產品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保持相對穩定。在鐵路用鋼材方面公司的競爭對手有鞍鋼和攀鋼,公司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30%;在無縫鋼管產品方面公司的競爭對手有寶鋼、鞍鋼、攀鋼等企業,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為25%;在工槽鋼產品方面公司的競爭對手有武鋼、鞍鋼、攀鋼等企業,國內市場的佔有率為24%。在熱薄板和冷軋薄板等方面的國內市場佔有率相對穩定。
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市場為鐵路、石油、汽車、家電等行業,這些行業增長穩定,需求樂觀。
3、政策優勢
我國為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內東西部經濟發展平衡,產業結構的整體升級和調整,政府部門制定了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決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由此預計在"十一五"期間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基礎設施建設高潮仍將繼續,對我國西部地區實施更加有利的傾斜政策。在這種極為有利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公司作為位於中西部地區的鋼鐵生產商,將緊緊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擴大產品市場份額,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
目前公司繼續享受所得稅按10%稅率徵收的優惠政策。
4、技術優勢
國內目前只有7家企業能夠採用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CSP)進行生產,而包鋼股份薄板坯連鑄連軋項目不僅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而且還創造了兩個世界之最。第一,公司達產速度史無前例,第二,公司的連澆爐數亦居世界之首。同時包鋼股份抓住鑄機這一生產組織的關鍵環節,使鑄機鑄坯厚度成功由67mm改為72mm,不僅使整條生產線的運作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使連鑄機的產量及作業率迅速提高。在熱軋薄板上公司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年產280萬噸的水平。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上的成熟與推廣,公司已經成為著名鋼鐵設備製造商德國西馬克公司在亞洲的培訓基地。
5、整體上市的潛力
公司在夯實現有產品的同時,積極延伸公司的產業鏈。集團公司所具有的鋼鐵上游資產,將是上市公司的收購目標。一旦實現公司整體上市,將有利於公司減少關聯交易,延長企業價值鏈,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公司已具備了300萬噸鋼、500萬噸鋼材的綜合生產能力,2005年集團公司將實現700萬噸鋼,集團公司正規劃向實現1000萬噸鋼邁進。
集團公司鋼鐵主業的發展與鐵礦石的發展將為包鋼股份公司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發展條件。
公司發展前景展望
冷軋項目是利潤增長點
公司上市之初,主要產品為型材、線材、無縫鋼管,通過薄板坯連軋項目和冷軋項目的建設,公司成功實現了產品結構的轉型,2005年板材收入佔比為53%,無縫鋼管收入佔比24%,重軌收入佔比為12%。
公司通過與集團之間資產置換,置出附加價值較低的線材和帶材,置入附加價值高的無縫鋼管項目。
冷軋項目介紹:
冷軋薄板工程項目屬於《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中的國內投資項目。該項目作為熱軋薄板深加工的重要工序配套項目,已列入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大開發結構調整工程的重點項目,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實施百項重點工業項目推進計劃的重點項目,該項目的建設對於促進內蒙古工業結構調整,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提高包鋼股份的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冷軋薄板項目總投資26.7億元(含外匯16,127萬美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5.6億元(含建設期利息17,782萬元),鋪底流動資金1.05億元。
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年產140萬噸級優質冷軋、鍍鋅、彩塗板卷生產線,其中,商品冷軋板卷59.78萬噸,商品冷硬卷34.42萬噸、商品鍍鋅板卷30.15萬噸、商品彩塗卷15萬噸。
目前該項目已經投產,2006年冷軋薄板項目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預計2006年冷軋薄板項目將增產100萬噸冷軋薄板。
冷軋薄板的生產不僅能夠頂替進口,同時能夠增加公司產品的附加價值。2005年我國進口鋼材2500萬噸,其中薄板進口佔到近90%,進口冷軋薄板713萬噸,進口渡鍍層板557萬噸。進口量占同期國內消費總量的50%。
公司的冷軋板主要用於家電、建築、輕工等下遊行業,由於是自己生產的熱軋薄板的產品深加工,不但能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還能夠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使公司成為形成板、管、型、線的產品結構。
此外公司重軌和無縫鋼管的市場前景也十分樂觀。
根據鐵道部規劃,"十一五"期間將完成鐵路建設總投資12500億元,建設新線19800公里。其中2006年鐵路建設計劃投資1650億元。"十一五"期間新線建設里程,相當於"八五"、"九五"和"十五"總和的1.5倍。
鐵路建設的大投資直接拉動包鋼股份重軌的消費,目前,隨著鋼鐵成本上漲,鋼軌價格在國內出現上漲態勢。
在目前鋼材價格下滑的大背景下,公司年產100萬噸的重軌和大型材將成為公司增加盈利能力的重要來源。
隨著冷軋項目的投產,公司的高附加價值產品比例將超過80%。成為我國重要的薄板、重軌、無縫鋼管生產基地。
財務分析與盈利預測
公司上市以來盈利能力不斷提高,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我們預計包鋼股份2006年鋼材產量將超過500萬噸。隨著14.0萬噸冷軋項目的達產、100萬噸重軌生產線和軋管生產線改造完成,公司鋼鐵生產能力和產品附加價值將進一步提高。
隨著製造業向我國的轉移和國內消費結構的升級,不僅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由此也帶動了鋼材消費結構的升級。需求結構的升級將會擴展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
未來包鋼股份在規模擴張的同時,產品結構將不斷優化,產品附加值將進一步提高。包鋼股份獨特的產品結構能夠抵禦行業周期下降的風險,當前的行業調整為包鋼股份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公司估值與市場機會
鋼鐵行業2006年受鋼材價格回落的影響可能出現負增長,但市場已經對這種業績回落過度反映,鋼鐵上市公司的現在估值水平是基於2006年鋼鐵行業全行業虧損而給出的,而實際走勢將與之相反,鋼鐵行業利潤下滑,但是相當多鋼鐵公司不會出現虧損局面,未來股價應該對這種預期作出修正。
2006年4月份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將是影響鋼材價格和鋼鐵行業利潤的一個重要因素。進口鐵礦石價格的漲跌直接影響國內鋼鐵企業的盈利能力,因為我國一半的鐵礦石需求量需要進口來滿足。2005年初曾有人基於鐵礦石價格上漲71.5%而作出全行業虧損的論斷,事實證明是錯誤的。今天我們同樣認為鋼鐵行業2006年不會出現全行業虧損局面。
世界第一大鋼鐵公司米塔爾收購世界二大鋼鐵公司ARCELOR的舉動引爆國際鋼鐵股,ARCELOR大漲30%,世界主要鋼鐵公司股價都重回高位。國際鋼鐵股的走強將倒逼國內鋼鐵股走強。
有色金屬期貨價格的上漲,拉動有色金屬的上漲。其中有中國概念的因素,可能更多的是發展中國家新增消費能力的拉動。金屬產品替代效能與比價效應將使投資者重新思考周期概念和資源概念。而鋼鐵產品匯集資源和能源雙重性能,其內在價值將逐漸被國內投資者充分認識。
我們將包鋼股份與國際國內鋼鐵公司對比發現,包鋼股份目前市盈率市凈率等指標都低於國際水平。如果考慮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送股因素和公司的成長性,則公司價值被明顯低估。
④ 現在世界十大首富分別是誰
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
排名 姓名 國籍 年齡 資產
1 沃倫·巴菲特 美國 77歲 620億美元
2 卡洛斯-斯利姆·赫魯家族 墨西哥 68歲 600億美元
3 比爾·蓋茨 美國 52歲 580億美元
4 拉什米·米塔爾 印度 57歲 450億美元
5 穆科什·阿姆巴尼 印度 50歲 430億美元
6 阿尼爾·阿姆巴尼 印度 48歲 420億美元
7 英瓦爾·坎普拉德家族 瑞典 81歲 310億美元
8 KP·辛格 印度 76歲 300億美元
9 奧萊格·德里帕斯卡 俄羅斯 40歲 280億美元
10 卡爾·阿爾布里特 德國 88歲 270億美元
美國《福布斯》雜志5日晚公布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憑借620億美元個人財富,超過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成為全球新首富。
2008年,在《福布斯》雜志排行榜上蟬聯全球首富13年的蓋茨首次「讓位」,排名滑落至第3。
比爾·蓋茨跌至第三
現年77歲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巴菲特由於公司股票價格在2007年大幅上升,個人資產一年內從520億上升至620億美元,成為全球新首富。
排在《福布斯》富豪榜第二位的是墨西哥電信巨頭卡洛斯·斯利姆·埃盧,個人財富600億美元。此前一年,埃盧的身家還是490億美元。全球前首富蓋茨今年今年位列第三,身家580億美元。
《福布斯》網站說,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價從去年7月到《福布斯》鎖定的富豪「計價日」——今年2月11日上升了25%。在去年12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票價格達到歷史最高的每股15萬美元時,巴菲特的個人資產一度曾達到650億美元。
《福布斯》說,雖然微軟公司股價2007年也有大幅增長,但自公司今年2月1日宣布計劃以450億美元價格收購雅虎公司後,微軟股價從1月31日到《福布斯》的「計價日」下跌了15%,蓋茨身家因此受到影響。
埃盧掌握的美洲移動通信公司股票價格也在近兩年猛漲。自2006年起,股價上漲幅度達到120%,推動著埃盧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越走越前。
「金磚四國」富豪眾多
在今年的富豪榜中,「金磚四國」成員的俄羅斯、印度、中國等國有更多富豪上榜。
俄羅斯上榜「10億美元級」富豪人數本次超過德國,僅次於美國,達到87人。《福布斯》說,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如今已成富豪匯聚地,富豪比美國紐約更多。
在排名前10位的富豪中,印度占據4席,而且這些富豪大多還比較年輕。印度共有53人入圍「10億美元級」富豪。
多年來經濟發展迅猛的中國內地有42人身家超過10億美元。香港特別行政區有26人上榜。中國台灣有7人。在所有中國富豪中,排名最高的是香港和黃集團董事會主席李嘉誠(第11位),他的個人資產總值為265億美元。在中國內地富豪中,排名最高的是碧桂園執行董事楊惠妍(第125位),她的個人資產總值為74億美元。
要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個人資產總值需要達到10億美元,今年符合這一條件的共有1125人,首次達到四位數,資產總額4.4萬億美元。去年則分別為946人和3.5萬億美元。
年輕富豪大幅增長
在今年的上榜者中,包括226名「新人」,其中77%來自於美國,其餘部分主要來自於俄羅斯(35人)、中國(28人)和印度(19人)。今年的另一個特點是年輕富豪數量大幅增長,有50人的年齡在40歲以下,其中25人為「新人」,包括美國第二大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始人、CEO馬克·扎克博格(Mark Zuckerberg)。扎克博格今年只有23歲,可能是歷史上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億萬富翁。 (綜合新華社電)
相關鏈接
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中,有一些是通過繼承得到巨額財富的。比如黎巴嫩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24歲的女兒欣德·哈里里就從她父親那裡繼承了14億美元。
但實際上許多年輕億萬富翁是白手起家的。比如烏克蘭最年輕的億萬富翁澤瓦哥19歲時就開始在一家銀行擔任金融主管。之後他在銀行控股公司里獲得多數股份。如今34歲的澤瓦哥身家34億美元,還進入了烏克蘭議會。
在世界最年輕的億萬富豪中,最富有和最知名的是谷歌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他們的父親都是大學教授,在攻讀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時相遇,然後一起退學。當時他們只有25歲,開始創辦谷歌。他們分別在30歲和31歲的時候成為億萬富翁。今天,他們的身家分別達到了187億美元和186億美元。
⑤ 世界富豪有哪些及其說明
美國軟體大王比爾·蓋茨以465億美元排名第一,他已連續11次位居榜首,美國投資家沃倫·巴菲特以440億美元排名第二,印度鋼鐵大王拉卡什米·米塔爾以25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位居第三,過去一年中,米塔爾個人財富增長188億美元。李嘉誠仍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中國人,他的個人財富從去年的124億美元增加到130億美元,排名第22位。
「福布斯」雜志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過去一年,全世界凈財富達到或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富豪人數增加了131名,使超級富豪總數達到691名。
TOM新聞——解讀《福布斯》雜志富豪排行榜 美國富人更富
根據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的最新統計,美國400個富豪在過去12個月內的資產累計數額上升了10%,達到9550億美元。比爾·蓋茨仍居美國首位,其財產價值為460億美元,比去年增加30億美元。著名投資家沃倫·巴菲特財富總額為360億美元,繼續保持在第二位。微軟合作創始人保羅·艾倫去年凈收入增加10億美元,以220億美元的身價排在第三位。
排在榜首的富豪主要都來自科技領域。亞馬遜總裁貝索斯的個人財富從原來的31億猛增至50億美元。這一增幅同其公司的股價浮動成正比。
美國富豪財富暴長,主要是美國高科技股經過兩年的低谷之後,過去一年來持續回升所致。2000年,美國科技股曾經如日中天,創造了華爾街歷史上無數個一夜暴富的神話。然而好景不長,在泡沫經濟的神話破滅之後,所有科技富豪及其企業的腰包都大幅縮水,手裡的股票又一夜之間變成廢紙。從2001年到2002年之間,科技企業經歷了漫長的嚴冬。以2002年福布斯的統計為例:2002年400名最富有美國人的身價連續第二年縮水,損失財富總額達740億美元,較2000年的1.2萬億美元減少3280億美元。
當時,蓋茨的財富勁縮了110億美元,雖然榜首地位未受動搖,但他卻是各富豪中損失最慘重的一位,主要是因為微軟股票下跌所致。自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後的兩年間,蓋茨的財富總共縮水200億美元,成為最大輸家。去年蓋茨的財產是430億美元,雖說今年又掙了30億美元,但比起兩年前的風光,對蓋茨來說這30億美元恐怕也只是個小小的安慰吧!
而投資大王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當年老謀深算,堅持不沾手科技股,得以逃過科技股災,結果網路泡沫破裂的時候巴菲特的財富不降反升,一下子被大家捧為具有遠見卓識的「神人」。2002年的福布斯統計顯示,他的財富增加了37億美元,達到360億,今年不賺不賠,繼續領先第三名140億美元,穩居亞軍,倒也還能氣定神閑。
第三名保羅·艾倫也是微軟創始人之一,大概也是位子坐得最不穩的一個,看看前面的巴菲特,拉下了自己140億的距離,要想追上恐怕還要好多年的時間,而後面沃爾瑪家族的5個姐妹兄弟和他只差5億美元,正虎視眈眈的趕上來。艾倫的財富也歷經兩年的大縮水,2002年比2001年腰包癟了72億,只剩210億美元,今年小賺10億,估計實在是高興不起來。
而來自零售業巨頭沃爾馬特家族的「五虎」———海倫·沃爾頓、羅布森·沃爾頓、約翰·沃爾頓、吉姆·沃爾頓、艾麗斯·沃爾頓則是勢不可擋,2002年就以188億美元的個人資產並列第4至第8位,包攬了富豪榜前10名中一半的座次。今年每人又分到7億美元,平均資產達到205億,大有趕超第三名艾倫之勢。
而向來被看作是「壞孩子」的甲骨文行政總裁埃利森(Larry Ellison),曾經一度要「搞垮微軟」,這兩年在前10名的榜單上也是大起大落。最風光的時候,埃利森的身價直逼蓋茨,然而後來也隨著股價暴跌而跌得很慘,2002年他發財富由219億美元勁縮至152億美元,其排名亦由2001年的第4位跌至第9位。今年雖然仍然沒有恢復元氣,繼續屈居第九,但如果單純從財富凈增長值來看,竟然又暴漲28億美元,頗有咸魚翻身的氣勢,其未來不可小看。
而靠賣電腦起家的邁克爾·戴爾當初是靠擠掉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進入前10名俱樂部的,如今繼續保持謙虛謹慎、穩扎穩打的作風,財富也繼續增長。
當然,有贏家也必有輸家,據說最慘的是蓋瑞·溫尼克(Gary Winnick),他當初創立的電信企業Global Crossing創下電信產業最大破產事件,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第四大破產紀錄。蓋瑞曾經打算爭取「留級」,但是最終被開除了,現在在福布斯前400名富豪排行榜上已經看不到他的身影。
同時,本期富豪榜也顯示,在美國,財富繼續向西遷移。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富翁數目比紐約多一倍。400名富豪中有95人來自美國加州;來自紐約的只有47人。而在21年前,當《福布斯》富豪榜推出的時候,400名富豪中有81人來自紐約,來自加州的是56人。福布斯排行榜顯示:富人更富
對於新版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華盛頓郵報》9月18日評論道:「美國經濟在為超級富翁們復甦。」在忍受了兩年的身價縮水後,全美前400名富豪奮起直追,資產總值比2002年增長10%,達到9550億美元。也就是說,只要再有一個比爾·蓋茨,他們的財富總額就將達到驚人的1萬億美元。
與去年相比,《福布斯》「十大榜」的名單基本沒有改變,連排名次序都差不多。這再次證明,美國財富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上的狀況絲毫未見改善,富人更加富裕,很少有黑馬出現。
《福布斯》分析認為,富豪資產整體增長的動力來自互聯網股票的利潤和高科技產品的發展,而財富增值速度最快的當屬那些持有大量網路股的「網路富翁」們,例如Amazon.com(亞馬遜公司)首席執行官傑夫·貝索斯,資產增加了30億,達到51億美元,這要歸功於亞馬遜出色的網上零售業務帶來的股價飆升。貝索斯名列排行榜第32位。此外,雅虎公司的大股東們也同樣收獲頗豐,大衛·費洛和楊致遠的財富都是去年的3倍,Ebay的女掌門梅格·惠特曼和高管皮埃爾·奧米戴爾的財富也增長了50%。財富增加較快的富翁還包括蘋果計算機公司的CEO史蒂夫·喬布斯,排名速升44位,竄升至第78位。
財富迅速增加提高了入選排行榜的門檻,身價在6億美元以下的富人已經與排行榜無緣了。
年紀最大的上榜富豪是馬克斯·菲舍爾,今年95歲的他以經營石油與鋼鐵起家,擁有財富6.8億美元。
最年輕的當屬31歲的丹尼爾·塞夫,他與兩名兄弟共同繼承了其父一手創辦的包括PC Magazine、Boating及Car(Driver等雜志的出版王國,資產達到12億美元。
有錢並不代表有地位。美國《財富》雜志前不久評選出了「最具權勢的」24位美國富豪,該排行榜更注重上榜富豪對美國經濟、企業經營和民眾生活方式的影響。奪得頭把交椅的並非首富比爾·蓋茨,而是投資大師「股神」巴菲特。在《財富》雜志對全美剛畢業的工商管理碩士進行的調查中,巴菲特被評為「除他們的父親之外最受尊敬的人」,其影響甚至超過了美國總統布希和教皇。
⑥ 穆克什·安巴尼的人物經歷
穆克什·安巴尼1957年出生於葉門亞丁,印度商人,居住於印度孟買。他是財富500強企業信實工業(Reliance Instries)主席,董事總經理。
2007年10月29日,印度報業托拉斯宣稱他以632億美元個人財產超過斯利姆成為世界首富。
2007年3月,《福布斯》公布的10億美元級全球富豪排行榜,穆克什還擠不進前10,只位居第14(約201億美元),遠遠落後蟬聯榜首的電腦軟體業巨擘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560億美元),以及榜上第二名的投資家巴菲特(524億美元),但現在他正奮起直追。
穆克什在2007年9月份凌駕擁有全球最大鋼鐵廠的印度鋼鐵大王米塔爾,成為印度首富。到2007年10月5日,穆克什的資產凈值達558億美元,已躍升為全球第三大富豪,僅次於全球最有錢的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薩利姆·埃盧(Carlos Slim Helu,據墨西哥金融新聞網站Senti do Comun估計有680億美元資產)及比爾·蓋茨(590億美元)。
2007年10月29日,印度媒體托拉斯估算,掌控印度最大民營企業的信誠工業集團(Reliance Instries)的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因公司股價暴漲,如今已有632億美元身價,躍升為全球首富。
北京時間2011年3月10日,《福布斯》公布了2011年的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穆凱什-阿姆巴尼(Mukesh Ambani)位列第九。
⑦ 600811今年股價最高位
「福布斯」雜志最新的全球富豪榜,因為伯克希爾持有的沃倫·巴菲特 - 哈撒韋公司股價大漲,10十億身價飆升至62十億美元,超過微軟主席比爾·蓋茨耗資58十億,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蓋茨曾13度成為全球首富,但下滑到去年的第三位。中國內地共有42人上榜,碧桂園楊惠妍排名最高的執行董事。 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前十名:排名姓名國籍年齡資產77歲的沃倫·巴菲特62美元十億2卡洛斯 - 卡洛斯·斯利姆·埃盧家族在墨西哥68年$ 60十億三歲的比爾·蓋茨580美國52 billion4印度米塔爾,57 $ 45十億5穆科屎安巴尼印度$ 43十億50歲的6阿尼爾·安巴尼印度$ 42十億48歲的英格瓦坎普拉德7家在瑞典81年8 KP·$ 31十億76-歲的辛格,印度30美元十億9傑里帕斯卡俄羅斯$ 28十億40歲的卡爾·阿爾伯特·布里特10德國88美元一年27十億
但蓋茨一直是心中的第一,慈善事業家
⑧ 當代世界首富是誰啊
《福布斯》雜志網路版發布了2009年度全球富豪榜,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Bill Gates)重新奪回全球首富頭銜:
1、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Bill Gates),凈資產400億美元
2、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凈資產370億美元
3、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盧(Carlos Slim Helú),凈資產350億4、甲骨文CEO勞倫斯·埃裏森(Lawrence Ellison),凈資產225億美元
5、宜家創始人英格瓦爾·卡姆普拉德(Ingvar Kamprad),凈資產220億美元
6、德國首富卡爾·阿爾巴切特(Karl Albrecht),凈資產215億美元
7、印度信誠工業集團董事總經理穆穆凱什·阿姆巴尼(Mukesh Ambani),凈資產195億美元
8、印度鋼鐵大王拉克西米·米塔爾(Lakshmi Mittal) ,凈資產193億美元 9、德國阿爾迪集團(Aldi Nord)董事長賽奧·阿爾布萊希特(Theo Albrecht ),凈資產188億美元
10、西班牙Inditex集團主席阿曼西奧·奧特加Amancio Ortega,凈資產183億美元 11、 美國吉姆·沃爾頓(Jim Walton) 61歲 178億美元
12、 美國愛麗絲·沃爾頓(Alice Walton) 59歲 176億美元
12、 美國克裏斯蒂·沃爾頓家族(Christy Walton & family) 54歲 176億美元
12、 美國S-羅伯森·沃爾頓(S Robson Walton) 65歲 176 億美元
15、 法國伯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 60歲 165億美元
★16、 香港李嘉誠 80歲 162億美元
17、 美國邁克爾·彭博(Michael Bloomberg) 67歲 160億美元
18、 瑞典斯蒂芬·佩爾森(Stefan Persson) 61歲 145億美元
19、 美國查爾斯·霍克(Charles Koch) 73歲 140億美元
19、 美國大衛·霍克(David Koch) 68歲 140億美元
21、 法國利利雅娜·貝當古(Liliane Bettencourt) 86歲 134億美元
22、 沙烏地阿拉伯王子阿蘇德(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 54歲 133億美元
23、 德國邁克爾·奧特(Michael Otto & family) 65歲 132億美元
24、 加拿大大衛·湯姆森家族(David Thomson & family) 51歲 130億美元
25、 美國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 44歲 123億美元
26、 美國唐納德·布倫(Donald Bren) 76歲 120億美元
26、 美國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 35歲 120億美元
26、 美國拉裏·佩奇(Larry Page)36歲 120億美元
29、 美國史蒂文·巴爾默(Steven Ballmer)53歲 110億美元
29、 英國格羅夫納家族(Gerald Cavendish Grosvenor & family) 57歲 110億美元
29、 美國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78歲 110億美元
32、 美國保羅·阿倫(Paul Allen)56歲 105億美元
32、 香港郭氏家族 暫無 105億美元
34、 印度阿尼·安巴尼(Anil Ambani)49歲 101億美元
35、 美國阿比蓋爾·約翰遜(Abigail Johnson)47歲 100億美元
35、 德國蘇珊娜·克拉藤(Susanne Klatten)46歲 100億美元
35、 美國羅納德·雷曼(Ronald Perelman)66歲 100億美元
35、 瑞典漢斯·勞辛(Hans Rausing)83歲 100億美元
⑨ 十大首富
這是最新的。。。
2008年03月25日 17:56:49 作者: !悠悠思戀!
排名 姓 名 英文名 年齡 財富(美元) 國籍 公司
1 沃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77 620億 美國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
2 卡洛斯·斯利姆·埃盧 Carlos Slim Helú 68 600億 墨西哥 墨國電信公司
3 比爾·蓋茨 Bill Gates 52 580億 美國 微軟
4 拉克希米·米塔爾 Lakshmi Mittal 57 450億 印度/英國 米塔爾鋼鐵公司
5 穆克什·安巴尼 Mukesh Ambani 50 430億 印度 信實工業
6 安尼爾·安巴尼 Anil Ambani 48 420億 印度 安尼爾·德魯拜·安巴尼集團
7 英瓦爾·坎普拉德家族 Ingvar Kamprad 81 310億 瑞典/瑞士 宜家
8 辛哈 Kushal Pal Singh 76 300億 印度 印度房地產開發商
9 奧列格·德里帕斯卡 Oleg Deripaska 40 280億 俄羅斯 俄羅斯鋁業公司(Rusal)
10 卡爾·阿爾布雷希特 Karl Albrecht 88 270億 德國 南阿爾迪(ALDI)連鎖超市
11 李嘉誠 李嘉誠 79 265億 中國香港 長江實業,和記黃埔
12 謝爾登·阿德爾森 Sheldon Adelson 74 260億 美國 拉斯維加斯金沙公司
13 貝爾納·阿爾諾 Bernard Arnault 59 255億 法國 路易威登
14 勞倫斯·埃里森 Lawrence Ellison 63 250億 美國 甲骨文公司(Oracle)
15 羅曼·阿布拉莫維奇 Roman Abramovich 41 235億 俄羅斯 西伯利亞石油公司
16 西奧·阿爾布雷希特 Theo Albrecht 85 230億 德國 南阿爾迪(ALDI)連鎖超市
17 利利雅娜·貝當古 Liliane Bettencourt 85 229億 法國 歐萊雅(L'Oreal)
18 阿列克謝·莫爾達紹夫 Alexei Mordashov 42 212億 俄羅斯 謝韋爾鋼鐵
19 阿勒瓦利德王子 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 51 210億 沙烏地阿拉伯 王國控股公司,花旗集團
20 米哈伊爾·弗里德曼 Mikhail Fridman 43 208億 俄羅斯 鎳生產商Norilsk Nickel公司
21 弗拉吉米爾·拉辛 Vladimir Lisin 51 203億 俄羅斯 新利佩茨克鋼鐵公司
22 安曼西奧·奧特加 Amancio Ortega 72 202億 西班牙 服裝零售商Inditex公司
23 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聯 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聯 57 199億 中國香港 新鴻基地產
24 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 Mikhail Prokhorov 42 195億 俄羅斯 鎳生產商Norilsk Nickel公司
25 弗拉基米爾·波塔寧 Vladimir Potanin 47 195億 俄羅斯 國家銀行莫斯科Interros公司
26 克里斯蒂·沃爾頓家族 Christy Walton and family 53 192億 美國 沃爾瑪
27 吉姆·沃爾頓 Jim Walton 60 192億 美國 沃爾瑪
28 羅布森·沃爾頓 Robson Walton 64 192億 美國 沃爾瑪
29 李兆基 李兆基 80 190億 中國香港 恆基兆業
30 愛麗絲·沃爾頓 Alice Walton 58 190億 美國 沃爾瑪
31 大衛·湯姆森家族 David Thomson 50 189億 加拿大 湯姆森公司
32 謝爾蓋·布林 Sergey Brin 34 187億 美國 Google
33 拉里·佩奇 Larry Page 35 186億 美國 Google
34 邁克爾·奧托家族 Michael Otto 64 182億 德國 Otto郵購集團
35 史蒂芬·皮爾森 Stefan Persson 60 177億 瑞典 服裝連鎖店H&M集團
36 蘇萊曼·克里莫夫 Suleiman Kerimov 42 175億 俄羅斯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
37 查爾斯·科赫 Charles Koch 72 170億 美國 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stries)
38 戴維·科赫 David Koch 67 170億 美國 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stries)
39 弗朗索瓦·皮諾 Francois Pinault & family 71 169億 法國 古馳集團(Gucci)
40 麥可·戴爾 Michael 43 164億 美國 戴爾
41 保羅·艾倫 Paul Allen 55 160億 美國 微軟
42 柯克·科克萊恩 Kirk Kerkorian 90 160億 美國 米高梅、特瑞新達企業
43 史蒂夫·巴爾默 Steven Ballmer 52 150億 美國 微軟
44 阿比蓋爾·約翰遜 Abigail Johnson 46 150億 美國 共同基金管理公司富達
45 芮沙石 Shashi & Ravi Ruia NA 150億 印度 愛沙(Essar)
46 納賽爾·阿爾·卡拉菲家族 Nasser Al-Kharafi 64 140億 科威特 M. A. Kharafi & Sons
47 格羅夫納家族 Gerald Cavendish Grosvenor 56 140億 英國 房地產公司格羅夫納
48 卡爾·愛康 Carl Icahn 72 140億 美國 XO通訊公司
49 小弗雷斯特·瑪爾斯 Forrest Mars 76 140億 美國 瑪氏巧克力
50 傑奎琳·瑪爾斯 Jacqueline Mars 68 140億 美國 瑪氏
51 約翰·瑪爾斯 John Mars 71 140億 美國 瑪氏
52 波奇特·羅辛家族 Birgit Rausing 84 140億 瑞典/瑞士 利樂包裝公司(Tetra Pak)
53 傑克·泰勒家族 Jack Taylor 85 140億 美國 恩特租車公司
54 戈爾曼·罕 German Khan 46 139億 俄羅斯 Alfa Group
55 蘇珊娜·克拉滕 Susanne Klatten 45 132億 德國 寶馬
56 瓦吉特·阿萊克波羅夫 Vagit Alekperov 57 130億 俄羅斯 俄國LUKoil石油公司
57 勃仁 Donald Bren 75 130億 美國 爾灣公司
58 阿蘭·維德摩爾和吉拉德·維德摩爾 Alain & Gerard Wertheimer 58 129億 法國/美國 香奈兒
59 迪米特 Dmitry Rybolovlev 41 128億 俄羅斯 BPC鉀肥公司
60 阿齊姆·普萊姆基 Azim Premji 62 127億 印度 印度軟體集團Wipro
61 納吉布·薩維雷斯 Naguib Sawiris 53 127億 埃及 移動通訊公司Orascom Telecom
62 安妮·科克斯·錢伯斯 Anne Cox Chambers 88 126億 美國 美國媒體考克斯公司
63 馬克穆多夫 Iskander Makhmudov 44 119億 俄羅斯 烏拉爾礦業金屬集團(UGMK)
64 蘇尼爾·米塔爾家族 Sunil Mittal 50 118億 印度 巴帝電信Bharti集團
65 阿布拉莫夫 Alexander Abramov 49 115億 俄羅斯 鋼鐵礦Evraz集團
66 邁克爾·布隆伯格 Michael Bloomberg 66 115億 美國 彭博通訊社
67 維克多·維克塞爾伯格 Viktor Vekselberg 50 112億 俄羅斯 西伯利亞烏拉爾鋁業
68 米切爾·費雷羅家族 Michele Ferrero 81 110億 義大利/摩納哥 佛列羅
69 喬治·凱澤 George Kaiser 65 110億 美國 石油、天然氣、銀行、房地產
70 拉特西斯家族 Spiro Latsis 61 110億 希臘/瑞士 EFG私人銀行
71 薩維雷斯 Nassef Sawiris 46 110億 埃及 OCI公司
72 阿列克謝 Alexei Kuzmichev 45 108億 俄羅斯 阿爾法集團
73 菲爾·奈特 Philip Knight 70 104億 美國 耐克
74 維克多·拉什尼科夫 Viktor Rashnikov 59 104億 俄羅斯 馬格尼托哥爾斯克(MMK)鋼鐵廠
75 埃納斯特·拜塔勒利 Ernesto Bertarelli 42 103億 瑞士 雪蘭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76 庫瑪·貝拉 Kumar Birla 40 102億 印度 貝拉集團
77 萊昂多·德維克 Leonardo Del Vecchio 72 100億 義大利 光學製造廠商Luxottica集團
78 安東尼奧·阿韋里諾家族 Antonio Ermirio de Moraes 79 100億 巴西 Votorantim集團
79 伊里斯家族 Iris Fontbona NA 100億 智利 礦業
80 愛德華·約翰遜 Edward Johnson III 77 100億 美國 富達基金
81 漢斯·雷辛 Hans Rausing 82 100億 瑞典/英國 愛克林集團
82 弗拉基米爾·葉夫圖申科夫 Vladimir Yevtushenkov 59 100億 俄羅斯 俄羅斯系統公司
83 伊戈爾·久津 Igor Zyuzin 47 100億 俄羅斯 車里雅賓斯克鋼鐵集團
84 塞日爾·達索家族 Serge Dassault 82 99億 法國 Dassault航空集團
85 阿爾貝托家族 Alberto Bailleres 75 98億 墨西哥 Penoles公司
86 拉米什·錢德拉 Ramesh Chandra 68 96億 印度 印度房地產開發公司Unitech
87 查爾斯· 厄根 Charles Ergen 55 95億 美國 EchoStar公司
88 約翰·克魯吉 John Kluge 93 95億 美國 美國媒體國際集團公司
89 羅納德·佩拉爾曼 Ronald Perelman 65 95億 美國 Revlon金融公司
90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家族 Silvio Berlusconi 71 94億 義大利 費寧韋斯特集團,傳媒和電訊業
91 阿達尼 Gautam Adani 45 93億 印度 阿達尼集團
92 克納 Petr Kellner 43 93億 捷克 保險
93 烏斯馬諾夫 Alisher Usmanov 54 93億 俄羅斯 Gazmetall公司
94 阿道夫·默克爾 Adolf Merckle 73 92億 德國 Phoenix Pharmahandel葯品貿易股份公司
95 芬克 August von Finck 78 92億 德國/瑞士 能源
96 薩維雷斯 Onsi Sawiris 78 91億 埃及 移動通訊公司Orascom Telecom
97 穆罕默德·阿毛迪 Mohammed Al Amoudi 62 90億 沙烏地阿拉伯 Corral Petroleum Holdings
98 郭鶴年 郭鶴年 84 90億 馬來西亞/中國香港 香格里拉酒店集團
99 喬治·索羅斯 George Soros 77 90億 美國 量子基金
100 阿格艾爾家族 Abl Aziz Al Ghurair 54 89億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馬西瑞克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⑩ 我要一篇關於華菱管線全面評價
華菱管線:
投資亮點之一:鋼企新星 競爭優勢明顯
華菱管線旗下子公司湖南華菱衡陽鋼管(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3大專業化鋼管生產企業之一,也是中南地區最大的鋼管生產基地。其無縫鋼管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8~10%,其中汽車半軸套管實現了以國產頂替進口,國內市場有率達80%以上,高壓鍋爐管和石油管實現了以國產頂替進口,批量出口歐美市場。公司作為我國小口徑無縫鋼管的重點生產企業,主導產品小口徑無縫鋼管的國內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並已完全取代了日本廠商成為台灣無縫鋼管市場的主要供應商,產品的產銷量均創出了歷史最好水平,超常規發展態勢相當迅猛。公司投資106億元建設的華菱漣鋼冷軋薄板生產線在今年2月正式投產,標志著位列湖南省工業化十大標志性工程之首的薄板及配套工程已全面完成,公司由此跨入了世界鋼鐵產業的前沿地帶。該項目投產後可形成年產150萬噸冷軋薄板、30萬噸鍍鋅板能力,主要用於建築、家電、輕工領域,附加值比熱軋薄板更高,使公司的產品結構已得到極大的優化,贏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大幅度提高。公司也從以生產建材為主的鋼鐵企業一躍而成為我國具有高技術水準、高附加值產品的先進鋼鐵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投資亮點之二:強強聯合 介入油氣市場
華菱管線(000932)8月15日宣布已與美國最大的油氣用管供應商之一—龍星技術公司簽署一項戰略合作協議,G華菱旗下子公司——衡陽華菱連軋管有限公司擬引入美國龍星作為股東,以雙方之間高度互補的業務融合拓展油氣服務市場。 美國龍星系一家控股公司,其主要運營子公司從事油田套管、油管、線管、特殊鋼管產品的生產與營銷,包括應用於多項熱回收領域的翅片管以及其他鋼管產品與技術服務。該公司在北美具有很強的為油氣行業服務的能力,以生產高鋼級、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油氣用管和為油氣公司進行工程設計及技術支持見長,全球大型油氣公司均是其直接客戶。按照雙方的協議約定,美國龍星將以現金10.59億元人民幣向華菱連軋管增資並獲得華菱連軋管40%的股權,華菱及其子公司將持有華菱連軋管60%的股權。此外,龍星將與華菱管線各自首期出資1500萬美元在海外共同設立一家貿易公司,雙方各持有貿易公司50%的股權。通過該貿易公司,龍星將在北美市場上獨家銷售華菱管線及其子公司的20萬噸高鋼級油氣用管。標志著華菱管線吹響了向油氣服務行業進軍的號角。華菱管線與龍星的戰略合作是產業鏈的整合,是上下游的互補性合作和無縫對接,將整合雙方的優勢,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實現互利雙贏,提高整體競爭力。
投資亮點之三:券商概念 正宗收益品種
華菱管線(000932)公司大股東華菱鋼鐵集團目前持有湘財證券23.9%的股權,是其第一大股東,同時華菱鋼鐵集團近期還收購了湘財證券持有的華歐國際證券67%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至此,華菱鋼鐵集團已經直接控股了湘財證券和華歐國際證券兩家證券公司。據了解,華歐國際證券是我國加入WTO之後首家獲准成立的中外合資投資銀行,合作方里昂證券的母公司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是全球第五大銀行,實力雄厚。華歐國際證券是去年少數盈利的證券公司之一,是國內第一家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三一重工(24.31,-0.08,-0.33%)的保薦機構,充分說明其在投行等方面的強大競爭力。目前湘財證券正處於重組的關鍵時期,而華菱鋼鐵集團此時出手收購華歐國際證券股權,使兩家證券公司處於平行位置,不排除將兩者進行重組的可能。而隨著我國證券公司上市的提速,未來也極有可能注入旗下上市公司或者買殼上市,這都對華菱帶來利好支撐,後市有望出現超越延邊公路和東湖高新的井噴行情。
投資亮點之四:成功重組 井噴爆發在即
公司去年展開大規模股權重組,世界鋼鐵第一巨頭米塔爾公司以3.38億美元收購公司6.47億股法人股,摺合每股價格為4.31元,考慮到米塔爾因股改發行權證的成本,其入主成本將會更高。而目前公司股價只有3.9元左右,這意味著需要上漲10%以上才能接近米塔爾入主的成本區,投資價值極為突出。從周K線看,該股近年來除了在股改之前有過一輪整體漲幅達到50.9%的股改行情之外,其餘各時間走勢均較為溫和。但是這並不能掩蓋該股的短線爆發能力,今年5月後,華菱管線也有兩周內噴發20%的短線強勢行情。而且在此期間,該股成交量迅速放大,並且快速萎縮,介入其中的資金難以全身而退。尤其是三季度報告顯示,眾多諸如QFII和基金在內實力機構瘋狂介入,因此在股價經過合理調整之後,新一次的爆發將在市場屢創新高的過程中順勢展開。從日K線組合看來,該股近期受均線支撐再次出現拉升行情,尤其是今日該股卻放量沖高,收出放量中陽線,即將突破前期高點阻力,已經改變了該股的整體趨勢,可以預見,在短期之內該股有望新資金的瘋狂介入下,展開井噴填權行情,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