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站貨運量 客運量是多少
2008年上海鐵路發送旅客5339萬人,周轉53.18萬人,鐵路運輸量為985萬噸,周轉29萬噸
上海連接周邊省市的高速公路有:
G2京滬高速/G42滬蓉高速(原A11滬寧高速),
G15瀋海高速(原A5嘉金高速和A4莘奉金高速山陽鎮--滬浙段),
G40滬陝高速(原A14,上海長江隧橋段已通,崇明島啟東在建)
G50滬渝高速(原A9滬青平高速)
G60滬昆高速/G92杭州灣環線高速(原A8滬杭高速)
S26滬常高速(原A16,在建)
S32申嘉湖高速(原A15,在建)
② 跪求上海近年航運信息及數據
港口:
1949年上海港萬噸級泊位只有6個,裝卸作業區主要在浦西南碼頭至提籃橋、浦東周家渡至高橋一帶。1973年起興建軍工路碼頭和共青碼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設集裝箱碼頭和老港區改造遷移,先後建成了朱家門、關港、寶山、羅涇一期、外高橋一期等新港區以及寶鋼等大型貨主碼頭。與此同時老港區改造實質性啟動。進入新世紀後,上海港先後建成了外高橋集裝箱碼頭二期、三期、四期和五期,建成了洋山深水港區集裝箱碼頭一期、二期和三期,以及羅涇二期散雜貨碼頭。其中,洋山深水港區已形成規模化經營,羅涇港區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散雜貨碼頭。2008年貨物吞吐量達到5.82億噸,約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的10%,是世界第一大貨運港。集裝箱業務從1978年起步,至1997年吞吐量進入世界前20位,2008年達到2800.6萬標准箱,約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22%,是世界第二大集裝箱港。目前,上海港已吸引國內外60餘家船公司加盟國際班輪航班營運,平均每月國際國內航班達2258班,其中國際航班1098班。上海港通達世界12大航區,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建立了業務往來。全年引領船舶超過6萬艘次。上海港生產方式實現了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生產結構從以煤炭為主轉變為以集裝箱為主,生產布局從以黃浦江內老港區為主轉變為以長江口和洋山新港區為主。
遠洋運輸:
新中國成立初期只有中波輪船公司一家運營。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成立,並在上海成立分公司。改革開放後,上海相繼成立了一批遠洋運輸企業,1997年,中國海運集團在上海成立,成為上海最大的遠洋運輸企業。同時,一批國際著名班輪公司在上海開設了分公司或辦事處。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上海遠洋運輸公司對船隊結構進行大幅調整,完善船隊結構(過去單純增加船舶噸位),增添集裝箱船、多用途船,減少普通散雜貨船,實行定船、定線、定班期運行,開辟了基於中國本土的全球運輸網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遠集運將目光瞄準航運業中的「高端服務」——快速交貨服務(H.D.S.)——定時開航、定時到港、定時交貨。實現船到港2小時以後即可提貨,將海運服務提升到准空運水平,從而吸引了如三菱商事、AIT、TRADIA、NOHHI、日通運輸等一大批大型企業。中遠集運逐漸成為菲利普、埃克森美孚、杜邦、ABB等大型跨國企業的全球核心承運人。
中海集運類同。
沿海運輸:
改革開放後,上海沿海運輸開始躋身與國際航運市場,實行沿海運輸與遠洋運輸並舉。至1990年,上海海運局(已並入中國海運集團)的外貿運輸量已超過700萬噸。至1987年上海沿海客運干線由80年代前的4條擴大至8條,年客運量近380萬人次。上海與浙江間先後恢復與開辟多條滬浙間客班航線,並從80年代末起投放小型高速客輪,興起海上短程快速客運。但現在客運航線早已嚴重萎縮,只剩下舟山群島航線和日本航線(至外省市的長江航線已全部取消,只剩下崇明三島)。「七五」期間,上海沿海運輸以能源物資運輸為重點,上海海運局完成的3億多噸貨運量中,煤炭、石油兩項即達2. 5億多噸,占總運量的80%以上。
改革開放三十年,上海沿海運輸中的集裝箱運輸發展令人矚目。1984年,開展東北經上海等地的鐵、水、公路聯運,上海港成為江海、海海、鐵海、公海聯運的國內集裝箱樞紐。2008年,上海內貿沿海航線集裝箱運量達193萬TEU。
內河運輸:
上海的內河運輸擔負著華東地區及長江沿線省份的物資交流和上海港的集疏運輸任務。
改革開放初期,內河運輸主要是為寶鋼建設工程和金山石化二期工程運輸做貢獻;延伸航線,擴大服務,進江出海拓展運輸業務,創辦「運銷聯營」服務項目,改善干支直達運輸服務。1984至1990年,每年通過內河集疏運輸的上海港物資達6000萬噸以上。與此同時,客運也日趨繁盛。崇明、長興、橫沙「三島」客運不斷發展,1978年為470.5萬人次,1985年已增長為610.4萬人次。對江輪渡客運量也增長迅速,1978年為20683萬人次,1985年已增長為33878萬人次。內河的水上旅遊客運也逐步恢復。1979年5月恢復浦江游覽,並充分發揮上海內河通江、近海、連湖的特點開發了澱山湖水上旅遊等項目,受到國內外遊客的歡迎。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1990年上海內河運輸已有各類經營性運輸企業和個體聯戶2932家(戶),全社會運輸船舶12564艘,643976噸,246188千瓦,12925客位,在佔全國2%的內河航道上,用約佔全國總數10%的船舶,完成了佔全國22%的內河貨運量,航道貨運密度高達3.11 萬公里,是全國密度的10倍;對江渡運量每天100多萬人次,渡運量為世界第一。上海內河運輸已成為上海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8年,上海內河運輸貨運量為0.21億噸,內河貨運周轉量48億噸/公里,三島客運量1493萬人次,內河運輸船舶1156艘,上海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為7362.1萬噸。浦江游覽船舶數從1979年的2艘1000餘客位已發展到2008年的36艘9480客位,2008年浦江旅遊人次達239萬人次。
信息來源:交通運輸部
③ 上海港口貨運量居世界首位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地理位置好,由於海運國外來的大多經過馬六甲海峽,新加坡關稅的優惠,所以大宗貨物交割會都會在新加坡,新加坡過來上海是最近的港口之一,第二上海交通好,到了上海想繼續運往別的城市,上海的鐵路航空都全。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上海的港口吞吐量是全國最大的,這是硬體。這是上海為何在國內是首位
至於為何在國際首位還要牽涉到中國本來就是進出口貿易超大國
④ 上海港06年貨運周轉量是多少
據悉,2006年1-10月份,全市貨物運輸總量6.02億噸,同比增長6.6%;港口吞吐量4.47億噸,同比增長22.4%;集裝箱吞吐量1788.44萬標准箱,同比增長19.8%,2006年全年突破2000萬標准箱;航空貨郵量204萬噸,同比增長12.2%。上海港平均每天需出運的貨量達到60000標准箱
⑤ 上海浦東機場發展迅速 貨運量連續幾年排名第三
【導語】上海浦東機場市國際上非常著名的機場之一,近年來上海浦東機場發展迅速,貨運量逐年上升。據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上海浦東機場國際貨運航班數目突破3.6萬架次。自2008年,浦東機場超過韓國仁川機場、日本成田機場、美國安克雷奇機場,貨運量已連續4年排名全球第3,在亞太地區增長最快。 目前,浦東機場國際貨運航線和純國際貨運航線分別達到112條和38條,全國 58%的國際和地區航空貨運航班經過浦東機場進出國境。 據了解,2012年,浦東機場國際貨郵航班量最多的航空貨運企業是中國貨運航空公司,達到6819架次,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和UPS聯合包裹航空公司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達2877架次和2330架次。近期,聯邦快遞公布,在每周68架次航班進出基礎上擴大航班規模,並在浦東機場建設全新的上海國際快件和貨運中心。屆時,加上已建成啟用的UPS上海轉運中心、敦豪速遞(DHL)北亞關鍵,浦東機場將成為全球首個同時吸引國際物流三巨頭入駐並建立轉運中心的機場。保運通提示: 上海浦東機場貨運量連續四年在全球排名靠前。筆者認為,這主要因為上海外貿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貨物量的上升,促進機場貨運量逐年上升。
⑥ 2006和2007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
上海港2006年的貨物吞吐量達5.37億噸,上海港2006年吞吐量為2171萬TEU.
2007年1月至11月,上海港累計完成1978.4萬標准箱,1-10月,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完成46545萬噸。
基本找到這些,希望有用
⑦ 請問上海新能源貨運平台的單量怎麼樣
上海新能源貨運單的數量。
⑧ 哪裡可以查到主要城市間的年度鐵路貨運量數據,比如2012年北京到上海的鐵路貨運量
統計年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