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溫州炒房團撤離上海

溫州炒房團撤離上海

發布時間:2021-05-12 15:55:35

⑴ 溫州炒房團最近都在炒什麼呢

不合法的話哪會有那麼多人去做,國家早管了。這是市場行為,國家不管。不過聽說現在溫州人都投資古董比較多,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⑵ 溫州炒房團是怎麼回事

從2000年開始溫州人開始在上海、杭州、蘇州、廈門、北京、寧波、金華等地置業。「溫州的房地產開發規模相當於江西一個省的總量,而溫州市區的人口不過100萬多一點。」溫州市建設局房地產開發處副處長李祥川透露說,炒透本地樓市後,溫州人開始大規模向外擴張,這就有了「溫州購房團」。

據不完全統計,溫州市區及樂清、永嘉等縣約有8萬多人在全國購置房產,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樓,按1人購買2套房子動用資金60萬元計算,總資金額在420億元。

在外地有160萬溫州人,購置多處房產的相當普遍,保守估計在5萬人以上。按照1人1套50萬元計,共為250億元。國外的溫州人在國內投資房產的資金也不下幾十億。而業界廣泛認同的是,溫州有10萬人在炒樓,動用的民間資金高達1000億元。

一位溫州購房團的成員告訴記者,「溫州現在是全民炒房。按照回報率15%計算,這比任何一個產業都要賺錢,可謂『溫州第一產業』。」

業內人士分析,溫州人炒房很有特點:商鋪、公寓、別墅是溫州人炒房的首選。據調查,有在滬購買商鋪意向的溫州人群中,半數以上喜歡購買30萬至50萬元的小商鋪,另有一小部分合股購買百萬甚至千萬元以上的整層商鋪、寫字樓。此外,溫州人有錢,屢屢採用一次性現金付款的「款爺」作派,讓世人稱奇。

中介一條街:炒房如炒股

「房屋面積155平方米,原價4698元/平方米,成交價:按原總價加17.8萬元……」這是記者近日在溫州新世紀D1幢底層的一家房產中介商那裡看到的一份房屋買賣合同。此次成交的是位於溫州新城區的恆達·假日花園的一套期房。

記者自稱是來自杭州的買房客。該房產中介的負責人周先生熱情地介紹說,恆達·假日花園今年2月份剛剛開盤,要到2005年才全部交付使用,現在這個樓盤的許多房子都在房屋中介處掛牌,一般每套已經上漲了20萬元左右。

「你可以買下來,然後加兩三萬元放在我這里,也許明天就出手了。」周先生熱情地鼓動。

「這個地方可是一天一個價。」他強調說。

記者問他有沒有現房。他回答說:「這里都是炒期房的,哪裡有什麼現房?」似乎是為了證實自己的說法,他又出示了另外一個名單:「你看,中心花園剛開盤第二天就有人來掛牌了。」記者掃了一眼,兩套房子的登記資料上赫然顯示:「加5萬元」。

與周先生毗鄰的「誠信房產中介」的吳小姐告訴記者,在她這里登記掛牌的除了已經正式開盤的期房,還沒有正式預售的「房號」也不少。

站在新世紀花園D1幢的樓下,只見房產中介一字排開,總數超過20家。據周先生說,常來這里的專業炒房客不下1000人,其中大約有30多名溫州永嘉的家庭婦女幾乎天天在這里轉悠,就像一些大中城市的股民每天看股票一樣。杭州新政封殺炒房

在溫州市面上,開發商手中的一級市場幾乎沒有存量房,他們以各種形式收取定金,相當一部分3年以後才可能到手的房子在二級市場上已轉了五六手了。

有圈內人士披露,按照常規操作手法,有門路的直接從開發商手中拿到預定號,過段時間抬價賣出;接手者再次抬價、再次脫手;更新的樓盤推出時,又以提高了的房價行情作參照定價,並開始新一輪的炒賣過程。如此周而復始,房價扶搖而上。「溫州的房子和樓花像接力棒似的,在炒家手中一路傳遞。炒家似乎至今尚未被套牢過,而且是屢買屢賺,這使得溫州人把投資熱情幾乎全都落到了房地產上。」

在溫州炒得不亦樂乎之後,投資客開始走向全國:一般由溫州某媒體刊登外地某市的看樓廣告,出面廣招投資客,組成「溫州購房團」。這些購房團大多由一些溫州企業老總的太太牽頭,所以購房團也被稱為「太太團」。據說這些購房團操作已經非常專業和熟練。

上海和杭州成為受溫州購房團影響的「重災區」。以杭州為例,根據杭州市國土局估計的兩組數據:一方面,購買杭州商品房的人,本地人不到50%,而溫州的投資客則以20%之多而位居第二;另一方面,杭州房地產市場近年來的年成交量約在200萬平方米左右,均價一年攀升一個台階,1999年每平方米均價為3000多元,現在杭州商品房每平方米均價大概在5000元左右。

9月18日,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在記者招待會上點名指出,「滬杭房價上漲過快」。這引起浙江省各級政府的迅速反應,日前召開的一次杭州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形成的幾點意見頗為耐人尋味。

「意見」規定,杭州市居民個人轉讓自用5年以上、並且是家庭惟一生活用房的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面對公眾的困惑,杭州市市長茅臨生公開表態:「通過加強稅收征管和恢復征稅,控制炒房現象,如對炒作商品房期房轉讓的,增收期房轉讓契稅;對於炒二手房者,恢復徵收20%的個稅;對購買高檔住宅的實行3%的高稅率等。」

「通過調節稅收抑制房價,在國外有很多。」浙江工業大學經貿學院虞曉芬舉例說,新加坡也曾出現過房地產過熱的現象,政府就徵收過100%的個人所得稅。當炒房者覺得炒房風險太大時,他會退出來使投機性的需求減少,原來囤積的房子,包括開發商手上的房子也會吐出來。

來自浙江省省直房地產置換部的消息顯示,目前在網上掛牌的數量比上月平時翻了一番。這對已飽受溫州投資客所累的杭州市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但政策的執行程度以及城市的監管空白,近期似乎還未能對溫州購房團構成全面封殺的態勢。 (據中國經濟時報、中國商報、新華網)

⑶ 溫州炒房團破產了嗎

並沒有,也不太可能會破產

⑷ 溫州炒房團事件是什麼

溫州人抓住房價飛升的市場行情,抱團購房,買進賣出賺差價,造成樓市的惡性攀升不下。

⑸ 溫州炒房團國家怎麼不嚴厲打擊

美國的房子買它是很便宜,但是要供養是很困難的。他們的各種稅都是很高的。Michael Harrington的《The Invisible Poor》有這樣一句話,it is much easier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be decently dressed than it is to be decently housed, fed,or doctored。
溫州炒房團不僅帶動了溫州的經濟發展,而且帶動了中國經濟,那些大大納稅人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地產商。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哈。只是它不好的一面跟大家的生活有了更直接的關系,所以就被關注的更多了

⑹ 溫州炒房團的緣起

作為有著「中國猶太人」之稱的溫州人,經過二三十年的財富積累,所掌握的民間資本已有。敢闖敢乾的溫州商人,攜巨款四處尋找投資機會。國人注意到溫州民間資本的威力,最早是由炒房開始。溫州人炒房,最初是從自家門口的炒房開始。1998年到2001年,溫州的民間資本大量投入當地房地產,促使當地房地產價格以的,市區房價快速從2000元/平方米左右,飆升到7000元/平方米以上 。2001年8月18日,第一個溫州購房團浩浩盪盪開赴上海,三天買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萬元現金砸向上海樓市。同時,另一支購房團前往杭州。隨後幾年,約2000億元溫州的資金投向各地房地產,其中北京、上海兩地集中了1000億元 。此外,溫州資本還先後大舉進入了杭州、青島、重慶、沈陽等城市。溫州炒房團所到之處,當地房價一路狂飆。一時間,「溫州炒房團」廣為人知,備受關注,在帶來財富的同時,給部分地區的人們帶來了許多不便。

⑺ 我前一陣子犯了個錯誤,因為誤解了溫州炒房團這個詞,大罵浙江人,南方人,我現在特別後悔,關人家什麼事

網上素質低的人太多啦,如果大家都像樓主那樣就好了,真希望少看到點罵人的話

⑻ 溫州炒房團虧了 房子能便宜了不 大家預測一下

讓他們全部破產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就完成了一半

⑼ 溫州炒房團真的全軍覆沒了嗎

房價很難再井噴式猛漲,至少在我們城市有很多樓盤賣不動了,房價開始下降,房子這東西,有什麼意思呢?想想解放前的大戶人家,買房置地的,結果怎麼樣?有一套舒服的房子自己住著就行了,買那麼多干什麼?房價難以井噴的理由:
1、房價太高,普通百姓買一套房子以後,拿什麼再去買第二套?市場接近飽和!
2、國家政策力度和決心很大,特別是新政,二手房市場幾乎癱瘓了
3、高高的房價限制了消費,對其他產業的發展不利
4、觀念的改變,房子多了不見得是好事?都說買房子是賺錢,可你見過幾個買了以後再賣掉?老百姓還是要踏踏實實過日子。
5、獨生子女政策的不動搖,未來的獨生子女可能會繼承多套房產,供大於求的局面難以改觀
6、國外經驗,日本曾經出現過房地產泡沫破滅,別忘了,我們的人口密度遠遠小於日本。

⑽ 溫州炒房團的全軍覆沒

2012年8月13日,多位溫州炒房者、房產人士認為,之前十多年叱吒全國市場的「溫州炒房團」,在本輪房地產調控中有可能全軍覆沒。以溫州為例,新建商品房比最高價時已下跌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過高比例融資的財務成本,溫州炒房者把房子賣出去,也已經資不抵債。
房地產宏觀調控,以及溫州發生的民間借貸危機,使得溫州房價大幅下滑。據溫州多位中介人士反映,溫州新房價格比2010年下半年房價最高位時,大幅下降了百分之三四十,有的甚至已對折。一旦套牢,房價下跌三四成,再加上利息等財務成本,炒房者大多資不抵債。2010~2011年期間,「限購令」等房地產調控政策迭出,張鳴等眾多高位介入的溫州炒房者開始套牢。
一線城市房產調控,房產「剎車」,30%的溫州炒房者已經退出市場;剩下來的一半炒房者,在房價下跌、融資成本重負下,變賣房產也已經資不抵債。最後百分之二三十的炒房者,資金鏈估計也只能撐到年底。
實體企業狀況不佳,2012年上半年六成溫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現減產或停產,實業資本進入房地產動力銳減;資金運作成本高,交易及融資成本在15%左右,如果房價上漲未超過15%以上,投資就意味著保本或虧損。
更關鍵的是,盡管信貸加大、通脹壓力猶存,但「限購令」等調控政策繼續執行,房價不可能出現大跌或大漲,炒房者對房地產投資前景已經不看好。

閱讀全文

與溫州炒房團撤離上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微盤哪個好 瀏覽:2
助學貸款有多少人逾期 瀏覽:819
貴港國海資金賬號5位升為 瀏覽:503
中國國際投資股份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59
開立外匯經常項目賬戶應注意 瀏覽:640
新加坡幣對人民幣匯率2月24 瀏覽:547
第三方支付對基金銷售 瀏覽:901
ltraderfx外匯 瀏覽:729
股票聯結票據 瀏覽:704
投資銀行做市商的風控對策 瀏覽:52
台灣股票書籍 瀏覽:142
美錦能源注冊資金 瀏覽:998
樂視股票激勵 瀏覽:818
惠信貸款 瀏覽:441
鷹連期貨 瀏覽:787
九鼎投資證券公司 瀏覽:62
俏江南股票 瀏覽:770
錢放投資公司安全嗎 瀏覽:375
北京外匯管理局 瀏覽:675
長發科技股票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