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經濟景氣分析中國

經濟景氣分析中國

發布時間:2021-05-12 16:51:51

⑴ 中國未來經濟形勢分析

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約在6.9%,從物價走勢看處於比東亞危機和次貸危機之後更為嚴峻的通貨緊縮中,其間還有股市異常動盪,以及外圍局勢不穩的困擾。前瞻2016年,中國經濟可能出現怎樣的趨勢?我們的猜測如下:

  1. 經濟下行壓力可能略有緩解。

  2. 在2015年9~10月份,CPI和PPI之間的差異達到7.2個百分點以上,這顯示了201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加深的不景氣狀況。目前,令CPI下行的因素在於農產品價格和食品價格,令CPI回升的因素在於基數效應和服務業用工成本的推升。令PPI下行的因素在於美元指數的持續走強,令PPI有所改善的因素在於基數效應。

  3. 綜合權衡,從2015年11月份開始,中國CPI和PPI之間的差異可能溫和縮小。從物價的搭配看,可能暗示2016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會略有緩解。同時,在2015年餘下的兩個月時間內,央行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也會減弱。

  4. 2.增速將跌破10%。

  5. 2014年和2015年中國固定資產增速分別為20%和17%,預期2016年中國增速可能跌破10%。支持的三大因素中,工業有好轉的可能性很弱,房地產增速將僅在0~3%之間,關鍵因素在於主導的基建。2015年基建規模可能在13.5萬億元,即便要維持12%的基建增速,也意味著2016年基建規模要維持在15萬億元以上,這極具挑戰。即便財政政策將赤字率放鬆到3%甚至3.5%,也難以支撐基建持續膨脹,更何況財政發力的主要方式可能是供給側政策的減稅,而非基建。

  6. 3.實體經濟利潤率會有輕微改善。

  7. 2016年,從工業、增加值和利潤總額這些總量指標看,要觀察到中國實體經濟的改善是比較困難的。但也許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的稅後凈利潤率會有所改善,這個凈利潤率在2014和2015年分別在5.5%和5.2%,到2016年工業利潤率也許會輕微回升到2014年的水平。原因有二:一是市場利率保持在穩定低位,改善了財務成本,並且債務成本的重置定價可能持續3年以上;二是PPI也許存在改善的可能。因此對2016年實體經濟的狀況可能會出現判斷分歧,關注總量指標者傾向於認為實體經濟仍在惡化,關注邊際指標者也許會認為出現改善的跡象。

  8. 4.中國銀行業利潤增速將進入零時代。

  9. 這並不令人奇怪,利率市場化接近完成,影子銀行重新萎縮,實體貸款需求不振,中間業務收入渠道枯竭,這些都迫使中國銀行業從2016年開始進入利潤零增長時代。2015年銀行業可能出現約3%的賬面利潤增速,之後2~3年中銀行業的大致格局是,整體利潤零增速,業績分化加劇,不良資產雙升,資本補充困難,行業並購重組提速,銀行控股漸成主流。如果說產能過剩行業大多屬於干預下在次貸危機後三年擴張過快的行業,那麼符合干預和急劇擴張的銀行,主要是中小城商行。

  10. 5.人民幣匯率日趨靈活。

  11. 目前看來,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的可能性很大,2016年也許是人民幣國際化逐漸加速發力的一年,央行的可能姿態是減少匯市干預,擴大匯率波幅,引導人民幣匯率走上均衡可持續的水平。因此2016年即便美元保持強勢,人民幣匯率的最大特點也並非貶值,而是波動區間的靈活擴大,市場自我調節能力持續增強。如果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最終圍繞6.35上下波幅達到4%左右,也並不令人意外。

  12. 6.消費增速可能提升至11%甚至更高。

  13. 導致消費持續較強的因素有二:一是涉房。存量住宅和商品住宅交易活躍,目前中國房地產已不太具備對鋼材水泥等端的拉動能力,但仍具備對家居家電等消費端的拉動能力,201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可能同比分別增長8%和15%,創造超越2013年的歷史峰值,明年地產情況和今年持平的概率較大;二是涉車,尤其是成品油銷售金額的改善。

  14. 「啃老」現象的普遍化,使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和就業困難並未直接沖擊消費。2016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能上升至60%,而工業的貢獻率則持續縮減。

  15. 7.A股市場加速常態化。

  16. 回顧2013年以來的中國A股市場,融資功能時斷時續,監管力度或松或緊,市場熱度忽冷忽熱,始終不是一個具有融資、重組和者保護的常態化、多層次市場。經歷了2015年7~8月間異常動盪之後,A股市場正從救市後的非常態加速向新常態回歸。IPO的重啟、注冊制的落地、新三板的分層、股指期貨交易的常態化都指日可待,甚至戰略新興板、國際板也並不遙遠。在人民幣加入SDR之後,2016年回歸常態的A股如果被納入到MSCI指數也並不會令人驚訝。

  17. 迄今為止,權益資本在中國居民的財富配置中不足5%,而該比率在美國為20%。此外,非居民對中國證券市場的佔比不足3%。2016年中國股市加速常態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不可避免。

  18. 8.低利率終於姍姍來遲。

  19. 中國從2011年開始就呈現出增長持續放緩,但利率水平卻和增長放緩背道而馳,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影子銀行系統的不斷膨脹,加杠桿加風險的影子銀行提高的名義利率水平充實了銀行盈利,但目前影子銀行在中國已重新萎縮,銀行信貸在社會融資總額中的佔比重新回到決定性地位;二是利率市場化不可避免地推高利率,縮小利差和迫使中國經濟承受去杠桿壓力,目前利率市場化已近尾聲。

  20. 因此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利率水平呈現和經濟增長放緩逐步一致的狀態。如果未來數年中國經濟增長不太可能強勁復甦,那麼低利率也將持續。影響未來中國利率的因素有三個:一是國內物價的總體走勢,二是央行持續寬松的意願和手段,三是美元指數和美國國債收益率的變動。總體而言,至少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中國利率水平將平穩,和債務重置致使債券供應端壓力沉重,信用債打破剛兌的陰影不散。

  21. 9.中國外貿將受煎熬。

  22. 中國外貿增長在上世紀90年代和新世紀的前10年年均增速分別高達15%和20%,但這種高增長已逐漸遠去,因素有三個:一是全球化在倒退,而不是加速。新興國家無法再依賴外需型增長,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已從一度高達GDP的5%~10%萎縮到目前的只略高於2%。二是區域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抬頭,美國推行的TPP/TTIP都偏離了WTO框架,巴黎恐怖襲擊也會迫使歐洲更為右傾和保守,中國也許會盡力推動和相關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和協定,但難以扭轉大局。三是人民幣匯率和出口退稅等不太可能再用以刺激貿易,中國外貿的增長將越來越依賴中國ODI(對外直接)的增長。2016年中國外貿仍將和全球貿易一同處於煎熬狀態。

  23. 10.中國金融改革將呈現新格局。

  24. 這種新格局具有兩種特點,一是金融改革快於實體經濟轉型的節奏,二是金融對外開放和國際化快於對內開放和市場化。「十三五」規劃給出了中國金融改革的清晰框架,監管框架的變革、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成為硬通貨都是「十三五」期間金融變革的應有之果。但實體經濟要實現去產能化、戰略轉移和實現新興產業的崛起仍然艱難。同時,以亞投行、「一帶一路」戰略和人民幣國際化為核心的金融開放布局,比國內金融改革市場化、私有化的阻力可能小一些。

  25. 總體上看,從2016年開始,金融變革新格局可能逐漸清晰。日美等國的歷史均顯示,一個國家主動引導儲蓄和產能的海外布局,是錢、產業和就業都向外走的過程,將對本國資產價格帶來長期抑制。

⑵ 現在中國經濟景氣嗎

從09年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之後的幾年會越來越下滑的厲害,做好准備吧!
之前10年的過度發展和消費,已經把中國經濟拖入沼澤,現在政府要做的就是如何不沉下去,然後想法爬上岸去。

⑶ 用宏觀經濟學分析中國目前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現狀

國務院近日決定出台擴大內需十條措施,確定4萬億元投資計劃,市場無不被這中國式經濟刺激方案所鼓舞。不僅滬深股市第二天強勢反彈,整個東南亞市場都大受鼓舞。國家明確「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將有效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將中國經濟下滑的可能性降到最小。我國出台的經濟刺激方案,當然是非常及時的,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作用肯定是巨大的。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我國出台的4萬億元投資與歐美出台的救市計劃是有很大不同的。歐美是流動性不足,急需補充流動性,而中國面臨的緊迫問題並不相同。事實上,我們的流動性不久前還是過剩的,雖然在國際金融海嘯之後,中國的流動性過剩現象可能消失,但未必會馬上變成流動性稀缺。因此這4萬億元是作加大投資,以拉動經濟增長之用的。近十幾年來,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始終是投資、外貿出口及內需。然而,這三駕馬車並不是均衡的,甚至不能算是協調的。在這十幾年裡,主要依靠投資和外貿出口拉動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而有幾年基本是依靠國家大規模的投資來拉動整個經濟發展。依靠投資拉動經濟發展,固然見效快,但這些投資一定要化為有效的投資,也就是說,這些投資項目必須是為今後的經濟發展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歸根結底要落實到大眾的消費市場上。根據一般規律,有效的投資長遠看都會落實到消費市場,即使在短期內,投資金額的四分之一大約會轉移到消費市場。可是,大約在世紀之交的幾年裡,我國大規模的投資並沒有在短期內轉移到消費市場。不能落實到提高消費市場景氣的投資,也就是說缺乏自然需求。缺乏自然需求的投資其總體效益必然低下,而經濟效益低下的投資建設無法也無能力做到與自然環境自然和諧。投資建設在經濟、環境兩方面都是低效益,那麼這個投資必定是過熱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新世紀初連續幾年偏重投資而無法啟動消費市場以後,中國出現經濟過熱、通脹就是必然的。近20年來最有效最實在拉動中國經濟的,是外貿出口。可外貿出口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的繁榮與否。由於金融危機,從去年年底起,中國外貿出口開始不景氣,沿海地區大批中小企業倒閉。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日趨嚴峻,中國經濟增長的形勢迅速惡化,三季度GDP增幅由去年的11.9%下滑至今年的9%,最新的工業產出、進出口增速等指標均顯著回落。按此趨勢,中國經濟很可能面臨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不景氣。在經濟面臨巨大危機的時刻,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一直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對策。但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政府投資除了希望達到擴大內需、創造就業等目標以外,首先要追求的還是以擴張性的投資建設為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打好基礎,積蓄後勁。眼下國內各級地方政府和行業一定都緊盯著國家這塊4萬億元的「大蛋糕」,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對於上海及整個華東地區而言,當前及今後幾年最需要做的事情是趁國家財政、貨幣政策和項目審批相對寬松之際,加快過去幾年積欠的市政基礎設施——尤其是事關長三角地區城市化和一體化的許多硬體和軟體的建設進度。在這一時期,應當加快建設上海的軌道交通,加快上馬長三角地區的城際鐵路、公路網,也包括許多軟的東西,如一卡通互通、醫保、社保及其他信息聯網等……這些既能夠擴大內需,也是使中國經濟最活躍長三角地區經濟持續保持活力的基礎。如果抓住機遇,長三角地區不僅能為全球經濟未來重新進入新的景氣打積累潛力,也完全有可能在比較短的時期內邁向世界級城市群。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有利於擴大就業,減少失業人口,維護社會穩定。

⑷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形勢

近期,全球股市、匯市、商品市場大幅震盪,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放緩符合內在經濟規律。

⑸ 試用經濟學分析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因

世界貿易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認清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很重要。朱天教授認為,中國經濟騰飛的根本優勢不在制度而在文化,並且這種文化優勢不會在一兩代人內就消失。他反駁了關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流行解釋。比如:

1

流行解釋一

基數低、勞動力廉價?但是:為什麼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遠遠)快過幾乎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家?這就是中國增長之謎。絕大多數低收入國家的增長並不快,直到10年前,它們的GDP增速比發達國家還慢。

2

流行解釋二

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可以解釋中國在1980年後的三十年,增長為什麼遠快於1980年前的三十年。但不能解釋為什麼中國的增長快過其他發展中國家。事實上,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自由程度要超過中國,所以改革開放不是中國的獨有優勢。

3

流行解釋三

人口紅利?中國在1982年到2012年之間,勞動年齡人口的人均GDP增長率是8.56%,但是總人口的人均GDP年增長率是9.07%,所以直接的人口紅利是就是0.5%。很有意思的是,不只是中國人在少生孩子,全世界都有這個大趨勢。

4

流行解釋四

出口拉動?不是出口帶動了經濟增長,而是經濟增長帶動了出口,因果不要搞反了。

中國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

經濟增長指的是長期、持續的生產能力和產出水平的提高,其直接原因是:

物質資本的積累,即固定資產投資

人力資本的積累(如教育、培訓)

生產率提高或技術進步

我們平時講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和出口,這是需求側的角度,只能用在分析短期經濟增長的問題上。從供給側的角度來講,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應該是固定資產投資、人力資本的提高以及技術進步。長期的經濟增長是供給問題,而不是需求問題。對於所有的落後國家而言,不是因為消費不足才導致落後,而是生產不足。

消費、儲蓄與投資

當一個國家經濟不景氣時,增加消費和投資都有利於經濟復甦。

但長期的經濟增長是不能靠消費拉動的,而是靠投資、靠資本積累和生產率的提高。相對較低的消費率(相對較高的儲蓄率和投資率)反而會促成較高的消費增長率!

消費的增長是經濟增長的結果,而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

是制度還是文化造就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中國文化中與經濟增長直接相關的價值取向有兩個:不管是制度還是文化,最終都是通過影響一個國家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積累以及技術進步的速度來影響經濟增長的。中國文化中與經濟增長直接相關的價值取向其實只有兩個,一個是節儉,一個是重視教育,前者涉及物質資本的積累,後者涉及人力資本的積累,也涉及技術進步的速度。

常常有人說中國經濟發展得好,是因為中國人特別勤勞。但是勤勞本身其實隻影響到產出的水平而不是產出的增長率。勤勞只有與節儉結合起來才會導致經濟增長。

用經濟學的語言講,勤儉節約的作用是提高儲蓄率,而儲蓄是資本積累的前提,儲蓄率低的國家,其資本積累速度也慢。

高儲蓄可以加快物質資本積累的速度,但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這不是經濟長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人力資本的作用可能更加重要。從廣義上講,人力資本包括勞動者的知識、技能、健康乃至價值觀,但經濟學家在衡量人力資本時,通常只用教育水平作為指標。

從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比例以及人均受教育年限來看,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都並不突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雖然在過去幾十年裡用於公共教育上的支出不斷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也有顯著的提高,但經濟增長速度並沒有因此而加快。所以有學者指出,教育質量才是經濟發展的關鍵。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哈努謝克和德國慕尼黑大學的沃斯曼兩位經濟學家利用國際性的(中小學)數學、科學和閱讀考試成績的數據,構建了一個具有可比性的70多個國家的所謂「認知技能」指數,通過比較各國同齡的學生在相同的受教育年限里所獲取的知識和技能的多寡,來衡量各國教育質量的高低。

他們發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與其認知技能指數高度正相關。根據他們的數據,所有東亞國家(地區)的這個指數都名列前茅,更是遙遙領先於所有發展中國家。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二戰之後除少數歐洲和盛產石油的中東國家以外,只有東亞四小龍成功加入到了發達經濟體的行列,為什麼過去三十多年裡中國成為全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

中國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不是如何保持經濟持續增長

中國增長的優勢不在制度而在文化,這不是說制度不重要——搞閉關鎖國、計劃經濟,再好的文化也沒有用——而是說與別的國家相比,我們的文化優勢要遠遠超過任何可能的制度優勢,因為文化優勢不會在一兩代人內就消失。

那麼,中國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就不是如何保持經濟持續增長——這對中國不是特別大的難題——而是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有效緩解巨大的環境負債、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以及推動民主和法治的建設。中國所面臨的這些挑戰,恰恰是節儉和重視教育的傳統文化幫不上忙的,而是需要政府的努力和制度的變革。

薦讀:readersup(百家悅讀)

朱天 著

中信出版社

⑹ 簡要分析中國宏觀經濟現狀與形勢

當前,美國經濟受次貸危機拖累,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之一.

中國投資實際增長率正在回落,出口面臨困難局面,需求總水平偏低,經濟增長遭遇比較嚴格的約束。

紡織業以外需為主,目前世界經濟不景氣,紡織業出口受沖擊;鋼鐵行業過去快速增長主要是因為建材用鋼需求量非常大,現在房地產市場發生變化,鋼鐵行業增速自然回落;轎車產量下降是受持續高油價影響。紡織、鋼鐵、汽車等的回落非常突出。今年8月份,紡織業增速為8.9%,而去年同期是14.4%;鋼鐵業增長8.1%,而去年同期為19.0%;轎車產量下降6.0%,而去年同期增長17.1%。

「未來幾個月,影響這些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不會發生大的變化,這些行業乃至整個工業增長會持續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要適度恢復和增加需求。特別是汽車和住房是這輪增長的源頭,國家應給予一定的支持。

針對當前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盡快出台一些扶持措施。比如,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等。目前,國家已經出台了扶持企業發展的措施。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全國性商業銀行在原有信貸規模基礎上調增5%,地方性商業銀行調增10%……這些政策措施的效應將逐漸顯現。

「從長遠看,中國工業需要轉型,走信息化、高技術之路,更多依靠內需而不是出口。在這一過程中,會有陣痛。」

⑺ 誰能分析中國經濟走現狀

國內經濟目前步入一個降息周期階段,通脹情況有所好轉。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主要是美國經濟的復甦,歐債危機還在繼續,外圍環境呈現出美強歐弱,中東地緣危機惡化的現象。中國隨著房地產深入調控,下一步是否會繼續出台相應的調控政策,值得期待。畢竟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家馬車,出口,投資,消費,出口數據急劇惡化,已經呈現出進口大於出口,外匯占款逐漸減少。投資方面,最大的房地產投資受到政策限制,國內的基建鐵路也隨著動車事件的影響,減慢很多。農業水利方面會有良好的發展空間。消費方面,房價回落,導致購房者觀望情緒陡增,交投不是很活躍,從期貨盤口來看,未來看好農業方面的農產品發展空間,工業處在一個緩慢上升階段,化工類隨著人力成本,國家原油價格的攀升,後市維持螺旋上升態勢。

全年看呈現前低後高的增值模式。

老百姓最佳的保值方式我認為可以進行新農業開發投資,進行土地承包種植或養殖都是很不錯的,有時候攻擊才是最好的防禦,因為銀行利息一降再降,幾乎沒什麼利息了。而股票市場不穩定,農民朋友們又缺乏專業知識,都是血汗錢賠不起啊

⑻ 中國經濟景氣

短期的經濟不景氣的原因是房地產吸血,貨幣超發,影響了消費.長期的原因可能就是萬惡的強制計劃生育導致的老齡化.

閱讀全文

與經濟景氣分析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國際投資股份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59
開立外匯經常項目賬戶應注意 瀏覽:640
新加坡幣對人民幣匯率2月24 瀏覽:547
第三方支付對基金銷售 瀏覽:901
ltraderfx外匯 瀏覽:729
股票聯結票據 瀏覽:704
投資銀行做市商的風控對策 瀏覽:52
台灣股票書籍 瀏覽:142
美錦能源注冊資金 瀏覽:998
樂視股票激勵 瀏覽:818
惠信貸款 瀏覽:441
鷹連期貨 瀏覽:787
九鼎投資證券公司 瀏覽:62
俏江南股票 瀏覽:770
錢放投資公司安全嗎 瀏覽:375
北京外匯管理局 瀏覽:675
長發科技股票 瀏覽:352
創業板基金收益第一年 瀏覽:960
陳輝股票講座 瀏覽:542
焦炭焦煤股票 瀏覽: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