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權證行權什麼意思
你好,權證是一種賦予投資者權利(而非義務)的投資工具,讓投資者可以在未來某個指定期間,以指定價格買賣該權證的相關股票。在指定期間,權證持有人利用有關權利買入或賣出相關股票的行為就稱為「行權」。
實際操作中,投資者行權要注意兩個要點:第一,行權有時間限制,是在指定期間(行權期)行使權利,既不能在行權期之前,也不能在行權期之後。特別要注意的是,行權操作逾期不候,到期後尚未行權的權證將予注銷,屆時該權證將沒有任何價值。一般而言,投資者可在權證的上市公告書中找到該權證的行權期。例如,武鋼CWB1的上市公告書中規定,該權證的行權期為2009年4月10日至2009年4月16日中的交易日。第二,在行權期,持有人有權行使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權利,但行權與否,要看行權的收益。如何計算權證行權的收益呢?以武鋼CWB1為例,其行使價為10.2元。假如投資者持有武鋼
CWB1至行權期,在不計行權費用的情況下,若武鋼股份的價格在行權期高於行使價,投資者選擇行權是有利可圖的,而且股價升得愈高,回報愈大。假如股價低至10.2元或以下(即處於價外),則無論行權與否都會帶來損失,相比而言行權的損失會更大。在這種情況下,武鋼CWB1就不值得行權,投資者的損失為購買權證的成本。
最後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目前權證市場的權證均實行證券結算,不能自動行權,權證持有人必須在行權日主動提出行權申報,而且認購權證行權所得的股票要在行權後的下一交易日才可操作,因此,實際的行權收益還受行權後正股價格波動的影響。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㈡ 6.8元的股票10派1.5,處權後股價是多少
6.8-1.5/10=6.8-0.15=6.65元
㈢ 股市里的"權證"是什麼意思
權證是發行人與持有者之間的一種契約,其發行人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持有大量上市公司股票的第三者,如其非流通股股東。權證允許持有人在約定的時間(行權時間),可以用約定的價格(行權價格)購買或賣出權證所對應的資產,這些資產可以是個股,也可以是一籃子股票、指數、商品或其他衍生產品。從我國股市的情況,即將推出的權證所對應的資產將主要是上市公司股票。
權證本身是有價值的,但一般比較便宜,發行後,權證可以上市交易,其價格取決於權證發行價、行權價格與其所對應股票的市價之間的差價。
權證怎麼玩?
投資者可以在發行人發行權證時進行購買,購買後可以在行權時間之前行權,即用行權價格到發行人處換取股票,然後拋出股票獲利,如果不想等太長時間,也可以在權證上市後,在權證市場拋出,獲取差價。沒有參與權證發行的投資者也可以到權證市場買入自己看好的權證,等待行權,或低買高賣獲取差價。上證所提供的權證業務實行的是T+0制度,當日買入可當日拋出。
收益VS風險
由於絕對價格很低,權證絕對價格的變化會小於對應股票(正股)的價格變化;但相對於其自身低廉的價格來說,其升跌百分比可以是正股的幾倍到十幾倍,其良好的杠桿效應可能成為弱勢中的避風港。
需要注意的是,權證並非是一個獨立的證券,其所對應的股票的價格決定其價值,因此,在投資者買賣權證時,也應該把分析的重點放在對應的股票上。只有正股價格偏低時,才應該考慮買入對應的權證。而如果正股價格偏高,買入權證將面臨一定損失。另外,在股市大跌時,如果正股的價格跌到了行權價格之下,那這張權證也會變為廢紙一張。
歷史回顧:夭折的權證
回顧我國證券市場上曾經有過的短暫的權證交易歷史,或有助於投資者熟悉權證、了解權證,懂得權證交易的機會與風險。
大飛、寶安開先河我國股市的第一個權證是1992年6月滬市推出的大飛樂股票的配股權證。同年10月30日,深圳寶安公司在深市向老股東發行了我國第一張中長期(一年)認股權證:寶安93認股權證,發行總量為2640萬張。寶安權證一發行就在市場上掀起了權證浪潮,寶安權證價格從4元一直炒到20元,但寶安權證的收益率始終是負值。隨著權證存續期最後期限的臨近,暴跌也就不可避免。隨後,滬市還推出了金杯權證、申華權證,但都反應平平。
配股權證保護老股東權益
為了在配股過程中保護老股東的權益,便於無力認購配股的老股東有償轉讓其配股權,深滬兩市在1995、1996年又推出配股權證,即A2權證。A2權證所代表的是在確定的日期,按事先規定的配股價格繳款認購這種股票的一種權證憑證。購入認購證後,持有人獲得的是一種配股權利而非責任,行使與否取決於持有人的意願。時間性是權證價值的重要因素,即權證價值與到期時間成正比,越是臨近,理論價值越低。
借題炒作權證價倒掛1995年和1996年,滬市推出江蘇悅達、福州東百等股票的權證,深市則推出武鳳凰、湘中意、廈海發、桂柳工、閩閩東等股票的權證。這些權證到期後,因為市場比較低迷,轉配股無法實施,經管理層批准,權證延期交易半年。這一延期給莊家操縱市場提供了題材,引發市場對權證的瘋狂炒作。正股價分別只有4.3元和3元多的廈海發、吉輕工,權證價格竟然比正股價格還高,分別達6.78元和5.24元。正股價為7元左右的悅達股份,權證價格竟高達15元。
權證到期形同廢紙這種畸形投資沒有能維持多長時間。半年過後,因市場低迷,發行權證的個股有的已經跌破配股價,權證於是一文不值。以湘中意為例,臨近權證摘牌時,該股配股價為3.2元,股價已經跌至2.8元,權證就成為一張廢紙。由於權證價格的暴漲暴跌,投機極為嚴重,以致監管層在1996年6月底終止了權證交易。之後,再也沒有發行新的權證。
㈣ 股票中的「除權股」是什麼意思
除權股:普通股有優先認股權,但如果在董事會規定的股權登記日之後購買股票,那麼這種
股票就不附有認股權,即無權優先認購新發行的股票。
除權(exit right,XR)指的是股票的發行公司依一定比例分配股票給股東,作為股票股利,此時增加公司的總股數。例如:配股比率為25/1000,表示原持有1000股的股東,在除權後,股東持有股數會增加為1025股。此時,公司總股數則膨脹了2.5%。除了股票股利之外,發行公司也可分配「現金股利」給股東,此時則稱為除息。(紅利分為股票紅利與現金紅利,分配股票紅利對應除權,分配現金紅利對應除息。)
除權是由於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實際價值(每股凈資產)有所減少,需要在發生該事實之後從股票市場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為。
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給股東,也就是公司的盈餘轉為增資時,或進行配股時,就要對股價進行除權。上市公司將盈餘以現金分配給股東,股價就要除息。
除權產生系因為投資人在除權之前與當天購買者,兩者買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內含的權益不同,顯然相當不公平。因此,必須在除權當天向下調整股價,成為除權參考價。
具體作用
實際上,除權的目的就是調整上市公司每股股票對應的價值,方便投資者對股價進行對比分析。試想一下,如果不進行除權處理,上市公司股價就表現為較大幅度的波動。而進行了除權,投資者在分析股價走勢變化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復權操作,而使得除權前後的股票走勢具有可比性。
不過,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變化,而無法進行除權處理。例如上市公司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時候,非流通股股東將所持有的一部分股份作為獲得流通權的對價支付給流通股股東,雖然流通股股東所持的股數增多了,總股本未發生變化,股票對應的價值也維持原樣,因此便不進行除權處理,但對於流通股股東而言,每股的持股成本則發生了改變。在實施對價的時候,上市公司股價往往以放開漲跌幅的方式,來反映這一特殊情況。
㈤ 股價高位是什麼意思
股票上漲到了一個頂部開始下跌 下跌反彈形成下一個頂部開始下跌 第二個頂部低於第一個頂部的價格 就叫次高點 次高點所在的區域就是次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