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嘉誠家族為何拋售中港資產
李嘉誠在中港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當年,在香港因為大陸解放、97回歸等歷史事件誘發的移民海外大潮中,李嘉誠對香港資產的逢低吸納,一方面為李家積累了巨大財富,另一方面也為穩定香港人心起到了「定海神針」般的作用。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全球資本對大陸改革開放的誠意和經濟發展前景半信半疑,狐疑不定之際,也是李嘉誠旗下的香港資本率先進入大陸,支持內地經濟發展。當然,李嘉誠對大陸的忙不是白幫的,李家因此在大陸置下很多優質資產,李嘉誠家族財富也因搭上了大陸經濟騰飛的列車而快速膨脹。
讓人不安的是,
2013年,李嘉誠或李澤鉅開始拋售中港資產。
據香港明報報道:「繼標售百佳超級市場,亞洲首富李嘉誠的上市旗艦長實(0001)及和黃(0013)再度出售中港資產,本次目標為廣州西城都薈廣場,長實及和黃將合共套現約30.3
億元,買家為離岸公司GCREFAcquisitions 22 Limited。」30億元的現金收益,依據現時廣州房產市場背景,形同拋售。
李嘉誠家族難道不愛中國大陸和香港了嗎?非也。
李嘉誠家族拋售中港資產的決策,乃是出於商人賺取最高水準利潤的本性,與是否愛國無關。
李家的這種拋售舉動,很可能只是李家「脫亞入歐」世紀大戰略的一個環節而已。
歐洲經濟長達數年的危機,將歐洲資產的價格行情拖到谷底。全球比較敏銳的資本禿鷲,紛紛盤旋在歐洲危機之後的資產僵屍身上吸取利潤。李嘉誠家族也乘勢加入這一全球資本抄底歐洲廉價資產的大潮,並順勢抓住了低成本進入歐洲的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機遇。
歐洲經濟危機的長期持續,使得本地人缺乏足夠實力,繼續持有當地的資產,這給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製造了機會。在李嘉誠家族的眼裡,歐洲資產除了史無前例的廉價以外,當地居民的文明程度很高,地方政府的法治水平更高,不會有太多的潛規則亂搞,可以獲得永久土地所有權等三大優勢。
比起價廉物美的歐洲資產,中港資產在經歷多年泡沫化增長以後,開始暴露一些不好的一面。
香港資產價格中的泡沫化程度,絲毫不亞於大陸資產。除此之外,近幾年來,香港社會並不太平,各種社會運動不斷,幾乎處於動盪邊緣。最讓李嘉誠家族不安的是,香港輿論不知什麼時候起,出現一種反資本主義的傾向,部分媒體文章反復展現對李家極不友善的一面。部分港媒曾經大肆炒作的一個小學生寫的文章,《李家的城》,就集中反映了香港輿論對李嘉誠家族的不滿情緒。
大陸資產價格行情的泡沫化程度,全球所有資本玩家都清楚得很。大陸資產泡沫之所以遲遲不破,多虧地方政府、各大銀行和各路房爺房奶房子房孫們的支撐,問題是,還能撐多久呢?還有,大陸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李嘉誠家族所持有的大陸資產,都只有土地使用權,沒有土地所有權,屬於產權相對不完整的資產。
李嘉誠家族進入大陸的時候,還是八十年年代初,當時還有少數老幹部批評沿海地區賣地的行為很像搞「租界」,李嘉誠這時候置下的個別大陸物業,土地使用權恐怕也快到期了吧!既然土地使用權快要到期,
2013年的大陸物業價格又是歷史高點,以後就算還會再漲恐怕空間也有限,拋售大陸物業套取現金,用來購置歐洲物業,就是比較符合商人本性的理性選擇。
美國底特律之所以慘遭破產,除了產業老化單一以外,城市主流文化的左傾,輿論對富裕資本階層的仇視導致富人集體出逃,也是重要原因。香港和大陸都不是底特律,卻很有必要吸取這一美國老城破產的慘痛教訓,繼續深化改革,營造對大大小小的新老創業者來說更具有親和力的營商環境。
② 李嘉誠拋售500億內地資產,本人對此有何回應
李嘉誠拋售自己在內地的500億資產讓人們議論紛紛,根據媒體消息,李嘉誠之所以拋售近500億的資產是為了自己的孫女李思德繼承自己事業鋪路。李嘉誠拋售的資產分別位於北京和上海,而且融創中國很可能繼續接手。目前李嘉誠大兒子的長女李思德已經24歲,雖然年齡不大但是一畢業就已經進入李嘉誠基金會成為最年輕的董事。此次李嘉誠拋售500億產業很大程度上還是為了賺取利益,他之前在北京和上海的房市裡投入了很多。現在他本人對於這個問題還沒有具體的明確回復,不過謀利的幾率還是更大。
③ 李嘉誠拋售西南地王,連員工一起拋棄,如此無情到底是因為啥
明白人
④ 李嘉誠為什麼200億賣了上海陸家嘴廣場
因為獲利已經足夠,據長實地產(李嘉誠旗下的地產旗艦企業)發布的公告顯示,上海陸家嘴世紀匯廣場帶來的直接利潤是110億元人民幣,其中李嘉誠私人基金會和長實地產公司各佔50%,也就是說李嘉誠憑借這個上海世紀匯廣場凈賺了110億人民幣,這已經達到了李嘉誠所滿意的回報率,所以就轉手賣掉。
上海陸家嘴的世紀匯廣場是上海浦東唯一的一個四條地鐵線的交匯站,人流量爆棚,也許有不少人會覺得地段、位置這么絕佳的高端商業綜合體是求之不得的,但是李嘉誠卻賣掉了所有人都想得到的東西,這正是李嘉誠的商業秘訣,縱觀李嘉誠將近70年的從商生涯,在自己滿意的價位套現適度盈利、不去賺最後一個銅板,是李嘉誠的慣用手法和經商理念,這並不是李嘉誠對上海房地產市場不看好,而是李嘉誠覺得這個項目已經達到了自己所預期和滿意的回報率。
⑤ 上海長實產業轉移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抄長實產業轉襲移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06月3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企業營銷策劃等。
法定代表人:臧福初
成立時間:2010-06-30
注冊資本:2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300083587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寶山區月羅路559號L-235室
⑥ 李嘉誠為什麼要不停拋售香港和內地資產
李嘉誠有一個投資理念被人廣為所知,那就是吃魚不要吃全魚。每一項投資不可能總在最低點買入、在最高點賣出。只要認為自己的利潤已經可以滿足,就要毫不猶豫地賣出,還有點利潤要讓給接盤者賺。如果沒有給接盤者賺取利潤的空間,誰給你接盤?
李嘉誠投資向來以穩健著稱,從來不冒險,寧可少賺也不會做賠錢的買賣,所以他每一次的商業決策都會與有專業人士進行分析,參謀。他曾經說過,沒有律師的認可他不會簽合同、沒有行業專家的建議他不會投資。所以說,他退出中國內地樓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轉移,而這其中90%資產轉移到歐洲尤其是英國的公共事業行業,這就是他減少內地資產投資的主要原因。
⑦ 李澤鉅接棒後長實集團利潤情況如何
8月2日,香港富豪李嘉誠家族旗下長和、長實集團分別發布2018年度中期業績報告,這也是李嘉誠宣布退休、其長子李澤鉅繼任家族商業王國掌門人後,長和系首次發布業績報告。最新業績報告顯示,李嘉誠家族在中國香港和內地的土地儲備進一步下降,而相繼拋售上海世紀匯廣場及香港中環中心等內地和香港物業的舉動,也為李氏家族旗下長實集團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長實集團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之未經審核股東應占溢利為港幣247.53億元,每股溢利較去年同期增加69%。
而2017年年報數據則顯示,當時長實集團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擁有的可開發土地儲備數據都略高,分別為600萬平方英尺(55.74萬平方米)和1.07億平方英尺(994.06萬平方米),海外土地儲備則同樣為400萬平方英尺。
在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土地儲備進一步下降,長實集團同時表示,集團目前現金儲備十分充裕。至於未來,長實集團表示將繼續審慎投資於可創造協同效益,並提供長期可靠溢利之環球優質資產。這一表述也與近年來長和系轉戰海外的布局相符,顯然未來一段時間李嘉誠家族的投資目光將更多集中在海外。
⑧ 許家印突然出手,他和李嘉誠到底誰算地產大王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李嘉誠始終是全球房地產首富。而如今,華人房地產大王已經易主,恆大許家印早已排到李嘉誠之上,坐穩房地產大王的寶座。李嘉誠在將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進行重組之後,就再沒有在內地和香港拿地,手裡現有儲備地上千萬平方米,以目前速度來看,只夠開發7、8年的時間。反觀同時期的恆大一直在大規模的拿地,許家印手裡的土地儲備量已經達到李嘉誠長江實業的30多倍,李嘉誠如今的排名已經是20名以外了。⑨ 轉:【中華論壇】李嘉誠家族為何拋售中港資產
文/七犀鳥李嘉誠在中港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當年,在香港因為大陸解放、97回歸等歷史事件誘發的移民海外大潮中,李嘉誠對香港資產的逢低吸納,一方面為李家積累了巨大財富,另一方面也為穩定香港人心起到了「定海神針」般的作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全球資本對大陸改革開放的誠意和經濟發展前景半信半疑,狐疑不定之際,也是李嘉誠旗下的香港資本率先進入大陸,支持內地經濟發展。當然,李嘉誠對大陸的忙不是白幫的,李家因此在大陸置下很多優質資產,李嘉誠家族財富也因搭上了大陸經濟騰飛的列車而快速膨脹。讓人不安的是,2013年,李嘉誠或李澤鉅開始拋售中港資產。據香港明報報道:「繼標售百佳超級市場,亞洲首富李嘉誠的上市旗艦長實(0001)及和黃(0013)再度出售中港資產,本次目標為廣州西城都薈廣場,長實及和黃將合共套現約30.3億元,買家為離岸公司GCREF Acquisitions 22 Limited。」30億元的現金收益,依據現時廣州房產市場背景,形同拋售。李嘉誠家族難道不愛中國大陸和香港了嗎?非也。李嘉誠家族拋售中港資產的決策,乃是出於商人賺取最高水準利潤的本性,與是否愛國無關。李家的這種拋售舉動,很可能只是李家「脫亞入歐」世紀大戰略的一個環節而已。歐洲經濟長達數年的危機,將歐洲資產的價格行情拖到谷底。全球比較敏銳的資本禿鷲,紛紛盤旋在歐洲危機之後的資產僵屍身上吸取利潤。李嘉誠家族也乘勢加入這一全球資本抄底歐洲廉價資產的大潮,並順勢抓住了低成本進入歐洲的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機遇。歐洲經濟危機的長期持續,使得本地人缺乏足夠實力,繼續持有當地的資產,這給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製造了機會。在李嘉誠家族的眼裡,歐洲資產除了史無前例的廉價以外,當地居民的文明程度很高,地方政府的法治水平更高,不會有太多的潛規則亂搞,可以獲得永久土地所有權等三大優勢。比起價廉物美的歐洲資產,中港資產在經歷多年泡沫化增長以後,開始暴露一些不好的一面。香港資產價格中的泡沫化程度,絲毫不亞於大陸資產。除此之外,近幾年來,香港社會並不太平,各種社會運動不斷,幾乎處於動盪邊緣。最讓李嘉誠家族不安的是,香港輿論不知什麼時候起,出現一種反資本主義的傾向,部分媒體文章反復展現對李家極不友善的一面。部分港媒曾經大肆炒作的一個小學生寫的文章,《李家的城》,就集中反映了香港輿論對李嘉誠家族的不滿情緒。香港人不知道,全球經濟主體中,身段腿腳最靈活的,就是大資本。香港既然表現出不喜歡李家的情緒,李家當然就考慮逐步撤出香港了!比起香港,在李嘉誠家族眼裡,歐洲難道不是相對更好的居住投資地嗎?香港資產如此,李嘉誠家族的大陸資產又是如何呢?大陸資產價格行情的泡沫化程度,全球所有資本玩家都清楚得很。大陸資產泡沫之所以遲遲不破,多虧地方政府、各大銀行和各路房爺房奶房子房孫們的支撐,問題是,還能撐多久呢?還有,大陸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李嘉誠家族所持有的大陸資產,都只有土地使用權,沒有土地所有權,屬於產權相對不完整的資產。李嘉誠家族進入大陸的時候,還是八十年年代初,當時還有少數老幹部批評沿海地區賣地的行為很像搞「租界」,李嘉誠這時候置下的個別大陸物業,土地使用權恐怕也快到期了吧!既然土地使用權快要到期,2013年的大陸物業價格又是歷史高點,以後就算還會再漲恐怕空間也有限,拋售大陸物業套取現金,用來購置歐洲物業,就是比較符合商人本性的理性選擇。美國底特律之所以慘遭破產,除了產業老化單一以外,城市主流文化的左傾,輿論對富裕資本階層的仇視導致富人集體出逃,也是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