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好多炒股軟體上面的財務分析沒有銷售收入呢
那你應該用正規的股票軟體,這些都是基本信息,都應該顯示
2. 已發出商品單尚未確認銷售收入的情況下為什麼不會引起企業期末存貨賬面價值變動
企業發出商品但是尚未確認銷售收入,應通過「發出商品」科目核算:
借 發出商品
貸 庫存商品
發出商品和庫存商品都是存貨的項目,一增一減,因此不會引起企業期末存貨賬面價值的變動
3. 已發出商品但尚未確認銷售收入,會引起企業期末存貨賬面價值變動嗎
已發出商品但尚未確認銷售收入,會引起企業期末存貨賬面價值變動是錯誤的
4. 簡述如何對未實施專利的銷售收入的預測
專利的實施有以下多種方式,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種來實施:
一、自己實施:自己辦企業進行生產和銷售,但這要自己有資金有市場才行。
二、轉讓給別人實施:即將專利賣掉給別人,此為一次性交易。此時專利權已轉給了別人,這種情況只能是別人實施,而你自己則不能再實施,除非在轉讓時有特殊約定。
三、許可給別人實施:此種情況是專利權還是你的,只是許可別人實施而已,你每年收取許可費。
5. 已確認銷售收入但尚未發出商品如何核算
已確認銷售收入但尚未發出商品,依據權責發生制,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原則,是指以應收應付作為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標准,而不問貨幣資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就是說,一切要素的時間確認,特別是收入和費用的時間確認,均以權利已經形成或義務(責任)已經發生為標准。權責發生制是我國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
6. 已發出商品但尚未確認銷售收入,會引起企業期末存貨賬面價值變動嗎( ´゚ω゚)
已發出商品但尚未確認銷售收入,不會引起企業期末存貨賬面價值變動的。
7. 某企業銷售收入的一半以上未應收賬,2019
C 海南省某企業銷售收入的一半以上未記帳,2006年全年少納稅約150萬元屬於偷稅,故選C,其他選項不符合題意。
8. 做分析時發現銷售收入提前確認如何調整財務報表
第一步:了解企業性質、經營狀況、業務類型、行業地位、考核任務、籌融資需求、財務狀況、主要客戶等信息,判斷是否存在違規動機。第二步:詢問銷售部門、財務部門,熟悉銷售模式及會計核算方法,進一步分析存在問題可能性,並確定檢查的方法與路徑。第三步:分析各年度、月度利潤表主營業務收入變化情況,主要關注第四季度,特別是12月份及次年1月的收入狀況,查找疑點。第四步:抽查帳簿、記賬憑證、銷售合同、發票、發運憑證等資料,比對發票開具日期、發貨日期、收貨日期、記賬日期,檢查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日期與記賬日期是否屬於同一會計期間。第五步:發現企業存在一筆或若干筆問題後,以點帶面,全面清理問題。第六步:重點分析以虛增銷售收入方式虛增利潤的情況。 1、期末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大幅增加。 在查閱企業賬目時,若發現該企業報表期末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賬戶較以往各期發生額大,且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沒有明顯增加,則該企業存在虛增銷售收入和利潤的嫌疑,准備於下期初作銷貨退回處理。 檢查方法:可查閱庫存商品和應收賬款明細賬,是否對以上業務作登記。可查閱原始記賬憑證,是否有發票、合同等證明真實交易背景的憑證;是否有發貨單,庫存商品是否真正發出,是否按規定結轉了成本。可查閱企業稅單,是否繳納增值稅。交易雙方是否為關聯企業。 2、 利用預收賬款科目提前確認銷售收入。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及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發出商品,同時收訖貨款或取得索取貨款的憑證時,作為銷售收入的入賬時間。有些企業利用預收賬款來調節商品銷售收入,未發出商品時就提前虛作銷售收入,調節利潤。 檢查方法:若預收賬款科目大幅減少,則應引起注意。可查閱庫存商品明細賬,是否對以上業務作登記。可查閱原始記賬憑證,是否有發貨單,庫存商品是否真正發出,是否按規定結轉了成本。可查閱企業稅單,是否繳納增值稅。 3、其他利用以上科目謀取漁利的情況。 此類情況對審查工作的影響較小,但容易被發現,可從側面了解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比如應收賬款從甲企業轉移到乙企業:若企業將收回的還款,直接轉借給其他單位,則存在利用應收賬款放貸的嫌疑;再如應收票據直接轉入應收賬款,則存在延期承兌應收票據,索取酬金的嫌疑。
9. 全年未實現銷售收入 是什麼
就是全年收入為零,成本也是零。
10. 凈利潤基本不變,銷售收入大幅增加,導致銷售凈利率下降 怎麼分析原因 謝謝
原因是成本或費用高了,以這方面入手去展開一下。主營業務利潤,然後費用的話可以折成變動費用跟固定費用,看一下邊際利潤。
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利潤。邊際利潤是反映增加產品的銷售量能為企業增加的收益。銷售單價扣除邊際成本即為邊際利潤,邊際利潤是指增加單位產量所增加的利潤。企業的經營收益減去會計成本,所得到的就是會計利潤。
按照中國的財會制度,有銷售利潤、利潤總額及稅後利潤等概念。銷售利潤是銷售收入扣除成本、費用和各種流轉稅及附加費後的余額;利潤總額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盈虧的總額;稅後利潤是企業利潤總額扣除應交所得稅後的利潤。
(10)西電未形成銷售收入分析擴展閱讀:
現代經濟學最重視的是利潤,關注的是新增一個單位的成本與效益,或正在享用的單位成本與效益。而最後一個單位或邊際商品的成本與效益可能不同於該種商品的平均成本與收益。一個特定單位的產出,應該由兩部分組成的。
一部分稱為可變成本,它大致隨著生產數量而增加或減少;另一部分則是固定成本,它相對而言並不隨著生產數量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固定成本所佔比重越大,那麼這些成本就會分攤到更大數量的產品之上,而邊際成本也就越小於平均成本。
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規模收益遞增的現象。相反,如果當成本中可變成本占較大比例時,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的差別就不會很大,規模對收益的影響也就相對較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邊際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