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割據的邏輯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生態分析

割據的邏輯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生態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13 09:13:38

⑴ 劉思達的學術成果

《割據的邏輯: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生態分析》,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版;
《霍姆斯讀本:論文與公共演講選集》(譯著),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版;
《失落的城邦:當代中國法律職業變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015. 「Law』s Social Forms: A Powerless Approach to the Sociology of Law.」Law & Social Inquiry, forthcoming.
2015. 「Boundary Work and Exchange: The Formation of a Professional Service Market.」Symbolic Interaction, forthcoming.
2014.「Migr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Spatial Mobility of Chinese Lawyers.」Law & Policy36(2): 165-194. (Sida Liu, Lily Liang, and Ethan Michelson)
2014. 「The Trial of Li Zhuang: Chinese Lawyers』 Collective Action against Populism.」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1(1): 79-97. (Sida Liu, Lily Liang, and Terence C. Halliday)
2013. The Legal Profession as a Social Process: A Theory on Lawyers and Globalization. Law & Social Inquiry 38(3): 670-693.
2012. 「Palace Wars over Professional Regulation: In-House Counsel in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sconsin Law Review 2012: 549-571.
2012.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ow ChineseLaw Firms Survived the Financial Crisis.」 Fordham Law Review 80: 2847-2866. (with Xueyao Li)
2011. 「Political Liberalism and Political Embeddedness: Understanding Politics in the Work of Chinese Criminal Defense Lawyers.」 Law & Society Review45(4): 831-865.
2011. 「With or without the Law: The Changing Meaning of Ordinary Legal Work in China, 1979-2003.」 Pp. 234-268 in Chinese Justice: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eds. M. Y. K. Woo, M. E. Gallagher, and M. Goldman.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Lawyers, State Officials, and Significant Others: Symbiotic Exchange in the Chinese Legal Services Market.」 China Quarterly 206: 276-293.
2010. 「What Do Chinese Lawyers Want? Political Values and Legal Practice.」 Pp. 310-333 in China』s Emerging Middle Class: Beyo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ed. C. Li.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with Ethan Michelson)
2010. 「The Politics of Crime, Punishment, and Social Order in East Asia.」 Annual Review of Law & Social Science 6: 239-258. (with David Leheny)
2009. 「Recursivity in Legal Change: Lawyers and Reforms of China』s Criminal Procere Law.」 Law & Social Inquiry 34(4): 911-950. (with Terence C. Halliday)
2008. Globalization as Boundary-Blurring: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Law Firms in China』s Corporate Law Market.」 Law & Society Review 42(4): 771-804.
2007. 「Birth of a Liberal Moment? Looking through a One-Way Mirror at Lawyers』 Defense of Criminal Defendants in China.」 Pp. 65-107 in Fighting for Political Freedom: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Legal Complex and Political Liberalism, eds. T. C. Halliday, L. Karpik, and M. M. Feeley. Oxford: Hart Publishing. (with Terence C. Halliday)
2006. 「Client Influence and the Contingency of Professionalism: The Work of Elite Corporate Lawyers in China.」 Law & Society Review 40(4): 751-782.
2006. 「Beyond Global Convergence: Conflicts of Legitimacy in a Chinese Lower Court.」 Law & Social Inquiry 31(1): 75-106.
《中國法律的形狀》,《中外法學》,2014年第4期,第1024-1044頁。
《法律職業的政治命運》,《交大法學》,2013年第1期,第93-100頁。
《中國涉外法律服務市場的全球化》,《交大法學》,2011年第1期,第145-172頁。
《法律邊疆地區的糾紛解決與職業系統》,《社會學研究》,2010年第1期,第130-156頁。(與吳洪淇合作)
《中國法律社會學的歷史與反思》,《法律和社會科學》,2010年第7卷,第25-31頁。
《法律職業研究的死與生》,《社會理論》,2009年第5期,第1-16頁。
《立法、實踐與政治過程:談「冤案」與律師刑事辯護難的成因》,《清華法治論衡》,2008年第10輯,第73-89頁。
《客戶影響與職業主義的相對性:中國精英商務律師的工作》,《北大法律評論》,2008年第9卷第1輯,第29-55頁。
《當代中國日常法律工作的意涵變遷(1979-2003)》,《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第90-105頁。
《職業自主性與國家干預:西方職業社會學研究述評》,《社會學研究》,2006年第1期,第197-224頁。
《分化的律師業與職業主義的建構》,《中外法學》,2005年第4期,第400-414頁。
《法律移植與合法性沖突:現代性語境下的中國基層司法》,《社會學研究》,2005年第3期,第20-51頁。
《經典社會理論中的法律:馬克思、塗爾干、韋伯與法律社會學》,收於《社會理論之法:解讀與評析》,高鴻鈞、馬劍銀(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第381-403頁,2006年。

⑵ 劉光超:投資人如何看待法律服務產業創業

前言:2017年10月14日,「新智能·新品牌·新聯合——2017第二屆中國新興法律服務產業高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行。會上成立了國內第一家法律服務產業研究中心、中國第一個法律服務產業公益聯盟和中國第一支法律服務產業投資基金(籌)。北京市道可特律師事務所主任、綠法(國際)聯盟秘書長劉光超應邀出席論壇並以《投資人該如何看待法律服務產業創業》為主題作精彩演講。本文根據劉光超主任在論壇上的演講整理,略有調整。

科技驅動下的法律業呈現出全新的行業特點和市場需求,我們廣大律師群體應該堅守法律信仰,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關注行業整體運轉,構建行業命運共同體,推動法律界與社會各行業的跨界融合發展,從而產生更強大的合力,為建設法治中國、促進法律事業健康良性運轉發揮作用。

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對於中國法律服務市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法律服務產業在促進國家正常運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綠法(國際)聯盟作為國內首個以法律為核心的跨界聯盟,在聯盟運轉中不斷推動法律與社會各行業的融合發展,探索激發法律在跨界中釋放的巨大能量,聚全行業之力打造綠色立體法律生態圈。今天成立的中國第一支法律服務產業投資基金將對我國眾多優秀的新興法律服務機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保障,在更深層面上為開辟法律行業藍海、助力行業實現創新突破、引領中國法律事業新方向激發新動能。

⑶ 國內外的法律服務市場上,有無【壟斷】現象具體情況如何

沒有強制性的壟斷,律師執業證的考取和律師事務所的設立對達到一定條件的人是普遍開放的。但是由於個人水平有高低之分,有些領域的專業問題只有某些經驗豐富技術純熟學識淵博的律師能夠解決,這就造成了一種技術壟斷,可是只要能夠用心鑽研,很多人都有機會晉身這些領域,那麼也就算不上壟斷了。

⑷ 劉思達的基本情況

劉思達,1980年生於北京,祖籍雲南。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學士,現任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社會學系、法學院助理教授,美國律師基金會(American Bar Foundation)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律社會學與職業社會學,近年來一直致力於關於中國法律職業的實證研究。曾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外法學》《社會學研究》《社會理論》《北大法律評論》《清華法治論衡》《法律和社會科學》《交大法學》、Law & Society Review、Law & Social Inquiry、China Quarterly、Wisconsin Law Review、Fordham Law Review、Annual Review of Law & Social Science、Symbolic Interaction等學術期刊上發表過二十餘篇中英文論文,並著有《失落的城邦:當代中國法律職業變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割據的邏輯: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生態分析》(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版)、《霍姆斯讀本:論文與公共演講選集》(譯著,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版)等學術著作。

閱讀全文

與割據的邏輯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生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微盤哪個好 瀏覽:2
助學貸款有多少人逾期 瀏覽:819
貴港國海資金賬號5位升為 瀏覽:503
中國國際投資股份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59
開立外匯經常項目賬戶應注意 瀏覽:640
新加坡幣對人民幣匯率2月24 瀏覽:547
第三方支付對基金銷售 瀏覽:901
ltraderfx外匯 瀏覽:729
股票聯結票據 瀏覽:704
投資銀行做市商的風控對策 瀏覽:52
台灣股票書籍 瀏覽:142
美錦能源注冊資金 瀏覽:998
樂視股票激勵 瀏覽:818
惠信貸款 瀏覽:441
鷹連期貨 瀏覽:787
九鼎投資證券公司 瀏覽:62
俏江南股票 瀏覽:770
錢放投資公司安全嗎 瀏覽:375
北京外匯管理局 瀏覽:675
長發科技股票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