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JP摩根是什麼關系介紹下摩根
摩根大通由大通曼哈頓銀行及.P.摩根公司合並而成,俗稱小摩;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及J.P.摩根沒有關系,摩根士丹利俗稱「大摩。
J.P.摩根公司主要提供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其他各種金融服務。公司的資產規模名列著名財經雜志《財富》美國前 500 家大企業的前20位,而且是全球金融機構中信用評級最高的公司之一。
摩根士丹利提供包括證券、資產管理、企業合並重組和信用卡等多種金融服務,2008年9月,更改公司注冊地位為「銀行控股公司」。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摩根士丹利位列249位。
截止2019年7月,摩根大通擁有超過2.5萬億美元的資產,管理的資金超過1.5萬億美元。公司在全球擁有772名銷售人員,覆蓋近5000家機構投資者客戶;股票研究覆蓋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亞洲公司。
自1998年以來,由摩根大通擔任主承銷的股票在上市後股價走勢表現突出,一周後股價平均上漲17%,一個月內平均上漲27%,三個月內平均上漲37%。
公司在全球擁有26萬多名員工,在各主要金融中心提供服務。摩根大通亞太總部位於香港,在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23座城市,擁有1萬多名員工,摩根大通名列1993年以來亞洲股票和股票相關發行的第一名。
Ⅱ 炒股虧錢後,摩根士丹利直播間王博元老師教的什麼方法
擅長吹牛。
1、股市里流傳這么一句話:七賠二平一賺。
但中國股市裡,能賺錢的散戶不會超過5%
希望打算新入市的兄弟姐妹們能仔細思量一下,自己憑什麼進入這5%的隊伍。
2、對股市新手學習的建議
第一步:了解證券市場最基礎的知識和規則(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中,基礎和交易兩科,基本就能解決這一步)
第二步:學習投資分析傳統的經典理論和方法(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中,投資分析科目,能初步滿足這步的要求,另外還有些股市投資分析類的經典書籍,要看看)
第三步:在前兩步基礎上,對股市投資產生自己的認識,對股價變動的原因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理論
第四步:在自己對證券市場認識和理解的指導下,形成自己的方法體系和工具體系以及交易規則
3、上述過程中,去游俠股市或股神在線開個股票模擬賬戶做模擬操作,或者用極少量極少量的錢謹慎操作,這樣理論結合實際效果會更好些。
4、股市上的絕大多數人希望直接把別人的方法拿來用,希望找到個神奇的軟體或指標來幫助自己賺錢。這種思維是典型的以為找到屠龍寶刀就能威震江湖了,而實際上,如果沒有深厚內力和高超技藝來駕馭,屠龍寶刀比菜刀的用處多不到哪裡去。
努力提升自己對市場的理解和認識,這是想在股市有所造詣之人的唯一途徑。
Ⅲ 馬斯克確診新冠,卻不「耽誤」特斯拉股價漲超10%
這可能是特斯拉CEO馬斯克最為「謹慎」的一次,他進行了至少5次新冠病毒檢測,最終確診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
11月18日,瑞典媒體報道稱,馬斯克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他於11月初乘坐私人飛機至瑞典參加私人聚會,在此期間不慎感染新冠病毒。馬斯克本人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他在瑞典逗留期間感染了該病毒,傳染源很有可能是另一個到訪的美國人。
馬斯克的新冠風波並未影響到特斯拉的股價,當地時間11月18日,特斯拉的股價收盤大漲10.2%,市值增長超460億美元。至此,持有特斯拉股票20.6%的馬斯克,股票價值達960美元
上漲背後是特斯拉最近喜訊連連,本周一,標普道瓊斯指數有限公司宣布,特斯拉將被納入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並表示會在12月21日開盤前宣布正式納入特斯拉。
本周三,特斯拉獲得摩根士丹利三年多來首次超配評級。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中給予特斯拉增持評級,將其目標價上調50%至540美元,這意味著特斯拉當前的股價依然有上漲空間。
促使摩根史丹利做出這一評級的原因是,它認為特斯拉的商業模式將發生改變,主要收入將從汽車銷售轉向附加值更高的軟體和服務。也有分析師指出,特斯拉除了汽車,還有能源存儲和網路服務等業務,這些業務對其估值也有貢獻。
目前,華爾街不少機構都認為特斯拉有望在2020年實現全年盈利。盡管經歷了疫情「關廠」風波,特斯拉今年前三個季度都已實現盈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請問哪裡可以查看各國的CDS行情
CDS是一種類似保險的合約,以某一種債券作為參照物,交易雙方不一定擁有此種債券,A、兩方對此債券的信用觀點不同,A方從B方購買保險,例如投保額為500萬美元,保險價格雙方議定,A方每年向B方交納保費,一旦參照債券違約,雙方交易即終止,辦理退賠手續,B方償付500萬美元給A方。由於原先CDS市場極其不透明,監管機構不知道每一項交易的細節,導致華爾街各大行之間錯綜復雜的債務糾纏,一旦某家大型交易對手倒閉便會給CDS市場帶來極大的混亂、信貸市場的極大恐慌。巴菲特將CDS產品稱為「定時炸彈」。CDS主要券商雷曼兄弟的倒閉引起的金融風暴便可知其中的殺傷力。
CDS的殺傷力還在於在參照債券違約時,對債券違約虧損的放大作用。由於交易對手雙方不必擁有參照債券,在購買保險時擔保額由雙方任意確定,不必也無法預先知道已經有多少CDS以該債券作為參照,保額可能遠遠超過該參考債券尚未付清的余額。一旦債券違約,涉及的賠償金額會遠高於債券本身的數額,而且被捲入的機構會更多。
以前的CDS市場規模均由國際掉期和衍生產品協會(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ISDA)公布,該協會從2001年起開始調查CDS市場規模,當時為9190億美元,到2007年底達到頂峰62萬億美元。今年7月底下降為55萬億美元。在這次金融風暴尤其是雷曼倒閉以後,數家結算機構對重復的CDS交易進行解套(unwinding)、沖銷(netting),使得CDS市場規模大為減少。對此市場規模的反復修改爭論本身便說明CDS市場不透明。
交易解套相當於保險中的退保,有主動解套和被動解套兩種。主動解套在貝爾斯登、雷曼倒閉前的幾天達到巔峰,主要是各個交易對手將與這兩家投行的交易解除,賠償再高罰金也在所不惜,或者將與這兩家進行的交易轉至另外一家機構(novation),除了交易對手改變外,其他參數不變。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後,賬簿上的所有CDS交易由後者擔保。雷曼破產後,各大機構又開始主動解套與摩根士丹利的交易,因為擔心大摩會步雷曼的後塵。被動解套相當於保險中的退賠,參考債券發生了違約事件,如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雷曼破產、華盛頓互惠銀行倒閉被政府接管又被賣給摩根大通、冰島三家銀行被政府接管均被視為違約事件,所有以這些機構的債券為參照物的CDS全部解套,投保一方得到另一方的賠償。另一種被動解套是由於交易對手的違約。雷曼原是CDS市場主要市場製造商(market maker),與各機構有數百萬項的衍生品櫃台交易(over the counter,OTC),相信有不下50萬項的CDS交易,所有這些交易全部解套。
重復的交易是指兩個交易對手在不同時間反復買賣同樣的債券保險,比如A方今天從B方買得500萬保險,若干天後B方以同樣保費從A方買得同樣數額的保險,這樣兩項交易相抵。各大券商會每個季度定期解除沖銷這些交易。沖銷的目的一則可以減少交易對手之間的繁雜付費手續,此外CDS市場從業人員希望沖銷能夠減少市場規模。太大的CDS規模被外界認為導致更高的風險,更易製造市場恐慌。雷曼破產後,其債券CDS票面總額被預測4000億美元,市場陷入極大恐慌,但是統計結果只有720億美元,在經過沖銷掉重復交易後,最後易手的金額僅為52億美元。如果市場預先知道這一數據,雷曼破產後的金融市場的歷史將會被改寫。
CDS公開數據所反映的
當前金融風險分配
DTCC的數據表明,債務越多的公司被參照的CDS也越多,這些交易有近80%在華爾街大行之間交易。同時,參照的債券中各國國債和各企業債券不相上下,預示著市場對各國國債違約的擔憂。
按照交易票面總額劃分,15.4萬億美元的CDS交易參照債券是單一的各國債券、企業債券,或者資產抵押債券,另外的14.8萬億美元則交易各類CDS指數或者將指數按照風險分成的各種標准組塊(standard index tranche)。由於指數的標准化,這些指數和組塊是CDS市場交易量最為活躍的產品。華爾街投行甚至將交易單一債券CDS小組和交易指數及標准組塊的小組分開,前者稱為信貸流動交易小組(credit flow desk),後者為信貸混合交易小組(credit hybrids desk)。CDS指數由交易最為活躍的同類、相似評級的CDS組成,約有十多種,每種指數每半年更新一次,將違約的CDS成員剔除,換入交易更為活躍的成員。這些指數有北美優質評級企業債券(CDX IG)、北美劣質評級企業債券(CDX HY)、歐洲企業債券(ITRAXX Europe)、北美資產抵押債券(ABX)、房貸抵押債券(CMBX)、企業貸款債券(LCDX)、金融業債券(FINANCIALS),還有日本、除日本外亞洲的企業債券等。
DTCC的數據顯示,如果沖銷掉重復的交易,在各國國債的CDS交易中,義大利國債的CDS交易凈額為227億美元,有3253項交易;西班牙國債CDS交易余額為166億美元,1900項交易;巴西122億美元,交易數超過1萬項。以下為德國114億美元、俄羅斯83億美元、希臘82億美元、土耳其76億美元。英國29億美元/381項交易,美國國債是16億美元/129項交易,中國19億美元/1667項交易,日本18億美元/293項交易。如果不抵消重復交易,土耳其以1886億美元的CDS票面總額奪魁,但是抵消掉重復交易後,凈額為76億美元。
西班牙房地產市場低迷,全國經濟在15年中首次陷入危機,信貸市場的凍結導致金融機構的股價大跌。西班牙國債CDS保費在10月24日達到112基點最高紀錄,9月初則為47基點。11月5日的收盤價是80基點,與10月10日的價格持平。義大利10年期國債的價格在10月24日達到138個基點,在11月5日的收盤價是108個基點,意味著擔保1000萬美元10年期的年保費是10.8萬美元,是8月份保費的雙倍。
在參照物為企業債券的CDS中,德國最大的銀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CDS交易余額最高,達到124億美元,其次是通用電氣的121億美元,再次幾乎全是華爾街金融機構,如摩根士丹利(83億美元)、美林集團(82億美元)、高盛(69億美元)、全國房貸(Countrywide,67億美元)、花旗(60億美元)、瑞士銀行(60億美元)、瑞信集團(58億美元)、巴克萊銀行(55億美元)、摩根大通(54億美元)、伯克希爾·哈撒韋(51億美元)。如果不看CDS保費,這些CDS交易余額排序大約說明了CDS市場對這些金融機構的債券違約的擔憂。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的前一天,原為華爾街第三大投行美林集團在9月中旬被美國銀行收購,接下來的一周內,第一和第二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股市和CDS市場雙重絞殺,搖搖欲墜,逼迫財政部出台7000億美元的挽救市場計劃,兩家最後的投行在一周內同時宣布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在10月中旬又分別從財政部得到100億美元的政府資金注入。高盛由於主要業務如企業合並(M&A)、證券承銷(ECM、DCM underwriting)在2008年大幅降低,華爾街一些分析師認為該行在今年第四季度可能出現1999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高盛本周宣布裁員10%,約3200人。摩根士丹利則取消了今年聖誕節的慶祝活動。高盛、大摩的5年期CDS價格在11月5日的收盤價分別為311和423基點,股價在9月份以後分別下跌45%和53%。
CDS保費價格不包括在DTCC的公開數據之中。國債中CDS保費最高的國家是冰島、阿根廷、巴基斯坦、烏克蘭,最安全的國債則為馬爾他、加拿大、德國、美國、英國、日本、法國、芬蘭。中國5年期國債的保費是140美元,意味著1000萬美元中國國債每年的保費是14萬美元,這是美國國債CDS保費的4倍左右。
Ⅳ 摩根士丹利為什麼不看好中信證券
這個有很多原因的,現在是牛市,價值已經虛高了,這樣的規模已經趕上世界第四大投行了
Ⅵ 求可以看全球各大股票指數的軟體
2 股市指數(Stock Index)
股市指數反映股價波動的整體走勢,以供投資者參考。全球比較流行的指數有英國富時100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准普爾(S&P)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日經指數、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指數、恆生指數等。
在香港,最流行的指數是恆生指數,其相關指數還有恆生中資企業指數、恆生中型股指數、恆生國企指數、所有普通股指數、摩根士丹利香港指數等。不同指數代表了不同種類股份的股價表現。香港現在上市的公司超過一千多間,每日各公司的股價都有上有落,若要了解大市的升跌,便要看股市指數。
2.1 恆生指數
恆生指數最初於1969年推出,是香港股市股價變動的指標。恆生指數由恆生銀行的全資負數公司:恆指服務有限公司負責編纂、發布及管理。這個指數包含了33隻成分股,這些股份的市值共佔香港聯合交易所總市值月70%,所以,恆生指數的升跌,基本反映了市場走勢。恆生指數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準日,並把該日指數訂為100點。
恆指計算公式
恆生指數屬市值加權指數,於任何某個特定的日期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當日指數=(A / B)×C
其中,A 為當日成分股的總市值
B 為上日收市時成分股的總市值
C 為上日收市指數
恆生指數是一個市值加權平均指數,而美國道瓊斯指數則是股價平均指數。市值加權平均指數與股價平均指數又有何分別?
以先前道瓊斯指數為例,成分股共有三十隻。計算道瓊斯指數,是首先定出一個基點日,將三十隻成分股的基點日股價加起來;然後,再把成分股現在股價加起來除以基點日的股價總和,就可得出指數。
這種平均股價指數的方法好處在於簡單,易計易明,但卻忽略了公司規模及市值的影響。恆生指數所採用的是市值加權平均法,在計算成分股股價總和之時,先乘以股份占恆生指數總市值的百分比,再計算出指數;所以,市值較大的股份如匯豐(0005)及和黃(0013)等,它們股價的升跌便對指數有較大的影響,但指數卻更能反映市場實況。
由於恆生指數只代表33支成分股的走勢,有人認為指數有時會受到少數大型股份的走勢左右,若能擴大指數的成分股基礎,指數便更能反映市場的走勢,因此,恆生所有普通股指數便應運而生。
2.2 香港其它指數
恆生指數有一些分類指數,反映股市內某些行業或部分股份的表現。這些分類指數包括:
2.21恆生綜合指數:恆生綜合指數以涵蓋聯交所主板上市之股票市值的百份之九十為目標,而現時的成份股數量為200支。
2.211恆生香港綜合指數:由銷售收入主要來自香港或中國內地以外地區的股份組成。
恆生香港大型股指數:由恆生香港綜合指數中市值最大的15支股份組成。
恆生香港中型股指數:由恆生香港綜合指數中市值介乎第16至50位之間的公司組成。
恆生香港小型股指數:由恆生香港綜合指數中市值排行第51位以後的公司組成。
2.212恆生中國內地綜合指數:由恆生綜合指數中銷售額的50%或以上來自中國內地的股份組成。
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由恆生綜合指數中的所有H股組成。
恆生香港中資企業指數:由恆生中國內地綜合指數中的非H股公司組成。另外,成分股公司的35%或以上的股權必須由內地企業直接持有或控制。
2.22恆生綜合行業指數:包括資源礦產業、工業製品業、消費品製造業、服務業、公用事業、金融業、地產建築業、資訊科技業及綜合企業。
2.23恆生倫敦參考指數:反映恆生綜合指數中同時在倫敦上市的股份的價格。
2.24恆生亞洲指數:以一籃子亞洲股市指數為基礎,反映亞洲股市的表現。
2.3 道瓊斯指數
道瓊斯計算逾3000個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堪稱世界最知名的指數,它反映美國上市工業股的表現。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根據華爾街日報編輯挑選的30支美國「藍籌」股計算所得。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根據成分股股價總和的平均值而計算所得。
2.4 標准普爾(S&P)指數
標准普爾指數涵蓋多個全球及指定國家指數,反映世界各地股票的表現。其中最著名的指數是標准普爾500指數,它是衡量美國股票表現的常用基準,該指數由500支股份組成,這些股份是根據市值、流通性及行業代表性而挑選出來。
標准普爾500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標准普爾500指數 = 500間公司的總市值 / 最新指數除數
*最新指數除數即基準值
2.5 納斯達克指數
納斯達克指數是在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在其自動報價系統上(Nasdaq)買賣股票的指數。其上市股份的波動令這些指數的走勢非常反復。納斯達可指數中最常用的指數是納斯達克100指數。
納斯達克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指數水平 = 現時市值 / (經調整的基準時期市值*基準值)
2.6 日經指數
日經指數由一系列主要反映日本股市的指數組成,其中最常用的是日經225平均指數,它由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投最活躍的225支股份組成。
日經225平均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日經225 = 225支成分股價格總和 / 除數
*除數常作出調整以保持其連續性,並減少其受與市場無直接關聯的外在因素所影響。日經指數的計算方法與金融時報指數及標准普爾指數相同。
2.7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指數
環球投資組合經理通常用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作為比較基準。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按照地區、行業及產業的分類,衡量51個國家股市及股市指數的表現。
{Now}
Ⅶ 摩根士丹利對白吃網股價有什麼評
http://.aastocks.com.cn/index.shtml 公司研究那裡就有6883
Ⅷ 美股(MS)摩根士丹利股價在2013年還會升嗎
就是巴菲特也不能肯定,要根據它本身業績,莊家操作。
Ⅸ 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動態
摩根士丹利「失計」Facebook
對於深陷FacebookIPO定價風波的摩根士丹利(下稱「大摩」)而言,「天堂與地獄,只有一步之遙」這句話或許是對其當下尷尬處境最貼切的描述。
從力奪Facebook上市主承銷權,到在最後時刻定出高於發行價區間的38美元,再到掛牌後不到一周股價便跌破發行價,大摩在此次IPO中的定價策略,不僅引發投資者的批評和質疑,亦令自身面臨數十億美元的「浮虧」,更引來了監管機構的訊問傳票。
Facebook主導在過去的大型科技股公司IPO大戲中,一直只有兩個主要玩家:大摩和高盛。為了獲得這單生意,大摩和高盛都使出渾身解數,其高管頻頻向Facebook具體負責交易的CFO大衛·伊博斯曼和COO桑德伯格示好。高盛曾經在這場賽跑中一度領先,但在其私下與客戶的提前交易被曝光之後,遭到了SEC的調查,高盛在最後一刻失去了主承銷商的地位,大摩接棒。這種接替也付出了代價。根據業界慣例,在上市過程中,投行一般會抽取總募集金額的5%至6%作為承銷費用,即使大型交易最低也達到2%至3%。但在激烈的競爭之下,Facebook此次承銷費用低至1%,堪稱史上最低。這種激烈競爭的態勢也讓Facebook成為主導這次發行的最強勢的一方。
就在Facebook上市前的一天,大摩CEO詹姆斯·戈爾曼(James Gorman)與Facebook CFO大衛·伊博斯曼(David Ebersman)就IPO價格區間召開了高級別的電話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他們面臨著重要的抉擇,是保持原定發行區間,為首日上漲提供更多的空間,還是盡力提高發行價為Facebook贏得更好的價格?
「鳳凰」變「草雞」Facebook上市首日巨大的交易量,甚至使得納斯達克的交易系統都不能承受,因而開盤過程兩次延遲,顯示其受熱潮追捧。不過,在短暫上漲之後,Facebook迅速開始下跌,至收盤前已經幾度突破發行價。據媒體報導,為了維持股價,大摩不得不在最後二十分鍾花掉數十億美元掃掉所有在38美元以上的出貨。
就在大摩CEO同意Facebook上調招股價格的同時,一份由大摩分析師撰寫的報告卻在大摩的機構用戶中悄悄流傳。這份報告提示了一個關於Facebook的風險點,即手機用戶在訪問Facebook的用戶中佔比越來越大。而針對這部分用戶,Facebook最主要的盈利來源橫幅廣告並不對其產生作用。因此這份報告將對Facebook2012年的盈利預期由每股51美分下調至48美分。
預料之中的「意外」發生了。Facebook上市首日未能迎來預料中的大漲,在隨後兩個交易日又不斷下跌並跌破發行價,繼而引爆了散戶的強烈質疑。公眾紛紛質疑,Facebook通過大摩向機構透露這一負面信息而不向公眾投資者公開,有內幕交易的嫌疑。投行及分析師是否遵循了薩班斯法案所規定的防火牆也廣受質疑。
對於這些指控,大摩僅以「我們遵守了相關規定」作為回應。對於他們來說,法律訴訟肯定並非最大的問題,為了遵守協議護盤而砸進的數十億美元才是其真正關心的重點。截至5月25日收盤前,Facebook的股價在32美元上下。這意味著大摩為護盤砸進的數十億美元已經有了浮虧。
耐人尋味的是,幫助對沖基金成功實現賣空操作的,正是不少投行的證券經紀部門,這其中亦不乏高盛、摩根大通等Facebook承銷商的身影。
不過在此次Facebook的IPO過程中,高盛和摩根大通這兩家承銷商卻對對沖基金借出股票的申請採取了頗為積極的態度,這也使得對沖基金完全不必擔心「無法借到股票」的問題,並在上市首日就密集展開做空操作。據估計,在Facebook上市首日,至少四分之一的交易是屬於賣空交易。而在上市後的第四個交易日,這一比例則超過30%。值得一提的是,作為Facebook的主承銷商,大摩至今並未參與對沖基金做空Facebook股票的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