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勞動法對員工罷工情形如何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二十七條
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代表職工同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並提出解決意見。對於職工的合理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解決。工會協助企業、事業單位做好工作,盡快恢復生產、工作秩序。
(1)上海職工罷工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國有企業和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都應當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勞動。國家提倡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國家提倡公民從事義務勞動。
❷ 工人們進行了怎樣的罷工運動
上海的電車工人、船塢工人、清潔工人、輪船水手也相繼罷工。總數前後約有六七萬人。上海工人罷工波及各地,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自此起,運動的主力也由北京轉向了上海。6月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並且聯合其他地區,告知上海罷工主張。通過上海的「三罷運動」,全國22個省150多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應。
❸ 上海工人罷工的起因,經過和歷史意義
6月,由於學生影響不斷擴大,《五七日刊》和學生組織宣傳,學生抗議不斷遭到鎮壓。1919年6月3日,北京數以千計的學生湧向街道,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被軍警逮捕170多人。學校附近駐扎著大批軍警,戒備森嚴。1919年6月4日,逮捕學生800餘人,此間引發了新一輪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以響應學生。上海日商的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紗廠、日華紗廠、上海紗廠和商務印書館的工人全體罷工,參加罷工的有兩萬人以上。1919年6月6日、7日、9日,上海的電車工人、船塢工人、清潔工人、輪船水手,也相繼罷工,總數前後約有六、七萬人。上海工人罷工波及各地,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自此起,運動的主力也由北京轉向了上海。
1919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並且聯合其他地區,告知上海罷工主張。通過上海的三罷運動,全國22個省150多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1919年6月11日,陳獨秀等人到北京前門外鬧市區散發《北京市民宣言》,聲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陳獨秀因此被捕。各地學生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紛紛通電,抗議政府的這一暴行。面對強大社會輿論壓力,曹、陸、章相繼被免職,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1919年6月12日以後,工人相繼復工,學生停止罷課。1919年6月28日,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❹ 上海工人大罷工期間的黨旗上的鐮刀錘頭是什麼含義。現在的含義是95年才確定的
鐮刀十農民,錘頭是工人
❺ 上海是否罷工和遊行
莫辭更坐彈一曲,滿座重聞皆掩泣,為君翻作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往往取酒還獨傾,如聽仙樂耳暫明其間旦暮聞何物。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豈無山歌與村笛。
春江花朝秋月夜,嘔啞嘲 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
凄凄不似向前聲
❻ 五四運動中「上海工人大規模罷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了准備了什麼條件
階級條件
❼ 1919年六月初,上海工人罷工,五四運動出現了什麼變化拜託了各位 謝謝
社會性質沒有發生本質上的改變,只不過革命性質發生了改變,從舊民主主義革命進步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 社會性質,從1840鴉片戰爭到1949新中國成立的109年時間里,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❽ 青年雜志與上海工人大罷工之間有何內再聯系
青年雜志與上海工人
❾ 上海工人們的罷工在這次事件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五四運動中的「六三運動」(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為聲援學生舉行罷工,各地工人也相繼罷工,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1919年6月3日
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進行大規模政治罷工
1919年6月3日,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進行大規模的政治罷工。從上海發起,紡織、機器、鐵路、汽車、輪船、鐵廠等50多個企業約7萬工人罷工。其中滬寧、滬杭鐵路工人總罷工,在全國影響極大。
濟南、天津、南京、長沙、漢口、杭州等地工人也紛紛罷工。山東、河北、山西、湖北等省派代表赴京請願,要求廢除「二十一條」及對日的一切密約。全國掀起的反帝浪潮,嚴重威脅軍閥政府的統治。
6日、7日,軍閥政府釋放全部被捕學生。10日,發布准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樣職務的命令。28日,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至此,「五四」運動已發展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革命運動。運動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六三」大罷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後嶄新的戰斗姿態及其在反帝反封建斗爭中的先鋒作用和領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