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會議
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
中共中央北京特別會議(1926年)
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會議(1927年7月)
為挽救革命,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的支持和幫助下,採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1927年7月12日至26日,根據共產國際改組中共中央領導的訓令,在鮑羅廷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會議。中央決定讓陳獨秀去共產國際討論中國革命問題,未讓他參加會議,陳獨秀拒不服從這一決定,向黨中央提出了辭職要求,從此離開了中央領導崗位。會議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成立了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代行中央政治局職權,成員有張國燾、周恩來、李維漢、李立三、張太雷。實際上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在全黨的統治。
會上,黨中央發表了《對政局宣言》。宣言展示了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開始改變了一味向國民黨妥協退讓的政策。會議初步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討論通過了挽救革命的三項重大決策。一、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二、決定獨立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三、決定召開一次中央緊急會議,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確定黨在新的歷史時期領導革命運動的方針和政策。
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確定的決策和措施,在大革命失敗的緊急關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奠定了開創中國革命新時期的良好基礎。
八七會議(1927年)
古田會議
遵義會議
瓦窯堡會議(1935年12月17日)
洛川會議(1937年)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會議內容,意義不讓發,自己去找吧!第二個和第三我覺得不怎麼重要!高考復習,最重要是有的放矢,多看看老師勾的重點,生僻的就不要花太多時間了!
B. 那位大哥誰給個樂活號,謝謝了我只有30分全給你
今天都21號了 給你你也就玩2 3個小時 再說30分很難弄到 找人研究個共享號玩玩得了 給你3個小時你也就能練10級 你說是不 我也沒號 有號我就給你號了 呵呵 明天公測 急啥啊
C.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什麼意思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意思是我們都經歷了劫難後,兄弟之間的情誼還在,相逢的時候相視一笑就把過去的恩仇全部忘記了。
出自魯迅《題三義塔》。
題三義塔並序、跋
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里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人共建。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白話譯文
三義塔是為紀念中國上海閘北三義里那隻被救而又死去的鴿子,並埋葬其遺骨之塔。此塔修建於日本,是當地愛好和平的農民共同修建的。
日本強盜轟炸上海閘北人民,飢餓的鴿子在瓦礫堆中倖存。
偶然遇到好心腸的日本友人,把這只劫後的鴣子帶回東瀛。
鴿子死了還建築起高塔紀念,日本農民常把它記掛在心田。
如果死去的鴿子從夢中醒回,將化作精衛鳥銜石填平東海。
消除戰爭種下的仇恨的種子,中日兩國人民必將同仇敵愾。
西村真琴博士在上海戰後救了一隻失去家園的鴿子,並把這只鴿子帶回到日本喂養,剛開始的時候還挺好,可是,鴿子最終還是死掉,遂為鴿子建冢以埋葬鴿子的屍骨,並且為冢的落成徵求詩文,所以草率的寫了這首七律,姑且表達深遠的情誼罷了。
(3)上海家化內斗餘波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日軍侵華時期,日本生物學家西村真琴博士為了救援戰爭中的受傷者,於1932年2月作為「服務團長」到中國。在上海郊外的三義里戰亂的廢墟里,發現了因飢餓飛不動的鴿子,便帶回日本,取名「三義」,精心喂養。
為了表達兩國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鴿子後,作為日中友好象徵送回上海」。可惜這只帶回日本的鴿子後來遭遇黃鼠狼的襲擊死亡,博士及周圍人在悲痛之餘決定將其立冢掩埋。出於對魯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書一封細說原委,並將自己畫的鴿子一並寄給在上海的魯迅,表達了中日兩國友好的願望。作者魯迅於是在1933年6月21日寫了這首詩。
名家點評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張紫晨:詩篇層次分明,聯想自然,特點是抓住西襯的慈悲之念,運用佛教用語和典故加以表現。如「大心」、「火宅」、「劫波」、「瀛洲」等。突出佛心,贊美救難。
D. 請教geanmeenwang
你好,我已經看到你的消息了
說實話,想做裝備賺錢不是這么容易的
運氣確實也是一大因素
如果你想賺錢,告訴你,一定要做高級的裝備
價錢越貴的裝備才越能賺錢
因為越貴的裝備才能充分使用幸運符
墊垃圾的辦法不太適用於高級裝備
因為一個石頭都是好幾千萬,暴一個虧得更多
E.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什麼意思
意思:消除戰爭種下的仇恨的種子,中日兩國人民必將同仇敵愾。
出處:現代文學家魯迅的《題三義塔》。
原文: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殘垣剩餓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譯文:日本強盜轟炸上海閘北人民,飢餓的鴿子在瓦礫堆中倖存。偶然遇到好心腸的日本友人,把這只劫後的鴣子帶回東瀛。鴿子死了還建築起高塔紀念,日本農民常把它記掛在心田。
如果死去的鴿子從夢中醒回,將化作精衛鳥銜石填平東海。消除戰爭種下的仇恨的種子,中日兩國人民必將同仇敵愾。
這是一首詠物寄情的七言律詩。這也是一首應友人征請題詠的酬對詩。這種詩在舊體詩中數量較多,一般都是通過寫物寄託詩人的個人情懷;特別是出題而詠,多就事論事,很少生發開去表現出深廣的主題。
但作者魯迅的這首詩卻借一小的具體事物——一隻鴿子,一座為埋鴿而建的塔冢,生發出一個巨大深廣的主題,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侵略,更把日本人民和日本帝國主義者嚴加區別,指出兩國人民情如兄弟,展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待到「劫波」逝去,中日兩國人民就將友好下去。
這首題詠的七言律詩,表現出如此巨大深廣的主題,不但充分說明了作者的眼光和襟懷,也充分說明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審視題詠對象,發掘蘊含意義,形象自然地傳情表意的能力。
總觀全詩,作者對一件細小具體的事物,用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思想之光照射,通過階級的和歷史的分析,生發出巨大深廣的主題。全詩形象生動,想像豐富,巧妙用典,雖寫悲痛之事(上海戰火,鴿子死去)。
卻情調高揚,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因為情深意長,有鼓舞力量。所以說這首詩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浪漫主義的;也可以說這首詩是一首高亢激越的國際主義贊歌。
作者簡介: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F. 分析最近幾年比較優秀的公關案例
公共關系學案例材料
公共關系學案例材料一
"華旗"倒旗留下的"?"
天津華旗集團公司是以36萬元的投資,從幾百畝葦澤地上崛起的鄉鎮企業。自1991年5月20日投產以來,兩年就積累了4000萬元資金,發展了6家分公司,果茶年生產量達4.5萬噸,銷售額1.2億元,社會上曾有"果茶因華旗而盛"的說法。正當他們要向2.5億元目標沖刺的時候,悲劇卻降臨了。
1992年10月,國家技術監督局對市場上的果茶進行了抽查。經檢測,"華旗"果茶內在質量各項指標均屬上乘,但產品凈含量一項不穩定,因而被列為不合格產品。1993年1月19日,國家技術監督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華旗"果茶為不合格產品,並於3月9日向華旗發來了去年第四季度抽查不合格的通知。與此同時,輕工部辦的《消費指南》雜志向華旗發來了認定"華旗"為合格產品的廣告征訂函。因每年都要收到幾千封這樣要求掏錢參加活動、廣告的信函,所以華旗沒有理會。3月中旬,華旗針對"不合格"的通報開展整改工作,花了幾十萬元將凈含量245毫升的標簽全部作廢,更換成240毫升的新標簽。4月初,在北京技術監督局的市場隨機抽檢中,"華旗"各項指標全部合格,被作為優質產品推薦參加了扶優限劣成果展。
4月16日,國家技術監督局委託《消費指南》雜志等單位再次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傳優質果茶,公布去年第四季度對部分山楂果茶和凝固性乳酸飲料的抽查結果。這對華旗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會議,但因為須交8000元費用,華旗沒有參加。這樣,承辦單位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華旗的合格產品不予發布,並誤導新聞界:"華旗"是不合格產品。同時,剛出版的《消費指南》第三期也將華旗的合格產品公布為不合格產品。隨後,全國幾十家新聞單位對已經整改合格的"華旗"果茶也做了不合格報道,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華旗總部及各地辦事處電話鈴不斷,信函似雪片般飛來,客戶不由分說,紛紛要求退貨,終止供銷合同。四五月份,本來是果茶銷售旺季,可僅在幾天之內,全國的市場銷售就削減一半。工廠被迫停產,1000多名工人放假回家,1000多噸紅果存於冷庫,以每月2%的損耗腐爛,不到一個月,各項直接損失就達3000多萬元,間接損失超過1億元。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華旗事件",並繼而引發了一場傳媒大戰。在沸沸揚揚的輿論當中,也有人認為華旗缺乏起碼的廣告意識和公關意識。從去年10月國家技術監督局抽查開始到悲劇的發生,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華旗令人費解地始終保持沉默。公司副總經理張春林說:"我們對產品花了很大精力,但在與外界溝通聯系方面做得太少,這是我們的致命缺陷。也沒有想到輕工部下面辦的這個《消費指南》雜志發行量不大,能量卻這么大,給我們帶來如此巨大的損失!"華旗除了屢次要求國家技術監督局溝通及詢問不合格原因外,沒有採取任何澄清事實的措施。直到工廠關門後的 6月初,他們才想到通過新聞界的朋友寫點正面文章扶扶"華旗".然而,當《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的兩位記者了解了"華旗事件"真相,表示要堅決"曝光"的時候,華旗的領導卻憂心忡忡地一再表示:"不要報,寫出來上了報,後果不堪設想,我們一個小公司怎麼敢和一個部門去抗爭,去作對立面!"6月中旬以來,華旗不由自主地成了輿論焦點。但是華旗的領導陷入既怕得罪有關部門,又不甘忍下這口氣、眼巴巴看著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企業倒下的兩難境地。
隨後,華旗一方面主動跑有關部門做疏通工作,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利用新聞媒介的力量做一些事實上的澄清,先後在北京和天津召開了中央、地方幾十家新聞單位參加的情況通報會。經過幾個月的公關努力,華旗公司逐步從悲慘困境中走了出來。造成"華旗事件"的有關責任人也受到了組織部門的相應處分。但華旗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事件中暴露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也讓每一個中國公關人深思。公共關系學案例材料二
案例一:"國貿"狀告吳祖光
1993年2月,因被懷疑偷拿商品而遭中國國際貿易中心惠康商場人員檢查的北京女青年倪培璐、王穎為維護自己的清白和自尊,憤然起訴這家大型合資企業。此案在北京朝陽區法院開庭審理,經當庭調解,被告中國國際貿易中心惠康商場對自己的行為給原告造成的不良影響和損害,誠懇表示賠禮道歉,同時賠償由此給原告造成的精神損失費2000元。認為已經討回公道的兩位女青年表示狀告目的已達到而撤回了訴訟。
這起在我國大陸范圍內首例訴諸法院的消費者名譽權案引起了新聞界的極大關注。《北京晚報》首先以《姑娘無端受辱找"包公",國貿當"堂"道歉又賠償》為題,在頭版發了消息。接著,《北京青年報》、《消費時報》等也陸續作了報道。著名劇作家吳祖光看了有關報紙後,對發生在國貿這類大型合資企業員工身上的做法十分義憤,旋即根據6月6日《中華工商時報》刊登的《紅顏一怒為自尊》一文,寫了題為《高檔次事業需要高素質職工》的隨感文章,發表在《中華工商時報》第六版《雅園雜談》欄目上。
很快,國貿方面向北京朝陽區法院起訴吳祖光侵害了他們的名譽權。這起連鎖案成了新聞熱點,本來已經基本平息的"名譽權"案又掀起了一場新的風波。《消費時報》、《工人日報》、《中國婦女報》、《法制日報》、《戲劇電影報》、《經濟參考報》、中央電視台,以及香港《明報》、台灣《聯合報》、《中國時報》等報刊、電台、電視台紛紛播消息、放專題,發表評論,甚至美國、日本、英國等的傳媒也就此紛加評說。綜觀各家報道,大多對"國貿"不利。
思考題:
1.試從公關的角度評析國貿起訴吳祖光的舉動。
2.國貿方面應如何應對此次公關危機? 案例二:"太陽神"巧占上海城
1989年,問世不到半年的廣東太陽神集團公司選擇大上海打響了第一槍。此時,在上海紅了10年的"蜂王漿"開始大退潮,"性激素"、"兒童性早熟"等字眼的出現,使上海人對各類補品望而生畏。太陽神決心迎難而上,把挑戰轉為契機。當時,漢城奧運會餘波未盡,名聞世界的約翰遜等體育超人因服用激素被一一曝光,而此次參賽捧回10多枚金牌的中國體育健兒服用的保健飲品就是"太陽神".太陽神拋出了權威的材料,並且定期將產品送到市防疫站等權威檢測中心,及時公布檢測結果,希望全上海監督"太陽神".為讓消費者進一步了解"太陽神",1990年,又一輪強勁的攻勢展開了。4月,太陽神獨資舉辦"上海市首屆少年兒童體育節",100萬少兒參加了活動,占上海少兒的一半還多。"太陽神"成了少兒的口頭語。7月,太陽神在《新民晚報》開展"關於太陽神企業形象和功能"的有獎知識競賽活動,全國29個省市的4萬封信件表明"太陽神"已聲名遠播。9月,太陽神獨資為紅歌星朱明英在上海最大的演出中心——上海體育館舉辦專場"藝術家之夢".一連幾場音樂會將朱明英的歌聲,也將"太陽神"的名字傳遍大街小巷。太陽神用一個整版在上海多家報紙上刊登了"太陽神"商標。鮮紅的太陽底下,站立著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旭日初升,生機昂然,送來一片溫馨、吉祥的新風。不同的消費層次和文化修養,需要不同的廣告策劃。太陽神總共有18 個電視廣告,分屬產品功能廣告、形象廣告和商業誘惑性廣告三大類,可以適應各種市場的消費者,而表述的主題卻是一個。針對上海理智型市場的特點,太陽神播(刊)出的廣告更多的是形象廣告,不搞硬灌輸。花80萬元專程去大沙漠拍攝的"我們的愛天長地久"的廣告片,通篇沒有一句廣告詞,但在雄渾、粗獷的男聲歌唱中,天地渾然合一,產生一種攝人心魄的擋不住的誘惑力。
上海市場終於敞開了大門,"太陽神"長驅直入:這一年銷售收入3000萬元,次年更是突破了1億元,穩固地佔領了上海市場。旨在消費者心中矗起一座"太陽神"豐碑的公關策劃極為成功。
G. 五四運動期間我國文壇影響作大的作家
魯迅
H. 五四運動中的先進人物及其世跡
五四運動中的先進人物及其世跡:
胡適(1891—1962):
中國近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1920年代辦《努力周報》,1930年代辦《獨立評論》,1940年代辦"獨立時論社"。1938~1942年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