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估值嚴重偏低的股票好嗎
而嚴重偏低的股票好嗎?這要看他的業績,她的業績好,這個股票就好,如果業績不好,那就屬於垃圾股,建議不要購買
⑵ 股票價格下降為什麼要賣出去呢,難道不能一直等它上去嗎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⑶ 為什麼股市這么長的歷史 合理估值都是10-20倍
我們在參考市場的估值情況,看的最多的就是市盈率的情況,特別是研究個股估值情況也會重點參考個股的市盈率的大小,市盈率越大代表存在高估的可能性,但我們參考的個股的時候會發現,每個板塊的市盈率情況存在很大的差異,大盤藍籌股的市盈率相對較低,特別是大盤銀行股的市盈率基本在5倍左右,而小盤股特別是一些科技類股的市盈率都在好幾十倍,市盈率在20倍和30倍的都相對較少,那是否代表這類個股的就是被高估了呢。
再次市場上市大盤藍籌個股佔比相對較少,小盤類個股佔比較大,大部分個股的市盈率都在幾十倍,是否也代表了A股整體處於高估的狀態呢,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解釋市盈率我們該如何去理解,並且A股是否處於被高估的狀態。
正確理解市盈率的含義
市盈率的公式是當前股價/每股收益,如果股價越高的市盈率越高,所以當股價大幅度上漲後市盈率隨之變大,所以的股價會出現高估的情況,當每股收益降低的情況,每股收益降低代表公司凈利潤降低,每股權益也隨之降低,這時候的市盈率也會出現變高的情況,兩個的變數的變動情況影響著市盈率的變化,下面給大家列舉一個案例,能夠更清楚了解市盈率的實際含義。
比如當年股價是10元,現在公司年報顯示是每股收益是0.5元,我們在計算公司的盈利的情況喜歡以年為單位,代表的公司的一整年的盈利情況,持有的股票目前的價值是一股為0.5元,比如當前公司的每年的盈利情況不變,股價也不變的情況下,我們需要0.5*20=10元,所以公司每年賺0.5元,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回本,這樣去理解的話,大家應該更容易去理解,如果懂得我上面案例解釋後,大家都知道的公司的每年的凈利潤是發生改變的,這就造成一個估值的計算方法。
由於大盤藍籌個股,本身市值較大,行業地位穩定,每年的凈利潤的情況相對較為問題,甚至增長也是出現小幅度的增長,所以大盤藍籌個股的成長性較差,而對於一些市值相對較小的上市公司,後期的業績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存在很大可能性出現大幅度增長的情況,業績大幅度增長,造成每股收益也會大幅度增長,這時候市盈率會快速下降,因為這類個股的成長性較好,雖然按照我們上面解讀的情況,在收益不變的情況下,需要20年回本,突然業績大幅度增長後,可能只要5年就回本了。
所以我們在市盈率估算的時候,按照行業不一樣,行業的成長性不一樣,合理估值肯定存在很大的差別,不能以統一市盈率去估值每一個公司和每一個板塊,大盤藍籌股票的本身成長性較差,不可能出現業績大幅度增加的情況,所以合理的市盈率相對較低,可能是十幾倍或者幾倍的情況,而小盤成長個股的給以其合理估值就相對較高,可能就是幾十倍,這里留下一個問題,很多投資者也會感到疑惑,既然成長性不一樣,那也是以後的情況,現在估值情況才是關鍵,萬一後面還會出現虧損的情況,不能一味往好處想,這句話是沒錯,這里我們需要講解到個股的上漲的邏輯了。
我們都知道我們投資者買入一家公司其實並不是在乎目前公司的價值,如果目前公司的價值是多少我們就投資多少,那財富根本無法出現增值的情況,那也不會出現很多資銀行信息港資看好的公司,看好這家公司是看好其以後的情況,以後發展的好拿投資的資金才會增值,我們投資股票也是這樣,我們看好是公司的未來而不是現在,那公司的未來好不好,是否會出現大規模盈利的情況的,那就是公司的成長性的好與壞了,而大盤藍籌股成長性較差,後期帶來大幅度增值的概率較低,所以股價相對較低,市盈率相對較低,而小盤科技類股票,後期帶來大幅度增值的概率較高,即使現在估值明顯高於的大盤股,很多資金也願意投資,下面我們參考每個行業的估值情況:
通過各個行業的
小結:我們通過通俗易懂的案例解讀每個行業的合理的市盈率不一致的原因了,大盤藍籌的市盈率較低估值較低,主要的是成長性較差,後期帶來的回報較低,而小盤科技類公司的市盈率高於大盤藍籌個股,主要原因是後期的成長性較好,未來價值可能出現大幅度增長的情況,所以資金在投資過程中賦予了每個行業的合理的估值大小,所以我們在了解股市整體估值的情況,不能拿小盤個股市盈率跟大盤藍籌去比較,也不能認為目前大部分小盤股的市盈率在幾十倍就認為的市場被高估。
⑷ 為什麼存款利率下降,股票估值期望就高呢這背後是什麼邏輯呢
存款利率下降,多數人考慮錢放在銀行里會貶值,會把銀行存款取出來進行投資。投資的第一個方向當然是股市,房地產價格那麼高。
⑸ 一直在下降的股票有沒有可能「觸底反彈」
風險與機會相互對立,並依賴對方而存在,離開風險談機會,與離開虧損求盈利無異於騎驢找驢。明白了盈虧同源的道理,意在通過正確面對風險和機會,正確處理虧損與盈利的關系,達到盈利逐步增長的目的。面對虧損發脾氣無異於任何交易,平常心對待,且堅定地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 ,輸出去的金錢早晚還要連本帶利的回來,十倍百倍的回來。怎麼回來?既然盈利依賴虧損而存在,就要從虧損上下功夫,從虧損中尋找盈利,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小虧損測試大盈利。所以要正視交易中的虧損,它是獲取盈利必須付出的機會成本。
盈虧同源的本質就是:自己就是虧損與盈利的源頭,最該小心的那個人就是自己。盈虧同源的要求就是:風險中求機會,虧損中求盈利。如果規避了風險與虧損,機會與盈利也就不復存在。想要盈利,虧損中求,別無他法。所謂富貴險中求,本意就是只有風險的地方才會有機會,關鍵是如何求的問題,也是如何取捨的問題,只有捨去一定的成本,才能博取無限的機會。
股神巴菲特,兩句話點透中國股市!
關於中國市場,他講了很多,其中有兩句話很重要:
1、中國市場的估值比美國低,股票更便宜!
2、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會有很多人參與到股市,人們會更加投機。
巴菲特曾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
「人生就像滾雪球,當我們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把小雪球放在長長的雪坡上,不斷積累,越滾越大,優勢越來越明顯。」
巴菲特在青春期前幾年就開始認真投資了,到30歲時,他的資產凈值為100萬美元,扣除通脹因素後,他的資產凈值為93萬美元。
想像一下,他在20多歲的時候學習投資,經過了十年的奮斗,然後在30歲實現了躍升,那用今天的凈值、在上世紀60年代的通貨膨脹中進行調整之後,這意味著他在30歲時的身價約為24000美元。
2.4萬美元與93萬美元一對比,看上去似乎只少了90.6萬美元。
但你一旦具備了滾雪球思維,實際上就走上了復利增長的那條曲線。
幾十年之後,這90.6萬美元的差距將會放大無數倍,如果巴菲特在22歲才開始認真投資,那現在的股神,也許就不是沃倫巴菲特。
⑹ 為什麼股市每逢分析師說長期利好時,必先跌一輪
在平時參考市場的分析人士的觀點和券商中期和年度報告的時候,特別是一些宏觀經濟分析師分析目前的利好的情況下,接下來市場應該會出現上漲的機會,但實際的市場的並不是按照這些這些預期走,很多情況下短期還會出現一波下跌,下跌之後才會出現上漲的情況,那為什麼會出現這類現象,下面我們通過幾個方面來講解下這個問題。
總結我們從兩個重要方面講解了,很多專業分析人士認為的股市要上漲,參考的數據和政策不一樣,站立大多數是股市中長期的走勢,但股市的短期波動,特別是形成的底部需要市場各類資金的反復認可才行,而且很多所謂專業人士其實自己根本不炒股,也很少去分析短期股市的走勢,很少懂得股市的結構和短期情況,出現偏差情況較為常見。
再次我們在平時注意一點,當股市出現逐步回調或者短期弱勢震盪的時候,當市場所有分析觀點都看好的時候,確實股市也跌的差不多了,短期的我們一定要注意深跌的風險,可能還存在最後一波下跌,之後股市才會慢慢企穩上漲,而股市的本身處於強勢上漲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忽略這些市場的觀點,認真分析好股市結構和短期的成交量的變化。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⑺ 為什麼股市在下跌還有人買入他們是怎麼想的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⑻ 股票被估值過高了好還是低了好
股市裡估值必須結合股票的類型,很多的題材股估值本身就非常高,即使到5元的股價版,依靠本身的業權績完全無法支撐,必須依靠外部的題材,這樣的話股票的估值就非常高,而題材會把估值推倒更高。
股票估值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影響的因素很多,沒有全球統一的標准。對股票估值的方法有多種,依據投資者預期回報、企業盈利能力或企業資產價值等不同角度出發,比較常用的有這么三種方法。
股票估值分為絕對估值、相對估值和聯合估值。
絕對估值
絕對估值(absolute valuation)是通過對上市公司歷史及當前的基本面的分析和對未來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務數據的預測獲得上市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絕對估值的方法
一是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二是B-S期權定價模型(主要應用於期權定價、權證定價等)。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DDM和DCF,而DCF估值模型中,最廣泛應用的就是FCFE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
絕對估值的作用
股票的價格總是圍繞著股票的內在價值上下波動,發現價格被低估的股票,在股票的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的時候買入股票,而在股票的價格回歸到內在價值甚至高於內在價值的時候賣出以獲利。
⑼ 為什麼股票最近一直跌,分析下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