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股市零和博弈的公式不解
我對這個等式是存有異議的,股市的零和博弈其實是指輸家的損失=贏家的收益,即輸家損失+贏家收益=0;而在現今的股市上,現金分紅小於交易成本,即現金分紅+交易成本<0;而融資是要還的,不能計算在股市博弈的結果之內,融資只不過是股市博弈的手段之一,是工具,不是成果。所以,我們應該把上述公式改寫成: 輸家損失+贏家收益+現金分紅+交易成本<0,所以應該說,股市博弈從數學的概念上理解,是負和博弈。再因為現金分紅和交易成本的差額不大,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零和博弈的公式應該是輸家損失+贏家收益=0。
2. 博弈的最佳方式是積極的非零和博弈!這句話如何讓理解謝謝
非零和博弈是一種非合作下的博弈,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損失的總和不是零值,它區別於零和博弈。在經濟學研究中很有用。 在這種狀況時,自己的所得並不與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連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傷害他人也可能「損人不利己」,所以博弈雙方存在「雙贏」的可能,進而合作。 譬如,在戀愛中一方受傷的時候,對方並不是一定得到滿足。也有可能雙方一起能得精神的滿足。也有可能雙方一起受傷。通常,彼此精神的損益不是零和的。 比如目前的中美關系,就並非「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合作雙贏。
希望採納
3. 負和博弈的股票市場中的例子與評論
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07年5月30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升為3‰。即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由立據雙方當事人分別按3‰的稅率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
上一次印花稅調整發生在2005年1月,從2‰調整為1‰。當時,中國股市正在低谷徘徊,1‰的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也創下新低。此後,在股權分置改革成功、投資者信心恢復等因素的推動下,中國股市步入了一輪前所未有的牛市。
進入5月,上證指數上攻至4000點,此後在4000點上下有所調整。期間央行加息、上調存款准備金率,證監會加大對違規操作的查處力度,並幾次三番警示股市風險,但牛市故我,多重手段都未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5月29日,上證綜指最高上探4335.96點。
但印花稅一經上調,市場連日大幅下挫。6月4日,滬深兩市更分別以單日下跌330.34點和964.23點創下單日下跌點數歷史記錄。6月5日起,股市重拾升勢,四天以來基本保持連日上漲的態勢。6月8日,滬綜指收於3913.14點,較前一交易日微漲0.57%。 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中國股市現階段在流通中的股票只有總股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流通股票所對應的上市公司盈利只相當於每個交易日5.67億元。中國股民付出的交易費用比企業盈利還多出67%,這比賭博的賠率更大。按照國際慣例,賭場必須保證玩家48%的勝率,但在中國股市,類似的贏面僅為40%。
他解釋說,投資者購買股票,實際上是購買股權的盈利。交易費用是否過高,應當以盈利為判斷標准。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大約為每年4000億元,也就是每個交易日17億元。在印花稅上調之前,中國投資者已經把他們所購買到的盈利的56%都上繳了。在香港和紐約這樣的正常市場,這一比率應當低於5%。即使在那些經歷過經濟泡沫的國家,交易費用占企業盈利的比例也只有20%-30%。
在一個充滿泡沫的市場中,驅動市場的通常不是投資者而是投機者。投機者買入股票不是為了獲得上市公司利潤,而是為了追求短期價差。今年以來,中國股市的平均股價已經翻番,市場指數則曾上漲了60%。股票每月的平均漲幅都超過10%,流通股票每月平均換手2.5次,交易費用為每月0.9%。這樣,投機者的盈利大約相當於交易費用的11倍。如果上漲勢頭在短期內保持下去,投機就將持續。
談到中國政府近日提高印花稅的舉措,他說,這是一項相當嚴厲的手段。2007年前四個月,政府每個交易日日均印花稅收入達到5.3億元,再加上券商每日傭金收入4.2億元,市場平均每天付出的交易費用達9.5億元。如果成交量還保持在目前水平的話,印花稅率上調將使交易費用每天增加10.6億元,相當於調整前的兩倍。在一個正常的市場里,這樣的政策足以使市場降溫。但是,中國的市場遠稱不上正常,而投資者付出的交易費用原本就已經高得離譜。
從投機者角度看,上調印花稅的威懾力似乎還不夠。交易費用達到此前的兩倍多,但他們的預期收益仍然相當於交易費用的5倍,收益可能會遜於以往,但仍然足夠可觀。如果有足夠多的投機者相信這一邏輯,泡沫在短期內就會是自我實現的。
他尖銳地指出,泡沫頂多是一個零和博弈。在賭場里,每個人都明白這是一場零和游戲,你輸即我贏。在股市泡沫中,股票就是籌碼,而股票的價格可以持續上漲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由於所有股票的名義價格都在上漲,每個人都成為贏家。但當泡沫破裂時,股價會回落到以前的水平。因此,長期來看,股市泡沫是零和博弈。而由於浪費資源和盲目投資,它往往會成為負和博弈。 在相當長時間內,股市泡沫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人人都是贏家的幻覺,這會吸引更多的人進入股市。如果人們是完全理性的,泡沫就不會發生。但是,泡沫卻不斷發生,而且在大多數國家都發生過。當有足夠多的人相信自己要交好運,市場又有充足的流動性時,泡沫就應運而生了。
4. 股市中的贏家和輸家有什麼不同
大部分散戶缺乏專業知識和能力,喜歡道聽途說,喜歡博弈,喜歡跟風,SO 被剪羊毛就不足為奇了。
5. 股市零和博弈理論
股票市場到底是不是零和博弈都還沒有定論,此公式假設了股票市場為零和博弈的大前提即 1 新增開戶資金與新股發行融資相抵消 2 分紅配送與交易成本相抵消 3 貨幣供應與銀行利率處與絕對穩定狀態然後剩下的就是 股票獲利盤=股票套利盤但是這個假設的前提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存在,我個人傾向於狹義上認同股票市場為零和博弈。
6. 股票市場是屬於零和博弈還是非零和博弈敬請詳細資料......
屬於後者。在「零和博弈」時,輸家輸掉的錢的總數等於贏家贏得的錢的總數。正負代數和為零。比如賭博,來到牌桌上的人帶來的錢是個一定的數,贏錢的人贏得的錢一定等於輸錢的人輸掉的錢。錢不會無中生有也不會無故蒸發。而股票市場在上漲中,大部分的人都賺錢,看上去好象是先來的人賺後來的人的錢,其實不然,真正的原因是股票市值的膨脹。在股市下跌中,多數人都在賠錢,那錢哪兒去了呢?是因為市值縮水,錢「蒸發」掉了。所以說,股票市場是屬於非零和博弈。
7. 博弈論在股市中有哪些著名的成功應用實例
博弈論最根本的假設就是所有人都是理性人,而且時時刻刻是理性。所有的假設都是在回這基礎上展開的,答有很多在現實中不適用!
博弈論又被稱為對策論(Game Theory)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
博弈論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 博弈論考慮游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生物學家使用博弈理論來理解和預測進化論的某些結果。
博弈論已經成為經濟學的標准分析工具之一。在生物學、經濟學、國際關系、計算機科學、政治學、軍事戰略和其他很多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
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動、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結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動和結果被統稱為博弈規則。
8. 一個故事告訴你,股市只有贏家和輸家的區別
牛市只有贏家沒有輸家,熊市只有輸家沒有贏家
9. 股市中贏家與輸家有什麼不同
所謂反抽,是因大盤指數已經持續下跌相當長一段時間,給人以跌不下去的感覺,甚至很多技術指標處於超跌與鈍化狀態,如果不進行一次反抽向上抬,就難以再繼續下跌,盤面顯露成交量到地量的局面。反抽的時間和力度一般比反彈要短要弱。證券之星問股
10. 股市中的利潤來自哪裡,這是一個零和博弈的市場么
股市投資是當今社會非常普遍和重要的一個投資渠道,市場的參與者包括了上市公司、投資者、政府等都可以從中獲取利潤。但是從個人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中國股票市場的散戶大部分都是虧損的,也就是市場中一直流傳的七虧二平一贏的說法。
以投資的角度來講,股市應該是一個正和博弈。但是作為一個散戶,為什麼在股市中賺點錢就這么難呢?這里方方面面的因素有很多,我國的股票市場誕生才二十多年,包括制度及投資者結構都還不成熟,絕大部分投資者把股票市場當成了一個猜漲跌的賭博市場,這完全與價值投資的本質脫節了,賭博是零和游戲,所以散戶虧錢就在所難免了。
總結來說,市場是否是一個零和博弈的市場完全取決於投資者投資的心態。雖然我國目前對於市場的政策及制度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但是作為投資者我們都希望這一天的盡快到來,從而我們每個投資者都可以成為一個正和博弈市場的參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