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政府關門有什麼影響
SEC關門,意味著被迫停止新的審批和調查,沒有IPO,包括Uber和Lyft等一些備受期待公司的上市都將放緩;而美國國稅局關門導致無法退稅,將影響消費拉低美國經濟增速。
『貳』 美國政府關門的原因是什麼
新華網北京10月1日電 美國聯邦政府的2014財年已經從10月1日開始,由於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尚未解決新財年的政府預算分歧,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被迫重蹈17年前的關門覆轍。
美國政府一關門歇業,網上立馬嘩然,議論紛紛,歸納觀點,大致有三:
一是幸災樂禍,「哈哈,我們一國慶,美國就關門」;二是大贊美方指責自己,「(美國)政府關門。對國家運轉只是輕微影響。制度優劣真的令人深思。似(試)想我們如政府關門,那還不是天大的事,整個社會還能運轉嗎?政府關門後還能開門嗎?」;三則理性分析,客觀評價,後文將作評述。
對於美政府關門的問題,昨天新華網發文《解讀:美國政府為什麼會關門?要關多久?》回答了公眾的諸多疑問:
美國政府非核心部門關門是大事還是小事?
美國政府非核心部門關門跟中國人有關系嗎?
美國政府部門為什麼會關門?
美國國會為什麼不批准政府預算?
為什麼奧巴馬醫改會惹這么大麻煩?
這次政府部門臨時關門會多久?
政府部門臨時關門對美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美國政府部門關門對其他國家有何影響?
只要讀讀這篇「解讀」文章,心中疑問,自會雲散。不過,諸多「解讀」,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明了「美國政府部門為什麼會關門」的問題,這才是問題的症結所在。美國政府關門歇業,不論對自己還是對世界,都會帶來或多或少的不利影響,美國政府為什麼不顧本國和他國利益,非要關門歇業呢?
美國政府此次關門,是政府預算沒能通過,政府沒錢了。10月1日是美國政府新一財政年度的開始,然而支持政府運作的新財年財政預算卻遲遲得不到批准。按照美國憲法,政府財政預算需要得到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批准方能生效。然而,目前由民主黨把持的參議院和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卻針尖對麥芒,導致預算案遲遲不得通過。預算案不通過,政府就拿不到辦公經費,部分部門只能暫時關門。
以上僅是問題的表象,深層次看,此次關門另有原因。(插入點評)
其實政府預算是「躺槍」,國會兩黨的分歧並不在政府預算案上,分歧焦點是奧巴馬醫改法案。堅決反對醫改的共和黨試圖通過給政府預算附加條件來阻撓醫改實施,而民主黨則堅決反對這種捆綁做法,要求一碼歸一碼,預算是預算,醫改是醫改。所以,美國政府部門臨時關門其實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公平和效率關系沒有處理好。奧巴馬希望給更多窮苦美國人提供醫療保險,醫療改革也已成為奧巴馬第一任期的最重要政績。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窮人的醫保錢最後是要其他人來補貼。為此美國政府加征了部分稅收,而普通人的醫保費用這兩年也因此大幅上漲。共和黨從一開始就反對奧巴馬醫改,在2011年成為眾議院多數黨後,共和黨為了阻撓給奧巴馬醫改撥款或拖延醫改實施,已採取了約40次立法活動。
原野新城點評:
後面兩段才道出此次美政府關門的真正原因。奧巴馬「希望給更多窮苦美國人提供醫療保險」,共和黨發難反對,因為他們代表的富人不願意拿錢搞醫改。共和黨同民主黨吵架,奧巴馬也無法支招。什麼慈善,什麼為富不仁,在富人心裡根本就沒半點位置。管你政府關不關門歇不歇業,反正我富人的乳酪不能動。非但不顧窮人利益,連影響國內「不能提供部分公共服務」,時日一長,還會引發國際金融動盪等等一切後果都顧不得了。美國政府的關門與美國富人的私利就這樣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
搞清楚了美國政府關門的真正原因,我們自然是既不幸災樂禍,也不一味認為美國的月亮總比中國圓。我們要做的是要理智地分析他人,認真地認清自身,吸取人家的教訓,把人家當老師,感謝一番也未不可,這也是「洋為中用」吧。回首自己,可以多問問,房地產是哪些人在壟斷,中石油等地為什麼碩鼠成群,社保基金有多大的漏洞,為什麼總有人嚷嚷要延遲退休而大多數人總反對,退休雙軌制為什麼遲遲不能解決,公布官員財產為什麼總拿不出章程來,如此等等。是不是利益階層也在從中作梗,是不是利益階層也在拖我們政府的後腿,值得一問。
『叄』 美國政府關門事件是怎麼回事
美國政府關門,預算撥款案無法批准,美國政府沒錢可花。預算撥款權力掌握在美國國會手中,國會不通過預算案,就意味著政府不能花錢,很多需要花錢的工程無法繼續,員工的工資也將難以支付。
從1977年到1996年19年間,聯邦政府曾關門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門一次,最短1天,最長21天。其中1995年至1996年,柯林頓政府執政時期,曾兩次關門,導致數十萬政府雇員被遣散回家「待業」。
2013年9月20日開始至30日晚間,在共和黨內「茶黨」等保守勢力的強烈要求下,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至少三次提出不同版本的臨時撥款議案,這些議案都與阻撓奧巴馬醫改實施的內容相捆綁,但都沒有得到民主黨掌握的參議院的通過,最終導致聯邦政府預算至今沒有著落。2013年10月1日,美國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關門。比如民事案件 等等都擱置 還有博物館 公園 景點都關閉不營業 但會保證基本社會的運行,政府雇員有1/3無薪休假!!
望採納!!
『肆』 試分析美國政府關門事件的影響
1資本主義國家的弊端。生產資料的私有。2資產階級的局限性。3美國政黨是大資本家的代言人。
『伍』 如何評價美國關門危機
美國政府關門,是要逼世界就範
此次美國政府停擺表面上看是奧巴馬搞新醫改,美國政府要多花錢,國會未能通過預算方案,實質上是美國正在進行債務重組的並發症。
要知道自從80年代美國經濟模式轉變為債務依賴型以後,國民超前消費,政府財政赤字,就是花的比賺得多,整個國家都在不斷的欠錢。
為了解決債務問題,銀行就推出金融產品,借新債還舊債,於是美國人管政府和銀行借錢,美國政府則發行國債向世界借錢。這種模式的危害已在次貸危機、全球經濟危機中充分暴露。
美國要想繼續借債,就要維持美元的信用,但是美元負債過多,貶值壓力越來越大,信用越來越差。
改變美元獨霸的國際貨幣體系,建立世界各國貨幣組成、以國際貿易份額為標準的新體系是一條出路,但是這會斬去美國的根基,美國不會樂見的。
於是,美國就想通過債務重組來設法降低債務負擔,最簡單的違約方式就是賴賬,可以由此製造一場全球債務危機災難,迫使世界各國接受美國的方案,保住美元的地位繼續借債。
可見,美國政府停擺更像一場政治秀,藉此告訴世界各國:我們的政府沒錢了;將來若賴賬,你們不要怪我;聽我的,我就用新債還舊債。
難怪有評論稱:美國政府關門,是要逼世界就範。
『陸』 美國政府關門意味著什麼對我們中國有什麼影響
美國政府關門,預算撥款案無法批准,美國政府沒錢可花,但是短期隻影響非核心部門,大部分工作照常進行。預算撥款權力掌握在美國國會手中,國會不通過預算案,就意味著政府不能花錢,很多需要花錢的工程無法繼續,員工的工資也將難以支付。從1977年到1996年19年間,聯邦政府曾關門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門一次,最短1天,最長21天。其中1995年至1996年,柯林頓政府執政時期,曾兩次關門,導致數十萬政府雇員被遣散回家「待業」。
2013年9月20日開始至30日晚間,在共和黨內「茶黨」等保守勢力的強烈要求下,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至少三次提出不同版本的臨時撥款議案,這些議案都與阻撓奧巴馬醫改實施的內容相捆綁,但都沒有得到民主黨掌握的參議院的通過,最終導致聯邦政府預算至今沒有著落。2013年10月1日,美國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關門。
對我國的影響短期的不會有太多,只會造成一些小的波動。但是長期,特別是美國一旦債務違約,全球將再迎來一次金融危機。受影響的不僅僅只是我們。
貨幣是建立在信用之上,美元更是建立在美國的信用之上,一旦美國債務違約,影響將及其深遠,及其重大。全球金融將會劇烈動盪。
『柒』 說說美國政府關門事件 你們對此的看法
表面上來看,美國是因為政黨之間的斗爭和美國居高不下的財政赤字導致的,實際上是美國的全球霸權走下坡的表現,經融危機,高額的戰爭費用,國內社會矛盾加劇都是其走下坡的表現。
『捌』 美國政府關門,體現了美國的政體什麼特點
美國人民認為美國政府關門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美國實行的是聯邦制,是地方高度自治的國家。自治是美國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礎。美國五十個州的州長、州議會和各州的市長、市議會全部由民眾投票選出,州長、市長、議員們只對選民負責,不會對聯邦政府和總統負責。 這次美國政府雖然關門,但各州城鄉秩序依然如舊。美國政府關門要到何時才止呢?請不用擔憂,美國是一個有著超強糾錯機制的現代民主法治國家,不同於任何落後專制之國,會保障這個國家按照符合本國人民利益的意願來運轉。美國政府關門是依法進行的。<<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九款規定「除依照法律規定撥款外,不得從國庫中提取仼何款項,一切公款的收支報告和賬目應定期公布」。針對憲法的該款規定,美國1870年通過了<<反預算過度法>>(ADA),明確了政府如何獲得和使用預算,禁止政府超預算花錢。任何聯幫政府公務員違反<<反預算過度法>>將被處以最高兩年監禁並罰款5000美元。政府提出的預算得不到國會批准時,政府應該關門(緊要部門除外)。說直話,政府關門就是因為缺錢,把預算的錢花光了,沒錢去發公務員工資,只有關門。
『玖』 簡述美國政府停擺,並從政治學角度分析中國是否會停擺
美國珍護白天挺被冰川,真的就多放一些,中國似乎會懷挺,嗯,挺背是中國時不會聽的。
『拾』 美國政府關門危機的介紹
美國政府關門危機的總體介紹:
美國政府關門(US government shutdown),預算撥款案無法批准,美國政府沒錢可花。預算撥款權力掌握在美國國會手中,國會不通過預算案,就意味著政府不能花錢,很多需要花錢的工程無法繼續,員工的工資也將難以支付。從1977年到1996年19年間,聯邦政府曾關門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門一次,最短1天,最長21天。其中1995年至1996年,柯林頓政府執政時期,曾兩次關門,導致數十萬政府雇員被遣散回家"待業"。
2013年9月20日開始至30日晚間,在共和黨內"茶黨"等保守勢力的強烈要求下,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至少三次提出不同版本的臨時撥款議案,這些議案都與阻撓奧巴馬力推的美國醫療保險改革實施內容相捆綁,但都沒有得到民主黨掌握的參議院的通過,最終導致聯邦政府預算至今沒有著落。2013年10月1日,美國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關門。2013年10月7日,奧巴馬急簽軍方支薪案,五角大樓9成員工或復工。2013年10月16日晚結束聯邦政府關門。
政府停擺:
自美國國會預算程序於1976年正式執行以來,美國政府一共停擺過18次。在傑拉德·福特與吉米·卡特當政期間,美國一共出現了6次政府部分停擺,受影響的部門為美國勞工部與衛生、教育及福利部。這幾次政府部分停擺持續時間從8天至18天不等,而導致停擺的主要原因則是對墮胎提供聯邦資金補助的爭議。至於羅納德·里根當政期間,美國一共出現了8次持續1至3天的政府完全停擺,這回的爭議則是環繞政府赤字而展開。在喬治·赫伯特·華克·布希治下也出現了相似的持續4天的政府完全停擺。
在比爾·柯林頓當政時期,保守派於1994年共和黨革命後取得了國會的控制權,此後美國政府遭受了兩次分別持續5天和21天的完全停擺。而這次停擺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赤字問題。
2011年危機:
2011年4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不停地與共和黨人商談,希望能就2011年財政預算案達成一致。如果在當地時間8日午夜還沒結果,美國政府就要關門了。
2011年4月5日和6日兩天,奧巴馬與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裡德舉行了兩次徹夜長談。美國媒體稱,總統深夜邀請國會舉行會談,在歷史上並不多見,但是效果並不明顯。
2011年4月6日,白宮眾多新聞官員也大力"宣傳"政府關門的"災難性後果",以對談判施加壓力。參加記者會的《紐約時報》記者稱,美國官員說,政府一旦關門,全美80多萬公務員將放長假。"很多政府部門無人辦公,公園、美術館等公共機構說不定也要關門大吉。法院和軍隊的一些部門也會受到影響。"
2011年4月7日晚,奧巴馬召集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約翰·博納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哈利·里德在白宮開會。這是他們3天內第4次在白宮討論如何避免政府關門。一個多小時後,奧巴馬一臉陰沉,出現在新聞發布廳--雙方沒有就2011年的財政預算案達成一致。距離8日午夜的最後期限時間不多了,美國政府關閉進入了倒計時。
奧巴馬政府向國會提交的2011財政年度預算案一直沒有獲批。美國政府2011財年赤字將創下1.65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雖然奧巴馬政府屢次修改,但是卻在國會屢屢碰壁。
國會山抗議2011財年削減教育相關預算兩黨分歧主要在財政削減幅度上,民主黨要求削減330億美元,共和黨此前要求削減610億美元,有所讓步,眼下主張400億美元。兩項方案數字實際上只相差70億美元,僅僅相當於聯邦政府17個小時的開支,不及2011年財政預算案大約3.7萬億美元開支的一個零頭。
然而,兩黨多次談判,遲遲未能彌合分歧。美國《華爾街日報》說,兩黨寧可冒著讓政府關門的風險也不願讓步,更像是在選民面前比一比誰"在政治上更男人"。
"之所以這樣,和兩黨的政治立場有關。"美國問題學者張博表示,"共和黨歷來反對大政府,該黨推崇自由主義的經濟,認為政府赤字多、支出多並不可取;而民主黨則更關注的是一些社會改良,比如醫改案等,這些都要政府花錢。所以預算制定起來就要多一些。此外,民主黨擔心大幅削減政府開支,會影響經濟復甦的步伐。"
2013年危機進展:
2013年9月27日,美國國會參議院(民主黨把持)通過了一個避免政府關門的臨時預演算法案,發給眾議院(共和黨把持)表決,剔除了此前共和黨提議的禁止給奧巴馬美國醫療保險改革撥款的內容。但是,眾議院當然不會輕易就範。
2013年9月29日凌晨,美國國會眾議院投票通過為期兩個半月的臨時撥款議案,議案同時要求將奧巴馬美國醫療保險改革延期一年實施。
2013年9月30日下午2點,美參議院以54比46票否決了眾議院要求把奧巴馬美國醫療保險改革延遲一年,並取消用於實施醫改而徵收醫療器械稅的臨時撥款議案,這表明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10月1日關門的風險增大。
當前的局面是非常的微妙,共和黨議員們表示不能接受參議院版本,眾議院議長博納說會在30日再發一個修正案給參議院。共和黨人也承認說,眼下還拿不出修正案,畢竟在是否要給奧巴馬醫改法案提供資金支持這個方面上,驢象兩黨的立場是很難調和的。
根據美國立法程序,在年度財政預算沒有獲批的條件下,參眾兩院必須通過完全相同版本的臨時撥款議案並送交奧巴馬簽署生效,方可保證聯邦政府免除關門危機。參議院預定30日復會,留給兩黨的協商時間已經不多。
2013年9月30日,奧巴馬在白宮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如果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在10月1日停擺,馬上就會給美國民眾的生活和美國經濟增長帶來真實的沖擊。雖然軍隊、邊防、公共安全、獄警等核心部門的運營不會受此沖擊,郵局還會照常運營,退休人士的社會保險福利金也會照常發放,醫療保健項目的享有者依舊可以去醫院看病,但是數十萬文職政府雇員將會停工,所有的國家公園將會關門,私營部門申請政府貸款的進程將被迫延期。當晚,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西爾維婭·伯韋爾宣布,由於聯邦政府本財年的預算已經耗盡,而國會尚未批准新財年的預算或臨時撥款議案,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被迫關門。她敦促國會應當盡快批准臨時撥款議案,使得政府可以正常運轉,並盡快通過新財年的政府預算。
2013年10月1日,美國聯邦政府的2014財年開始,由於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尚未解決新財年的政府預算分歧,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被迫關門,此次聯邦政府"關門"風波將持續多久取決於兩黨何時能解決預算分歧。奧巴馬對軍隊發表電視講話時說,盡管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被迫關門,美國在國內和國外的軍隊將正常運轉,國會兩院都已通過議案讓軍人可以在政府關門期間按時領取工資。造成本次美國兩黨分歧無法彌合的關鍵原因在於即將全面推行的奧巴馬美國醫療保險改革法案。同時美國各州的健保交易所也將開張,該交易所是美國醫療保險改革法法案中擴大醫保覆蓋面的核心舉措,旨在為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提供政府補貼的醫保產品。
美國政府關門已使兩黨"戰火"迅速燒至美債。奧巴馬和財政部輪番發難,均稱如果美債半個月後違約,將引發甚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屆時,美國政府已有73萬多人被迫休假。
2013年10月2日,美國白宮通報,受政府關門所迫,奧巴馬決定取消訪問馬來西亞和菲律賓。
2013年10月3日,奧巴馬總統呼籲眾議院議長博納立刻將參院通過的臨時預演算法案發眾院全院投票表決,從而結束眼下這場鬧劇。同日,著名股神巴菲特接受美CNBC電視台訪問時表示,他相當擔心政治僵局,認為情況將會惡化到"極度白痴"(extreme idiocy)的程度,痛斥共和黨不惜以國家倒債為要脅,否定推行美國醫療保險改革,但預言這種招數無法持久。
2013年10月4日,據外電報道,印度尼西亞稱,由於美國聯邦政府關門,美國總統奧巴馬將缺席將於巴厘島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
奧巴馬急簽軍方支薪案:五角大樓9成員工或復工
據香港《文匯報》10月7日報道,美國政府停運令國防部文職員工被迫無薪放假,不過司法部研究過停運前由總統奧巴馬緊急簽署生效的軍方支薪法案後,認為法案適用於直接支持軍人的後勤職員,因此防長哈格爾前日已下令五角大樓大部分文職人員,於本周起重返崗位。
負責審計的副防長黑爾表示,暫時未能估計確實復工人數,但大概超過90%。他表示,國防部受影響文職員工數目約為35萬,少過報道指的40萬,按此推算,復工人數約為31.5萬,相當於全體被迫放無薪假的公務員的40%。
結束聯邦政府關門
2013年10月16日晚,美國國會參議院投票通過議案結束聯邦政府關門。
美國會達成預算協議
2013年12月16日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眾議院通過為期兩年的財政預算協議,而協議也即將在參議院表決,以避免政府關門重演。
報道稱,這份由共和黨眾議員萊恩(Paul Ryan)和民主黨參議員默里(Patty Murray)協商而成的預演算法案模糊且不夠具體,對較為存在困難和分歧的問題採取迴避做法。然而國會明年的議程全都是一些具體問題,包括提高舉債上限、政府各項目的資金提供、移民政策改革以及通過一項農業法案。
危機影響:
(1)聯邦政府雇員可能放假
只有政府關鍵部門雇員會在政府關門期間工作,如空管人員、邊境巡邏人員、食品監督員、國會議員和總統等。2011年類似政府關門期間,210萬聯邦雇員中有80萬人放假。
(2)首都華盛頓將垃圾遍地
在聯邦政府關門的情況下,華盛頓特區將禁止使用當地財政資金,垃圾的清掃工作將暫停。
(3)逛不了國家公園、動物園和博物館
所有的國家公園將被關閉(如著名的黃石公園等),身處公園露營區和其他設施區域的遊客將在48小時內撤出,部分國家博物館將關閉。一些遊客中心也將被關閉:紐約的自由女神像、費城的獨立大廳以及華盛頓紀念塔等都包括在內。
(4)外國人訪美簽證時間會延遲
1996年美國政府關門期間,每天的簽證申請量達2萬-3萬份,到時將會嚴重積壓。
(5)市場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