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王延明上海財經

王延明上海財經

發布時間:2021-05-15 11:02:35

❶ 科學教育分類達人 王延明

1、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上海財經大學MPAcc中心主任
3、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ACCA)培訓公會資深教授
4、曾擔任深圳盈科技術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5、長江商學院財務負責人
擅長領域:
稅務籌劃成本控制預算管理 財務報表分析
授課風格:
其培訓特點深入淺出、清晰有條理、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實戰性強。授課風格風趣幽默、理論緊密結合工作 實際、生動易懂,善於運用故事、游戲、角色扮演、研討、互動等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2 科研成果
在國家級權威期刊CSSCI:《經濟研究》(2002)、《管理世界》(2003)、《稅務研究》(2003)、《經濟管理》(1999、2003、2005)等雜志發表若干篇文章,獨立出版一本專著(2004),合著一本(2001),編著一本(2002)
「策略性成本降低法」 《經濟管理》 1999.3
上市公司所得稅率變化的敏感性分析」《經濟研究》2002.9
「上市公司所得稅負擔研究」《管理世界》2003.1

❷ 所得稅會計研究

所得稅會計研究
目前,隨著國家相關財務與會計和
稅收政策、法規的不斷出台,我國「會稅
分家」的輪廓已經清晰,所得稅會計不僅
僅是理論問題,它的實際應用問題也已
擺在人們面前,關注所得稅會計的研究
顯得十分必要。
一、基本概念(術語)及所得稅會
計的屬性界定
(一)基本概念:所得稅會計作為一
門獨立的會計學科必然涉及一些專門術
語。收益概念在所得稅會計研究中是非
常重要的,因為由此派生出的會計收益
與應稅收益概念是所得稅研究的出發點。
同時又據此衍生出所得稅會計的歸屬性
概念:所得稅費用與應納所得稅。1、會
計收益與應稅收益。會計收益,也稱賬面
收益、報告收益,是根據財務會計准則的
規定,通過財務會計准則,盡可能精確地
計量企業的經營成果,以利於實現財務
會計對外報告的目標。應稅收益,也稱計
稅利潤、納稅所得,是根據國家稅法及其
實施細則的規定計算確認的收益,也是
企業申報納稅和政府稅收機關核定應稅
額的依據。應稅收益的確認受稅法約束,
並因政府修訂稅法而變化。2、所得稅費
用與應納所得稅。所得稅費用是根據權
責發生制原則確認的,與當期收入相配
比的所得稅金額。它是根據財務會計准
則計算的,企業當期所創造的收益所應
負擔的所得稅費用。應納所得稅是根據
稅法規定,按照適用稅率和規定的稅基
(計算的企業當期對政府的納稅責任)。
(二)計稅差異:會計制度和稅法兩
者的目標不同,對收益、費用、資產、負
債等的確認時間和范圍也不同,從而導
致按會計制度計算的「稅前會計」和按稅
法計算的「應稅收益」之間產生差異。通
常將這種差異稱為「計稅差異」。美國「財
務會計准則公告」中引入全新概念——
暫時性差異,它包括時間性差異和由於
計量方式不同而產生的差異。1、永久性
差異:我國強調的是「計算口徑」,側重
核算。因此,由於企業一定期間的稅前會
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計算的口徑不同
所產生的差異稱為「永久性差異」。2、暫
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的跨期攤配是所
得稅會計的核心問題,因此必須對暫時
性差異加以界定。第一類,時間性差異,
指稅法與會計制度在確認收益、費用或
損失時的時間不同而產生的稅前會計利
潤與應稅所得額的差異。(1)先在財務報
表上確認,後列入應稅收益的收入或利
得。(2)先列入應稅收益,後在報表上確
認的收入或利得。(3)先在報表上確認,
後列入應稅收益的費用或損失。(4)先列
入應稅收益,後在報表上確認的費用或
損失。第二類,確認計量方式不同造成的
差異。(1)因稅收減免造成可折舊資產稅
基減少。(2)用遞延法進行會計處理的投
資減免稅。(3)當報告貨幣就是功能貨幣
時國外業務的影響。(4)通漲指數導致資
產稅基增加。(5)按購買法核算的企業合
並。
(三)屬性界定;所得稅的本質(性
質)。各國的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對所
得稅的性質有「收益分配觀」和「費用觀」
兩種不同的觀點。「收益分配觀」認為,向
政府繳納的公司所得稅與股東分配的股
利一樣,具有分配企業收益的性質,只不
過分配的對象是國家而已。它是財政觀
上的所得稅。「費用觀」則認為,在會計
報表中,公司所得稅可視為企業為獲得
收益而發生的一種支出,是費用性質的
項目,它是會計觀上的所得稅。這兩種觀
點是對所得稅從不同的視角得出的結論,
那麼,在我國所得稅究竟是費用還是收
益的分配呢?其劃分的關鍵取決於報表
的向導。如果一個國家的報表導向主要
是為投資者、債權人服務,則所得稅就應
視為費用;如果是為企業管理當局服務,
所得稅必然被看作收益的分配。2、所得
稅會計的屬性。所得稅會計就是研究如
何處理按照會計制度計算的稅前會計利
潤或虧損與按照稅法計算的應稅所得或
虧損之間差異的會計理論與方法。
二、關於我國所得稅會計框架的設

構建我國所得稅會計框架主要針對
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構建原則問題,是從
所得稅會計系統的「外部」來考慮的,即
我國當前未來的所得稅會計系統的建立
怎樣與其所處環境融為一體;第二個是
其框架結構應包含哪些內容,是從所得
稅會計系統的「內部」構造來考慮的。
(一)構建原則。立足當前,面向未
來。這是從時間角度考慮的。相比而言所
得稅會計比財務會計更具「時效性」。因
為所得稅會計更多的受稅法及相關法規、
條例的約束。構建我國的所得稅會框架
應把握一個「度」的問題:過於重視現實
操作性,可能存在很快過時的風險,而太
超前幾乎沒有任何現實意義,又顯得華
而不實。因此,從時效性考慮,應盡可能
面向未來,同時又留有餘地。2、紮根本
國,放眼世界。構建我國的所得稅會計,
要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經驗,
博採眾長。從國內情況看,企業的類型很
多,因此在構建所得稅會計時,要盡可能
適應各種類型的企業。
(二)我國所得稅會計框架的設想:
1、我國所得稅會計的理論框架。所得稅
會計的理論框架是由目標、假設、概念、
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等組成,它們之間
存在內在的邏輯關系。(1)所得稅會計的
目標:所得稅會計是財務會計信息系統
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系統內各
系統之間的目標是一致的,這樣作為子
系統的所得稅會計目標自然與母系統的
財務會計目標相一致。這就決定了所得
稅會計必須圍繞財務會計的總目標服務,
真實反映會計利潤和納稅所得之間的差
異。(2)所得稅會計師的基本假設:所得
稅會計是財務會計中專門處理會計收益
和應稅所得之間差異的會計程序。這決【參考文獻】
1、何亮、康德彬.所得稅會計理論結
構初探[M].會計文苑,2008(4)
2、所得稅會計應用的問題[J].會計信
息,2007(8)
3、葛家澍.中級財務會計學[M].中國
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9)
4、王延明.所得稅會計與稅收籌劃
[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2)
定了它的基本假設主要是以下四項:A、
會計主體假設:會計主體,又稱為會計實
體、會計個體,是指會計信息所反映的特
定單位或組織,它規范了會計工作的空
間范圍。B、持續經營假設:持續經營是
指在可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
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
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有了這種假設,一
些公認的所得稅會計實務處理方法才能
被廣泛採用,如處理時間性差異的納稅
影響法。同時企業有關所得稅記錄和納
稅申報才能真實可靠。C、會計分期假設:
國家稅務部門需要及時了解企業的經營
狀況,需要企業定期提供決策和征稅依
據的財務信息,發揮稅收杠桿的作用。所
以企業必須將連綿不斷的經營活動劃分
為若干個相等期間來計算損益,及時繳
納稅金。同時這種假設也為跨期攤配程
序提供了理論依據。D、貨幣時間假設:
在貨幣時間價值的前提下,時間性差異
導致使用貨幣的利益並不限於一個年度,
真正利益在於當該項目是循環發生時,
實際上獲得的利益將遠遠超過在短期內
使用資金的利益。因此,在所得稅會計
中,應以貨幣時間價值代替貨幣計量假
設。(3)所得稅會計的基本概念。開篇第
一部分已述及,在此不再贅述。(4)所得
稅會計的基本原則。A、除非獲得批准,納
稅人必須一貫地採取某些會計處理方法;
B、納稅人採用的財務會計方法必須清晰
地反映納稅人的所得;C、對於已在財務
報表中確認的全部事項的當期或遞延稅
款,應確認為當期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或
資產;D、根據現行稅法的規定計量某一
事項的當期或遞延所納稅款,以確認為
當期或未不年份應付或可退還的所得稅
金額;E、為確認和計量遞延所得稅負債
或資產,不須預計未來年份賺取的收益
或發生的費用的應納稅款,或已頒布稅
法或稅率變更的未來執行情況。(5)所得
稅會計模式。從不同角度對所得稅本質
的理解,派生出兩種不同的所得稅會計
處理程序,即「分配觀」下的「應付稅款
法」和「費用觀」下的「納稅影響法」。兩
種模式的關鍵差別在於對「時間性差異」
的會計處理上。應付稅款模式的理論基
礎是「分配說」在實踐中,會計制度嚴格
遵從稅法要求,目標一致,故不存在時間
性差異的特點是簡便易行,過去我國一
直沿用。納稅影響模式基於「費用說」,適
用於權責發生制會計。這種模式承認會
計目標和稅法目標有所不同,時間性差異
應予以確認,因而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數
據有可能不一致,這一模式涉及復雜計算
過程,且方法頗多,存有爭議,但仍被世
界上大多數國家所運用,可以說是所得稅
會計方面的「國際慣例」。2、所得稅會計
結構。所得稅會計的結構是由現行的稅制
結構決定的,並隨著稅制結構的變動而變
動。它與稅制結構的不同之處在於稅制結
構是從國民經濟整體的角度來考慮的,而
所得稅會計結構則是從企業角度出發,根
據企業所屬行業規模來決定的。
三、所得稅會計處理的基本方法
(一)應付稅款法:是指企業不確認
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金額,按照
當期計算的應交所得稅確認為當期所得
稅費用的方法,處理分錄為: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這種方法雖
然簡便,但違背了財務會計的基本原則
—權責發生制,以致逐漸被淘汰。
(二)納稅影響會計法:納稅影響會
計法,是指企業確認時間性差異對所得
稅的影響金額,按照當期應交所得稅和
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影響金額的合計,
確認為當期所得稅費用的方法。處理分
錄為:借:所得稅,貸:應交稅金—應交
所得稅,借或貸:遞延稅款等等。

❸ 哪位知道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教授王延明的博客謝謝

我只知道他的郵箱,你可以先發個郵件試試,管他要一下博客[email protected]

❹ 上海財經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本人是一名14級上海財經大學的本科學生,很開心地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對於一所財經院校,大家潛意識里會覺得更多的優秀課程是和財經相關的課程,沒錯,但是財大的專業還是比較齊全的,試著想像一下財大學子在上《紅樓夢與傳統文化》的場景,是的沒錯,就是柳岳梅老師開設的這門課讓我愛上了紅樓夢,雖然身為財經院校的學子,但我也依舊有一顆熱愛文學,提升文學素養的跳躍的心。看到此條答案的財大小夥伴可以考慮一下這門課哦,超級推薦!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❺ 求萬方資料庫的一篇論文,上面只有文摘,要全文,急。

論證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論證的目的在於揭示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一)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①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論證方法。
表明自己的態度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這些看法和主張必須是經過認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實踐,確實是自己所獨有的正確的認識和見解,或者是切實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張。要使讀者感到有新意,增長知識,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2)必須圍繞所論述的問題和中心論點來進行論證。開篇提出怎樣的問題,結篇要歸結到這一問題。在論證過程中,不能離題萬里,任意發揮,或者任意變換論題。如果有幾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都要與中心論點有關聯,要從屬於中心論點。所有論證都要圍繞中心論點進行。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論點和中心論點。議論文的邏輯性很強,論證必須緊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礎之上。在立論的過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錯誤的見解和主張,加以否定和辯駁,以增強說服力,使讀者不會誤解自己的觀點。

閱讀全文

與王延明上海財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排排網基金大師 瀏覽:612
投資人白皮書 瀏覽:646
我國目前外匯管理制度 瀏覽:205
股票旭日初升是什麼意思 瀏覽:719
基金融資是指 瀏覽:957
伯克國際外匯 瀏覽:152
飛馳環保股票 瀏覽:980
農行科創基金哪兒買 瀏覽:879
免費下載股票書 瀏覽:287
10億刀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52
6元港幣兌換人民幣多少元 瀏覽:539
信貸員借用客戶貸款 瀏覽:205
海源機械股票價格 瀏覽:869
焦炭期貨1809杠桿 瀏覽:419
11月27日白銀價格 瀏覽:615
銀行盈利和股票價格的關系 瀏覽:811
河南藍信股票 瀏覽:128
天津嘉睿匯鑫投資樂視 瀏覽:359
海南高速15日主力資金流入 瀏覽:158
高郵小額貸款公司 瀏覽: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