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天氣的水文特點
上海地區河湖眾多,水網密布,境內水域面積697平方公里,相當於全市總面積的11%。上海河網大多屬黃浦江水系,主要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川揚河、淀浦河等。黃浦江源自安吉,全長113公里,流經市區,江道寬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終年不凍,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蘇州河上海境內段長54公里,河道平均寬度45米。上海的最大湖泊為澱山湖,面積大約為62平方公里。
㈡ 水文特徵
總的來說,水文特徵包括如下幾點:
a.徑流量
b.含沙量
c.有無汛期(凌汛)
d.有無結冰期
e.水能資源是否豐富
f.水位
g.補給類型(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冰雪融水等)
㈢ 水文特徵包含哪些方面
總的來說,水文特徵包括如下幾點:
a.徑流量(徑流量大小和徑流量的季節、年際變化)
b.含沙量
c.有無汛期/凌汛
d.有無結冰期
e.水能資源是否豐富
f.流速
g.補給類型(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冰雪融水等)
h.水位
所以說,河流的水文特徵包括徑流量,含沙量,汛期,結冰期,水能資源,流速,河流補給類型及水位。
外流河的水文特徵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影響河流水文特徵的因素主要是氣候因素,對應如下:
外流河水文特徵
原
因
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節變化
由降水決定的。夏季降水豐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減少,水位下降。降水的季節變化大,河流流量季節變化也大。
汛期長短
雨季開始早結束晚,河流汛期長。雨季開始晚,結束早,河流汛期短。
產生凌汛現象的河流必須是有結冰期,且由低緯流向高緯,同時水量較大(凌汛是由洪水泛濫引起的自然災害)。內流河一般不產生凌汛現象,因為內流河水量小,冬季有枯水期。
含沙量大小
外流河含沙量是由植被覆蓋情況和土質狀況決定的。植被覆蓋差,土質疏鬆,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而內流河含沙量與植被覆蓋率關系不大。
有無結冰期
由流域內最低氣溫決定的。最低月氣溫在0℃以下河流結冰,0℃以上無結冰期。
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決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緩慢。
水能資源是否豐富
取決於流量和水位落差
基本都有地下水補給,內陸地區(如我國西北)冰川融水補給,冬季有降雪,積雪春季融化補給河流
㈣ 水文特徵是什麼
總的來說,水文特徵包括如下幾點:
a.徑流量
b.含沙量
c.有無汛期(凌汛)
d.有無結冰期
等諸多因素
河流的水文特徵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節變化,含沙量,流速,
結冰期。
影響河流水文變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補給,即水源。
外流河的水文特徵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影響河流水文特徵的因素主要是氣候因素,對應如下:
外流河水文特徵
原
因
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節變化
由降水決定的。夏季降水豐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減少,水位下降。降水的季節變化大,河流流量季節變化也大,
汛期長短
雨季開始早結束晚,河流汛期長。雨季開始晚,結束早,河流汛期短。
含沙量大小
由植被覆蓋情況和土質狀況決定的。植被覆蓋差,土質疏鬆,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有無結冰期
由流域內最低氣溫決定的。月均溫在0℃以下河流結冰,0℃以上無結冰期。
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決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緩慢。
㈤ 黃浦江的水文特徵
黃浦江徑流常年較為穩定,且年內分配相對均勻,平均流量約為每秒324立方米。受長江口潮汐水流的影響,黃浦江水流呈往復運動。距河口80公里的松浦大橋水文站統計,多年平均凈流量為319立方米每秒,折算凈泄量為100億立方米,均為太湖流域來水。因此長江口和太湖的客水通過黃浦江調蓄,再加上沿岸各口與江島的進潮量,和當地降雨產生的徑流量,上海全市總地表水資源量可達590餘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為每年524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2倍,水資源量較為充裕。
根據吳淞口潮位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高潮位3.25米,平均低潮位1.02米,平均潮差為2.20米,平均潮漲歷時為4小時34分,平均落潮歷時為7小時52分,呈不規則半日潮。潮波自河口向上游逐漸變形,漲潮歷時縮短,落潮歷時延長。浦江河口最大漲潮水量為1.25億立方米(歷時5小時41分),每潮平均凈進潮水量約5800萬立方米,年平均進水量達440餘億立方米,故有「漲的東海潮,進的長江水」之說。
黃浦江是湖源合流,泥沙主要從吳淞口漲潮進入。懸沙量一般是下游大於上游,漲潮大於落潮,大潮含沙量高於小潮含沙量,靠近邊灘水體含沙量大於主槽含沙量。受長江來水來沙的影響,黃浦江下游段河床存在明顯的「洪淤枯沖」特點,季節性沖淤幅度在0.4~1.2米,略大於長江口攔門沙河槽季節性沖淤幅度。
㈥ 各個區域的水文特徵
一、世界萊茵河:發源於阿爾卑斯山脈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該河流經西歐最發達的經濟區----魯爾區,具有較高的航運價值。該河流的水文特徵:水量較大,水量的季節變化小,流速平穩,無明顯的汛期,無冰期,含沙量小。(結合西歐的氣候和地形特點: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流經的多為地勢低平的平原地區)伏爾加河:自北向南注入裏海,為世界最長的內流河。流經俄羅斯經濟發達的歐洲部分,航運價值很高。其水文特徵:為內流河,靠積雪融水和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徑流量不大,春季徑流量最大(有積雪融水補給),冰期較長。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地區的三大河流:自西向東依次為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葉尼塞河為二大地形區分界河。三條大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經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區。水文特徵:水量較大(有冰雪融水和大氣降水,越往東大氣降水越多,而緯度高且植被覆蓋好,蒸發量較小),含沙量較小,冰期長,且河流的下游地區有凌汛,水能豐富。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上的河流:西側水系流程短,水流急,豐富的水能,而東側的支流路程較長,水流較緩,流入波羅的海。剛果河:地處赤道熱帶雨林氣候區,流經剛果盆地,注入幾內亞灣。水文特徵:水量很大(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積廣,支流多,匯水多),徑流量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小(流經地區植被覆蓋好),無冰期,但水流急,水能豐富。剛果河兩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變化。難點:剛果河徑流量最大的季節是秋季(見大圖冊P19):剛果河南北兩側的支流分別流經南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區的濕季為每年的6---10月,而南半球則是9月到次年的5月,當南北半球的支流同時進入雨季時,剛果河的水量最大,所以是秋季。尼日河:這條河流流程長,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區發源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量大,徑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徑流量有所減少(降水量有所減少,加之熱帶草原區的動物飲用水),下游在奈及利亞境內,降水量又增加,徑流量有所回升,但不明顯(下游在奈及利亞境內有大片的種植園農業,灌溉水量增大)。尼羅河:世界最長的河流,主要流經埃及和蘇丹,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該河流經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區,降水量較少,而蒸發旺盛,總徑流量不是很大。其上游有兩支流,分別是靑尼羅河和白尼羅河。這兩支流分別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流經的主要是熱帶草原氣候區,兩支流的水量較大。但白尼羅河的徑流量變化較小,因其源頭發源於赤道附近,降水季節變化小,又有維多利亞等湖泊的調節。而尼羅河下游為地中海氣候,冬季降水量較多。所以尼羅河的水量特徵:河流水量不是很大,季節變化大,其中秋季是徑流量最大的季節(原因同剛果河類似),且從上游到下游的變化是大----減少。含沙量較大,汛期為每年的6---9月(定期泛濫是尼羅河突出的水文特點)。贊比西河:位於非洲南部地區,橫穿東非高原,其上游為東非大裂谷的起點,經過熱 帶草原氣候區,其主要的水文特徵是:水量季節變化大,汛期為10月到次年的5月,水流急,上游有莫西奧圖尼亞瀑布。墨累---達令河: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部的背風位置,發源於東部的大分水嶺,自東北向西南注入印度洋。從上游到下游分別流經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熱帶草原氣候區和地中海氣候區。密西西比河:流經北美的中央大平原地區,流域面積廣,支流多,水系結構呈樹枝狀。其最長的支流為密蘇里河。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相通,構成龐大的內河運輸網。其水文特徵:徑流量大,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均較大,流速較穩,含沙量較小。亞馬孫河:世界最大的河流,自西向東注入大西洋。地處赤道及附近地區,支流發育多,流域面積大,徑流量很大,且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小;流經亞馬孫平原地區,水流緩慢,但南北兩側的支流由於流經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帶,落差大,水流急,具有豐富的水能;含沙量小,但近年來有增大的變化,主要是由於熱帶原始森林早大規模的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加重,含沙量有所增加。阿姆河和錫爾河:發源於帕米爾高原地區,向西北注入鹹海,為內流河。依賴於高山的冰雪融水補給,徑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徑流量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有冰期,以夏汛為主。這兩河為中亞重要的灌溉水源,流經圖蘭平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位於西亞,上游發源於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區,流經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等。上游地區受地中海西風的影響,冬季降水量大,而下游流經的是熱帶沙漠氣候區,降水量少,蒸發旺盛,加之農業灌溉用水,徑流量較少。該河徑流量最大的季節是冬季。(大圖冊P19)印度河:流經巴基斯坦國家,發源於中國的青藏高原,注入阿拉伯海。源頭靠高山冰川融水補給,中下游流經熱帶沙漠氣候去,該河流的徑流量亦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恆河:水量較大,水量的季節變化也大,汛期出現在6---9月,靠大氣降水補給為主(西南季風),含沙量較大(流域內人類活動頻繁,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其入海口附近常發生洪澇災害。中南半島上的河流:水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均較大(中南半島的「浮稻」即說明),水流較急(地形起伏大),水能豐富。水系南北縱列分布,流域上游窄下游變寬。二、中國1、內流區和外流區外流河: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額爾齊斯河)。內流河: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與200MM等降水量線接近。2、外流河水文特徵差異及原因地區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無結冰期東北黑龍江、松花江水量豐富(流經濕潤半濕潤區)汛期較短(有春汛、夏汛)少(森林茂密)長(緯度高,位於寒溫帶、中溫帶)秦嶺—淮河以北遼河、海河、黃河水量較小(流經半濕潤、半乾旱地區)汛期短(雨季短)大(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短(位於暖溫帶)秦嶺—淮河以南長江、珠江水量豐富(降水量大,流經濕潤地區)汛期長(雨季長)小(流域內植被好)無(亞熱帶,冬季均溫0°C以上)3、內流河水文特徵③ 塔里木河:7~9月為汛期 。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態環境問題:下遊河段來水量銳減,河道乾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嚴重沙化,生態環境惡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區不斷開墾土地,農業用水急增,加之溫室效應,蒸發加強,導致下遊河流水量減少甚至乾涸。 4、我國主要的外流河水文特徵比較長江:徑流量大,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均較大,汛期較長(6---9月)以夏汛為主,無冰期。分段分析:從源頭到宜昌為上游:水流急,水能豐富;水量逐漸增大(沿途接納支流),含沙量較小,河道較窄。 從宜昌到胡口為中游:流量大增,水流趨緩,含沙量增大,河道彎曲。 從胡口到入海口為下游:江闊水深黃河:分段分析:源口到河口鎮為上游:水流急,水能豐富,水量逐漸增大,沿途有湟水、洮河等支流匯入,但流經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又有所減少,含沙量較小,在寧夏段有凌汛現象。(初冬和早春) 河口鎮到舊孟津為中游:含沙量大(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支流眾多,水量較大,但季節變化很大,水位會暴漲暴落) 舊孟津到入海口為下游:地上河,無支流匯入,流域變窄,流速緩慢,在山東境內有凌汛現象。(時間同上)東北河流(黑龍江、松花江):水量較大,季節變化大,有積雪融水和大氣降水補給,一年有春汛和夏汛,含沙量小(植被覆蓋高),流速平緩(東北平原),冰期長。西南地區的河流(橫斷山區):水量大,季節變化大,水流急,水能豐富,含沙量較小,流域面積窄,支流較少。汛期在夏季。汛期較長。但在四川盆地、雲貴高原等部分地區會出現秋汛現象。東南地區(珠江、閩江等):水量豐富,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大;無冰期;含沙量較小(植被覆蓋率高);水流較急,尤其是流經低山丘陵地區的。汛期較長,出現在夏秋季節。(秋季東南沿海有台風影響)
㈦ (1)比較合肥市·上海市地理位置,氣溫,降水的差異(2)分析安徽省甲湖上,下遊河段水文特徵
地理位置:合肥市在內陸 上海市在東南沿海
氣溫:上海位於沿海位置年溫差較小
降水:上海處於沿海地區,降水比合肥豐富
(2)巢湖的上游是長江,
長江的上游水文特徵:落差大,水流急,多峽谷,水力資源豐富
長江的下游水文特徵:地勢平坦,水流輕緩,多淡水湖泊,受亞熱帶季風影響,夏季水位高,易發洪澇,冬季水位低,但總體水平相對穩定,
㈧ 水文特徵包括哪些
河流水文特徵有
①水位(決定於河流補給類型,以雨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降水特點決定;冰川融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氣溫特點決定),②流量(以雨水補給的河流,看
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決定於流域內地面植被狀況),④結冰期有無或長短(最冷月月均溫),⑤水能蘊藏量(由流域內的地形、
氣候特徵決定)
㈨ 南京至上海段水文特徵
長江支流流域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的有48條;5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雅礱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烏江、沅江、湘江、漢江和贛江等9條。其中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超過10萬平方公里,以嘉陵江流域面積最大,約16萬平方公里。中國大部分的淡水湖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面積較大的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
長江源於唐古拉山脈,在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西南側。這里冰川廣布,姜跟迪如冰川的冰雪融水就是長江的源頭。從江源到入海口,可分為三大段:四川宜賓以下始稱為長江;湖北宜昌以上為長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為長江中游;從湖口至入海口(崇明島)為下游。上游段約長3500公里,楚瑪爾河是長江的北源;木魯烏蘇河是長江的南源,流程較長,水量也較多,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其最長支流沱沱河應為長江的正源。自當曲河口到青海玉樹一段稱通天河,長813公里,河道較寬,水流舒緩。自玉樹到宜賓稱為金沙江,古稱麗水,從北向南流,穿過橫斷山脈,到雲南石鼓附近折向東北入四川盆地,在宜賓與岷江匯合,全長2300公里。自宜賓以下才稱長江。 中游段約長1000公里,因流經四川盆地,故俗稱川江。從宜賓到重慶,河道頗曲折。自奉節白帝山到宜昌南津關一段,江水穿過四川與湖北邊境山區的大峽谷地帶,自西至東有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統稱三峽,全長204公里,灘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稱為長江天險。 下游段約長1850公里,江水落差甚小,水流緩慢,江面寬闊,一般都超過2公里,最窄處也有650米。
長江河道非常曲折,尤其是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磯一段,古稱荊江,素有「九曲回腸」之稱。由於流速緩慢,泥沙淤積過多,每當汛期來臨,就極易潰堤、造成河水泛濫,所以,那裡自古就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從宜昌到蕪湖一段,兩岸湖泊極多,其中以洞庭湖和鄱陽湖最大。洞庭湖是長江的天然水庫。江水入江蘇後,因受山勢所阻,向東北繞過寧鎮山地。自鎮江以下,折向束南,進入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湖泊星羅棋布,水道交織似網,一片水鄉澤國景象。江口竟寬達八十公里,呈現江海相連的壯觀景色。 長江兩岸多名山大澤,風光秀麗,有許多游覽勝地。由於流程長,流域廣,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中游有「天府之國」,下游多「魚米之鄉」,物產豐富。中華民族的搖籃雖在黃河流域,但據史載,周武王滅殷後,領域南達長江流域,此後黃河、長江兩流域便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重心。
沿江有不少名城,如重慶、宜昌、武漢、南京、上海等。上海更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兩岸有許多名勝古跡,是了解中國歷史的珍貴資料,還有不少神話傳說,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產。 長江干支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橫貫東西、縱連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動脈,航道總長八萬多公里。萬噸級輪船可達南京,8000噸級可達瀘州(豐水期)。
長江由河源到河口橫跨中國地形上的三級巨大階梯,穿過不同的地質構造和岩層,沿途接納支流的匯入,對長江的河谷形態和水流特性產生不同的影響。按水文、地貌特點把幹流劃分為上、中、下游3段:從河源至宜昌市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為中游段,湖口以下為下游段。
①上游段。上遊河段橫跨兩個地形階梯。長4529千米,占長江長度72.0%。流域面積100.6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的55.6%。上游的沱沱河和通天河(從囊極巴隴至巴塘河口),河流流行於第一階梯——青藏高原腹地內。因在高原頂部,河谷開闊,河槽寬淺,一般河寬300~1700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緩慢散亂,汊流很多。從巴塘河口到宜賓稱金沙江,是第一至第二階梯的過渡地段,這里地形突變,山高谷深,除局部河段為寬谷外,河流穿行於峽谷之中,比降大,河水湍急。到雲南石鼓以下,突然轉向東北流,著名的虎跳峽就在石鼓以下35千米的地方。峽長16千米,最窄處僅30米。出虎跳峽後、穿越雲貴高原北部,到四川省新市鎮以下進入第二級階梯,在宜賓附近匯集了岷江之後,才稱長江。自宜賓以下至宜昌之間長1030千米,習慣上稱川江。河道蜿蜒於四川盆地之內,河床平緩,沿途接納沱江、嘉陵江和烏江等眾多支流,水量大增,江面展寬。過奉節白帝城,長江穿行在第二階梯至第三階梯的過渡地段,切過七岳、巫山和黃陵3個背斜,兩個向斜,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長約200千米,峽谷與寬谷相間排列。
②中游段。長江出三峽從宜昌以下,進入第三級階梯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寬,水流緩慢,河道彎曲。長927千米,占長江長度14.7%。流域面積67.9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37.6%。其中,從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磯一段,長約420千米,因古代為荊州地區,所以取名為荊江。荊江又分長為上荊江(枝城至藕池口)和下荊江(藕池口至城陵磯)兩段。下荊江河彎發育,素有「九曲回腸」之稱。中游兩岸湖泊眾多,江湖相通,構成龐大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長江接納兩大水系以及直接入江的支流來水後,水量猛增一倍以上。湖口以下進入下游段。
③下游段。水深江寬,從湖口到入海口,長844千米,占長江長度13.3%。流域面積12.3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的6.8%。江蘇省揚州、鎮江一帶的長江幹流又稱揚子江。得名於這一帶古代有揚子津和揚子縣,現在外國人常用揚子江這一名稱泛指整個長江。在大通以下受潮汐影響,進入長江口的平均潮流量達26.6萬立方米/秒,是長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的8.8倍。在一般情況下,一次進潮總量約為32.5億立方米,大潮時可達45億立方米。由於海水倒灌,使江水流速減緩,所攜帶的泥沙便在下遊河段,尤其是靠近河口段沉積下來,因此,在江心形成了數十個大小不一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是崇明島。
㈩ 水文特徵有哪些
水文特徵包括如下幾點:
a.徑流量(徑流量大小和徑流量的季節、年際變化)
b.含沙量
c.有無汛期/凌汛
d.有無結冰期
e.水能資源是否豐富
f.流速
g.水位
所以說,河流的水文特徵包括徑流量,含沙量,汛期,結冰期,水能資源,流速及水位。
(10)上海地區水文特徵擴展閱讀:
外流河水文特徵:
1,汛期長短
雨季開始早結束晚,河流汛期長,雨季開始晚,結束早,河流汛期短。
產生凌汛現象的河流必須是有結冰期,且由低緯流向高緯,同時水量較大(凌汛是由洪水泛濫引起的自然災害)。內流河一般不產生凌汛現象,因為內流河水量小,冬季有枯水期。
另外,像我國東北部的河流,一年會有兩個汛期,一個春汛和一個夏訊,春汛是因為季節性冰雪融水,夏汛則是因為雨季。
2,含沙量大小
外流河含沙量是由植被覆蓋情況和土質狀況決定的。植被覆蓋差,土質疏鬆,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而內流河含沙量與植被覆蓋率關系不大。
3,有無結冰期
由流域內最低氣溫決定的。最低月氣溫在0℃以下河流結冰,0℃以上無結冰期。
4,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決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緩慢。
5,水能資源是否豐富
取決於流量和水位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