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評論專家
(陳慧琴 陳健 陳林展 陳實 陳泳潮
陳自力 桂浩明 顧銘德 瀚民 侯寧
黃碩 賀宛男 黃湘專源 康洪濤 李紅艷
凌學文 羅旭陽 李志屬林 馬紅漫 馬佳穎
皮海洲 潘敏立 秦洪 錢向勁 孫明
水皮 蘇渝 童彬 萬兵 王劍
吳孔銀 汪禮建 王興俊 謝百三 徐輝
肖玉航 徐琤 葉弘 余海華 楊惠忠
應健中 余凱 楊敏 葉檀 余煒
朱慧玲 張健 鄭旻 張崎 張翔
周)。強弱參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❷ 今年第二次存款准備金率會對節後股市有什麼影響
首先必須清楚最近市場偏弱勢,任何中性哪怕偏少少空的消息都可能將市場打垮。但我本人認為二次調整准備金率屬於中性偏利好型的消息,畢竟調整准備金率雖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流動性,但其亦從反面說明了最近不會加息,進一步減輕最近加息的預期,因此屬於利好。預計22號開市先揚後抑,震盪但不會造成大跌。希望對你有幫助。
❸ 上調存款准備金率與股市
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則股市交易量降低。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准備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被稱為存款准備金率。
實行存款准備金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商業銀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銀行存款時,能有相當充足的清償能力。自20世紀30年代以後,存款准備金制度還成為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進行控制的一種制度。中央銀行控制的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的多少和准備率的高低影響著銀行的信貸規模。
在存款准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准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著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准備金逐步演變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❹ 如果央行加息,中國股市將如何
加息對銀行事利好,但是由於加息,會影響市場資金的充裕性,所以對股市來說屬於利空
❺ 近期股市大盤走勢、政策面及宏觀影響因素分析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穩定的再融資預期已經形成
2006年04月18日 13:55:20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留言】 【列印】 【關閉】 【Email推薦: 】
在恢復再融資工作提上日程、「新老劃斷」即將啟動之際,昨日大盤不跌反漲,指標股中國石化一度上漲超過7%,直接推動上證指數再創新高。市場各方人士紛紛指出,隨著再融資政策的明確,視再融資為「洪水猛獸」的時代或許將一去不復返,一個穩定良好的預期已經形成。
市場早有預期
昨日是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後的首個交易日,這份明確再融資開閘的標志性文件沒有帶來行情下跌。中國石化一路沖高的表現令大盤為之振奮,中國聯通、G長電等也表現強勢,為指數走好搖旗吶喊。滬深兩市最終以上漲收盤,上證綜指昨上漲19.08點,收於1378.61點,深證綜指昨上漲1.32點,收於347.44點。
大盤進一步走強讓有近10年股齡的老張樂開了懷。「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老張的話雖然有點矛盾,卻是一句實在話。「出乎意料」,說的是擴容在即的消息並沒有引發滬深股市下跌;「意料之中」,則是指擴容這個「利空」終於兌現。
事實上,在股改推開之初,管理層就旗幟鮮明地提出,對已經完成改革的公司優先安排再融資。因此,股改進行到一定階段,再融資必然開閘,可以說,再融資是一個早有著明確預期的因素。
對老股東呵護有加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分析師蔣健蓉指出,《管理辦法》的發行條件、信息披露、監管和處罰條款,都體現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特別是老股東利益的精神。
蔣健蓉指出,在定價機制上,《管理辦法》要求公開增發發行價格不低於公告招股意向書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或前一個交易日的均價,以保證老股東的利益不因增發而被稀釋。在發行可轉債方面,規定修正轉股價格須經參加股東大會2/3以上表決權投票通過,且修正後的轉股價格不得低於股東大會召開日前20個交易日該股票交易均價和前一交易日均價,以防止轉股價無限向下修正不斷攤薄老股東利益的行為。
昨日早盤後,股民老張把《管理辦法》仔細研究了一番。《管理辦法》中許多對老股東呵護有加的條款,更增添了老張對後市的樂觀預期。
高度重視市場穩定
蔣健蓉認為,從長遠看,一個正常發展的證券市場不能沒有融資功能,恢復造血功能是健康股市的重要前提。只有不斷優化上市公司結構,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股市的投資價值,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進入股市。為了消除恢復再融資和之後的新老劃斷對市場的負面影響,管理層出台了一些非常具體的配套措施,如為了維護市場資金供求的動態平衡,加快已獲批准QFII額度的發放,擇機恢復投資者資金申購股票制度等等,這一切都充分顯示出管理層對市場穩定的高度重視。
江蘇天鼎的秦洪認為,再融資或新老劃斷本身並不可怕,《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發布,並不是市場的壓力。相反,如果相關配套措施能夠隨即跟進,形成一個良好穩定的預期,那麼,市場就能走進良性循環。(
❻ 城鎮化概念股的受益者
城鎮化的進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第二階段是,基建投資為城鎮化奠定基礎,城鎮化帶動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最終完成從投資到消費驅動的增長途徑。」
金百靈投資的秦洪也同樣強調城鎮化為地產股帶來的機會,由於城鎮化所帶動的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更多地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因而,主要經營活動在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上市公司也會成為市場熱炒的主體。
除此之外,城鎮化也帶動了整個大消費概念股的上漲。「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年都能夠帶來消費的增長,而這種增長可能要持續十年甚至更長,而短期受此概念刺激的個股也會遭到資金的炒作。」張兆偉如是分析。
他表示,整體而言,三類股票最為受益。「除二、三線地方的房地產股外,家電板塊可能會掀起一波行情,很多農村可能並不使用電腦、空調,而城鎮化加速後,蘇寧電器(002024)等有連鎖效應的企業將直接受益;汽車板塊也將受益於城鎮化,因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勢必會掀起消費乘用車潮流。」
不過,分析人士也提醒投資者,城鎮化概念股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被反復提起,這一概念股也並不會永遠保持上揚的態勢,資金可能會利用消息面進行波段操作,短時雖然存在交易性機會,但不適宜追高。
析師認為小城鎮化的發展可能會出現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政府採取較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進行規劃、啟動項目、改善基礎建設、保障社會民生,同時鼓勵企業投資。各地政府會借鑒一些先行試驗區的改革經驗,「三集中」的思路得到重視。預計政府會把資源向縣級城鎮傾斜,於未來兩三年每年支出2萬億左右去推動新型城鎮化的發展。
對於市場,分析師認為在小城鎮化的第一階段,與之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會受到更大的關注,尤其是在政策趨於明朗的時點會對基建板塊造成利好;而在第二階段,區域性的產業集群逐漸產生效益,但是這個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的觀察,才能找到合理的投資標的。在基建相關板塊內分析師相對看好建材、建築、工程機械、農業機械、電氣設備、環保、汽車和房地產。
❼ 誰來說說最近的股市,客觀理性的分析一下,謝謝了!
連續7天下跌,滬指逼近2200點整數關口,同樣的場景在去年6月底也出現過。不僅如此,當時同樣是端午節前後。一些市場人士開玩笑說,端午魔咒又來顯威了!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數據顯示,統計端午節後半個月左右市場走勢,從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間,僅2009年端午節後是上漲的,其餘都是下跌,哪怕2006年、2007年的超級牛市中也不例外。
昨天兩市所有板塊全線下挫,滬指最低探至2205點,離2200點整數關口僅一步之遙。盤面上券商和地產成為主要砸盤主力。統計數據顯示,從5月29日的高點到現在,地產和券商兩大權重板塊的累計跌幅都達到了6%。權重股不能企穩,大盤的下跌就不會結束。導致最近股市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日本等外圍股市近期出現明顯調整,給A股投資者帶來悲觀情緒;其次,創業板等小盤成長股估值過高,調整壓力與日俱增;第三,IPO重啟預期持續提升,而流動性緊張局面也在銀行間市場持續。
國泰君安最新發布的報告認為,A股短期「危」大於「機」。根據他們的監測,5月個人投資者投資景氣指數(3I指數)為73.92,較上個月55.57的運行值大幅上升18.35個點,年內首次突破70分位線。3I指數的快速上升主要源於中國股市在5月的強勁表現。但這也反映出A股市場升溫過快。華訊投資認為,技術上60周線告破,周K線形成斷頭鍘刀,周KDJ指標出現高位向下死叉,但死叉還未成功,這個區域通常會有一波反彈,反彈力度不好確定。考慮到量能萎縮,預計下周先探底2200區域才會出現反彈,若無重大利好,反彈極限2240點需考慮減持倉位。
與5月份紅火的行情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產業資本在加速逃亡。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產業資本減持金額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的1.3倍。
據銀河證券統計,5月份產業資本增持208次,而減持次數高達1278次,增持金額僅為9.71億元,減持金額則升至256.64億元的高位,刷新歷史紀錄。而全市場凈減持246.93億元,比4月份上升194.2億元,增幅達376%。分板塊看,5月主板市場增持112次、減持353次;增持金額為6.86億元,減持金額為95.99億元,凈減持89.13億元,較4月份上升72億元。
而中小板、創業板減持力度更為猛烈,5月全月增持96次,減持1133次;增持2.85億元,減持170.37億元,5月最終凈減持167.52億元,較4月上升153.25億元,增幅超10倍。由於創業板、中小板民營企業居多,以致5月上市公司來自高管和創始人團隊的減持大增,減持達到968次,減持金額共計105.98億元。
市場人士指出,從歷史經驗看,在市場行情不好或者向下轉變之際,投資者對股東減持會比較敏感,「尤其是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的減持,對市場信心打擊最大」。現在市場顯然處在這樣一個敏感時期,本周二創業板盤中跌幅一度逾4%,嚴重拖累整個大盤表現。
從最近幾年的A股歷史走勢看,端午前後股指經常作出重大性質的方向選擇。2008年6月6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指數下跌21.98點,以3329.67點報收,滬市成交創434億元地量。但誰也沒有想到,節後大盤卻迎來了劇烈震盪。同年6月7日,央行宣布上調存准率1個百分點。6月10日,A股恢復交易首日,上證指數直接以3202.11點跳空低開3.8%。而當天股指單邊下跌,滬指暴跌7.73%,創該輪熊市中單日最大跌幅紀錄。2009年6月1日,端午
「小長假」後的首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跳空高開上漲3.36%,掀起了牛市第二波上漲行情。2011年和2012年端午時間點都是處於下降通道途中,略有區別在於2011年端午之後下跌數周後出現一次周線級別的反彈,而2012年端午則是新一輪下跌的開始。從這個角度看,短期內A股走勢也不容樂觀。
「市場風格轉變不會出現,即使調整之後小盤股的機會也遠遠大過大盤藍籌股。」李青表示,創業板股票業績是好是壞,中報業績出來後就會給出答案,走勢也將出現分化。但在目前市場整體向下的前提下,個股跟隨殺跌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建議保持低倉位,等待調整結束後再布局中報業績優異的股票。金百臨咨詢秦洪也認為,一旦A股市場形成空頭當值的格局,那麼,大多數板塊與個股均會有一定程度的急跌走勢。他建議投資者降低倉位,配置上選擇有業績支撐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