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分析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根據有關規定,股份制企業中的各上市公司必須公告其年度報告,其中,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就是一項很重要的公告內容。
一、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的填列
1."主營業務收入"指企業銷售商品的銷售收入和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取得的收入總額。
2."營業成本"指企業已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的實際成本。
3."銷售費用"指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所發生的應由主營業務負擔的各項銷售費用。如廣告費。
4."管理費用"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包括企業的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當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
5."財務費用"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般財務費用,如利息支出、匯兌損失及金融機構手續費。
6."進貨費用"指商業企業在進貨過程中發生的應當由企業負擔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物、保險費等。
7."營業稅金及附加"指企業應由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負擔的稅金,包括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營業稅金。
8."主營業務利潤"指以上"1項-2項-3項-4項-5項-6項-7項"的合計數。
9."其他業務利潤"指企業除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外的其他業務收入和扣除其他業務成本及應負擔的費用、稅金後的凈收入(如為凈支出應以"-"號表示)。
10."營業利潤"指"8項+9項"之和。
11."投資收益"指企業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所得取的收益,其中包括分得的投資利潤、債券投資的利息收入以及認購的股票應得的股利等。
12."營業外收入"項目和"營業外支出"項目,反映企業業務經營以外的收入和支出。
13."利潤總額"指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所以,利潤總額指"10項+11項+12項的凈額(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的合計數。
14."年初未分配利潤"應與上年利潤分配表"未分配利潤"項目的本年實際數一致。
15."上年利潤調整"指企業年度結帳時發現前年度的會計處理上有誤需調整的損益。如:本年一結帳,審核發現上年度銷售費用少匯或多記××元,因 此,要進行上年利潤的調整。如減少利潤用負號表示。 (註:按新制度此項已取消,為方便起見,暫保留)。
16."公積金轉入數"指企業按規定公積金彌補虧損以及用公積金分配的股利數。
17."可分配利潤"指企業可用於最後分配的利潤。
18."應交所得稅"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應交納的所得稅。所得稅稅率正常情況下為33%。
19."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指企業按規定比例從稅後利潤提取的公積金。
20."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指企業最後用於股東分配的利潤。
21."已分配優先股股利"項目,反映分配給優先股股東的股利。
22."提取任意盈餘公積金"項目,反映企業按照股東會議決議提取的任意盈餘公積金。
23."已分配普通股股利"項目,反映企業按照股東會議決議,分配給普通股股東的股利。
24."未分配利潤"指本年企業未分轉入下年待處理的利潤。
二、分析要點
根據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的數據,並結合年度報告中的其它有關資料,特別是資產負債表中的有關資料,投資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閱讀和分析:
(一)從總體上觀察企業全年所取的利潤大小及其組成是否合理。通過將企業的全年利潤與以前利潤比較,能夠評價企業利潤變動情況的好壞。通過計算利潤總額中各組成部分的比重,能夠說明企業利潤是否正常合理。通常情況下,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應是其利潤總額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其比重應是最高的,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相對來講比重不應很高。如果出現不符常規的情況,那就需要多加分析研究。
(二)通過對企業毛利率的計算,能夠從一個方面說明企業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大小。毛利率的計算公式為: (主營業務收入-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收入=毛利÷主營業務收入 如果企業毛利率比以前提高,可能說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具有一定的成效,同時,在企業存貨周轉率未減慢的情況下,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應該有所增加。反之,當企業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則應對企業的業務拓展能力和生產管理效率多加考慮。
(三)可通過有關比率指標的計算,來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報酬。
常用的指標有:
1.每股收益。
這一指標反映企業普通股每股在一年中所賺得的利潤。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稅後利潤-優先股股利)÷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額 上列公式中,根據我國目前上市公司發行股票主要為普通股以及每股面值為1元的情況,可直接以稅後利潤除以平均股本總額來計算,此時,這一指標即為"股本凈利率"。 每股獲利額常被用來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評估股票投資的風險。如果企業的每股獲利額較高,則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較強,從而投資於該企業股票風險相對也就小一些。 應該指出,這一指標往往只用於在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縱向比較,以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變動,而很少用於不同企業之間的比較,因為不同企業由於所採用的會計政策的不同會使這一指標產生較大的差異。 2.價格一盈利比率,即所謂的市盈率,這是一個被用來評價投資報酬與風險的指標,作為對每股獲利額指標不足的一種彌補。
其公式如下: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每股獲利額 假定某企業普通股每股市價為10元,每股獲利額為0.40元,則其 市盈率=10÷0.40=25 它表示該種股票的市價是每元稅後利潤的25倍,其倒數(即1/25=4%)則表示投資於該種股票的投資報酬率。 將市盈率和每股獲利額結合運用,可對股票未來的市價作出一定的估計。比如,企業每年利潤增長30%,如果這個估計是比較正確的話,則次年的每股獲利額可達0.52元(即0.04×130%),此時,即使市盈率不上升,未來的股價將為13元(即0.52×25倍),從而投資者就可據此對這種股票的買賣作出決策。
3.股利發放率。
這一指標反映企業的股利政策。其計算公式如下: 股利發放率=每股股利÷每股獲利額 這一指標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資者是作為短期投資還是中長期投資而定。一般地,若作為短期投資,則應選擇股利發放率比較高的股票;若作為中長期投資,則應選擇股利發放率不是很高的股票,因為這預示著該企業正在把資金再行投入企業,從而將使其未來的利潤增長具有較大的動力,並將使未來的股票價格上漲。
4.股利實得率。
這是一個反映股票投資者的現金收益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股利實得率=每股股利÷每股市價 這一指標往往為那些對股利比較感興趣的投資者所注意,對這些人而言,股利實得率較高的股票自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最後,要注意將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的有關數據與資產負債表,財務狀況變動表中的有關數據相對照,看看它們是否符合應有的連帶關系。如,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最後的未分配利潤額是否與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額相一致;年度內各項利潤分配數是否與財務狀況變動表中的各項利潤分配數相一致;本年提取的公積金數額是否與資產負債表中的公積金增加數額相一致,如此等等。若發現這些數據之間無法核對,就說明報表中的許多資料都有錯誤甚至是失實了,這時就需要慎重決策。
⑵ 利潤表分析計算方式
我給你份財務報告吧,是我上學期財務分析的論文,裡麵包括了兩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以及盈利和償債能力的分析,水平肯定有限,但導師看過之後說問題也沒有。你要覺得對自己有幫助記得給我這個滿意回答啊。
⑶ 請問誰有各產品的成本利潤分析表模板,大概意思就是能夠看到公司各個產品的利潤率的報表。
geitu
⑷ 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水平分析是什麼
1、利潤表是按照"收入一費用=利潤"編制的,它反映的是一個期間
會計主體
經營活動
成果的變動。
2、資產負債表是按照"資產=負債十所有者權益"編制的,它反映的是某一時點會計主體全部資產的分布狀況及其相應來源。同時,它也包括了利潤表
等式
所反映的結果。由於等式"收入一費用=利潤"的結果既會在利潤表中反映,也會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它門之間的聯系可以用等式"資產=負債十所有者權益+收入一費用"表示,這一等式揭示了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之間的關系。
3、資產負債與利潤表最簡單的關系就是利潤表的
附表
,利潤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潤"項所列數字,等於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項數字。除了這一簡單的對等外,還有就是:由會計等式三可以看出,收入與
成本費用
之差利潤並不是一個虛無的數字,它最終要表現為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這也就是兩個表之間深層次的聯系。公司很多的
經濟業務
不僅會影響到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也會影響到公司的利潤表。比如公司將銷售業務收入不記"主營業務收入"而記入公司的往來賬項"應收賬款"的貸方,這樣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出應收賬款有貸方
金額
,同時隱瞞收入,使利潤表
凈利潤
減少,未分配利潤減少,就會影響到資產負債表的"未分配利潤"項目。
⑸ 成本利潤分析表怎麼做
感覺很簡單啊:
產品名稱、數量、單價、購入成本、銷售金額、(銷售金額-購入成本)、(銷售金額-購入成本)/購入成本
這樣算下來哪個品項利潤最高,一看就出來了。
如果配合數量,可以分析出哪個品項提供的利潤最多。
⑹ 怎樣理解利潤分析表的編制方法
依照目前我國企業利潤表的格式和內容,利潤表的編制方法如下:
(一)利潤表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利潤(虧損)的實際情況。
利潤表中"本月數"欄反映各項目的本月實際發生數;在編報中期財務會計報告時,填列上年同期累計實際發生數;在編報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時,填列上年全年累計實際發生數,並將"本月數"欄改成"上年數"欄。如果上年度利潤表與本年度利潤表的項目名稱和內容不相一致,應對上年度利潤表項目的名稱和數字按本年度的規定進行調整,填入本表"上年數"欄。在編報中期和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時,應將"本月數"欄改成"上年數"欄。
利潤表"本年累計數"欄反映各項目自年初起至報告期末止的累計實際發生數。
(二)利潤表各項目的填列方法。
1、"主營業務收入"項目,反映企業經營主要業務所取得的收入總額。本項目應根據"主營業務收入"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2、"主營業務成本"項目,反映企業經營主要業務發生的實際成本。本項目應根據"主營業務成本"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3、"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項目,反映企業經營主要業務應負擔的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費附加等。本項目應根據"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4、"其他業務利潤"項目,反映企業除主營業務以外取得的收入,減去所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以及相關稅金及附加等的支出後的凈額。本項目應根據"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5、"營業費用"項目,反映企業在銷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業在購入商品等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本項目應根據"營業費用"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6、"管理費用"項目,反映企業發生的管理費用。本項目應根據"管理費用"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7、"財務費用"項目,反映企業發生的財務費用。本項目應根據"財務費用"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8、"投資收益"項目,反映企業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本項目應根據"投資收益"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如為投資損失,以"-"號填列。
9、"補貼收入"項目,反映企業取得的各種補貼收入以及退回的增值稅等。本項目應根據"補貼收入"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10、"營業外收入"項目和"營業外支出"項目,反映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和支出。這兩個項目應分別根據"營業外收入"科目和"營業外支出"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11、"利潤總額"項目,反映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如為虧損總額,以"-"號填列。
12、"所得稅"項目,反映企業按規定從本期損益中減去的所得稅。本項目應根據"所得稅"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13、"凈利潤"項目,反映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如為凈虧損,以"-"號填列。
⑺ 如何分析利潤表
(一)利潤表主表分析。
通過利潤表主表的分析,主要對各項利潤的增減變動、結構增減變動及影響利潤的收入與成本進行分析。
1.利潤額增減變動分析。通過對利潤表的水平分析,從利潤的形成角度,反映利潤額的變動情況,揭示企業在利潤形成過程中的管理業績及存在的問題。
2.利潤結構變動情況分析。利潤結構變動分析,主要是在對利潤表進行垂直分析的基礎上,揭示各項利潤及成本費用與收入的關系,以反映企業的各環節的利潤構成、利潤及成本費用水平。
3.企業收入分析。企業收入分析的內容包括:收入的確認與計量分析;影響收入的價格因素與銷售量因素分析;企業收入的構成分析等。
4.成本費用分析。成本費用分析包括產品銷售成本分析和期間費用分析兩部分。產品銷售成本分析包括銷售總成本分析和單位銷售成本分析;期間費用分析包括銷售費用分析和管理費用分析。
(二)利潤表附表分析
利潤表附表分析主要是對利潤分配表及分部報表進行分析。
1.利潤分配表分析。通過利潤分配表分析,反映企業利潤分配的數量與結構變動,揭示企業在利潤分配政策、會計政策以及國家有關法規變動方面對利潤分配的影響。
2.分部報表分析。通過對分部報表的分析,反映企業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為企業優化產業結構,進行戰略調整指明方向。
(三)利潤表附註分析
利潤表附註分析主要是根據利潤表附註及財務情況說明書等相關詳細信息,分析說明企業利潤表及附表中的重要項目的變動情況,深入揭示利潤形成及分配變動的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