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房地產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有什麼區別
房地產一級市場又稱土地市場,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給房地產發展商的運作過程。房地產一級市場實行國家壟斷。政府通過對土地供應量的調節,起到調控房地產市場的作用。二級市場
房地產二級市場又稱增量市場,是指新建商品房的買賣市場。房地產二級市場的主體是住宅發展商、建造商和購房居民。三級市場
房地產三級市場又稱存量房市場,一般指舊房租賃和二手房買賣。房地產物業在經過第一次買賣後的再次轉讓,屬於房地產三級市場范疇。
⑵ 房地產分為幾級市場
房地產分為幾級市場:
1、房地產一級市場是指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即國家通過土地管理部門將城鎮國有土地或者將農村集體土地徵用為城鎮土地後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的市場。房地產一級市場是由國家壟斷的市場。可稱之為土地的買賣市場。
2、房地產二級市場是指土地使用權出讓後的房地產開發經營,即土地使用通過開發建設,將新建成的房地產進行出售的市場,一般指商品房首次進入流通領域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它是房地產的增量市場。可稱之為新房的買賣市場。
3、房地產三級市場是指投入使用後的房地產交易,以及抵押、租賃等多種經營方式,即購買房地產的單位和個人,再次將房地產轉讓或租賃的市場。可稱之為二手房的中介市場。
房地產是一個綜合的較為復雜的概念,從實物現象看,它是由建築物與土地共同構成。土地可以分為未開發的土地和已開發的土地,建築物依附土地而存在,與土地結合在一起。建築物是指人工建築而成的產物,包括房屋和構築物兩大類。
對於房地產的概念,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理解:房地產既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形態,同時也是一項法律權利。
法律意義上的房地產本質是一種財產權利,這種財產權利是指寓含於房地產實體中的各種經濟利益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種權利,如所有權、使用權、抵押權、典當權、租賃權等。
參考自網路房地產
⑶ 房地產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三級市場和一手房二手房的意思分別是什麼
我是做房地產的
按目前情況准確來說
一級市場是指土地市場,即土地買賣等
二級市場是指是土地使用者經過開發建設,將新建成的房地產進行出售和出租的市場。即一般指商品房首次進入流通領域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房地產二級市場也包括土地二級市場,即土地使用者將達到規定可以轉讓的土地,進入流通領域進行交易的市場。
三級市場是指購買房地產的單位和個人,再次將房地產轉讓或租賃的市場。也就是房地產再次進入流通領域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也包括房屋的交換。
一手房即直接買的開發商的房子,即新房
二手房即產權經過一次轉換的房子,不管是新房還是舊房
⑷ 介紹一下房地產的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市場
一級市場是指土地轉讓
二級市場是指房地產開發公司的銷售——一手房的銷售
三級市場是指非房地產開發企業間的轉讓——二手房的銷售
不過我看你有四級市場,可能大概或許您老人家指的是不是一線~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啊??
一線城市主要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特大城市
二線城市一般就是沿海開放城市、東中部的省會城市
三線城市就是地級市、西部省份的省會、發達地區的縣區市……
四線城市就是其他的一些城市啦……
⑸ 什麼叫房地產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三級市場
房地產一級市場:
房地產一級市場又稱土地一級市場,是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市場,即國家通過其指定的政府部門將城鎮國有土地或將農村集體土地徵用為國有土地後出讓給使用者的市場。出讓的土地,可以是生地,也可以是經過開發達到「七通一平」的熟地。房地產一級市場是由國家壟斷的市場。
簡單說就是賣土地的市場
房地產二級市場:
房地產二級市場,是土地使用者經過開發建設,將新建成的房地產進行出售和出租的市場。一般指商品房首次進人流通領域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房地產二級市場也包括土地二級市場,即土地使用者將達到規定可以轉讓的土地,進入流通領域進行交易的市場。
簡單說就是賣一手房的市場
房地產三級市場:
房地產三級市場,是購買房地產的單位和個人,再次將房地產轉賣或轉租的市場。也就是房地產再次進人流通領域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房地產三級市場也包括房屋的交換、抵押、典當等流通形式。
簡單說就是賣二手房的市場
⑹ 如何看待我國土地二級市場將開始全面激活
我國土地二級市場將全面開放,將在激活,說明我國改革開放向更加的深入土地市場的改革也勢在必行。
⑺ 請問什麼是一級土地開發,二級、三級呢
土地一級開發:
是由政府或其授權委託的企業,對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城市國有土地、鄉村集體土地進行統一的征地、拆遷、安置、補償,並進行適當的市政配套設施建設,使該區域范圍內的土地達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建設條件,再對熟地進行有償出讓或轉讓的過程。
土地二級開發:
即土地使用者將達到規定可以轉讓的土地通過流通領域進行交易的過程。包括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租賃、抵押等。
土地三級開發:
是購買房地產的單位和個人,再次將房地產轉讓或租賃的過程。也就是房地產再次進入流通領域進行交易而形成的過程,也包括房屋的交換。
(7)上海土地市場二級擴展閱讀:
土地一級開發的開發模式:
根據土地一級開發涉及的類型不同及發展歷程,當前土地一級開發的開發模式主要有五種:
1、割臘肉式:誰看上哪一塊就割給誰,開發商、用地單位自行做一級和二級開發。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政府無需投入,缺點是政府收益也低,城市整體規劃難以實施,開發進度無法掌控、保障。
2、指婚式:成立土地儲備機構或指定專門成立的國有公司承擔一級開發,好處是政府收益相對豐厚,缺點是政府需要大量鋪墊資金,開發進度慢,沒錢的地方玩不起,更等不起。
3、招親式:政府公開招標方案優、成本廉的企業承擔一級開發,根據土地使用權的轉移與否及分利辦法不同,在實際操作中又衍生為多種形式,如一級開發不發生土地使用權轉移的委託式,實際上相當於工程承包,也可以發生兩次土地使用權轉移。
4、新城公司式:直接成立新的城區公司壟斷一級開發經營,好處是政府主導,缺點是與市場脫節,甚至滋生腐敗。
5、借殼上市式:目前國內土地證券仍為空白,可與境外有信譽、有資質機構合作土地一級開發,借殼上市融資,其缺點是政府容易陷入被動。
⑻ 什麼是房地產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三級市場
房地產一級市場又稱土地市場,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給房地產發展商的運作過程。房地產一級市場實行國家壟斷。政府通過對土地供應量的調節,起到調控房地產市場的作用。二級市場 房地產二級市場又稱增量市場,是指新建商品房的買賣市場。房地產二級市場的主體是住宅發展商、建造商和購房居民。三級市場 房地產三級市場又稱存量房市場,一般指舊房租賃和二手房買賣。房地產物業在經過第一次買賣後的再次轉讓,屬於房地產三級市場范疇。
⑼ 2.土地市場
(1)土地出讓向多目標轉變
深入推進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及時出台新修訂的劃撥用地目錄;堅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掛出讓制度,推動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和租賃制,推動土地供應由「價高者得」的單一目標向完善市場、保障民生等多目標管理轉變。2010年,全國共出讓土地29.15萬公頃,比上年增長32%;出讓總價款為2.71萬億元,同比增長57.8%(圖8)。其中,招拍掛共出讓土地面積25.73萬公頃,同比增長37.4%;招拍掛出讓價款2.6萬億元,同比增長59.7%。土地資源市場化配置程度持續穩步提高,2010年全國招拍掛出讓土地面積占出讓總面積的比例達88.3%,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招拍掛出讓價款占出讓總價款的比例達到96.0%,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圖8)。
圖 8 土地出讓及招拍掛出讓面積和價款變化情況
專欄 4 地票個案引發高度關注
地票,特指農村宅基地及其附屬設施用地、鄉鎮企業用地、農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用地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復墾為耕地後產生的建設用地指標,在保障本地農村發展用地後,將節余指標通過農村土地交易所公開交易,形成的可用於市域范圍內建設的用地指標。地票歸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共同所有,具有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耕地佔補平衡指標、有價證券、土地財產權益等屬性,其運行過程包括「復墾—驗收—交易—使用」4個環節。
作為地票的首創者,重慶自2008年12月4日成立農村土地交易所以來,已經舉行了18場地票交易會,交易地票約3.5萬畝、成交金額逾43億元,產生了較好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地票產生後引發社會各界強烈關注,專家學者普遍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地票制度在保護耕地數量和質量、維護「三農」利益、凸現土地權益「資產化」、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統籌優化城鄉土地利用等方面都有積極意義,但也存在地票打包交易方式有缺陷、地票推高房價的可能性、企業競得地票後「落地」難等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進入2010年,地票熱潮不減,成都更是出台政策對所有國有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實行憑地票准入制度,但由於違反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在年底被緊急叫停。
在此背景下,有序、有度開展地票制度創新,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項工作:一要夯實地票的法律制度基礎,如法律屬性、歸屬、權利義務界限等;二要保障農民權益、完善地票收益分配,要優先保障農民利益,不能形成新的「土地財政」依賴症;三要實行總量控制、合理確定地票規模,要實行總量控制以最大程度地規避制度和市場風險,統籌考慮復墾規模、流轉數量、市場供求等因素確定地票規模;四要構建農村土地評估和流轉支付體系,要合理確定農村土地流轉價格的時間和數值增長方式,形成靈活多樣的支付方式。
(2)地價水平穩步上升
2010年土地市場延續了迅速回暖的勢頭,持續走高,在經歷了力度最大、手段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調控政策後,年末房地產市場重新火爆。根據國土資源部對全國105個城市地價監測得到的結果,綜合地價一季度漲幅較2009年第四季度有所趨緩,但仍保持較高的漲幅;二季度調整回落,漲幅較上一季度趨緩,三季度出現反彈,環比增速較上一季度有所回升,政府再次密集出台了第二輪調控政策,包括提高首付金比例,調整住房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停止發放第三套房貸,央行也兩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四季度綜合地價環比增幅加速回升,全國地價總體水平呈上升態勢。綜合地價、商業地價、居住地價環比增長率均為本年度最高。2010年第四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地價總體水平為2882元/平方米,商業、居住、工業地價分別為5185元/平方米、4245元/平方米和629元/平方米;同比增長率分別為8.62%、10.03%、11.02%、5.29%;環比增長率分別為2.53%、2.89%、3.67%、1.08%(圖9)。
圖 9 2007~2010年各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總體水平增長情況(環比)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三大重點區域綜合地價水平均高於全國總體水平。其中,長江三角洲地區綜合地價水平最高,為4403元/平方米;珠江三角洲地區次之,為3830元/平方米;環渤海地區最低,為3182元/平方米。長江三角洲地區綜合地價環比、同比增幅最低;珠江三角洲地區增速趨緩;環渤海地區增速均呈上升趨勢。
(3)土地購置面積創新高
2010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4.10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8.4%,土地購置費9992億元,增長65.9%。本年度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為歷史最高水平,超過2007年(4.06億平方米)。2007年由於國房景氣指數持續走高,房屋銷售價格環比和同比增幅加速上漲,屢創歷史新高,促使金融、土地等系列宏觀調控政策集中出台(圖10)。
圖 10 房地產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情況
專欄 5 京滬等土地出讓金超過千億
2010年各地加大了土地供應力度,土地出讓金增長迅猛,北京、上海和大連三地的土地出讓金超過4000億元,約佔全國土地出讓金總額的15%。
10年來,各地土地出讓金收入增長迅速。2001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只有16.6%。到2009年,該比例已上升至48.8%。2010年,北京、上海、大連土地出讓金已破千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今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達2.7萬億元,相當於地方財政收入的65.9%。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土地出讓金等相關收入,是為「土地財政」(表1)。
土地財政,從收入來源看,主要包含兩大類:一是與土地有關的稅收,如耕地佔用稅、房地產和建築業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等等。目前,地方政府重點徵收的是房地產稅和建築稅,有些地方這兩項稅收甚至佔地方總稅收的百分之三四十。二是與土地有關的政府非稅收入,如土地租金、土地出讓金、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新菜地建設基金,等等。目前,地方政府主要看重的是土地出讓金,出讓金佔地方預算內收入的比重已達百分之四五十,少數地方甚至超過預算內收入。此外,政府用徵收和儲存的土地,向銀行抵押融資,這種做法在各地很普遍。目前,政府土地抵押的融資額,已遠遠高於土地財政的收入。
表1 2010年28個重點城市土地出讓金情況
數據來源:世聯數據平台
地方政府收入對土地及土地相關產業擴張的過度依賴,主要是財稅體制不合理,地方政府的財力與事權不匹配。20世紀90年代,分稅制改革取得偉大成績,問題是地方財政分配比例過小。後來,中央把城鎮化作為重要的戰略方針,各級城市的政府首當其沖,承受巨大壓力,普遍面臨的問題是發展資金不足。恰在這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有償使用土地制度歷經10年,終於基本確立下來。1998年,政府機構改革和換屆,各級城市政府普遍從土地管理制度上,找到了解決財力不足問題的出路,土地財政逐漸形成。
而現行土地管理制度是土地財政形成的主要制度基礎。反思中國土地管理的制度安排,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政府有關部門既負責土地管理,又負責國有土地的經營,所謂集「裁判員」與「運動員」於一身。經營是市場主體的活動,具體到國有土地的經營,就是要保值增值,追求土地收益最大化。把這個作為政府的職責,客觀上使各級地方政府成了市場競爭的主體。
⑽ 房地產一、二、三級市場的概念
看來知主,是想學點專業的東東呀
我現在來告訴你:
你講的是土地市場還是房地產市場?
如果是房地產市場的話:
上海就是一級市場(城市人口基數大,即人口多);
南昌就是二級市場(城市人口基數中,即人口不多,但又超過200萬人口);
其他的就是三級市場(地區)(城市人口基數小,即人口偏少)。
如果是土地市場的話:
一級市場:政府花錢來改造土地,來開發土地,使土地能夠符合開發、新建的要求;
二級市場:政府委託下屬事業單位與開發商組建土地開發公司對土地進行開發,使生地變成熟地;
三級市場:開發商在取得一塊土後再轉給另一個需要用地的單位,然後由另一單位進行土地開發,使土地能夠滿足開發、新建、擴建等需要。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祝知主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