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際分析:中國經濟真的已經超越美國了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4年12月的最新數據分析顯示,如果依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經濟總值140年來首次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在無聲無息中「取代了」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使用的是購買力平價計演算法。這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間的等值系數,使人們能在經濟學上對各國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這種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由於人民幣元在中國的實際購買力高於實際美元匯率兌換價值, 因此中國的經濟總值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計算就被調高。
如果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當時的經濟總值僅為1.03萬億,僅為美國經濟的約60%。
PS:上述數據准確性的質疑者大有人在。
Ⅱ 未來中國經濟會不會超過美國經濟的幾倍
美國媒體稱中國經濟可能在2040年左右趕上美國過去的幾個月里,中國經濟放慢了速度。即使如此,前三個季度的增長率仍達到了9.5%。很明顯,中國正在追趕世界上的經濟強國。高盛公司的一份預測分析報告認為,如果用經濟規模來衡量,中國將在21世紀40年代初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如果以購買力來衡量,中國或許能在更早一些時候趕上美國。然而,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這一頭銜,有時意義並不大。最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或者說人們的生活水平。如果中國在這方面領先,則表明中國的經濟實力的確超過了其他工業化國家。中國可以趕上世界上的經濟強國。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經濟學的「條件收斂」理論認為,在具有相同的人力資本、市場開放度等結構的經濟地區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增長收斂趨勢。經濟學家對過去幾年各國經濟增長率分析後發現,具有相似的經濟、法律和社會結構的國家,居民生活水平存在一定的增長收斂趨勢。生活水平較低的國家傾向於追趕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因為窮國能夠借鑒已經為工業化國家帶來財富的科學技術和工作方式。同時,窮國也不只是照搬富國的發展模式,它們會根據國情做進一步優化。現在,中國正加快轉變其經濟結構的步伐,大踏步地向市場經濟和宏觀管理的方向邁進。中國離加入到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富國集團」的目標越來越近了。中國通過借鑒富國的經驗為追趕美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根據「條件收斂」理論,中國的生活水平將最終達到美國的水平。之後,中國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將會放慢。美國加州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吳泰迎(音譯)認為,中國將最終加入到包括美國和大部分歐元區國家在內的富國行列,但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吳教授還說,雖然中國的經濟現狀目前看起來與西方國家有很大的不同,但這些差別最終會消失,「計劃經濟已經不適應時代的要求,中國政府正盡力排除經濟發展所遇到的結構性障礙」。不過,吳教授警告說,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日本和韓國在經濟起飛階段不曾遇到的障礙。他說:「美國市場過去是向這些追趕其生活水平的國家開放的,因為日本和韓國在冷戰時期是美國的盟友。」具體到中國,他說,中國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搖擺不定的政治關系,可能導致這些國家對中國的出口商品採取貿易保護政策。此外,由於中國的國有企業在進行改制,工人下崗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要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吳教授說:「地方政府面臨較大的壓力,要麼出錢繼續資助瀕臨破產的企業,要麼就得想辦法使企業贏利。於是,地方政府就開始對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目的是盡量不使工人產生怨恨情緒。」他還說,工人下崗會帶來各種社會問題,這在中國東北和中部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由於中國北方地區水資源貧乏,那裡的人們生活顯得尤其艱難。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政府啟動了南水北調工程。但吳教授認為,這只能解決一時之需。唐納德·斯特拉斯姆曾是華爾街的經濟學家,現在是洛杉磯一家研究所的負責人。他認為,如果把上面的一些問題排除在外,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非常光明。他說,中國政府把2020年前的經濟增長率定在7%,是過低估計了經濟增長水平。「中國有勞動力優勢,對外資吸引力很大。引進外資的同時可以帶來先進的人才和技術,這或許比外資本身更重要。」簡言之,無論是從經濟規模還是從居民生活水平來說,中國都能趕上美國。如果單就經濟規模而言,中國將會超過美國;如果從生活水平來講,中國或許只能和美國打個平手。
綜上述所言;在我看來趕上已經不錯了,超幾倍絕對不可能。
Ⅲ 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經濟規模還要40年,這句話靠譜嗎,為什麼
光GDP超越沒用,要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增強才是正理,這些是數字反映不出來的。。
Ⅳ 如果中國經濟超過美國會怎樣
這個,不太現實。
2016年,美國GDP總量18萬億美元,國內是11萬億美元。即使18那個數字不動,十年內從11到18,按增長率公式算每年增長率要達到8-9%才可以。而從目前看,在現有GDP基數比較大情況下,每年平均保持8-9%的增長率非常不現實。何況,美國經濟從2010年以來始終每年在增長,而且由於特朗普開始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注重減稅發展實體經濟,極有可能打破美國經濟「薩默斯低增長」魔咒,據預測今後若干年內經濟增長率可能達到4%。
還要指出的是,國內GDP超不超美國除了政治方面,沒有多大意義。一方面,絕不能單純看GDP數字,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更為重要,一個沒有危機感、沒有風險的經濟體會讓人們更踏實。不管增長多少,只要擠出水分,是實實在在的增長,就可以滿足就業,就可以保障人民生活穩定;另一方面,GDP的增長一定要體現在國人生活水平提高上,人民才會有幸福感。
Ⅳ 中國的經濟將來會超過美國嗎
不會,至少50年以內吧!雖然內地的發展不容質疑,但是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數字平均下來的龐大變小以及金融的不成熟,還有外國的刻意影響,以及美國的百年的基淀.而且美國的國民經濟是以金融業為主體的.中國的國民經濟是以輕工業為主體的.並且由輕工業過渡到金融業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所以我國是難以在短時間動搖美國的霸主地位.不過,嘿!山姆大叔以後還是悠著點咯...加油!!中國!!下面還有專業人員的分析:
如果說中國經濟 20 年發展的主要內在驅動力是改革所帶來的政治穩定、民營經濟的資本積累以及開放所帶來的出口型經濟的壯大、外資對中國整體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的話,那麼,中國在今後 20 年趕超世界一流強國,無疑會取決於在上述方面能否實現質的突破。同時,隨著國際上有利於中國「夾縫中生存」的冷戰格局被徹底打破、新興國家對歐美成熟市場的投資的爭奪愈演愈烈,中國出口導向型的外匯儲備機制以及資本積累的勢頭,將會被愈發嚴重的貿易保護傾向所抑制。與此同時,歐美各國為了實現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很可能會採取以下兩種舉措:一是要強化對海外投資的約束,二是優化利用新興國家的積累和資本,因此中國經濟的進一步飛躍無疑將受到來自發達國家越來越大的制約。
因此,中國的經濟及今後幾年的宏觀政策必須有的放矢。綜合中國過去的成功經驗和今後的取向,我認為以下重點應予以有效把握、切實優化。
其一,確保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成功政策得到延續。在當前的環境下,投資應更有針對性,應考慮到行業、技術及地區各種因素,進行有效和配套的投入;在這一過程中,應特別注意發揮發達地區、優質行業的火車頭作用,並積極營造產業、技術和地區發展的生態系統。有所為、有所不為,杜絕國家財政及投資的平均主義,避免各項投入如水漫沙灘,有去無還。
其二,下一步國企改革應著力於提升中國經濟的整體創新能力、技術競爭力和投資效益,而不是將歷盡千辛萬苦積累起來的民營資本用於挽救毫無國際競爭力、在國內外無市場前景的產業和國有企業。在此過程中,如何利用這一輪國企改革,強化有的放矢地吸引和利用外資,形成中國經濟下新一輪增長的推動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三,確保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及循序漸進的改革。去年年底,我應巴西聖保羅市市長邀請走訪該市,交流上海發展成功經驗,得到的最深切體會是:中國的固定匯率政策和對國際資金流動有效的管控,切實避免了重蹈拉美國家發展後續乏力的覆轍。中國政府頂住了國際政治壓力,將會使中國在經濟進一步發展時擁有足夠的資金,抵禦資本市場波動。這樣做會失去儲蓄效益,但從日本的經歷來看,並不堪憂。中國經濟過去 20 年的成功,已證明了穩定金融、外匯環境的政策是卓有成效的。
最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不斷加強和外資爭奪的日益激烈,要求中國應有效地改進各個領域與世界目標市場的溝通和交流。美國近期對印度軟體業採取了貿易保護措施,而印度實業界的應對方法及其在美國進行的游說活動,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範。日本在 20 世紀 70 年代也成功化解了美國社會的排日產品傾向,這也是一個中國可以借鑒的案例。
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和調控在過去 20 年已完成了由教條主義到理性思考的升華;展望今後 20 年,中國仍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吏治,把理性的思考轉化為實際的行動。這一努力面臨的制度制約,將會遠遠小於過去 20 年。正如過去 20 年的成功經驗所表明,發達地區投資者所追求的是一流的投資環境和回報。無論是讓中國經濟更上一層樓,還是縮小不同地區差距,加強政府的服務功能、消除有組織犯罪、打擊腐敗都是必要的前提。是否能有效整頓吏治,既是我們面臨的隱患,也是希望之所在。
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前景
未來十幾年中,中國的經濟還將會在7%—8%的速度間增長,2020年時,按不變價格計算, G DP總量將達到38萬億,人均 G DP將達到26000元。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潛力和前景在於:首先,中國目前人均 G DP的水平還很低,增長的人均基數還較小。從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經驗來看,基數小,增長快,基數大,增長慢,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其次,中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內容還是物質消費的滿足,因此,物質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和建設,將強勁推動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再次,中國有著豐富的人力資源,工資成本目前為一些工業化國家的1/50—1/30,即使2020年實現較為富裕的小康社會,工資成本也還為這些工業化國家的1/20—1/15。而且隨著教育的發展,適齡青年高等學校入學率在2020年將達到35%左右,中國將會成為人力資本規模最大的國家。勞動力便宜的成本比較優勢和人力資本的增加,將成為國民經濟的強有力推動因素。第四,從農村社會和農業向城市社會和非農業的結構轉型及其帶來的人口遷移,形成的勞動力得以利用。中國到2020年如果城市化水平每年提升1%,累計將有21000萬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由此帶來的城市和交通建設,城市人口增加和消費增加等等,也是一個強勁的經濟增長推動因素。第五,到2020年,中國人口規模將達14.5億以上,其中城市人口將達到9億左右,以不變價計算,2020年時,消費總規模將達23.5萬億人民幣,投資性購買規模達到14.4萬億元。中國因人口眾多,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幾乎任何產業都有可觀的市場需求規模,這對產業的投資和發展創造了規模化的市場條件,中國產業在世界市場波動時,國內有足夠的需求迴旋餘地。第六,成長著的巨大的中國市場,勞動力資源豐富和工資成本便宜的比較優勢,穩定的國內政治和社會環境,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投資最安全和最有收益前景的地區,而外國資本大量進入也是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有力推動因素。第七,從東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經驗來看,結構轉型在城市化水平35%—55%,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階段,仍然是高速增長階段。而中國內地未來結構轉型特徵和人均 G DP水平變動,正是處於這樣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因此,對中國內地未來經濟的高速增長持否定和懷疑態度是沒有道理的。
望採納
Ⅵ 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經濟規模還要40年,這句話真的正確嗎,為什麼
胖子要想超過舉重運動員的體重只要大吃大喝大睡幾個月就搞定了。要想達到舉重運動員的力量一輩子都趕不上。因為身體組成結構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東西。如今胖子已經大吃大喝了近30年,要是真有那個心,先要減肥,這就要去掉半條命,國內的既得利益集團就是靠這半條命生存的菌群。若不減肥,只會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一旦時機到來,強者便將弱者吃掉。當然,在這之前,胖子自己體內因肥胖患病菌群混戰,如明末般自己先完了別論。
Ⅶ 有人預測2025年中國gdp會超越美國,這真的可能嗎
有人預測2025年中國gdp會超越美國,這真的可能嗎?
以中國現在平均6.5%每年增長,到2025, GDP 是
中國GDP : 2017 (82.71萬億元人民幣)
82.71 x (1.065)^8=136.88萬億元人民幣 (2025年)
以今天人民幣對美元
1美元=6.5353人民幣
136.88萬億元人民幣 =20.95萬億美元
-----
美國GDP : 2017 (19.3萬億元美元)
除非 2018 ~ 2025 , 美國的經濟不增長,否側2025年中國gdp超越美國的可能性不大!
Ⅷ 請經濟愛好者和專業人士預測下:中國GDP什麼時候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這是不可能的!中國人口老化,到了2030年每4個人就有1個受養老人,中國註定比日本還不如——未富先老!
Ⅸ 錢穎一教授預測中國經濟什麼時候超過美國
錢穎一教授的預測我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
88年中國4041億,略小於美國55年4262億;
13年中國91850億,略大於於美國98年90891億。
中國25年的發展量大於美國43年的發展量,
美國從98年起再過43年是2041年,中國從13年起再過25年是2038年。以此推算,中國的GDP應該可以在本世紀中葉超越美國。但是應該看到中國有13億人口,美國只有兩三億人口。因此人均超越美國恐怕不是我們這一代有幸能夠看見的。
另外中國一直是在高速追趕的過程中,因此發展的不平衡,結構的不合理也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