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使用GOOGLE earth 製作地形高程分析圖
步驟
1打開Google地球軟體然後找到你所要製作地形的的Google圖片然後保持位置不變(可以保存一下位置),用滑鼠在地形上走動大概找出地形的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
2用多邊形工具選出你所想要的范圍,之後調節多邊形的外輪廓 寬度 顏色 以及多邊形的顯示模式(輪廓+外線)和顏色 ,大概這樣就可以了 然後再選擇高程點那一欄,選擇絕對高度選項。
3根據 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的差 劃分出差值范圍來 ,這樣就可以在高程那裡輸入數據了,從低到高依次輸入每輸入一次就按下tab鍵,這樣就可以在地圖上看到了被輪廓覆蓋的圖像了 沒有覆蓋到的就是你所選擇的海拔 以上的范圍了 。然後進行印屏,打開ps 粘貼之後就成為了一個單獨的圖層了 。這樣多次之後你就會得到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之間的所有高程圖片,每個圖片都是一個圖層
4接下了就開始在ps里處理了 選中一個圖層,用魔棒工具選中被覆蓋的部分,然後刪除,選擇反向,填充這個高程所代表的顏色。多個圖層就此那個同樣處理之後你就會看到了一個雛形了 (圖層順序應該是高程大的在最上,小的在最下),刪除多邊形以為的圖像你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地形圖了
❷ 小區地形有高差,怎麼用天正建築進行日照分析
比如說:有三棟房子A.B.C。高度相同24M,場地標高不同。A的正負零處場地標高是79.000。B的正負零處場地標高是80.000。C的正負零處場地標高是81.000。以B處80.000為基準。A建築高度就輸入23M。C建築高度就輸入25M。三者的地面標高都為0,不用修改。
❸ 地形高差圖畫法。
嚴格地講,地形高差畫圖法有兩種,一種是剖面法,一種是平面投影法(准確地講應該是大地隋球體高斯投影法),剖面法相對簡單,只要把你在剖面測量測得的點按坐標展開,並將高程點光滑地連接起來即可。
平面投影法,一般應按精度要求測定三角網,各頂點即為測點三維坐標,然後用軟體或者人工在每條邊上內插等高點,再將等值點平滑地連接起來,並按一定間距標注高程值,按比例尺標注坐標網,完成圖幅修飾,一張能表示地形高差的地形圖就成功了。
❹ 五種地形類型(從海拔高低和地表起伏狀況分析)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平原:地勢低平 海拔低,地勢平坦
高原:地勢高 除了極個別的高原外地表起伏較大,地勢崎嶇
丘陵:丘陵是陸地上起伏和緩、連綿不斷的高地。根據起伏高度,相對高度小於100米者一般稱為低丘陵,而100—200米者一般稱為高丘陵。 高度比山地高原低一些,比平原略高一些,地勢起伏和緩
山地:它以較小的峰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 地勢較高,地表崎嶇不平,起伏較大
盆地:盆地四周高、中間低,整個地形像一個大盆。盆地的四周一般有高原或山地圍繞,中部是平原或丘陵 盆地海拔較低 盆地內部地表起伏不是很大,較平緩
❺ 勘察設計中地形高差>150m的山區是什麼意思
這種操作的意思主要就是為了有效的判斷,我們在進行地理位置查詢時的一些功能。
❻ 、在max中怎樣做出地形的高差
簡單的說,按設計標高先以道路交叉點標高為准,分段將道路高差拉起,然後再按以拉高道路設置硬地,接著最後一步圍合所有綠地 呵呵 !不知道這樣說你清楚不清楚!
❼ 在地形圖上怎麼知道兩點的高差
過這兩點都有等高線,這兩條等高線值的差就是兩點的高差 .
❽ 地形測量中,高差小的是坎,高差大的是崖,但我不解的是大概多少高差是它們的界線
坎、崖其實有明確的定義。坎:人工形成、高度較低、有較明顯線型(只要是人工形成的,高度都不高,就算有三倍等高距以上,也屬坎,包括土坎和石坎,當然與坡要區分)。崖:天然形成、高度一般較大、不規則。只要是天然形成的直立陡壁,都可以定義為崖,如果高度太小,范圍太小,可以定義為獨立石等。坎與崖的區分,並不以高差為標准。
❾ 地形高差用什麼式來計算
陡崖處最小相對高度=(等高線條數-1)×等高距;
陡崖處最大相對高度=(等高線條數-1)等高距+2倍等高距
❿ 地形高差-74.30是什麼意思
地形高差−74.30意思是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相差74.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