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概述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為緩解次貸風暴及信用緊縮所帶來的各種經濟問題、穩定金融市場,美聯儲幾月來大幅降低了聯邦基金利率,並打破常規為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直接貸款及其他融資渠道。美國政府還批准了耗資逾15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另外放寬了對房利美、房地美(美國兩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融資、准備金額度等方面的限制。
在美國房貸市場繼續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美國財政部於2008年9月7日宣布以高達2000億美元的可能代價,接管了瀕臨破產的房利美和房地美。
什麼是次按
次按即「次級按揭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與傳統意義上的標准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在房價不斷走高時,次級抵押貸款生意興隆。即使貸款人現金流並不足以償還貸款,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就會出現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
次級按揭貸款是國外住房按揭的一種類型,貸給沒多少收入或個人信用記錄較低的人。之所以貸款給這些人,是因為貸款機構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級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價高漲的時候,由於抵押品價值充足,貸款不會產生問題;但房價下跌時,抵押品價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臨著貸款違約、房子被銀行收回的處境,進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壞帳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閉案增加、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增加。
什麼是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但是這個回報高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國房價不斷上漲。房價不斷上漲,樓市大熱,雖然這些次級按揭貸款違約率是比較高的,但放貸的機構即使收不回貸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不就也賺了嘛,因為樓市大熱,房價不斷漲嘛。
危機如何發生呢?就是06年開始,美國樓市開始掉頭,房價開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那即便放貸的機構錢收不回來,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賣出去也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放貸出去的損失了。那麼,由此發行的債券,也是不值錢了,因為和它關聯著的貸款收不回來。之前買了這些債券的機構,不就跟著虧了嗎?很多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都買了這些債券或者是由這些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所以就虧了很多。
次貸危機的源頭
2002以來利率先降後升,房地產市場卻先熱後冷,導致大批藍領階級陷入房貸陷阱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近年美國等國家放鬆購房信貸標准(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證明,也不計較抵押單位的質素等),形成次級房貸市場。次級房屋信貸經過貸款機構及華爾街用財務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組合、包裝,就以票據或證券產品形式,在抵押二級市場上出賣、用高息吸引其它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購買。
但好景不常,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在2006年轉差,美圓利率多次加息,令次級房屋信貸的拖欠以及壞帳增加,次級房屋信貸產品的價格大跌,直接令到歐美以及澳洲不少金融機構都出現財政危機,甚至面臨破產,牽動全球信貸出現收縮。部分基金為了應付客戶大規模贖回潮,於是借日圓平倉,大舉投資的方法再行不通,唯有沽貨套現,即是所謂日圓利差交易拆倉,造成連串的骨牌效應,導致環球股市大跌。[1]
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承諾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隨著這兩家公司的丑聞爆出,政府對兩家公司的業務增長加以限制,整個次貸市場開始爭搶這兩家公司所購貸款。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當房利美和房地美還占房貸市場主導地位時,他們通常會制定明確的放貸標准,嚴格規定哪些類型的貸款可以發放。時至今日,由於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它基金投資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貸標准在高額利率面前成為一紙空文,新的市場參與者與華爾街經銷商不斷鼓勵放貸機構,嘗試不同貸款類型。許多放貸機構甚至不要求次級貸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稅收表格在內的財務資質證明,做房房價值評估時,放貸機構也更多依賴機械的計算機程序,而不是評估師的結論,潛在的風險就深埋於次級貸款市場中了。
近年來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都無法按期償還借款,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於是普通居民的信用降低,與房地產貸款有關債券的評估價格下跌。一旦抵押資產價值縮水,危機就會產生,而且會波及整個鏈條。
次貸危機事件時序
2007年上半年
2007年1月:
匯豐控股首次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並發出可能大幅增加撥備的警告。
2007年3月:
匯豐控股宣布業績,並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達70億美元,合共105.73億美元,升幅達33.6%;消息一出,令當日股市大跌,其中恆生指數下跌777點,跌幅4%[2]。
2007年4月2日:
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7月27日:
環球股市首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出現大跌市[3]。
2007年7月底至8月初:
全球股市因為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危機而大幅波動,全部股票市場下跌。
2007年8月
2007年8月1日:
澳洲麥格理集團旗下兩只對沖基金,上月因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虧損逾50%;同日股市大跌。[4]
2007年8月2日:
法國巴黎銀行旗下對沖基金因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虧損[5]
2007年8月4日:
中國銀行宣布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令市場知道不單只是匯豐出現問題,而是全球整個銀行業的問題[6]。
2007年8月6日:
全球股市第三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大跌市[7]。
2007年8月6日至11日:
歐洲中央銀行、日本銀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拿大中央銀行等國先後為美國的次級房屋信貸上增加准備金額來注資,分別為1158億歐元、1兆日圓、49.5億澳元、590億美元以及31.5億加元[8]。
2007年8月10日:
全球股市第四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大跌市[9]。
2007年8月15日:
全球股市第五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以及日圓拆倉的消息影響而大跌市,拖累環球股市和貨幣,恆生指數一度急瀉超過700點,跌至兩個月以來的低位。[10]。
2007年8月16日:
全球金融資產質素轉壞,加劇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在眾多利淡消息籠罩下,金融市場繼續出現恐慌性拋售。
全球股市第六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以及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的消息影響而出現連續第二日大跌市;環球股市全線受挫,其中韓國綜合股價指數下跌達8.8%;香港恆生指數在當日一度急瀉940點,跌至5個月以來的低位,令在7月的歷史最高點在一個月內跌了約3,000點,跌了約12%。
另外有基金業人士擔心,若基金贖回潮持續,會加劇金融市場的跌勢。[11]。
2007年8月17日:
全球金融資產質素轉壞,加劇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金融市場再次出現恐慌性拋售。
亞洲股市全線下跌,其中恆生指數在中午一度急挫了1,285點,但收市前一小時內反彈約1,000點,收市時只跌285點。日經平均指數亦大跌874點,是七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12]
美國聯邦准備理事會在美國股票市場開市前宣布調降低貼現率0.5%至5.75%,消息一出令歐美股市戲劇性反彈。
2007年8月31日:
美國總統喬治布希首次就如何應對次級抵押貸款危機提出方案及措施。[13]
曾經是美國最大次級房貸公司的Ameriquest Mortgage將批發及服務業務賣給了花旗集團,停止了貸款營業。[14]
2007年下半年
2007年9月13日:
英國第五大信貸銀行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因次級房屋信貸風暴而影響流動資金。當日很多戶口持有人到銀行提取現金,合共提走了10億英磅。英倫銀行向該銀行注入資金,成為50年來最大救市。到了9月17日,英國財政大臣戴理德宣布向Northern Rock提供百分百存款保證,危機才告平息。
瑞銀(UBS)10月1日發表報告稱,受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影響,銀行虧損額超過40億瑞士法郎(30.4億美元)[15] 。
2007年11月2日:
正當全球市場以為美國次級房屋信貸風暴可以告一段落,但是全球股市出現了全體暴跌的情況,恆生指數又下跌了一千多點。
2007年12月12日:
多國央行連手協作緩解次級債危機 ,美聯儲、歐洲央行以及加拿大、英國和瑞士的央行參與了這項行動,這是自9?11事件以來全球經濟合作的最大行動, 恆生指數一星期又下跌了1279多點。
2008年
1月
2008年1月4日
美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消費者信貸違約現象加劇,逾期還款率升至2001年以來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評級公司穆迪預測SIV債券持有者損失了47%資產
2008年1月17日
次貸虧損嚴重,標普評級公司開始對債券保險商實施新的評估方法
布希政府有意放鬆對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監管
美國去年12月新屋開工數量下降14.2%,年率為100.6萬戶,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國財政部要求有意收購諾森羅克銀行的私營企業在2月4日前提交詳細提案
2008年1月22日
亞太區股市於美聯儲消息公布前大幅下挫, 其中恆生指數當天下跌2061點, 以點數計乃歷來最大跌幅, 匯豐控股股價等下跌超過一成
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
2008年1月24日
美國紐約保險監管層力圖為債券保險商提供1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2月
2008年2月1日
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8萬,為超過4年來首次減少
2008年2月9日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範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
巴菲特願意為800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2008年2月14日
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
2008年2月18日
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2008年2月21日
英國議會批准國有化諾森羅克銀行
2008年2月28日
㈡ 什麼是全球金融危機什麼是次貸危機它們都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要詳細的,謝謝!
次貸危機(subprime lending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次貸危機的產生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貸款者,如果貸款者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但是由於房價突然走低,貸款者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其實銀行知道你還不了。房價降溫,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們一手掌控的)
一個兩個貸款者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貸款者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貸款者。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債危機。
ps 去年的之所以稱為次貸危機是因為那隻是因為次級債卷引發的主要只局限於美國國內的一場金融危機而且並沒有什麼大公司破產危害性不算很大!!
之所以今年稱之為華爾街金融風暴,是因為本身次級債卷是個風險很高的投資,但是華爾街的許多銀行卻把他的投資級別打的很高讓人們認為風險很小,而隨著第一撥的次級債卷引發的危機減退的趨勢讓很多華爾街大鱷們開始盲目樂觀,然後大量的「抄底」再加上自己本身還有許多次級債卷,所以第2撥次級債卷引發的金融爆發以後,大量的世界級公司申請破產,最終波及到了全世界,引起了這次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大風暴!!
這是美國地產業出問題導致了銀行出現了很多壞帳,所以幾乎所有企業都會有影響..因為銀行是中心..銀行出了問題...他會收縮貸款..企業沒有充足的現金流都會很難生存...
在中國看..我們金融體系沒多大影響..實體經濟最先影響的是出口企業..然後關聯性企業!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將持續經濟衰退14個月!
中國將在2009年底恢復正常
㈢ 次貸危機對我國股市的影響
1、對海外「熱錢」的存量、增量、流向產生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的收緊,會對股市中的海外「熱錢」的存量、增量、流向產生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國股市的走向。
2、使周邊市場繼續深度下跌,中國的投資者心態也會受到一定的沖擊。
3、出口企業受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 對於外貿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國經濟來說,在內需的替代作用還沒有完全展開的情況下,如果有美國經濟衰退導致的世界經濟危機發生,中國很難獨善其身。
4、對企業的影響。金融危機的「寒流」,使虛擬經濟遭受重創之後,緊接著受影響的就是實體經濟。美國的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廠,因受銷售下跌、財務惡化、市場佔有率下滑和信用評級不佳等影響,已轉向美國政府要求紓困,否則將被迫破產。
(3)香港股市次貸危機擴展閱讀:
次貸危機從2007年8月全面爆發以來,對國際金融秩序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和破壞,使金融市場產生了強烈的信貸緊縮效應,國際金融體系長期積累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得以暴露。
預防金融次貸危機,調控政策必須順應經濟態勢,符合周期性波動規律;應在加強金融監管、健全風險防範機制的基礎上推進金融產品及其體系創新;應抓住有利時機,鼓勵海外資產並購,優化海外資產結構,分散海外資產風險。
㈣ 金融危機是如何發生的具體有什麼影響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超前消費的觀念讓美國人現在來償還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已進入第二階段,即信用違約的危機。而次貸危機將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流動性危機(2007年2月--2008年5月)
我國主流觀念認為美國次貸危機到4、5月份已經結束了,美國經濟會在下半年重新走強。這是危機的第一階段剛剛消退下來。如果說危機的特點,主要是流動性危機。美國次級房地產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爆發,美國房地產業嚴重衰退。美國央行救市,注入了1萬億美元的流動性,緩解了中央銀行的流動性威脅。但老百姓有著大量的負債,此舉解決了中央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卻沒有解決負債危機。
第二階段:信用違約危機(海嘯)(2008年6月至2009年上半年)
信用違約危機最重要的特點是信用違約掉期(CDS)等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全面危機。這個階段,我們會一直看到信用衍生品違約的問題,包括銀行的爛賬,金融衍生品市場會越來越糟糕。這次沖擊和上一次次貸危機比起來是多大的規模呢?據測算,今年一年的金融風暴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的沖擊大概是去年次貸危機的三倍。
他認為,中國股市、美國股市、香港股市、英國股市等等都在暴跌,這是一個全球聯動效應,而聯動效應出在CDS,就是金融衍生產品這個市場,其帶來的危機將在今後一年中不斷出現,其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的沖擊大概是去年次貸危機的三倍。
去年保險市場的總規模是45.5萬億美元,到今年3月份已經變成62萬億。信用違約掉期問題就出在保險合同上,其危險在於62萬億保險合同漂在全世界各個金融市場角落裡,上萬家金融保險機構持有這種保險合同,而且這個市場沒有中央信貸系統,一旦出現大規模集中違約情況,美聯儲想救市也無從下手。
第三階段:美元危機(火山期)。
利率市場出現更大的問題,這時候主要以美國房地產業為代表的事件,導致美國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出現混亂,從而引爆美元的危機。
第四階段:由於美元是全球貨幣,整個美元危機出現之後,會形成全球貨幣危機。
金融危機的影響:
實業受到影響,企業破產,失業率提高,金融市場萎靡不振,銀行業出現信貸危機。對於中國來說:出口減少,無法保持經濟增長率。只有通過拉動內部需求來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㈤ 什麼是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概述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為緩解次貸風暴及信用緊縮所帶來的各種經濟問題、穩定金融市場,美聯儲幾月來大幅降低了聯邦基金利率,並打破常規為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直接貸款及其他融資渠道。美國政府還批准了耗資逾15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另外放寬了對房利美、房地美(美國兩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融資、准備金額度等方面的限制。
在美國房貸市場繼續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美國財政部於2008年9月7日宣布以高達2000億美元的可能代價,接管了瀕臨破產的房利美和房地美。
什麼是次按
次按即「次級按揭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與傳統意義上的標准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在房價不斷走高時,次級抵押貸款生意興隆。即使貸款人現金流並不足以償還貸款,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就會出現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
次級按揭貸款是國外住房按揭的一種類型,貸給沒多少收入或個人信用記錄較低的人。之所以貸款給這些人,是因為貸款機構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級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價高漲的時候,由於抵押品價值充足,貸款不會產生問題;但房價下跌時,抵押品價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臨著貸款違約、房子被銀行收回的處境,進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壞帳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閉案增加、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增加。
什麼是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但是這個回報高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國房價不斷上漲。房價不斷上漲,樓市大熱,雖然這些次級按揭貸款違約率是比較高的,但放貸的機構即使收不回貸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不就也賺了嘛,因為樓市大熱,房價不斷漲嘛。
危機如何發生呢?就是06年開始,美國樓市開始掉頭,房價開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那即便放貸的機構錢收不回來,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賣出去也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放貸出去的損失了。那麼,由此發行的債券,也是不值錢了,因為和它關聯著的貸款收不回來。之前買了這些債券的機構,不就跟著虧了嗎?很多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都買了這些債券或者是由這些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所以就虧了很多。
次貸危機的源頭
2002以來利率先降後升,房地產市場卻先熱後冷,導致大批藍領階級陷入房貸陷阱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近年美國等國家放鬆購房信貸標准(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證明,也不計較抵押單位的質素等),形成次級房貸市場。次級房屋信貸經過貸款機構及華爾街用財務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組合、包裝,就以票據或證券產品形式,在抵押二級市場上出賣、用高息吸引其它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購買。
但好景不常,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在2006年轉差,美圓利率多次加息,令次級房屋信貸的拖欠以及壞帳增加,次級房屋信貸產品的價格大跌,直接令到歐美以及澳洲不少金融機構都出現財政危機,甚至面臨破產,牽動全球信貸出現收縮。部分基金為了應付客戶大規模贖回潮,於是借日圓平倉,大舉投資的方法再行不通,唯有沽貨套現,即是所謂日圓利差交易拆倉,造成連串的骨牌效應,導致環球股市大跌。[1]
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承諾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隨著這兩家公司的丑聞爆出,政府對兩家公司的業務增長加以限制,整個次貸市場開始爭搶這兩家公司所購貸款。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當房利美和房地美還占房貸市場主導地位時,他們通常會制定明確的放貸標准,嚴格規定哪些類型的貸款可以發放。時至今日,由於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它基金投資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貸標准在高額利率面前成為一紙空文,新的市場參與者與華爾街經銷商不斷鼓勵放貸機構,嘗試不同貸款類型。許多放貸機構甚至不要求次級貸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稅收表格在內的財務資質證明,做房房價值評估時,放貸機構也更多依賴機械的計算機程序,而不是評估師的結論,潛在的風險就深埋於次級貸款市場中了。
近年來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都無法按期償還借款,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於是普通居民的信用降低,與房地產貸款有關債券的評估價格下跌。一旦抵押資產價值縮水,危機就會產生,而且會波及整個鏈條。
次貸危機事件時序
2007年上半年
2007年1月:
匯豐控股首次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並發出可能大幅增加撥備的警告。
2007年3月:
匯豐控股宣布業績,並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達70億美元,合共105.73億美元,升幅達33.6%;消息一出,令當日股市大跌,其中恆生指數下跌777點,跌幅4%[2]。
2007年4月2日:
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7月27日:
環球股市首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出現大跌市[3]。
2007年7月底至8月初:
全球股市因為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危機而大幅波動,全部股票市場下跌。
2007年8月
2007年8月1日:
澳洲麥格理集團旗下兩只對沖基金,上月因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虧損逾50%;同日股市大跌。[4]
2007年8月2日:
法國巴黎銀行旗下對沖基金因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虧損[5]
2007年8月4日:
中國銀行宣布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令市場知道不單只是匯豐出現問題,而是全球整個銀行業的問題[6]。
2007年8月6日:
全球股市第三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大跌市[7]。
2007年8月6日至11日:
歐洲中央銀行、日本銀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拿大中央銀行等國先後為美國的次級房屋信貸上增加准備金額來注資,分別為1158億歐元、1兆日圓、49.5億澳元、590億美元以及31.5億加元[8]。
2007年8月10日:
全球股市第四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大跌市[9]。
2007年8月15日:
全球股市第五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以及日圓拆倉的消息影響而大跌市,拖累環球股市和貨幣,恆生指數一度急瀉超過700點,跌至兩個月以來的低位。[10]。
2007年8月16日:
全球金融資產質素轉壞,加劇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在眾多利淡消息籠罩下,金融市場繼續出現恐慌性拋售。
全球股市第六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以及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的消息影響而出現連續第二日大跌市;環球股市全線受挫,其中韓國綜合股價指數下跌達8.8%;香港恆生指數在當日一度急瀉940點,跌至5個月以來的低位,令在7月的歷史最高點在一個月內跌了約3,000點,跌了約12%。
另外有基金業人士擔心,若基金贖回潮持續,會加劇金融市場的跌勢。[11]。
2007年8月17日:
全球金融資產質素轉壞,加劇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金融市場再次出現恐慌性拋售。
亞洲股市全線下跌,其中恆生指數在中午一度急挫了1,285點,但收市前一小時內反彈約1,000點,收市時只跌285點。日經平均指數亦大跌874點,是七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12]
美國聯邦准備理事會在美國股票市場開市前宣布調降低貼現率0.5%至5.75%,消息一出令歐美股市戲劇性反彈。
2007年8月31日:
美國總統喬治布希首次就如何應對次級抵押貸款危機提出方案及措施。[13]
曾經是美國最大次級房貸公司的Ameriquest Mortgage將批發及服務業務賣給了花旗集團,停止了貸款營業。[14]
2007年下半年
2007年9月13日:
英國第五大信貸銀行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因次級房屋信貸風暴而影響流動資金。當日很多戶口持有人到銀行提取現金,合共提走了10億英磅。英倫銀行向該銀行注入資金,成為50年來最大救市。到了9月17日,英國財政大臣戴理德宣布向Northern Rock提供百分百存款保證,危機才告平息。
瑞銀(UBS)10月1日發表報告稱,受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影響,銀行虧損額超過40億瑞士法郎(30.4億美元)[15] 。
2007年11月2日:
正當全球市場以為美國次級房屋信貸風暴可以告一段落,但是全球股市出現了全體暴跌的情況,恆生指數又下跌了一千多點。
2007年12月12日:
多國央行連手協作緩解次級債危機 ,美聯儲、歐洲央行以及加拿大、英國和瑞士的央行參與了這項行動,這是自9?11事件以來全球經濟合作的最大行動, 恆生指數一星期又下跌了1279多點。
2008年
1月
2008年1月4日
美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消費者信貸違約現象加劇,逾期還款率升至2001年以來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評級公司穆迪預測SIV債券持有者損失了47%資產
2008年1月17日
次貸虧損嚴重,標普評級公司開始對債券保險商實施新的評估方法
布希政府有意放鬆對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監管
美國去年12月新屋開工數量下降14.2%,年率為100.6萬戶,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國財政部要求有意收購諾森羅克銀行的私營企業在2月4日前提交詳細提案
2008年1月22日
亞太區股市於美聯儲消息公布前大幅下挫, 其中恆生指數當天下跌2061點, 以點數計乃歷來最大跌幅, 匯豐控股股價等下跌超過一成
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
2008年1月24日
美國紐約保險監管層力圖為債券保險商提供1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2月
2008年2月1日
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8萬,為超過4年來首次減少
2008年2月9日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範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
巴菲特願意為800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2008年2月14日
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
2008年2月18日
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2008年2月21日
英國議會批准國有化諾森羅克銀行
2008年2月28日
希望你能滿意。
㈥ 次貸危機是怎麼回事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這次美國經濟危機之前,美國表面上一片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其實主要是由房地產市場虛假繁榮帶動的,美國的房地產交易投機過度.其現象可以用我們方便理解的一個比方來形容:
都說股票賺錢,我們全民去炒股票,錢都投進去了還不過癮,還想借錢生錢,就把手上的股票抵押了融資繼續買入股票,而有的銀行連你的抵押都不要就給你融資.
如此一來,風險就大量的積累下來了.
一旦哪一天,瘋狂的炒股熱潮有了退燒的跡象,股票也跌了,很多人也因還不上借款而割肉離場,又有很多人因還不上錢,抵押的財產被銀行收了去,還有很多銀行因為沒有留取足夠的抵押品,在貸款人無力還債的時候只好認賠.連鎖反應下來,個人破產,信貸機構破產,經濟蕭條,通貨膨脹.
美國政府是想抑制一下過於旺盛的投資,壓縮信貸規模,以及控制被拉高了的物價,所以採取了緊縮銀根的政策,其中升息是一條,其他的還有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發行票據吸納貨幣市場上的資金等等。
美國政治界經濟界其實都是一幫政客,他們對管理國家經濟的能力實在不敢恭維,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病患一點都不察覺,採取的快速連續升息政策其實正是這次危機的導火索,此措施使得大量的貸款無法歸還,引發連鎖的壞帳反應,使美國不少金融公司以多米諾骨牌狀的倒下。
股票價值是紙上財富,他僅以交易價格為價值參考,並不代表事實資產的價值,他的升跌,損失的是交易參與者的「錢」,而沒有傷害到上市公司里的資產。
首次發行的錢進入到公司里,變為了資產,之後就沒有資產的交流了,除非是新配股增發和派發紅利等。
以後的交易中,全部是虛擬財富,比如公司每股凈資產是1.5元,市場上股票交易價格是10元,流通股東是在意淫般享有10元價格之下的1.5元資產。股票價格跌了以後,損失的錢是進了政府稅收、交易所傭金、倒數第二位持有股票的人,他們的手上。因為那三種人是手握現金的,兌現了。手上是拿股票的人,則繼續面臨升或跌的考驗。
總結,錢進了公司、政府、交易所、「倒數第二位的前股東」。其中公司是一次性的,政府和交易所是反反復復的抽水,股東是新與舊之間的賭博。世界財富還是那公司里的每股1.5元資產。
最後說一下錢是否真的沒有了。其實錢(現金)都還在,只是大家對危機的發展有恐懼和自保心理,都不拿出來,市場上缺乏流動性,各國銀行系統資金緊張,各國不得不用財政資金補充市場上資金的流動性,所以出現各國向市場不斷投入數以萬億計的資金的現象。到了大家認為危機過去了,或者即將過去了,市場上的錢又會多起來,因為大家敢拿出錢來投資了。
由於世界所有金融機構都不會只把錢放在那裡不動,放貸只會放出一部分,不會都放出去,想都放出去也做不到,加上需要「分散投資」,所以他們總是在各國各金融機構之間互相投資,美國的國債、企業債和股票、不動產都是各國金融機構的投資目標,美國一旦發生危機,所有國外投資者也都跟著受損,於是就席捲全球了。
危機里也可以賺錢的,君不見香港多位大亨就是在當年香港經濟低迷時介入房地產而驟然崛起的嗎?
回答者: 鐵拳走天下 - 江湖新秀 五級 10-14 03:08
㈦ 什麼叫做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概述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為緩解次貸風暴及信用緊縮所帶來的各種經濟問題、穩定金融市場,美聯儲幾月來大幅降低了聯邦基金利率,並打破常規為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直接貸款及其他融資渠道。美國政府還批准了耗資逾15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另外放寬了對房利美、房地美(美國兩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融資、准備金額度等方面的限制。
在美國房貸市場繼續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美國財政部於2008年9月7日宣布以高達2000億美元的可能代價,接管了瀕臨破產的房利美和房地美。
什麼是次按
次按即「次級按揭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與傳統意義上的標准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在房價不斷走高時,次級抵押貸款生意興隆。即使貸款人現金流並不足以償還貸款,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就會出現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
次級按揭貸款是國外住房按揭的一種類型,貸給沒多少收入或個人信用記錄較低的人。之所以貸款給這些人,是因為貸款機構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級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價高漲的時候,由於抵押品價值充足,貸款不會產生問題;但房價下跌時,抵押品價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臨著貸款違約、房子被銀行收回的處境,進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壞帳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閉案增加、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增加。
什麼是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但是這個回報高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國房價不斷上漲。房價不斷上漲,樓市大熱,雖然這些次級按揭貸款違約率是比較高的,但放貸的機構即使收不回貸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不就也賺了嘛,因為樓市大熱,房價不斷漲嘛。
危機如何發生呢?就是06年開始,美國樓市開始掉頭,房價開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那即便放貸的機構錢收不回來,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賣出去也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放貸出去的損失了。那麼,由此發行的債券,也是不值錢了,因為和它關聯著的貸款收不回來。之前買了這些債券的機構,不就跟著虧了嗎?很多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都買了這些債券或者是由這些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所以就虧了很多。
次貸危機的源頭
2002以來利率先降後升,房地產市場卻先熱後冷,導致大批藍領階級陷入房貸陷阱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近年美國等國家放鬆購房信貸標准(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證明,也不計較抵押單位的質素等),形成次級房貸市場。次級房屋信貸經過貸款機構及華爾街用財務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組合、包裝,就以票據或證券產品形式,在抵押二級市場上出賣、用高息吸引其它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購買。
但好景不常,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在2006年轉差,美圓利率多次加息,令次級房屋信貸的拖欠以及壞帳增加,次級房屋信貸產品的價格大跌,直接令到歐美以及澳洲不少金融機構都出現財政危機,甚至面臨破產,牽動全球信貸出現收縮。部分基金為了應付客戶大規模贖回潮,於是借日圓平倉,大舉投資的方法再行不通,唯有沽貨套現,即是所謂日圓利差交易拆倉,造成連串的骨牌效應,導致環球股市大跌。[1]
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承諾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隨著這兩家公司的丑聞爆出,政府對兩家公司的業務增長加以限制,整個次貸市場開始爭搶這兩家公司所購貸款。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當房利美和房地美還占房貸市場主導地位時,他們通常會制定明確的放貸標准,嚴格規定哪些類型的貸款可以發放。時至今日,由於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它基金投資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貸標准在高額利率面前成為一紙空文,新的市場參與者與華爾街經銷商不斷鼓勵放貸機構,嘗試不同貸款類型。許多放貸機構甚至不要求次級貸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稅收表格在內的財務資質證明,做房房價值評估時,放貸機構也更多依賴機械的計算機程序,而不是評估師的結論,潛在的風險就深埋於次級貸款市場中了。
近年來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都無法按期償還借款,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於是普通居民的信用降低,與房地產貸款有關債券的評估價格下跌。一旦抵押資產價值縮水,危機就會產生,而且會波及整個鏈條。
次貸危機事件時序
2007年上半年
2007年1月:
匯豐控股首次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並發出可能大幅增加撥備的警告。
2007年3月:
匯豐控股宣布業績,並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達70億美元,合共105.73億美元,升幅達33.6%;消息一出,令當日股市大跌,其中恆生指數下跌777點,跌幅4%[2]。
2007年4月2日:
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7月27日:
環球股市首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出現大跌市[3]。
2007年7月底至8月初:
全球股市因為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危機而大幅波動,全部股票市場下跌。
2007年8月
2007年8月1日:
澳洲麥格理集團旗下兩只對沖基金,上月因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虧損逾50%;同日股市大跌。[4]
2007年8月2日:
法國巴黎銀行旗下對沖基金因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虧損[5]
2007年8月4日:
中國銀行宣布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令市場知道不單只是匯豐出現問題,而是全球整個銀行業的問題[6]。
2007年8月6日:
全球股市第三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大跌市[7]。
2007年8月6日至11日:
歐洲中央銀行、日本銀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拿大中央銀行等國先後為美國的次級房屋信貸上增加准備金額來注資,分別為1158億歐元、1兆日圓、49.5億澳元、590億美元以及31.5億加元[8]。
2007年8月10日:
全球股市第四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大跌市[9]。
2007年8月15日:
全球股市第五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以及日圓拆倉的消息影響而大跌市,拖累環球股市和貨幣,恆生指數一度急瀉超過700點,跌至兩個月以來的低位。[10]。
2007年8月16日:
全球金融資產質素轉壞,加劇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在眾多利淡消息籠罩下,金融市場繼續出現恐慌性拋售。
全球股市第六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以及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的消息影響而出現連續第二日大跌市;環球股市全線受挫,其中韓國綜合股價指數下跌達8.8%;香港恆生指數在當日一度急瀉940點,跌至5個月以來的低位,令在7月的歷史最高點在一個月內跌了約3,000點,跌了約12%。
另外有基金業人士擔心,若基金贖回潮持續,會加劇金融市場的跌勢。[11]。
2007年8月17日:
全球金融資產質素轉壞,加劇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金融市場再次出現恐慌性拋售。
亞洲股市全線下跌,其中恆生指數在中午一度急挫了1,285點,但收市前一小時內反彈約1,000點,收市時只跌285點。日經平均指數亦大跌874點,是七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12]
美國聯邦准備理事會在美國股票市場開市前宣布調降低貼現率0.5%至5.75%,消息一出令歐美股市戲劇性反彈。
2007年8月31日:
美國總統喬治布希首次就如何應對次級抵押貸款危機提出方案及措施。[13]
曾經是美國最大次級房貸公司的Ameriquest Mortgage將批發及服務業務賣給了花旗集團,停止了貸款營業。[14]
2007年下半年
2007年9月13日:
英國第五大信貸銀行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因次級房屋信貸風暴而影響流動資金。當日很多戶口持有人到銀行提取現金,合共提走了10億英磅。英倫銀行向該銀行注入資金,成為50年來最大救市。到了9月17日,英國財政大臣戴理德宣布向Northern Rock提供百分百存款保證,危機才告平息。
瑞銀(UBS)10月1日發表報告稱,受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影響,銀行虧損額超過40億瑞士法郎(30.4億美元)[15] 。
2007年11月2日:
正當全球市場以為美國次級房屋信貸風暴可以告一段落,但是全球股市出現了全體暴跌的情況,恆生指數又下跌了一千多點。
2007年12月12日:
多國央行連手協作緩解次級債危機 ,美聯儲、歐洲央行以及加拿大、英國和瑞士的央行參與了這項行動,這是自9?11事件以來全球經濟合作的最大行動, 恆生指數一星期又下跌了1279多點。
2008年
1月
2008年1月4日
美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消費者信貸違約現象加劇,逾期還款率升至2001年以來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評級公司穆迪預測SIV債券持有者損失了47%資產
2008年1月17日
次貸虧損嚴重,標普評級公司開始對債券保險商實施新的評估方法
布希政府有意放鬆對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監管
美國去年12月新屋開工數量下降14.2%,年率為100.6萬戶,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國財政部要求有意收購諾森羅克銀行的私營企業在2月4日前提交詳細提案
2008年1月22日
亞太區股市於美聯儲消息公布前大幅下挫, 其中恆生指數當天下跌2061點, 以點數計乃歷來最大跌幅, 匯豐控股股價等下跌超過一成
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
2008年1月24日
美國紐約保險監管層力圖為債券保險商提供1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2月
2008年2月1日
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8萬,為超過4年來首次減少
2008年2月9日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範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
巴菲特願意為800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2008年2月14日
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
2008年2月18日
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2008年2月21日
英國議會批准國有化諾森羅克銀行
2008年2月28日
㈧ 次貸危機怎樣演變成金融危機的
因為大量的人破產,所以各行各業都會出現問題,而現代經濟是有很多的連接的,所以一個行業出現的問題,其他行業甚至整個社會經濟都出現了問題.
㈨ 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爆發過幾次各是什麼時間
影響全球的較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有六次,分別是:
1、1929年至1939年:大蕭條;
6、2007年至2011年: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拓展資料:
1、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2、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本質就是貪婪。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經濟學上稱之為「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經常會由於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或者神話的破滅,而導致資產價值迅速下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泡沫破裂。
3、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全球「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動盪引起的金融危機。一場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