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遠東石化倒閉 徐茂根的遠東化纖受影響嗎
肯定是要受影響的,因為化纖是石化的下游產業,上游的都倒閉了,下游肯定是受到影響的,並且化纖這個產品,一直以來市場都不會太好。
『貳』 求一個破產企業財務方面的數據及案例分析,要求已經破產,從財務方面分析的
雷曼兄弟破產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選擇的啟示
2008年9月15日,擁有158年悠久歷史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公司正式申請依據以重建為前提的美國聯邦破產法第11章所規定的程序破產,即所謂破產保護。雷曼兄弟公司,作為曾經在美國金融界中叱吒風雲的巨人,在此次爆發的金融危機中也無奈破產,這不僅與過度的金融創新和乏力的金融監管等外部環境有關,也與雷曼公司本身的財務管理目標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本文將從公司內部財務的角度深入剖析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原因。
一、股東財富最大化:雷曼兄弟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雷曼兄弟公司正式成立於1850年,在成立初期,公司主要從事利潤比較豐厚的棉花等商品的貿易,公司性質為家族企業,且規模相對較小
,其財務管理目標自然是利潤最大化。在雷曼兄弟公司從經營乾洗、兼營小件寄存的小店逐漸轉型為金融投資公司的同時,公司的性質也從一個地道的家族企業逐漸成長為在美國乃至世界都名聲顯赫的上市公司。由於公司性質的變化,其財務管理目標也隨之由利潤最大化轉變為股東財富最大化。其原因至少有:(1)美國是一個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建立了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和資本市場體系,因此,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財務管理目標能夠獲得更好的企業外部環境支持;(2)與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考慮了不確定性、時間價值和股東資金的成本,無疑更為科學和合理;(3)與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可以直接通過資本市場股價來確定,比較容易量化,操作上顯得更為便捷。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股東財富最大化是雷曼兄弟公司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二、雷曼兄弟破產的內在原因:股東財富最大化
股東財富最大化是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為股東帶來最多的財富。當雷曼兄弟公司選擇股東財富最大化為其財務管理目標之後,公司迅速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店發展成聞名於世界的華爾街金融巨頭,但同時,由於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利益主體單一(僅強調了股東的利益)、適用范圍狹窄(僅適用於上市公司)、目標導向錯位(僅關注現實的股價)等原因,雷曼兄弟最終也無法在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倖免於難。股東財富最大化對於雷曼兄弟公司來說,頗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意味。
1.股東財富最大化過度追求利潤而忽視經營風險控制是雷曼兄弟破產的直接原因
在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指引之下,雷曼兄弟公司開始轉型經營美國當時最有利可圖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其後,公司又開始涉足股票承銷、證券交易、金融投資等業務。1899年至1906年的七年間,雷曼兄弟公司從一個金融門外漢成長為紐約當時最有影響力的股票承銷商之一。其每一次業務轉型都是資本追逐利潤的結果,然而,由於公司在過度追求利潤的同時忽視了對經營風險的控制,從而最終為其破產埋下了伏筆。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美國過度的金融創新和乏力的金融監管所導致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但從實質上看,則是由於公司一味地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而忽視了對經營風險進行有效控制的結果。對合成CDO(擔保債務憑證)和CDS(信用違約互換)市場的深度參與,而忽視了CDS市場相當於4倍美國GDP的巨大風險,是雷曼轟然倒塌的直接原因。
2.股東財富最大化過多關注股價而使其偏離了經營重心是雷曼兄弟破產的推進劑
股東財富最大化認為,股東是企業的所有者,其創辦企業的目的是擴大財富,因此企業的發展理所當然應該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在股份制經濟條件下,股東財富由其所擁有的股票數量和股票市場價格兩方面決定,而在股票數量一定的前提下,股東財富最大化就表現為股票價格最高化,即當股票價格達到最高時,股東財富達到最大。為了使本公司的股票在一個比較高的價位上運行,雷曼兄弟公司自2000年始連續七年將公司稅後利潤的92%用於購買自己的股票,此舉雖然對抬高公司的股價有所幫助,但同時也減少了公司的現金持有量,降低了其應對風險的能力。另外,將稅後利潤的92%全部用於購買自己公司而不是其他公司的股票,無疑是選擇了「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投資決策,不利於分散公司的投資風險;過多關注公司股價短期的漲和跌,也必將使公司在實務經營上的精力投入不足,經營重心發生偏移,使股價失去高位運行的經濟基礎。因此,因股東財富最大化過多關注股價而使公司偏離了經營重心是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推進劑。
3.股東財富最大化僅強調股東的利益而忽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是雷曼兄弟破產的內在原因
雷曼兄弟自1984年上市以來,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實現了分離,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形成委託代理關系。同時,在公司中形成了股東階層(所有者)與職業經理階層(經營者)。股東委託職業經理人代為經營企業,其財務管理目標是為達到股東財富最大化,並通過會計報表獲取相關信息,了解受託者的受託責任履行情況以及理財目標的實現程度。上市之後的雷曼兄弟公司,實現了14年連續盈利的顯著經營業績和10年間高達1103%的股東回報率。然而,現代企業是多種契約關系的集合體,不僅包括股東,還包括債權人、經理層、職工、顧客、政府等利益主體。股東財富最大化片面強調了股東利益的至上性,而忽視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導致雷曼兄弟公司內部各利益主體的矛盾沖突頻繁爆發,公司員工的積極性不高,雖然其員工持股比例高達37%,但主人翁意識淡薄。另外,雷曼兄弟公司選擇股東財富最大化,導致公司過多關注股東利益,而忽視了一些公司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加劇了其與社會之間的矛盾,也是雷曼兄弟破產的原因之一。
4.股東財富最大化僅適用於上市公司是雷曼兄弟破產的又一原因
為了提高集團公司的整體競爭力,1993年,雷曼兄弟公司進行了戰略重組,改革了管理體制。和中國大多企業上市一樣,雷曼兄弟的母公司(美國運通公司)為了支持其上市,將有盈利能力的優質資產剝離後注入到上市公司,而將大量不良資產甚至可以說是包袱留給了集團公司,在業務上實行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分開,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分立運行。這種上市方式註定了其上市之後無論是在內部公司治理,還是外部市場運作,都無法徹底地與集團公司保持獨立。因此,在考核和評價其業績時,必須站在整個集團公司的高度。
『叄』 遠東石化破產遠東其它企業怎麼辦
實際上,PTA行業的低迷由來已久,早在今年3月,紹興市柯橋區政府部門就曾發布消息,稱遠東石化宣布停產,計劃重組。不過,由於行業形勢嚴峻,重組難度大,時至今日,遠東石化只能走上破產清算之路。
相關企業應從兩方面考慮轉型升級
「遠東石化一事,內外因皆有。一方面,PTA行業市場化競爭較為充分,客觀上存在產能結構化過剩,又由於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劇烈,引發PTA產品價格下跌;另一方面,遠東石化前身華聯三鑫2008年清算重組之後情況雖有所好轉,但應該講競爭力不強,轉型缺乏。」針對遠東石化申請破產清算,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查志強稱。
實際上,浙江是化纖大省,而蕭山和紹興則是重要集聚區。除遠東石化外,榮盛石化、恆逸石化、桐昆股份均為行業內巨頭,從他們的業績反映中,也能窺探PTA行業不景氣之一二。
以榮盛石化為例,根據公司2014年年度財報,自2012年以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逐年下滑,2014年甚至虧損3.47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50.82%。
「PTA產能過剩,相關企業若不思變,生存困難是自然的。」查志強告訴記者,對於主營產品為PTA的企業而言,應該從兩方面考慮轉型升級,實現價值鏈躍遷。
「一是產品提升。加大產品研發,發展高性能化纖,如開發產業用化纖(應用於工業、國防、醫療、環保、尖端科學等),提高產品附加值;二是產業鏈延伸,從下游向上游發展,如發展芳烴PX。」
這方面,無論是恆逸石化、榮盛石化或者桐昆股份已均開展動作。
「恆逸石化與汶萊企業合作,在汶萊大摩拉島實施芳烴項目,屬於境外投資;榮盛石化也在沖上游產品,在寧波石化工業園有項目,也積極投身計劃中的舟山群島新區千億級綠色石化基地;桐昆股份則在境外實施能源並購項目,積極介入原料領域。」
『肆』 急!破產法案例分析
1.可以自己提出破產申請2.由注冊地法院審理。所在地人民法院可以審理該案件3.1.4.5為破產財產4:清償順序(1)職工工資15(2)稅款(3)銀行貸款(4)其他業務貸款
『伍』 破產法案例分析!求答案!
1銀行貸款2200萬,由抵押的廠房和機器變價1900萬里償還,不足的300萬為破產債權。
有物擔保的債權,如以抵押、質押、留置等形式擔保的債權,享有針對債務人財產中設立擔保的特定物品的優先受償權。由於此種債權以債務人的特定物為清償保障,當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時,債權人享有就擔保物的優先受償權,在破產法程序中構成別除權,仍可以不受破產程序限制優先清償,自然也就不屬於破產債權。只有在擔保物價款不足清償擔保債額時,余債才可以作為破產債權要求清償。
2根據我國現行的破產法律的有關規定,破產債權是在破產宣告前成立的,對破產人發生的,經依法申報確認,並得由破產財產中獲得公平清償的可強制執行的財產請求權。我國《破產法》第30條也明確的規定,只有破產宣告前成立的債權才屬於破產債權。所以,從時間上看,宏大、萬達、華天公司的貸款屬於破產債權。
3破產財產為6000萬。債務人財產在破產宣告後,成為破產財產。《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破產財產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按照以下順序清償:
(1)勞動債務。也就是破產人所欠的職工工資,傷殘補助金、撫恤金,所欠的應劃入個人帳戶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補助金。
(2)破產人欠繳的除前款規定之外額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繳的稅款。
(3)普通債權。
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陸』 美國安然公司破產案例分析報告
對於安然公司破產的原因,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這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帶來的結果。其中企業的腐朽文化,應該是導致安然失敗的深層次原因。因為企業文化,融化在員工的思想中,支配著員工的行為。分析安然的企業文化,不難發現其中存在的嚴重問題。
個人主義促成了官僚的安然
企業能吸引優秀人才遠遠不夠,還必須保證員工的不斷進步。為此安然公司設立了一個績效評估系統,並認為評價員工績效最合適的人選莫過於他的同事。1997年,公司首席執行官傑弗里·斯基林在全公司范圍內採用了一套績效評估程序:對同層次的員工進行橫向比較。按績效將員工分為五個級別,這些級別決定了他們的獎金和命運。每六個月員工和經理們就要重復這一評估過程,大約三周左右公司就能把這些資料整理出來。直到2000年斯基林在談到這個績效評估體系時還曾指出:「如果你想有所創新的話,你就必須讓員工精誠團結。」
然而,事與願違,安然的績效評估系統實際上形成了個體重於團隊的企業文化。「人們獨立完成自己的所有工作」,一位安然的老員工說,「原因很簡單:如果我和約翰是競爭對手的話,我為什麼要去幫助他呢?」在這種情況下,安然文化造成了個人主義泛濫,扼制了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
隨著新經濟的衰退,要做出突出業績是越來越難,公司內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而當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時,這種壓力拉動型的績效評估機制也就逐步轉化成為了一種拉幫結派的官僚系統。有些經理開始捏造問題,篡改記錄,趕走那些自己看不順眼的雇員。
缺乏團隊精神,成為了公司前進的致命傷,而團隊精神恰恰是實現創新的必備條件,因為任何個人都無法完成所有的工作。
「贏者通吃」造就了紙糊的安然
傑弗里·斯基林在全公司范圍內設立了一種績效考核系統後,及時淘汰不合格員工,同時花大錢獎勵做出成績的員工。在安然,失敗者總是中途出局,獲勝者會留下來,指望獲得做成最大交易的那些人更是可以得到數百萬美元的獎金。這就是安然公司的「贏者通吃」文化。這種文化給員工打下了一種「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烙印。犯錯的員工立刻就會被解僱,結果不僅促使員工盡可能地掩蓋過失,也使員工失去了許多鍛煉的機會。公司過去的和現在的一些雇員都曾指出,保持安然股價持續上升的壓力,誘使高級管理者在投資和會計程序方面冒更大的風險,其結果就是虛報收入和隱瞞越來越多的債務,最終造成了現在的狀況,用前經理瑪格麗特·切科尼的話來說,安然是「一座用紙牌搭成的房子」。
盲目追「酷」催生了浮躁的安然
就在兩年前,安然公司的執行委員會集中開會,決定為安然公司選擇新的企業目標。當時的安然已經騎虎難下,新業務的擴張、新市場的開拓幾乎是每天都要進行的工作。原來的企業目標——「世界一流的能源公司」似乎已無法跟上公司發展的需要。於是最後確定的企業目標是:「世界上最酷的公司」。當時安然的總裁傑弗里·斯基林指出:「這個目標體現出了一種改革創新的精神!」就在這一企業目標的指引下,安然迅速膨脹,過度擴張,明顯實例之一就是寬頻業務。
1999年,安然公司建起了在線電子商務平台,進行網上天然氣、電力、管道、紙張、金屬等交易,一度被認為是傳統企業結合網路的成功楷模。斯基林在2000年初曾斷言寬頻業務將發展成為公司最重要的業務之一,然而事實是在2001年初寬頻業務的發展就已經遭受重大挫折,2001年第二季度虧損達1.09億美元,寬頻部門成了安然虧損最大的部門。
盲目追求多樣化,不顧一切地上項目,不切實際地熱衷於涉足新經濟。當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期時,安然已發展成了一個巨大的企業集團,根本不是什麼公司可以同日而語的。安然的實踐證明:過度膨脹、快速發展,不僅使公司無法應對經濟環境的逆轉,反而易於導致公司經營狀況的惡化,以破產結束企業。
蔑視「制度」縱容了失控的安然
在斯基林掌管安然期間,他就著手改革公司文化。他給員工更多的自由,鼓勵員工盡量利用公司規章范圍內的有利條件,甚至可以在不報告頂頭上司的情況下獨自採取行動。一位安然年輕的經理主管人員想涉足寬頻業務領域,斯基林讓他放手去干,甚至沒有將此事通知他的頂頭上司。
這種情況並非偶然。路易斯·肯切是協助安然進軍歐洲能源市場的先鋒。當時她還不到30歲,也並非安然的高層領導,然而她卻集中了一批員工,設計出公司在倫敦分部的全部業務流程,並且在未經斯基林允許的情況下,從安然的其它分部抽調了380名員工以及價值3000萬美元的設備投入這一工程。盡管這一項目後來得到了斯基林的認可,並且在投產後的頭四個月就取得巨大成功,但它卻同時淡化了公司的管理層次,削弱了直接管理者的威信,不利於公司整體的長遠發展。
沒有安然不能做的!在這種氛圍的鼓勵下,安然迅速進入貿易、廣告甚至金融領域。漸漸地,安然的擴張失去了控制。斯基林的這種思想傾向不僅嚴重削弱了中層管理者的威信,也影響到了他們的行為,有些人甚至產生了一種憂慮:對被斯基林看好的員工給予得不夠多,就可能使自己的事業前途多舛。
「自以為是」熏陶了傲慢的安然
在安然迅速擴張期間,公司的上上下下都逐漸產生了一種「自以為是」的心理。理查德·科克,原是安然的一名工程師,就曾經說過:「我認為安然無所畏懼,公司可以在任何業務中贏得利潤。」 維吉尼亞大學的教授羅伯特·F·布魯納指出:安然失敗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它缺乏謙虛精神。分析家卡若爾·科拉也曾指出:安然文化中的傲慢與霸氣已經在公司中深深紮根。人們甚至認為他們可以從走路的樣子判斷出誰是安然的員工。這種說法雖然有些誇張,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自以為是」的傲慢傾向已深深紮根於安然文化之中。所謂「驕者必敗」,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中,安然的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安然倒下了,留給我們無盡的思索。拋開安然破產給各方面所帶來的巨大沖擊,安然破產本身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長遠影響。事實使我們不得不承認:正是安然內在文化問題引發了一系列外部危機,導致安然一步一步地走向破產。
『柒』 破產風險的分析
破產風險是保險精算所涉及的一個重要內容
應用 GIG月排隊系統及較序列方法確定保險企業破產概率上限,揭示破 產風險大小,對於保險企業的風險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IG/份1排隊系統條件下的破產風險 G/G/1的排隊模型是一個單服務員模型,顧客遵循一個更新 過程來到,它有任意的來到間隔分布F.服務時間分布為G。記來到 間隔時間為入從…,服務時間為了E,只,…,第n個顧客在排隊 中的等待時間為幾,由於第n個顧客在系統中化費掉時間D。+戈, 第n+1個顧客在第」個顧客之後凡+:時間來到
『捌』 巴林銀行倒閉案例分析
賬戶上的交易,因為自己兼任清查職權而可以隱瞞,但追加的保證金卻是無法隱藏的。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戶大地震,其後數日,東京日經指數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了更大的損失,另一方面購買更龐大數量的日經指數期貨合約,希望日經指數會上漲到理想的價格範圍。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萬英鎊的速度從倫敦獲得資金,已買進了3萬份日經指數期貨,並賣空日本政府債券。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貨的最後一日,里森對影響市場走向的努力徹底失敗。日經股價收盤降到17885點,而里森的日經期貨多頭風險部位已達6萬余份合約;其日本政府債券在價格一路上揚之際,其空頭風險部位亦已達26000份合約。里森為巴林所帶來的損失,在巴林的高級主管仍做著次日分紅的美夢時,終於達到了86000萬英鎊的高點,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銀行終結的命運。
(8)遠東石化破產案分析擴展閱讀:
巴林銀行倒閉的相關情況:
1、巴林銀行破產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貨經理尼克·里森錯誤地判斷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1月份,日本經濟呈現復甦勢頭,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別在東京和大阪等地買進大量期貨合同,希望在日經指數上升時賺取大額利潤。
2、1995年1月17日突發的日本阪神地震打擊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勢頭,股價持續下跌。巴林銀行因此損失金額高達14億美元,這幾乎是巴林銀行當時的所有資產,這座曾經輝煌的金融大廈就此倒塌。
3、巴林銀行集團破產的消息震動了國際金融市場,各地股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英鎊匯率急劇下跌,對馬克的匯率跌至歷史最低水平。巴林銀行事件對於歐美金融業的隱性影響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