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空分裝置的氧、氮氣成本怎麼核算
太復雜,工藝不同,產品不同,計算方式也不一樣,您問的太籠統。
② 空分微量水分分析
介紹目前空分工業中用得較廣的三種水份分析法;①利用吸濕劑吸收水份的重量法的原理、吸濕劑、裝置及操作。該法分析簡便、裝置簡單,用於水份含量較高的氣體分析;②利用P2O5吸收氣體中水份生成磷酸而後電解的電解法的原理,內壁式和外壁式電解池的結構,以及USI-1型微量水份分析儀;③利用氣體中水蒸汽低溫凝析露點而計算水份的露點法的原理、目視式和光電式露點儀,鏡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項。電解法和露點法用於水份含量很低的氣體分析
③ 請教各位採用變壓吸附空分制氧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這個要看多大設備,多大產能了,簡單的說產1m³的氧和10m³的成本肯定不一樣的。
④ 空分成本問題大家空分的成本一般怎麼核算
利用空分設備,簡單說就是利用空氣中各種氣體的沸點不同,在高壓下將空氣液化,然後逐個汽化,控制到氬氣的沸點再收集起來。現在國內基本高純氬氣的製取都是採用這種方法,成本也不低。大規模生產氬氣成本還很低的方法貌似還沒有。
⑤ 1、空分工段安全隱患及防護措施 2 、主冷溫差大小與氧氮純度的關系 3 、 6000空分工藝
安全主要是防火(嚴格動火規章)、防凍(包含泄露 導致人員凍傷和設備進水的凍結)、防觸電、防水質(失控了會帶水及結垢)、防窒息等,一般安全規程中都有。至於主冷溫差大小與氧氮純度關系:一般溫差是一定的值,其純度和壓力有對應關系,當氧純度變差或者上塔壓力提高時,溫差變小。
⑥ 空分裝置怎樣核算氧氣和氮氣的成本合理
制氮機的費用和耗電費用,在算出用瓶裝氮氣或者氧氣的成本就可以了
特洛伊氣體設備有限公司
⑦ 空分裝置空氣需要分析哪些項目
在線分析項目:分子篩後二氧化碳含量、分子篩加熱器後污氮露點、產品氧氣純度、產品氮氣純度(含氧量)、產品氧氣、氮氣的露點、氬餾分含氬量、粗氬含氧量、污氮中含氧量、主冷總烴甲烷乙炔及氧化亞氮含量。
離線分析項目:空壓機入口總烴、主冷總烴乙炔含量、液氧大槽總烴含量、液氧大槽純度、液氮大槽純度、液氬大槽純度。管道氣分析根據用戶需求而定。
⑧ 在空分車間工作時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1、空分設備在停車排放低溫液體時,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答:空分設備中的液氧、液空的氧含量高,在空氣中蒸發後會造成局部范圍氧濃度提高,如果遇到火種,有發生燃燒、爆炸的危險。某化肥廠曾由於將大量液氧排到地溝中,又遇到電焊火花而發生爆炸傷人事故。因此,嚴禁將液體隨意排放到地溝中,應通過管道排至液體蒸發罐或專門的耐低溫金屬制的排放坑內。
排放坑應經常保持清潔,嚴禁有有機物或油脂積存。在排放液體時,周圍嚴禁動火。
低溫液體與皮膚接觸,將造成嚴重凍傷。輕則皮膚形成水泡、紅腫,疼痛;重則將凍壞內部組織和骨關節。如果落入眼內,將造成眼損傷。因此,在排放液體時要避免用手直接接觸液體,必要時應戴上乾燥的棉手套和防護眼鏡。萬一碰到皮膚上,應立即用溫水(45℃以下)沖洗。
2、制氧機哪些部位最容易發生爆炸?
答:制氧機爆炸的部位在某種程度上與空分設備的型式有關。在高、中壓、雙壓流程中,發生爆炸的可能性相對較多;生產液氧的裝置,主冷未發生過爆炸,而氣氧裝置的主冷卻是爆炸的中心部位。爆炸破壞的程度與爆炸力有關,微弱的爆炸可能只破壞個別的管子,甚至未被操作人員所察覺。
冷凝蒸發器的爆炸部位,隨其結構型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易發生在液氧面分界處,以及個別液氧流動不暢的通道,也有發生在下部管板處或上頂蓋處。對輔助冷凝蒸發器,爆炸易發生在液氧接近蒸發完畢的下部。
據統計,除冷凝蒸發器外,在其他部位也發生過爆炸。計有:下塔液空進口下部;液空吸附器;上塔液空進口處的塔板;液氧排放管;液氧泵;切換式換熱器冷端的氧通道;輔助冷凝蒸發器後的乙炔分離器等。
不論在哪個部位爆炸,其原因均有液氧(或富氧液空)的存在,並在蒸發過程中造成危險物的濃縮、積聚或沉澱,組成了爆炸性混合物,在一定條件下促使發生爆炸。
3、在檢查壓力管道時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答:對帶壓管道,在生產過程中最易發生的問題是,在聯接法蘭處發生泄漏。一旦發現泄漏,切忌在帶壓情況下去擰緊螺栓。因為在運轉過程中產生泄漏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例如墊片損壞、管道受到熱應力等。這時,單靠擰螺栓不能解決問題,往往因泄漏未消除而使勁擰螺栓,直至螺栓擰斷,管內高壓氣體噴出,造成傷人事故。已有幾個廠發生過因帶壓擰螺栓而發生螺栓斷裂,法蘭盤飛出的傷亡事故教訓。
因此,必須嚴格遵守不準帶壓擰螺栓的規定,不能為了搶時間,趕任務而抱有僥幸心理,違反操作規程。
4、在檢修空分設備進行動火焊接時應注意什麼間題?
答:當制氧機停車檢修,需要動火進行焊接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1)制氧機生產車間如需要動明火,應得到上級的批准,並化驗現場周圍的氧濃度,加強消防措施。當焊接場所的氧濃度高於23%時,不能進行焊接。對氧濃度低於19%時要防止窒息事故;
2)對有氣壓的容器,在未卸壓前不能進行燒焊;
3)對未經徹底加溫的低溫容器,不許動火修理,以免產生過大的熱應力或無法保證焊接質量。嚴重時,如有液氧、氣氧泄出,還可能引起火災;
4)動火的全過程要有安全員在場監護。
5、在接觸氧氣時應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答: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嗅、無味的氣體。它是一種助燃劑。它與可燃性氣體(乙炔、甲烷等)以一定比例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當空氣中氧濃度增到25%時,已能激起活潑的燃燒反應;氧濃度到達27%時,有個火星就能發展到活潑的火焰。所以在氧氣車間和制氧裝置周圍要嚴禁煙火。當衣服被氧氣飽和時,遇到明火即迅速燃燒。特別是沾染油脂的衣服.遇氧可能自燃。因此,被氧氣飽和的衣服應立即到室外通風稀釋。同時,制氧機操作工或接觸氧氣、液氧的人不準抹頭油。
6、在接觸氮氣時應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答:氮氣為無色、無味、無嗅的惰性氣體。它本身對人體無甚危害,但空氣中氮含量增高時,就減少了其中的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難。若吸入純氮氣時,會因嚴重缺氧而窒息以致死亡。
為了避免車間內空氣中氮含量增多,不得將空分設備內分離出來的氮氣排放於室內。在有大量氮氣存在時,應戴氧呼吸器。檢修充氮設備、容器和管道時,需先用空氣置換,分析氧含量合格後方允許作業。在檢修時,應有人監護,對氮氣閥門嚴加看管,以防誤開閥門而發生人身事故。
7、氨對人體有何危害,接觸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氨是無色、有刺激嗅味。氨水濺入眼內,可使眼結膜迅速充血、水腫,有劇痛感,並且角膜會發生混濁,甚至失明。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不少於15min),並從速進行治療。
氨水或高濃度氨氣接觸皮膚,可引起燒傷,出現紅斑、水泡,直至壞死。皮膚受氨燒傷後,先用大量清水沖洗15min以上,然後用2%醋酸洗滌患處,也可用5%硼酸濕敷。
吸入氨氣能引起中毒。症狀為眼黏膜和鼻黏膜受刺激,流淚、打噴嚏,胸部抑鬱,咳嗽,還會引起胃痛。嚴重時可能引起肺部腫脹,以致死亡。在每1L空氣中含有氨1.5mg/L時,即有中毒危險;在含有3mg/L時,停留5~6min即可致死。一般允許濃度為0.03mg/L。發生中毒後應迅速脫離現場,帶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即進行治療。
在接觸氨時應戴膠皮手套和多層濕防護口罩,濃度大時需戴防毒面具或氧呼吸器。在應急情況下處理漏氨故障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呼吸道盡快離開現場。
8、雜訊對人體有何危害.如何消除雜訊?
答:雜訊是包含多種音調成分的無規律的復合聲,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損傷聽覺。聲音的強度以「分貝」(dB)為計量單位。如果長期在100dB以上的雜訊條件下工作(對高頻雜訊為80~90dB),就能造成聽覺損傷。雜訊對人體的神經及心血管系統也能產生不良的影響。
因此,目前規定在工作場所允許的雜訊不應超過90dB。
氧氣站的雜訊主要來自高速運轉的壓縮機和氣體排放口。雜訊的頻譜特性與壓縮機的種類和轉速、管道的布置、閥門的結構型式和開啟度、氣體排放的壓力及流速等因素有關。
降低雜訊的方法,一種是通過吸音材料(玻璃棉、泡沫塑料和微孔吸音磚等)吸音,它對頻率高的雜訊有顯著的消音作用;另一種是干涉、變更聲音的傳播方向,它對低頻雜訊較為有效。目前,在氣體排放口均設置有*或消音坑。對螺桿壓縮機,在吸、排氣口也裝有*。
為了降低操作現場的雜訊強度,對透平空壓機的管路可包以隔音材料,或對整個壓縮機加以隔音罩,或單獨設置空壓機的隔音操作控制室,通過雙層玻璃觀察運轉情況,定期到機器間進行巡迴檢查。
9、制氧車間遇到火災應如何搶救?
答:造成火災的原因很多,有油類起火、電氣設備起火等。氧氣車間存在著大量的助燃物(氧氣和液氧),具有更大的危險性。滅火的用具有滅火器、砂子、水、氮氣等。對不同的著火方式,應採用不同的滅火設備。首先應分清對象,不可隨便亂用,以免造成危險。
當密度比水小,且不溶於水的液體或油類著火時,若用水去滅火,則會使著火地區更加擴大。應該用砂子、蒸汽或泡沫滅火器去撲滅,或者用隔斷空氣的辦法使其熄滅。
電氣設備著火時,不可用泡沫滅火器,也不可用水去滅火,而需用四氯化碳滅火器。因為水和泡沫都具有導電性,很可能造成救火者觸電。電線著火時,應先切斷電源,然後用砂子去撲滅。
一般固體著火時,可用砂子或水去撲滅。
氧氣管道著火時,則首先要切斷氣源。
身著衣服著火,不得撲打,應該用救火毯子將身體裹住,在地上往返滾動。
在車間危險的部位,可預先准備些氮氣瓶或設置氮氣管路,以供滅火用。
10、在接觸電器設備時應注意呢些事項?
答:使用電器設備時,主要的危險是發生電擊和電傷。所謂電擊,就是在電流通過人身體時能使全身受害;僅使人體局部受傷時稱為電傷。最危險的是電擊。
電流對人的傷害是:燒傷人體,破壞機體組織,引起血液及其他有機物質的電解和刺激神經系統等。
電流對人體的危害程度與通過人體的電流強度、作用時間及人體本身的情況等因素有關。事實證明,通過人體的電流在0.05A以上時就要發生危險;0.1A以上時可以致人死亡。觸電的時間愈長,危險程度愈大。若觸電時的電流在0.015A時,人就不易脫離電源。
人體有一定的電阻,尤其是皮膚的電阻較大。在每1cm2的接觸面上的電阻約在1000~180000Ω之間。在皮膚潮濕時電阻會顯著降低。如果電阻越小,在一定的電壓下通過的電流就越大,危險性也就越大。一般地說,當電壓在45V以下時,電流即使通過人體也是安全的。
因此,安全電壓(例如安全燈)應在45V以下。
發生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在已損壞的設備(例如電動機、導線、電氣開關等)上作業;
2)接觸帶電的裸線或破舊的導線;
3)沒有接地裝置或接地裝置不良;
4)缺乏必要的防護用具。
安全使用電氣設備,除要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規程外,還應注意下列基本安全知識:
1)電線外面的絕緣如有破損,不得將就使用,必須將絕緣包好;
2)要經常檢查各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是否脫開;
3)推、拉電氣開關的動作要迅速,臉部應閃開,並應戴好必要的防護用具;
4)檢查電動機外殼溫度時,宜用手背接觸外殼,不可用手掌接觸,以免被電吸住而脫離不開;
5)不熟悉電氣設備的人員不可亂動或擅自修理設備;
6)清理電器設備時,不得用水沖洗或用濕布擦拭;
7)在電氣開關前應放置一塊10mm厚的橡皮絕緣板。
11、制氧工要求穿棉織物的工作服。
⑨ 空分的計算問題,特別是氧氮氬的成本分別計算問題
空分的成本計算都是統一換算成氣氧進行的,目前世界上尚沒有可以將它們分別拆開計算的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