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會科學領域的量化研究真的有價值嗎
我覺得非常有價值
Ⅱ 心理學研究方法中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的優缺點
量化研究:可以控制自變數和因變數,探討因果關系或相關關系
缺點:實驗室操作可能與真實情況不符合,只用數據說明一切缺乏對心理深度內省資料的探測
質化研究:用大量的觀察,訪談和描述來分析一個人的心理現象,與真實情況較為符合,
缺點:時間長,耗時長,可能被試缺失,樣本量一般小,缺乏外部信度。
Ⅲ 如何量化研究方法解決問題
你這個問題太大了,建議看看相關社會研究方法的書。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的。大概步驟是:
首先概念化,什麼是同情心,同情心的表現是什麼?
第二操作化,什麼樣的指標可以測定同情心
第三獲取數據,通過實證調查或者已有資料庫獲取相關數據進行分析
最後得出結論
Ⅳ 什麼叫量化研究方法
要考察和研究事物的量,就得用數學的工具對事物進行數量的分析,這就叫定量的研究,也稱量化研究,定量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
實證研究方法分為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也稱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及將兩者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Mixed-Methods Approach)。
量化研究遵循傳統的科學研究方法,包括提出假設、構建模型、創設實驗、收集數據和驗證假設,因此最容易被物理教育者接受,在學科教育研究領域中最早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多是PER研究者。
(4)科研中的量化分析擴展閱讀
定量數據有4種類型,簡單介紹如下:
1、定類數據(nominal)是一種分類數據,它是離散的並且沒有順序關系。例如,在研究物理學習過程中男女生差異時,我們可能會使用的「1」 和「0」分別表示男性和女性,這里並不表示1比0更大。
2、定序數據(ordinal)是另一種分類數據,也是離散的但具有順序。例如,研究高中階段三個年級的學生對一些物理概念理解水平的發展變化時,分別用數字1,2,3表示高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定序數據用數字表示個體在某個有序狀態中所處的位置,不能做數學計算。
3、定距數據(interval)是具有相等間隔的連續數據,並且有順序。例如,溫度,1℃、2℃之間的差與20℃和21℃之間的差是相同的。定距數據有單位,沒有絕對零點,可以做加減運算,不能做乘除運算。
4、定比數據(ratio)不僅具有定距數據的全部屬性,同時具有絕對原點(即0),且兩個數值之間的比值是有意義的。例如:質量就是一個定比變數,可以說一個質子的質量為一個電子的1836倍。
Ⅳ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的內容簡介
本書融研究方法、統計知識、軟體操作三者精華,二十餘種常用量化分析技術講解均有圖文並茂、步驟詳細的範例,十分便於讀者學習領會並迅速上手。
本書分別從量化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統計原理和技術、軟體應用三部分進行材料的組織,並將三部分內容有機地結合了起來,並對二十餘種常用量化分析技術輔以完整的範例。這種組織方式相對於目前流行的分別將統計學和軟體應用分別成書的做法,更能幫助讀者在整體上學會做量化研究。在難度的把握上,本書主要立足於為量化研究的初學者服務的思想,材料選擇、內容設計都比較基礎,因此,完全可以作為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量化研究方法課程的教材(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鄧鑄 老師已經將此書作為教育博士生的必讀書目)。
Ⅵ 誰知道數學建模中什麼叫量化分析
量化分析就是分析數據化
混沌理論
「相對論消除了關於絕對空間和時間的幻想;量子力學則消除了關於可控測量過程的牛頓式的夢;而混沌則消除了拉普拉斯關於決定論式可預測的幻想。」
一點就是未來無法確定。如果你某一天確定了,那是你撞上了。
第二事物的發展是通過自我相似的秩序來實現的。看見雲彩,知道他是雲彩,看見一座山,就知道是一座山,憑什麼?就是自我相似。這是混沌理論兩個基本的概念。
混沌理論還有一個是發展人格,他有三個原則,一個是事物的發展總是向他阻力最小的方向運動。第二個原則當事物改變方向的時候,他存在一些結構。
一 混沌理論(Chaos theory)是一種兼具質性思考與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討動態系統中(如:人口移動、化學反應、氣象變化、社會行為等)無法用單一的數據關系,而必須用整體、連續的數據關系才能加以解釋及預測之行為。
二 混沌一詞原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亂狀態,我國及古希臘哲學家對於宇宙之源起即持混沌論,主張宇宙是由混沌之初逐漸形成現今有條不紊的世界。在井然有序的宇宙中,西方自然科學家經過長期的探討,逐一發現眾多自然界中的規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地心引力、杠桿原理、相對論等。這些自然規律都能用單一的數學公式加以描述,並可以依據此公式准確預測物體的行徑。
三 近半世紀以來,科學家發現許多自然現象即使可化為單純的數學公式,但是其行徑卻無法加以預測。如氣象學家Edward Lorenz發現,簡單的熱對流現象居然能引起令人無法想像的氣象變化,產生所謂的「蝴蝶效應」,亦即某地下大雪,經追根究底卻發現是受到幾個月前遠在異地的蝴蝶拍打翅膀產生氣流所造成的。一九六○年代,美國數學家Stephen Smale 發現,某些物體的行徑經過某種規則性的變化之後,隨後的發展並無一定的軌跡可尋,呈現失序的混沌狀態。
四 混沌現象起因於物體不斷以某種規則復制前一階段的運動狀態,而產生無法預測的隨機效果。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正是此一現象的最佳批註。具體而言,混沌現象發生於易變動的物體或系統,該物體在行動之初極為單純,但經過一定規則的連續變動之後,卻產生始料所未及的後果,也就是混沌狀態。但是此種混沌狀態不同於一般雜亂無章的的混亂狀況,此一混沌現象經過長期及完整分析之後,可以從中理出某種規則出來。混沌現象雖然最先用於解釋自然界,但是在人文及社會領域中因為事物之間相互牽引,混沌現象尤為多見。如股票市場的起伏、人生的平坦曲折、教育的復雜過程。
五 混沌理論在教育行政、課程與教學、教育研究、教育測驗等方面已經有些許應用的例子。由於教育的對象是人,人是隨時變動起伏的個體,而教育的過程基本上依循一定的准則,並歷經長期的互動,因此,相當符合混沌理論的架構。也因此,依據混沌理論,教育系統容易產生無法預期的結果。此一結果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負面的。不論是正面或是負面的,重要的是,教育的成效或教育的研究除了短期的觀察之外,更應該累積長期數據,從中分析出可能的脈絡出來,以增加教育效果的可預測性,並運用其擴大教育效果。
Ⅶ 社會科學領域的量化研究真的有價值嗎
量化研究屬於「外源性」( exogenous ) 研究—— —從問題定義到研究工具、信息收集和分析、文獻綜述的整個過程, 都是由研究者來決定。它絕對排斥「內源性」( endogenous ) 研究—— —研究對象具有同等的決定權。在以人作為對象的社會研究中, 量化研究忽略了研究對象的人性, 而人性不僅具有道德內涵,而且意味著效度。[7]
量化研究是一種規范化的研究, 對研究程序、資料的可靠性和統計方法的條件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 引起了實際運作的艱難性。量化研究需要大樣本的數據, 但在實際的社會研究中, 真正隨機的大樣本並不容易獲得, 某些研究對象本身就是少數的、邊緣的群體, 這些研究無法獲得足夠的樣本。同時, 統計分析的前提條件十分嚴格, 一旦某個前提條件發生變化, 就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Ⅷ 科學研究方法中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具體是怎樣的
1、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是科學研究的兩種不同的方法。在自然科學領域,定性與定量方法是結合在一起的。隨著社會科學從主要使用自然語言逐漸轉到運用與自然語言相結合的概念語言、邏輯語言、數學語言等,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也由定性分析轉變為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研究。
2、定性與定量在客觀事物的研究中不是互相排斥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關系。定性分析是定量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定量研究是定性分析的深化和檢驗,二者互為補充。從定性到定量,又從定量到定性,是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
3、實現定性與定量的有機結合,還要堅持多學科方法的運用,以克服單學科方法的局限。只有多學科方法並用,才能改變單一學科方法的狹窄性,為處理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創造條件。
Ⅸ 量化分析的特性是什麼量化分析在商業運作中起什麼作用請舉例~~~
笨蛋,量化分析就是定量分析,答案自己找。 趕緊給分,有什麼不懂的找鄭老師方老師都可以。。
什麼是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一般是為了對特定研究對象的總體得出統計結果而進行的。定性研究具有探索性、診斷性和預測性等特點,它並不追求精確的結論,而只是了解問題之所在,摸清情況,得出感性認識。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與幾個人面談的小組訪問,要求詳細回答的深度訪問,以及各種投影技術等。在定量研究中,信息都是用某種數字來表示的。在對這些數字進行處理、分析時,首先要明確這些信息資料是依據何種尺度進行測定、加工的,史蒂文斯(S. S. Stevens)將尺度分為四種類型,即名義尺度、順序尺度、間距尺度和比例尺度。
[編輯]定量研究的四種測定尺度及特徵
名義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用於表現它是否屬於同一個人或物。
順序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的大小,是與研究對象的特定順序相對應的。例如,給社會階層中的上上層、中上層、中層、中下層、下下層等分別標為「5、4、3、2、1」或者「3、2.5、2、1.5、1」就屬於這一類。只是其中表示上上層的5與表示中上層的4的差距,和表示中上層的4與表示中層的3的差距, 並不一定是相等的。5、4、3 等是任意加上去的符號,如果記為 100、50、10 也無妨。
間距尺度所使用的數值,不僅表示測定對象所具有的量的多少,還表示它們大小的程度即間隔的大小。不過,這種尺度中的原點可以是任意設定的,但並不意味著該事物的量為「無」。例如,O°C 為絕對溫度 273°K,華氏32°F。
名義尺度和順序尺度的數值不能進行加減乘除,但間距尺度的數值是可以進行加減運算的。然而,由於原點是任意設定的,所以不能進行乘除運算。例如,5℃和 10℃之間的差,可以說與15℃和20℃之間的差是相同的, 都是5°C。但不能說 20℃就是比5℃高4倍的溫度。
比例尺度的意義是絕對的,即它有著含義為「無」量的原點0。長度、重量、時間等都是比例尺度測定的范圍。比例尺度測定值的差和比都是可以比較的。例如:5分鍾與10 分鍾之間的差和10分鍾與15分鍾之間的差都是5 分鍾,10 分鍾是2分鍾的5倍。比例尺度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下表是以上四種尺度的特徵匯總表。在市場營銷研究中,很多內容或研究項目都不具備比例尺度或間距尺度的條件,應注意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不要出現失誤。
四種測定尺度及其特徵
尺度 允許的變數轉換 允許的四則運算 允許的統計計算 在市場營銷中的應用舉例
名義 y=f(x)
f(x)為對應 —— 百分比排列順序卡方測定 給屬於特定群體的事物編號(男女、職業、商店種類、產品種類、品牌、銷售區域等)
順序 y=f(x)
f(x)只增加 —— 中位數百分位順序相關符號測定集合測定 對產品、企業的意見、態度(非常好、好、不好說、壞、非常壞),比較幾種品牌的喜好程度,購買者的社會階層等
間距 y=a+bx
B>0 加減 范圍算術平均均差標准差t-檢驗 F-檢驗 利用五等級法、七等級法測對產品或企業的意見、態度。
比例 y=ax
a>0 加減乘除 幾何平均調和平均變動系數 消費者的年齡、收入、顧客量、銷售數量,銷售金額
[編輯]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區別
定性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research)的根本性區別有三點:
首先,兩種方法所依賴的哲學體系(philosophyofreality)有所不同。作為定量研究,其對象是客觀的、獨立於研究者之外的某種客觀存在物;而作為定性研究,其研究對象與研究者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研究對象被研究者賦予主觀色彩,成為研究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定量研究者認為,其研究對象可以像解剖麻雀一樣被分成幾個部分,通過這些組成部分的觀察可以獲得整體的認識。而定性研究者則認為,研究對象是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因而他們檢視的是全部和整個過程。
第二,兩種研究方法在對人本身的認識上有所差異。量化研究者認為,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相似的;而定性研究者則強調人的個性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進而認為很難將人類簡單地劃歸為幾個類別。
第三,定量研究者的目的在於發現人類行為的一般規律,並對各種環境中的事物作出帶有普遍性的解釋;與此相反,定性研究則試圖對特定情況或事物作特別的解釋。換言之,定量研究致力於拓展廣度,而定性研究則試圖發掘深度。
由於方法論上的不同取向,導致了在實際應用中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明顯的差別。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研究者的角色定位(roleoftheresearch)。定量研究者力求客觀,脫離資料分析。定性研究者則是資料分析的一部分。對後者而言,沒有研究者的積極參與,資料就不存在。
2、研究設計(design)。定量研究中的設計在研究開始前就已確定。定性研究中的計劃則隨著研究的進行而不斷發展,並可加以調整和修改。
3、研究環境(setting)。定量研究運用實驗方法,盡可能地控制變數。定性研究則在實地和自然環境中進行,力求了解事物在常態下的發展變化,並不控制外在變數。
4、測量工具(measurement)。定量研究中,測量工具相對獨立於研究者之外,事實上研究者不一定親自從事資料籌集工作。而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就是測量工具,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他。
5、理論建構(theorybuilding)。定量研究的目的在於檢驗理論的正確性,最終結果是支持或者反對假設。定性研究的理論則是研究過程的一部分,是「資料分析的結果」(datadriven)。
Ⅹ 如何分析量化研究數據,撰寫並發表高質量的量化論文
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系。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准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