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廠實習生產現場作業環境主要從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設備管理大視野
生產作業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設備管理大視野 2011年07月01日 10:34:56
在工業企業中,尤其是化工行業,生產現場總有許多不安全因素。作為管理者,必須要保證員工的安全,再談生產,才能讓員工對公司有歸屬感與信賴感。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生產現場作業環境中有哪些有害因素。
生產性毒物
生產性毒物,以煙(或粉塵)的形勢,經人體長期吸入後可引起急、慢性中毒、職業癌,直至死亡。
苯類物質:如苯、甲苯、二甲苯,是一種具有特殊芳香的無色透明液體,對神經系統有毒害作用。主要用作溶劑或稀釋劑,如:皮革製品加工中使用的各種粘合澆水;傢具製造業使用的油漆、天那水、粘合劑;印刷、絲印、移印過程中的油墨調制過膠等。
三氯乙烯:是一種有芳香氣味的無色液體,主要用於金屬、玻璃表面脫脂,,普遍用於五金、電鍍行業的金屬弓箭表面清洗。
正乙烷:是一種微帶異臭的液體,主要用作溶劑和清洗劑,普遍用於清洗液晶片和印刷行業的洗板。
二氯乙烷:是一種無色、易揮發、具有氯仿氣味的液體,主要用於脂肪、蠟、橡膠等作為溶劑。普遍用於(玩具廠的)塑膠玩具粘合。
鉛:是一種藍白色金屬,常常和錫混合在一起。主要用於(電子產品)融錫、波峰焊、手工補焊等。員工在熔錫時將鉛融化並蒸發到空氣中。
生產性粉塵
常見的粉塵:五金機械打磨、拋光時產生的金屬塵;木器加工產生的木糠塵;紡織產生的棉塵、化纖塵;石膏製品加工產生的石膏塵;噴塗車間的噴粉等。
生產性雜訊
企業常用設備的雜訊:沖壓設備、內燃機、電動機、鍋爐鼓風機、冷卻塔、水泵房、冶金工業的雜訊、紡織企業用的織布機、制釘機、企業用的發電機。
⑵ 電廠檢修工作開始前應從哪些方面進風險分析
在風險分析時,必須選用具有實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科學性的標准。對於某些風險只有改進技術或者安裝硬體設備,才能對其進行控制,這時可以選擇「目標管理」計劃;而作業程序需修訂、重新制定,但不選用裝設硬體設備的風險,選擇的方案為「運行控制」。檢修安全技術來源於現場、應用於現場,最終服務於現場檢修活動的安全需要。
風險評估是評估風險程度並確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圍的全過程;風險管理是通過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運用各種風險管理技術進行最大限度的控制,從而達到安全的目的。風險管理是指導一切安全生產活動的核心。 安全的對立面不是事故,而是風險。如果企業僅僅把安全管理的重點放在事故上,只能說這是亡羊補牢,事後管理。只有把安全管理的重點放在風險上,有效地控制風險,科學地防範風險,才能避免事故,才符合安全管理的宗旨。因此管理風險,控制危險,預防事故,是企業安全管理的核心內容。
風險分析方法
為有效規避風險,首先要對企業所有作業活動中存在的危險加以識別,然後評估每種危害的風險等級,依據法規要求和企業管理標准確定不可承受的風險,而後針對不可承受的風險予以控制:制定目標、管理方案;落實運行控制;准備緊急應變;加強培訓、提高安全意識;通過監控機制發現問題並予以糾正。
採用內外因綜合分析法對風險進行分析,有效預防事故。所謂「內外因綜合分析法」是按照統一的風險預控流程,以事故致因理論為指導,結合電力行業特點, 建立了系統的發電企業風險預控管理方法,稱為內外因綜合分析法。該方法包括設備故障風險評估、生產區域風險評估和工作任務風險評估三種基本模式。
以內外因事故綜合致因理論為指導,建立風險評估模式。 生產系統中可能意外釋放的能量是造成事故的內因;不安全因素(危害因素)是造成事故的外因,其中人的不安全行為、機(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條件 是直接原因,管理上的缺陷和技術上的不足是深層次的根本原因。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事故是通過各種不安全因素的綜合作用,生產系統中的能量 被偶然事件觸發、意外釋放並作用於人身或財產機體組織的結果。為有效預防風險,防止在電力檢修及運行操作中發生事故,對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險源及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的辨識,制定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減少人身傷害、設備損壞,保證安全生產順利進行。
為辨識全面,檢修任務執行前,工作負責人根據作業工序採用SEP評估方法組織人員開展工作任務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全面具體。
具體內容實在太多,發個鏈接給你,你自己可以詳細去參閱了解。——網頁鏈接
⑶ 試分析電廠工程建設項目會對環境產生哪些影響
這是一個綜合問題。你可以從佔地下面是否有壓礦、發電用水對周圍水資源或河流的影響、燃煤所產生的SO2、NOX對空氣環境的影響、所產生的粉煤灰及粉塵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等。雖然電廠在設計時,已經充分經過論證,但與實際還是有出入的。
⑷ 電廠危險點分析及預控措施重點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火力發電廠危險點分析及預控措施
你可以買這本書看看
⑸ 風險評估的目的是對電廠什麼進行風險等級劃分
電廠風險評估,是對電廠危害發生的可能性,也就是安全性進行風險等級劃分。
風險等級是標志風險影響程度的概念。依據企業承受風險的能力一般可分為可接受風險和不可接受風險兩大類。
可接受風險表示此類風險對企業生產經營、人員安全和健康沒有影響,或者影響程度很小,在可接受范圍,不需要專注控制的風險。
不可接受風險表示此類風險對企業生產經營、經濟效益和社會信譽造成嚴重的影響,對人員的安全和健康構成較大威脅,已超出企業可接受范圍,必須採取措施予以控制,否則,風險一旦成為事實,企業將蒙受財務損失以及信譽危機。
對不可接受風險等級描述為重大、較大、一般。對可接受風險等級各部門進行解決。
⑹ 電廠調試過程中的風險因素有哪些,如何實施針對措施
電力系統統一標準的工作票可沒有這一欄。從字面分析,應該註明拉開了哪些開關和閘刀,實施了哪些安全措施,懸掛了哪些警示標志
⑺ 怎樣進行電廠安全風險評估
辨識風險是實現風險管理的基礎,建立有效的生產作業過程風險評估准則,實現有效的風險源辨識,逐步改善人機料法環,應用規范、動態、系統的方法去識別及評估企業安全生產過程中的風險,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實現風險的超前控制,把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程度,進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流程、標準是提升安全風險管理水平的關鍵點。
電力風險評估如何做?
2.2電力生產風險源評估的方法
電力生產作業具有顯著地多專業、多工種特點,決定了風險因子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主要集中的不利因素也因此而來,如電氣設備多,高溫高壓設備多、危化品及廢料多、勢能設備多、特種設備多等。
2.2.1電力生產風險分類
(1)通過對電力企業生產作業過程中接觸的直接風險因子進行排列級合,危害類別包括物理危害、化學危害、機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機工效危害、社會/心理危害、行為危害、環境危害、能源危害等九個類型。
(2)電力企業生產作業對上述九個類型的風險接觸,在特定條件下引起暴露就會觸發安全生產事故或事件,依電力企業事故事件的分類可將風險源劃分為電力企業的五類風險,分別為人身風險、電網奉獻、設備風險、環境與職業健康風險、社會影響風險,其中,前四類風險都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產生社會影響風險。
2.2.2電力生產風險辨識和量化
(1)事故因果連鎖論指出導致傷亡事故的各種原因及與事故間的關系,事故的發生是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為及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所謂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是指那些曾經引起事故的人的行為,或機械、物質的狀態,它們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人的行為和物的狀態在不斷的變化。
(2)風險辨識應全面考慮生產條件的各種變化因素:人員、作業環境、電網結構及運行方式、生產設備及設備參數、作業方式、新技術和新工藝等。為此,電力企業應基於危害辨識進行風險的評估,實施基準風險評估、基於問題的風險評估、持續的風險評估。
(3)對風險辨識和量化過程進行閉環管控,形成具有自我完善能力的風險評估流程:確定風險評估的對象;危害辨識;定風險描述;確定風險種類和范疇;查找可能暴漏於風險的人員設備及其他信息;列舉控制風險的現有措施;分析危害轉化為風險的可能性、頻率和後果的嚴重性;量化風險結果並劃分風險等級;對不可接受的風險制訂控制措施;評估所制訂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經濟性;風險評估結果和合理控制措施的審核;制訂後續行動建議。
風險源評估成果應建立風險概述進行綜合應用,風險概述應包括危害名稱及信息描述、風險值及排序、可能暴露於風險的人員設備及其他信息、現有及建設控制措施、措施的經濟性和有效性判斷、執行要求等信息。
3電力生產風險源控制
(1)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控制措施,制定措施時充分考慮一下因素:可行性與適用性、可操作性、經濟性、資源保障、控制措施可能帶來的新風險。
(2)選擇風險控制方法的優先法則依次為:消除/終止、替代(含運行方式改變)、轉移、工程(改造、修理等)、隔離、行政管理(改變程序、檢查、保養及培訓等)、個人防護。
(3)根據風險性質選擇最有效形成預防效果的風險控制途徑進行分別控制:屬於管理措施的融入到管理制度/標准:屬於作業過程執行的措施融入到作業作業指導書、「兩票」等作業標准:屬於維修改造的納入技改檢修項目計劃;屬於完善電網結構的納入電網規劃和建設;屬於檢查維護的納入日常生產工作計劃;屬於教育培訓的納入培訓計劃等。
(4)應對風險源控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延伸應用,使用風險概述指導人力資源優化組合、企業流程制度標準的制定於修訂、指導風險控制、知道員工培訓等。
4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文化
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針對企業生產過程的安全問題,從控制安全生產風險出發,即通過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量化、風險控制、風險概述等幾個重要環節,達到減少或降低風險因子,合理運用有效的資源,通過有效管理和運作,實現人機料法環的和諧,逐步發展為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文化。強化安全監督以治標,建立基於風險管控的企業規章、流程和標准,構建體系化的企業風險管理模型以治本,是建設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文化的必由之路。
⑻ 核電廠嚴重事故的環境風險是產生什麼影響
包含放射性物質存在泄漏到環境中去,影響核電廠工作人員、公眾和環境的輻射安全。
⑼ 電廠對環境的污染 污染
看你是什麼電廠了,要是火力發電的話,最主要是大氣污染以及熱污染,大氣污染的程度和含硫量還有關系,如果煤質較好的話主要就是溫室氣體CO2的排放以及固體顆粒物,如果含硫量較高而且脫硫設施不是很完備的話SO2污染需要達到排放標准才能排放,還有就是熱污染,這種污染通常對於小區氣候影響比較大,還有工業廢水的污染,主要以冷卻水為主,污水倒是不是很嚴重。
如果是水力發電站和火力發電相比雖然沒有大氣污染的存在,但是水力發電站通常會存在對當地生態造成巨大破壞的情況,首先會威脅魚類和水生動物生存和生命,而且在蓄水過程中減慢了河流流速會導致污泥淤積的情況而且由於電動機直接和水接觸,所以散熱所造成的污染是很嚴重的。
核電站的話最主要是放射性污染,而且土壤污染很嚴重,當核電站的壽命到期之後,需要在廢棄核電站外加防護罩,在幾十年甚至一百多年內那一片地區都不能使用,根據各國的規定不同而定,而且放射性污染還會隨著冷卻水進入到水體當中,以及造成熱污染
通常工廠的污水還有員工的生活污水,產生量根據自動化程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