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2008萬科發展能力分析報告

2008萬科發展能力分析報告

發布時間:2021-05-19 19:07:06

❶ 發展能力的分析

企業的發展能力,也稱企業的成長性,它是企業通過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斷擴大積累而形成的發展潛能。企業能否健康發展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外部經營環境,企業內在素質及資源條件等。
企業的發展能力分析的思路
一、以價值衡量企業發展能力的分析思路。
1、企業發展能力衡量的核心是企業價值增長率。 通常用凈收益增長率來近似地描述企業價值的增長,並將其作為企業發展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標。 凈收益增長率是指當年留存收益增長額與年初凈資產的比率。
2、凈收益增長率的因素分析:
凈收益增長率=留存收益增加額÷年初凈資產=當年凈利潤×(1—股利支付比率)÷年初凈資產 =年初凈資產收益率×(1-股利支付比率) =年初凈資產收益率×留存比率 該公式表示企業在不發行新的權益資本並維持一個目標資本結構和固定股利政策條件下,企業未來凈收益增長率是年初凈資產收益率和股利支付率的函數表達式。企業未來凈收益增長率不可能大於期初凈資產收益率。
從上式可以看出,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和留存比率是影響企業凈收益增長的兩個主要因素。凈資產收益率越高,凈收益增長率也越高。企業留存比率越高,凈收益增長率也越高。
由於凈資產收益率的重要作用,在實際運用中經常把凈收益增長率擴展成包括多個變數的表達式,其擴展式為:
凈收益增長率(g)=年初凈資產收益率×留存比率 =年初總資產凈利率×(總資產÷凈資產)×留存比率 =年初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年初權益乘數×留存比率 綜上,企業在各方面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只能以g的速度每年增長(該增長率是可持續增長率),當企業增長速度超過g時,上述四個比率必須改變,也就是企業要超速發展,就必須要麼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總資產周轉率),要麼增強企業的獲利能力(銷售凈利率),或者改變企業的財務政策(股利政策和財務杠桿),也就是說企業可以調整經營效率、獲利能力及財務政策來改變或適應自己的增長水平。
例如,企業的留存比率為0.75,銷售凈利率為10%,資產周轉率為1,權益乘數為2,此時的凈收益增長率為1×10%×2×0.75=15%;
如果企業增長率要達到20%,可以改變股利政策,調整留存比率為1,或者調整財務杠桿(權益乘數)為2.67,或者提高總資產利用效果,使得總資產周轉率達到1.33,或者提高銷售凈利率到13.33%
當然也可以對上述幾方面同時進行調整和改變。不過上述調整和改變在現實中並不是很容易做到的。(P111)
在實際情況下,實際的凈收益增長率與測算的凈收益增長率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上述四項比率的實際值與測算值不同所導致的。當實際增長率大於測算增長率時,企業將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當實際增長率小於測算增長率時,企業存在多餘資金。
3、評價
以凈收益增長率為核心來分析企業的發展能力,其優點在於各分析因素與凈收益存在直接聯系,有較強的理論依據;缺點在於以凈收益增長率來代替企業的發展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業的發展必然會體現到凈收益的增長上來,但並不一定是同步增長的關系,企業凈收益的增長可能會滯後於企業的發展,這使得我們分析的凈收益無法反映企業真正的發展能力,而只能是近似代替。
二、以影響價值變動的因素衡量企業發展能力的思路 影響企業價值增長的因素主要有:
1、銷售收入2、資產規模 3、凈資產規模 4、資產使用效率 5、凈收益 6、股利分配
企業發展能力分析指標
一、銷售增長率1、什麼是銷售增長率 銷售增長率是指企業當年銷售增長額與上一年銷售額之間的比率,反映銷售的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增長率=當年銷售增長額÷上一年銷售額 =(當年銷售額-上一年銷售額)÷上一年銷售額 2、銷售增長率分析
(1)銷售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佔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擴張增量資本和存量資本的重要前提。
(2)該指標越大,表明其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
(3)銷售增長率的趨勢分析和同業分析
(4)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Image:銷售增長率計算.gif)×100% 98年銷售額16944.28萬元,99年18294.2萬元,2000年19248.58萬元
3、銷售增長率與資金需求關系的討論
(1)銷售百分比法確定融資需求 = 1 * GB3 計算敏感項目的銷售百分比 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66.67% 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6.17% = 2 * GB3 根據銷售增加量確定融資需求 (當年銷售額3000萬元,計劃新增銷售額1000元,計劃銷售凈利率為4.5%,股利支付率為30%) 外部融資需求=資產增加-負債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新增銷售額×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1000×66.67%-1000×6.17%-3000×(1+33.33%)×4.5%×(1-30%) =666.7-61.7-126 =479萬元
(2)銷售增長與外部融資的關系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 :銷售每增長一元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資額. 由於外部融資需求=新增銷售額×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基期銷售額×增長率×(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基期銷售額×(1+增長率) ×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因此,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外部融資需求÷新增銷售額 =外部融資需求÷(基期銷售額×增長率) =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66.67%-6.17%-[(1+33.33%)÷33.33%]×4.5%×(1-30%) =47.9%(=479÷1000) 如果銷售增長500萬元(增長率為16.7%), 外部融資額=500×[66.67%-6.17%-(116.7%÷16.7%)×4.5%×(1-30%)] =500×38.43%=192.15(萬元) 外部融資需求不僅取決於銷售的增長,還要看股利支付率和銷售凈利率.
(3)內含增長率內含增長率是不從外部融資,僅靠內部積累所能達到的增長率. 銷售額增加引起的資金需求增長.有兩種途徑來滿足:一是內部保留盈餘的增加;二是外部融資(包括借款和股權融資,不包括負債的自然增長)。如果不能或不打算從外部融資,則只能靠內部積累,從而限制了銷售的增長。此時的銷售增長率.稱為「內含增長率」。 設外部融資為零。 0=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0=66.67%-6.17%-[(1+增長率)÷增長率]×4.5%×(1-30%) 增長率=5.493% 驗算: 新增銷售額=3000×5.493%=164.79萬元 外部融資額=164.79×(66.67%-6.17%)-3164.79×4.5%×70%=0 在內含增長率增長的情況下,公司資產不斷增加,其資金來源於負債自然增加和留存收益的增加.而負債自然增加的比率和留存收益增加的比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可能會發生變化.
(4)可持續增長率①可持續增長率的概念 由於企業要以發展求生存,銷售增長是任何企業都無法迴避的問題。企業增長的財務意義是資金增長。在銷售增長時企業往往需要補充資金,這主要是因為銷售增加通常會引起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產的增加。銷售增長得越多,需要的資金越多。 從資金來源上看,企業增長的實現方式有三種;一是完全依靠內部資金增長。有些小企業無法取得借款,有些大企業不願意借款,它們主要是靠內部積累實現增長。完全依靠內部來源支持的增長率.就是前面提到的「內含增長率」。內部的財務資源是有限的.往往會限制企業的發展,無法充分利用擴大企業財富的機會。
二是主要依靠外部資金增長。
從 外部來源籌資,包括增加債務和股東投資,也可以提高增長率。主要依靠外部資金實現增長是不能持久的。增加負債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籌資能力下降,最終 會使借款能力完全喪失;增加股東投入資本,不僅會分散控制權,而且會稀釋每股盈餘,除非追加投資有更高的回報率,否則不能增加股東財富。三是平衡增長。平衡增長,就是保持當前的財務結構和與此有關的財務風險,按照股東權益的增長比例增加借款,以此支持銷售增長。這種增長率,一般不會消耗企業的財務資源,是一種可持續的增長速度。 可持續增長率是指不增發新股並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條件下公司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 可持續增長率的假設條件如下;
1.公司當前的資本結構是一個目標結構.並且打算繼續維持下去;
2.公司當前的股利政策是一個目標股利政策,並且打算繼續維持下去;
3.不願意或者不打算發售新股,增加債務是其惟一的外部籌資來源;
4.公司的銷售凈利率將維持當前水平.並且可以涵蓋負債的利息;
5.公司的資產周轉率將維持當前的水平。 在上述假設條件成立時,銷售的實際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相等。
雖然企業各年的財務比率總會有些變化,但上述假設基本上符合大多數公司的情況。大多數公司不能隨時增發新股。據國外的有關統計資料顯示,上市公司平均20年出售一次新股。我國上市公司增發新股亦有嚴格的審批程序,並且至少要間隔一定年限。改變經營效率(體現於資產周轉車和銷售凈利率)和財務政策(體現於資產負債率和收益留存率),對於一個理智的公司來說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當然,對於根本就沒有明確的經營和財務政策的企業除外。
不是說企業的增長不可以高於或低於可持續增長率。問題在於管理人員必須事先預計並且加以解決在公司超過可持續增長率之上的增長所導致的 財務問題。超過部分的資金只有兩個解決辦法:提高資產收益率,或者改變財務政策。提高經營效率並非總是可行的,改變財務政策是有風險和極限的.因此超常增 長只能是短期的。盡管企業的增長時快時慢.但從長期來看總是受到可持續增長率的制約。
②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
1.根據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
限制銷售增長的是資產,限制資產增長的是資金來源(包括負債和股東權益)。不改變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的情況下(即企業平衡增長),限制資產增長的是股東權益的增長率。因此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公式可推導如下: (由於總資產周轉率不變,銷售增長率=資產增長率;由於資產負債率不變,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 =股東權益本期增加額÷期初股東權益 =本期凈利潤×本期收益留存比率÷期初股東權益 =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期初總資產收益率×期初權益乘數×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期初總資產周轉率×本期銷售凈利率×期初權益乘數×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應注意,「權益乘數」是用「期初股東權益」計算的,而不要用期末權益計算。 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公式(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如下: 可持續增長率(1996年)=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6.67%×60%=10% 實際增長率(1996年)=(當年銷售額—上一年銷售額)/上一年銷售額 =(1100—1000)/1000=10% 其他年份的計算方法與此相同。
2.根據期末股東權益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也可以全部用期末數和本期發生額計算,而不使用期初數。其推導過程如下:
由於:企業增長所需資金的來源有增加負債和增加股東權益兩個來源。 所以:資產增加額=股東權益增加額+負債增加額
(1) 假設:資產周轉率不變即資產隨銷售正比例增加 則有:資產增加額÷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 資產增加額=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
(2) 假設:銷售凈利率不變, 則有:股東權益增加額=留存收益增加額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
(3) 假設:財務結構不變即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同比例增加 則有:負債增加額=期末負債×(股東權益增加額÷期末股東權益)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4) 將(2)、(3)、(4)代入(1): 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1+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 銷售增加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總資產/期末股東權益 令A=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總資產/期末股東權益 銷售增加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A 銷售增加額= 基期銷售額×A/(1-A) 因此, 可持續增長率=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1-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 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公式(期末股東權益)計算如下: 可持續增長率(1996年)=期末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 –期末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5.15%×60%/(1-15.15%×60%)=10%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兩個公式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是一致的。
3.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 通過上面的舉例可以看出.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是兩個概念。可持續增長率是企業當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決定的內在增長能力,而實際增長率是當年銷售額比上一年銷售額的增長百分比。它們之間有一定聯系。 1)如果某一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上年相同,則實際增長率等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6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1995年相同,1996年的實際增長率(10%)與根據1995年有關財務比率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10%)相同。這種增長狀態,在資金上可以永遠持續發展下去,稱之為平衡增長。當然,外部條件是公司不斷增加的產品能為市場歷接受。 2)如果其一年的公式中的4個財務比率有一個或多個數值增加,則實際增長率就會超過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7年權益乘數提高(其他比率不變)使得實際增長率上升到30%,超過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10%)。由此可見,超常增長是「改變」財務比率的結果,而不是持續當前狀態的結果。企業不可能每年提高這4個財務比率,也就不可能使超常增長繼續下去。 3)如果某一年的公式中的4個財務比率有一個或多個數值比上年下降,則實際銷售增長率就會低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8年權益乘數下降(其他比率不變)使得實際增長率下降到-5.42%,低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10%)。即使該年的財務比率恢復到1995和1996年的歷史正常水平,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超常增長之後.低潮必然接踵而來.對此事先要有所准備。如果不願意接受這種現實,繼續勉強沖刺,現金周轉的危機很快就會來臨。 可持續增長率的高低,取決於公式中的4項 財務比率。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的乘積是資產凈利率,它體現了企業運用資產獲取收益的能力,決定於企業的綜合實力。至於採用「薄利多銷」還是「厚利少 銷」的方針,則是政策選擇問題。收益留存率和權益乘數的高低是財務政策選擇問題,取決於決策人對收益與風險的權衡。企業的實力和承擔風險的能力,決定了企 業的增長速度。因此,實際上一個理智的企業在增長率問題上並沒有多少迴旋餘地,尤其是從長期來看更是如此。一些企業由於發展過快陷入危機甚至破產,另一些 企業由於增長太慢遇到困難甚至被其他企業收購,這說明不當的增長速度足以毀掉一個企業。

❷ 報表分析中的發展能力分析的問題

下個智澤華軟體吧~我一般用這個~雖然不是很准確但是可以分析出個大概,自己進行修正就好~我是事務所的朋友拷給我的~挺方便的~

自己分析就從財務的3張基本表來分析表~從資產、負債增長率,利潤表上看投資收益的情況
增長率=(本期營業額-上期營業額/上期營業額)X100%=10%

資產負債率=(負債合計/資產總計)*100%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平均資產總額=(年初資產總額+年末資產總額)÷2

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

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100%
其中: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末資產總額-年初資產總額

一般就是這么幾方面~具體還是得看你們公司領導希望看到哪些方面~

❸ 萬科集團考績考評制度分析報告

萬科集團考績考評制度分析報告

為了進一步完善萬科考績考評制度,我對企業考核制度的歷史和理論,對萬科集團考績考評制度及其執行情況進行了一些考察和分析,獲得了進一步的認識,並提出一些修改意見,供領導參考。

(一)基本的評價

人事考核是企業人事管理的的重要內容。自從有了企業,就已有了各種各樣的企業人事考核。在市場經濟最為發達的美國,企業人事考核制度得到了較為充分、較為典型的發展;在那裡,「人事考核」被稱為「勞績評價」。企業人事考核制度傳到日本,叫做「人事考評」。日本多數企業現今所實行的人事考評制度,是在美國式的人事考核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後形成的。

隨著企業管理理論從科學管理到現代管理的發展、從強調管理的科學性到強調管理的科學性和人性化相結合的發展,原先片面強調科學性的傳統考核制度也發展到強調科學性與人性化相結合的現代考核制度。其中日本的貢獻很大。

台灣的現代企業管理是大陸現代企業管理的先驅,在一定意義上,其今天的情況就是我們明天的情況。作為與美國和日本的文化關系都很密切的市場經濟社會,它在企業管理中較早地引入了美國和日本的人事考核制度,並且使之中國化。

大陸現今流行的企業人事考核制度,基本上是原先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採用的傳統制度與從美國、日本、台灣流入的現代制度的融合。

現代考核制度的主要特點是,它認為績效考核的目的不僅是要考察員工的工作績效(Performance),而且要著眼於員工發展(Development);相應地,一位主管通常有二個主要職責—管理(Managing)與輔導(Coaching);主管既是裁判(法官)又是教練員(輔導員);從考核制度的建立、考核標準的制定、員工的自我評估,到主管與員工的面談、考核結果的反饋、員工的申訴以及員工職業發展規劃的制定等等,處處都強調員工的參與。

現代企業考核制度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隨著中國開始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而在中國大陸推廣開來。在深圳,萬科和華為等企業都推出了比較系統的企業人事考核制度。與其相比較,萬科的考核制度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

一、萬科集團所實行的員工考核制度,是一種建立在萬科的根本制度——員工持股制度基礎上的人事管理制度,這是它與眾多的中外企業的人事考核制度根本不同之所在。管理的科學性與人性化的結合、科學性與全員性的結合,在這里有了堅實而深刻的基礎。

二、萬科考績考評制度亦考亦評,業績考核與素質考核(美國人稱為「特徵考核」)相結合,既考察員工業績,又著眼於員工的發展;在對員工素質的考察中,又不同於美、日、台企業(華為、萬科也是如此)的只考察勤(工作態度)、能(工作能力)和績(工作業績),而是德、能、勤、績全面考察,體現了一定的中國特色。

三、萬科考績考評制度中,月考核與年考核相結合,體現了過程考核與目標考核相結合,避免了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失控,避免了年終考評過於空泛和過於主觀。

四、萬科考績考評制度中,部門得分在幹部員工的個人得分中均占重要地位,強調了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

五、萬科考績考評制度中,自我評估與主管評估相結合,上級評分與下級、同級評分相結合,體現了與員工持股制度相適應的員工參與的精神。

六、萬科考績考評制度中,幹部的得分不僅來自其直接上級,而且來自部門得分、同級評分與下級評分的綜合。這既制約了上級評分,避免了「一言堂」;又發揮了輿論和下情對幹部的監督,避免了「唯上」現象。國外先進的管理理論對這種「集體評分」方法評價很高,認為其結果比較能夠保證客觀公正。

七、為了綜合反映幹部員工的業績評分和素質評分、月考績分和年終考評分、部門得分與個人得分、上級評分和同級與下級評分,並確定它們之間的科學的權重比例,萬科考績考評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科學的計算公式,體現了深刻的統計學原理,可以說是萬科人的一大發明。

八、萬科的考核結果與工資獎金分配、人員任用直接掛鉤,如月考核與月浮動工資、季度獎掛鉤,年考核與年終獎、定期調薪掛鉤;根據年考核結果,在幹部員工中實行「甲A甲B考核升降制」等。

總之,萬科考績考評制度這種科學性與人性化高度結合的現代人事管理制度,體現了萬科員工內部持股制度的內在要求,它是員工股東對所投資金效率的考核。這種科學管理和全員管理的結合,在實行員工內部持股制度、員工當家做主的的萬科,有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加切實的可行性。它是「用心做事,誠信為人」的企業統一價值觀的核心體現,是萬科集團「成就一番偉業,塑造一代英才」的遠大目標的一種實現手段。它為解決困擾許多企業的「按勞分配」和「選賢任能」兩大難題找到了一條萬科之路,形成了具有萬科特色的一整套員工考核體系,這是一種科學、客觀而又充滿人性,集考核制度發展之大成、又進行了一系列創造發明的評價方法;它大大減少了人員評價中的個人因素,從而降低了企業管理和人員關系中的復雜性,使公司的人文環境變得比較清澈透明;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萬科的常規工作的自動運轉,使公司的幹部員工能心情舒暢,排除干擾,集中精力於公司的發展和自身的提高。這種管理制度已成為萬科文化中不可分離的一個重要特色。

(二)考績考評制度的正確定位

考核制度的困境

在實際操作中,人們對考績考核制度的實行效果卻有一些非議和懷疑。其實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台灣學者王遐昌就曾指出:員工績效考核雖是「現代組織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然而,環顧周遭眾多企業組織,業已實施員工績效考核制度者雖比比皆是,但真正執行得相當理想者卻鮮於發現,多半流於形式或成效不彰,甚至有人說『中國人好面子講人情,所以績效考核制度不易發揮效果』(這實在是一種成見)」。

事實上,人事考核制度即便在西方國家也執行得並不那麼理想。一些西方學者指出,幾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有一套考核制度,但事實上很少有人真正使用它。但他們又都認為,某種方式的考核制度仍然是需要的,否則對人員的獎罰和升降就缺乏客觀的基礎。

關鍵在於怎樣看待和運用這一套制度。

任何一個制度都不是萬能的,都有其局限性,考核制度也是一樣。就我們現行的考核制度而言,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現行考核制度的缺陷:客觀方面和主觀方面

首先,每次的考核結果都不可能絕對准確、公正,總是會有人提出申訴或表示不滿。這一方面是因為制度本身不可能修改得盡善盡美,特別是有些考核標准無法定量,難以把握;尤其是其中有關被考核者的素質的評價(國外稱為「特徵考核」)和對工作質量的評價都帶有很大的主觀成分。另一方面是因為任何評分者主觀上在德、能、識各方面都不可能不存在各種各樣的局限性。

考核制度本身固有的局限

其次,即使是我們有朝一日將考核制度修改得十全十美,考評人員的工作又絕對無懈可擊(這本身都是不可能的),能不能就保證考核結果完全客觀公正呢?也還是不可能。因為,即使是最完善的考核制度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不要指望它可以完全解決「按勞分配」和「選賢任能」兩大問題。在這里我們要從三個方面來談考核制度本身固有的這種局限性。

——關於「標准件」和「非標准件」

作為一個「標准明確」、「充分量化」的考核制度,它帶有偏重於「標准性」的特點,如果不能掌握好使用它的度,把它放到一個不應有的過高的高度,它就會在發揮「個性」方面有所不足。

這一方面是由於考核制度對人們提出了比較全面的、定性定量的標准要求;而另一方面,每個人的個人素質在德、能、識各方面的發展都是不均衡的。往往是一些方面較強,一些方面較弱;甚至是一些方面越強,一些方面越弱。我們可以努力使人們均衡發展,但這種努力的效果畢竟是有限的,有時還會使人們付出代價,即為了所有方面的均衡發展而犧牲了一些方面的突出發展。當這種代價太大,以至於還不如保持原樣不作改變時,就不得不犧牲均衡而保留個性了。這就象在一些企業生產中,除了要生產大量的「標准件」,還要生產一些用來滿足特殊需要的「非標准件」一樣。

如果對考核制度過度強化,要求所有人都面面俱到地全面發展,就必定會出現為了均衡而犧牲個性、創造性的情況,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削足適履」了。

——關於人際關系在考核中的作用

進一步說,作為一種強調「全員參與」的考核制度,它又有偏重於「和諧性」的特點。由於是否符合標准要由眾人來評判,被評議者要想得高分,就必定要花費一定精力在人際關繫上,還需處處注意不能鋒芒外露,免遭嫉妒。這就進一步限制了人們才能的發揮。由於考核成績來自眾人的評判的綜合;又由於平凡者眾,傑出者寡;少數傑出人士的真知灼見往往被淹沒,多數人的平常見識就佔了上風。因而就有可能是才能平平而又人緣頗好者得分最高,除非評判者的素質普遍較高,而且同時還有其它的制度和做法對考核制度起著補充作用。

——關於「老黃牛」和「千里馬」

❹ 財務報表裡的發展能力該怎麼分析

騷年 自己算吧!
一、償債能力分析
(一)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3.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100%
(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1.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2.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3.己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支出
4.長期資產適合率=[(所有者權益+長期負債)÷(固定資產+長期投資)]×100%
二.營運能力分析
(一)人力資源營運能力分析
勞動效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或凈產值÷平均職工人數
(二)生產資料營運能力分析
1.流動資產周轉情況分析
(1)應收賬款周轉率(次)=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平均應收賬款×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2)存貨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
存貨周轉天數=平均存貨×360÷主營業務成本
(3)流動資產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
流動資產周轉期(天數)=平均流動資產總額×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2.固定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固定資產平均凈值
3.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三.盈利能力分析(一)企業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
1.主營業務利潤率=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2.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成本費用
3.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
4.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5.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後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百者權益×100%
(二)社會貢獻能力的分析
1.社會貢獻率=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2.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社會貢獻總額
四.發展能力分析
1.銷售(營業)增長率=本年銷售(營業)增長額÷上年銷售(營業)收入總額×100%
2.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100%
3.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100%
4.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100%

❺ 企業發展能力分析的內容是什麼

企業的發展能力,也稱企業的成長性,它是企業通過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斷擴大積累而形成的發展潛能。
分析發展能力主要考察以下八項指標:營業收入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本積累率、總資產增長率、營業利潤增長率、技術投入比率、營業收入三年平均增長率和資本三年平均增長率。
發展能力,是企業在生存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壯大實力的潛在能力。
分析發展能力主要考察以下八項指標:營業收入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本積累率、總資產增長率、營業利潤增長率、技術投入比率、營業收入三年平均增長率和資本三年平均增長率

❻ 請問有萬科A的營運能力分析報告嗎

http://wenku..com/view/770e5407de80d4d8d15a4f61.html

閱讀全文

與2008萬科發展能力分析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盈利收益率在哪裡看 瀏覽:532
銀鴿投資資金流入 瀏覽:9
200008基金今天凈 瀏覽:335
基金2019會越來越好 瀏覽:750
如何在銀河證券開通股指期貨 瀏覽:78
中山板塊股票 瀏覽:12
紅棗期貨交割費用 瀏覽:364
怎麼投資電影 瀏覽:289
嘉實全球互聯網基金贖回入賬時間 瀏覽:409
美錦鋼材價格表 瀏覽:369
axitrader外匯官網 瀏覽:16
房子抵押貸款一次還清 瀏覽:663
間苯二胺歷史最高價格 瀏覽:647
劇組專用章投資方 瀏覽:241
昆明投資千億市政建設中交 瀏覽:617
外匯管制合並范圍 瀏覽:176
國內外匯合法嗎 瀏覽:102
股票三率指的是什麼意思 瀏覽:990
今天人民幣兌台幣收P價 瀏覽:545
投資蓋網安全嗎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