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維生素Q是什麼
維生素(曾被稱為「維他命」)是一組維持犬的健康和促進犬的生長所不可缺少的有機物質。犬對其需要常以毫克計。每種維生素都有其特殊的作用,而且相互間不可替代。
維生素一名是由「vitamin」一詞翻譯而來,有關其准確的概念目前還有爭議。Scott等(1982)指出,維生素是一類有機化合物,其應具有的特點是:存在於天然食物或飼料中,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和水分不同;各類飼料或食物中含量很少;為正常組織發育以及健康生長、生產和維持所必需;在日糧中缺乏或吸收、利用不當時,會導致特定缺乏症或綜合征;不能由動物合成或合成的數量不能滿足動物所需,必須由日糧供給。事實上,目前人們認為屬於維生素的某些物質並不符合維生素的經典概念。爭議最大的屬膽鹼,因其需要量大,且在體內可以合成,又是一種動物有機體的結構物質,並非真正的活性物質。此外,維生素D通過紫外線照射可在皮膚表層合成。可是目前多數人仍將它們列於維生素之中。
現在,維生素營養的研究已發展到分子生物學水平。近年來新發現的添加效應已遠遠超出傳統缺乏病的范疇。這方面研究的發展,不僅會對維生素需要量賦以新的意義,還能推動養犬業,特別是肉犬業的快速發展。
2. 老師讓寫維生素c的開題報告,維生素c的研究價值是什麼
你可以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維生素C。
它的價值,在網路里都有。
研究它,可以更好地利用它。給航海、沒有新鮮水果補給的人給予充足的營養補充。
也可以保證營養的最大化保存。
研究的價值有很多,有健康價值,也有商業價值。
3. 如今天然維生素E市場是怎樣的
天然維生素E在我國應用面比較窄,主要用於葯品,其他領域應用面很少,用量很小。
4. 關於"維生素王國"的研究性學習的結題報告
(二)通過計算後,所得出的各種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
維生素C的含量(mg/50g)
蘋果
84.51
梨子
87.32
楊桃
112.68
橙子
80.75
葡萄
118.31
番茄
90.14
五、實驗之中誤差
1.在量蒸餾水、水果汁、澱粉溶液、硫酸溶液時,有小小的度量誤差。
2.在滴液體時,會滴多或滴少。
3.在混合溶液中,滴入碘液後,混合溶液會變成藍色。在很多次實驗時,由於眼睛的誤差,不一定顏色深淺完全相同。
4.在滴溶液時,由於不是靠著燒杯壁流下去,因此會出現浪費現象。
六、實驗啟示
經過研究,我們知道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水果,這是我們選擇水果的重要因素。對於一個健康人來說,人體每日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是50mg~100mg。由於在運動時,水溶性的維生素C會大量流失,所以,運動後應及時補充維生素C,這對提高機能有重要作用。因此,補充維生素C會使得人體健康。
我們通過查資料了解到有一些因素影響著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如,一些水果為了預防蟲害及日曬,在生長過程中常用紙袋包裹起來,結果造成維生素C含量減少;夏季水果豐收,儲藏於冷庫,冬天才出售,結果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也會相對減少;現代家庭一般都有冰箱,許多人喜歡買大量水果放入。但水果存放的時間越長,維生素C損失就越多。
水溶性維生素C最大的特點是易溶於水,蔬菜若是清洗、浸泡或烹調過久,維生素C可能全部流失,如菠菜、菜花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在烹調時會有50%~90%流失在湯汁中,所以請不要倒掉這聚集精華的湯汁。
因此,如果你每天享用薯類食品,再吃些水果,定能保證身體每日所需的維生素C。
七、建議
1.盡量吃多一點薯類、水果類等含維生素C的食物。
2.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自己適合的水果和食物。
3.在補充維生素C的時候,不要以為越多越好:補充太多的維生素C會引起許多疾病:因此,在補充維生素C時應該適量。
5. 維生素D3的行業研究報告
報告首先介紹了維生素D3的定義、分類、產值及應用等數據,然後介紹了維生內素D的產業鏈結構、容市場現狀和趨勢以及當前的政策等,並介紹了維生素D3的產品參數、製造工藝、成本分析、設備物料和技術趨勢等,然後分全球和中國兩個方面介紹了2009-2013年維生素D3的產能、產量、企業市場份額等,並介紹2009-2013年維生素D3企業的產能產量利用率、中國佔全球的比例以及全球、中國的供需關系、缺口、成本、價格、利潤率、進出口消費量等。接著詳述了全球主要的8家維生素D3的企業的公司全稱、網站、公司性質、主要股東、成立時間、管理團隊及背景、產品或者服務、客戶或者產品應用、歷史或者市場地位、擴大計劃和各個企業的產值、產量、成本、價格、利潤率等詳細數據,最後以中國1000噸50萬單位/g維生素D3飼料微粒項目投資為例子作可行性分析,採用綜述的形式,對現在和未來進行全面深度的總結。
6. 哪種常見的水果含維生素c多研究報告
維生素C含量食物前 10 名
排名 食物 分量(g) 數量 維生素C量(mg)
No.1 櫻桃 50 12粒 500
No.2 番石榴 80 1個 216
No.3 紅椒 80 1/3個 136
No.4 黃椒 80 1/3個 120
No.5 柿子 150 1個 105
No.6 青花菜 6 1/4株 96
No.7 草莓 100 6粒 80
No.8 橘子 130 1個 78
No.9 芥藍菜花 60 1/3株 72
No.10 獼猴桃 100 1個 68
平時吃吃獼猴桃就好啦,維c之王,而且也不貴。
7. 維生素類葯物的生產方法,應用范圍,發展概況論文
21世紀初期,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與廣泛應用推動醫葯產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發展階段,使其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和巨大增長潛力的「朝陽產業」的特徵更加明顯,被世界許多國家和國內眾多地區競相列為重點扶持發展的戰略產業。本報告以國際醫葯產業近兩年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為重點,提供國內醫葯產業發展的總體背景。同時,提出國內醫葯產業2002年包括發展格局、政策導向及運行特點的綜合性報告。
(一)「十五」期間我國醫葯產業發展環境
1、 加入WTO帶來環境變化。近期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葯品知識產權保護。我國近年來生產的837種西葯中97.4%為仿製。WTO中知識產權保護條款使我國制葯業的發展今後只能走自主開發新葯,或仿製國外專利期已過葯品的道路。由於仿製專利期已過葯品競爭激烈,利潤微薄,而開發新葯又得面對資金與科研等難題,很可能出現國內制葯企業在普葯市場激烈競爭、而利潤豐厚的新葯市場被外資公司控制的格局。
二是降低葯品進口關稅。葯品進口關稅稅率從14%逐步降低到2003年的6%不會對國內造成沖擊。因為一方面我國制劑葯市場進口產品與國內產品價格差距很大,降低部分關稅不能構成很大沖擊。另一方面葯品進口關稅目前並不太高,從14%降到6%缺少下降空間。國外製葯廠商由於製造成本高,沒有價格優勢,同時國外製葯廠商在中國執行的是高定價、高促銷費用的營銷策略,目標市場定位為高端市場。因此不會進入國內普葯市場與國內制葯企業打價格戰。
三是開放葯品分銷服務和開放醫療服務市場。中國承諾在2003年1月1日開放葯品分銷服務業務,外商可在中國從事采購、倉儲、運輸、配送、批發、零售及售後服務。由於有3年的緩沖時間,並採取先合資、後獨資,先零售、後批發,先試點、後放開到全國的漸進開放方式,另外,由於國內正在實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基本醫療保險用葯目錄只保證基本的醫療需求,價格較高的進口葯較少收入其中,因此進口葯的市場份額難以大增。
2、國家醫葯產業政策導向。近年來,國務院調整葯品監管機構,重新劃分職能,規范醫葯行業發展方面的政策陸續出台。這些政策總的原則是鼓勵創新、強化監管,淘汰落後小規模企業,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引致的惡性競爭,提高行業整體水平。主要的內容是以下幾方面:
一是鼓勵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1999年修訂的《新葯審批辦法》突出了鼓勵創新、加強新葯保護的精神。首先,延長了1~5類新葯的保護期限,其中一類新葯從8年保護期延長到12年保護期,其它各類新葯的保護期均有所延長。在新葯保護期內只允許取得新葯證書的企業生產銷售新葯,其它企業不得仿製,以保護新葯研製生產企業享受到創新的利益、不致遭受激烈的價格競爭。其次,在葯品價格管理方面,法規規定新葯可以在定價時取得更高的毛利率,以使新葯生產企業獲得更好的利潤。第三,嚴格管理和控制新葯證書的轉讓、允許在企業集團內進行葯品的委託加工和異地加工等一系列措施,將大大地改善醫葯企業的研究生產環境,推動企業對新葯開發的投入,加快新葯的產業化。「入世」以後,我國新葯審批正在作重大改變,新葯的概念將由原來的「首次在我國生產的葯品」修改為「首次在我國上市的葯品」。這將刺激在我國進行「搶仿」。今後的趨勢是,國家由重點保護新葯轉向重點保護專利,這將進一步促進研究開發和創新。
二是限制審批,強制實施GMP。針對我國目前制葯企業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行業整體素質不高的狀況,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主要舉措是通過葯品生產企業換證及強制實施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優良葯品製造管理規范)認證,提高制葯企業進入門檻,限制企業數量。國家葯監局規定,2004年6月30日前全國所有葯品制劑和原料葯生產必須符合GMP要求並取得GMP證書。同時推行的還有GSP(Good Supply Practice:優良葯品流通管理規范)認證。根據認證標准,制葯企業完善或重建一個標准生產線的軟硬體投資在4000萬-2億元人民幣之間。新建葯廠除有標准化的GMP車間外,還要有一個二類或兩個三類新葯才允許開辦。同時,GMP和非GMP企業相同產品實行差別訂價。制葯企業實施GMP管理是國際通行做法,我國制葯企業通過GMP認證的為數不多。估計現有6000餘家制葯廠和17000家批發公司在認證後將減少大半。通過GMP認證,短期內會增加企業投入和加大成本,但有利於保證葯品質量、淘汰落後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制葯基礎較好、有一定實力的地區制葯行業發展。
三是實施葯品分類管理制度,醫葯分業經營。在葯品零售中,醫院所佔市場份額約85%,葯店所佔市場份額約為15%。2000年以來,葯品分類管理制度正式實施,「醫葯分業經營」開始在部分地區試點,促進了零售葯店的快速發展。自2000年國家葯監局批准50家零售連鎖企業試點跨區域經營以來,各地零售市場的競爭逐步走向白熱化。雲南、成都、南京等地出現了以削價為主要形式的激烈競爭。我國加入WTO後,不少省市放開接受申辦零售葯店,使零售網點快速增加。以廣東省廣州市為例,1998年共有零售葯店1700多家,2001年增至3200多家。隨著非處方葯制度的深入實施和患者「自我葯療」能力的提高,葯店所佔市場份額將會逐步增高。
但是,我國也面臨著葯品批發企業過多、缺少規模經營效益的問題。據統計,目前全國具備「三證」的葯品批發企業有1.65萬家,但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不足5%,名列前10位的批發企業銷售額占市場總銷售額的20%左右。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葯品市場規模為我國10倍的美國只有近百家葯品批發企業,大公司的年銷售額均在20億美元以上,目前排名前3位的公司銷售收入佔全國的96%。這種狀況使我國在2003年1月1日起放開葯品分銷服務後面臨新的挑戰。為了應對這種狀況,國家葯監部門對葯品企業的淘汰率2001年達到26.8%,2002年將淘汰約10%。
四是葯品集中招標采購和葯品強制降價。醫院葯品集中招標采購從2000年起在全國逐漸推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制葯企業來說,參加各地的醫院招標,成交量過於分散導致企業營銷費用增加。就葯品集中招標采購而言,突出的問題是執行者沒有利益驅動或者中形成新的利益團體,監督者不到位。1997年以來國家計委先後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葯品價格。2002年西葯降價葯品達199種,平均降價幅度15%,降價總額達20億元。按國家計委的降價政策,葯品價格下降針對的是流通環節,實際出廠價不降。但在實際經營活動中,擁有渠道優勢的醫院和經銷商必然將利潤損失向生產廠家轉移,要求降低實際出廠價。面對葯品價格下降,生產企業的對策一般是改變包裝規格、改變劑型甚至停產。葯店和醫院也採用替代葯品,降價葯品在葯店下架、醫生處方不開降價葯品。克服上述弊端,「醫葯分家」勢在必行。
3、「十五」期間醫葯產業發展方向
「十五」期間,我國醫葯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總體趨勢是: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生物和現代醫葯產業將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率,增長速度和盈利都將進入新的階段;國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為醫葯產業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將使人均葯物用量水平與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促進生物醫葯和現代醫葯產品市場的更大擴張;隨著研究開發和產業化環境的改善,新品種的上市將比以前有所加快;國際醫葯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轉移,使我國面臨接收製造和研究開發能力轉移的機遇,大力發揮成本和資源優勢,我國將有可能成為世界制葯產業重要的加工製造中心。預計 「十五」期間,我國葯品需求年平均遞增幅度有可能達到12%(見表1),到 2005年,全國葯品需求將達到 2180億元,比2000年凈增940億元。
表1 醫葯行業發展及預測(年均增速,%)
年份
中國醫葯工業總產值
世界葯品市場銷售額
1996-2000
13.4
2000年
17.5
10.6
2001-2005
12
8
註: 來自國家經貿委「醫葯行業十五規劃」數據。
未來五至十年期間,我國醫葯市場以化學葯為主、中葯為輔、生物制葯為補充的格局不會改變。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總體目標和制葯產業狀況,「十五」期間,我國醫葯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是發展現代生物制葯、推進中葯現代化和發展優勢原料葯。具體內容如下。
(1)發展現代生物制葯。生物工程技術方面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小。預計未來五年內,我國將開發10-15種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工程葯物。因此,要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在重點發展生物工程葯物的同時,積極採用先進適用的生物工程技術對化學制葯、中葯、生化制葯進行技術改造,促進產品升級,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十五」期間發展的重點領域是:一是重點利用重組DAN技術和原生質融合技術構建新菌種,或改造抗生素、氨基酸、維生素等產品的生產菌種,提高工藝技術水平,降低消耗。二是開發預防、診斷與治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及免疫缺陷等嚴重威脅人類生命與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診斷試劑和生物技術葯物。三是開發現有的生物技術產品新劑型。四是採用基因工程與細胞工程技術和傳統生產相結合的方法,生產稀缺的中葯材。「十五」期間,優選一批已取得研究成果且有較好市場前景的產品實現產業化,發展醫葯高新技術產品,促進生物制葯產業更快發展。
8. 維生素d市場前景大嗎
前景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維生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也被看作是一種作用於鈣、磷代謝的激素前體。它與陽光有密切關系,所以又叫「陽光維生素」。
近段時間,維生素小品種漲價此起彼伏,包括VB1、VB2、VB5、VA等,漲價的主要催化劑均為供給端的收縮導致,使得價格提升到一個新的供需平衡點。資料顯示,我國是VD3的重要生產基地,總產能約佔全球VD3產能的75%,生產商集中在浙江省,價格處於底部。年初,業內已預測VD3將成為下一個漲價品種。
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目前全球VD3產能約10000噸,其中花園生物是全球最大供應商,產能5000噸,佔全球一半。分析認為,VD3技術壁壘較高,價格彈性大,花園生物價格掌控力度高,預期價格將持續走高。
維生素D3(膽鈣化醇)主要是由人體自身合成的,人體的皮膚含有一種膽固醇,經陽光照射後,就變成了維生素D3。所以,如果孩子能充分接受陽光直射皮膚4-6小時以上的話,自身合成的維生素D3,就基本上能滿足。但是紫外線照射帶來的皮膚癌上升、空氣的污染、各地天氣變化等問題的影響下,各國人群接受日照的時間都在減少,並且很多國家明確規定要限制接受日照的時間,因此全世界范圍內維生素D均呈現廣泛缺乏的現象。另外,維生素D3還可來自動物性食物,如肝類,尤其是由海產類的魚肝中提煉的魚肝油。維生素D3除存在於少數動物性食物之外,主要是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後形成的,而7-脫氫膽醇則是由膽固醇轉變生成的,所以有人叫它太陽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