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股市牛市熊市有幾次都有什麼特點
中國股市20年間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
行情特點: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內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而當時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寫委託單,被編到號的人才有資格拿到委託單,能買到股票等於中了頭彩,因為沒人願意拋出。這使得滬指從90年12月開始計點,一路上揚,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證所取消漲停板,將牛市推至頂峰,當日指數狂飆到1266.49點,單日漲幅105%,這一記錄至今未破。
第二次
行情特點:199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到了一個坎上,資本市場既有5 21的暴漲又有8 10暴動,但中國經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鄧小平南巡。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中,有關股市未來怎麼發展的問題成為一大熱點,而他講話里最重要的是「堅決地試」這四個字。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幣股票上市,滬指完成最後一跌,第二輪牛市啟動。三個月內快速上漲,301%的漲幅至今為股民津津樂道。
第三次
行情特點:1993年至1994年間,我國宏觀經濟偏熱並引發緊縮性宏觀調控,同時A股實現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容,使得大盤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證券市場一片蕭條,94年7月29日大盤創下325.89的最低點。7月30日(周六)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滬指跳空高開,第三次牛市啟動。井噴行情隨即展開,市場在不到30個交易日的時間上漲至1052.94點。
第四次
行情特點:1993-1995年,我國為了推進與大力發展國債市場,開設了國債期貨市場,立即吸引了幾乎90%的資金,股市則持續下跌。1995年2月,327國債期貨事件發生;5月17日,中國證監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在期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資金短線大規模殺入股票市場,掀起了一次短線暴漲。第四次牛市僅3個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卻從582.89漲到926.41。
第五次
行情特點:經過連續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終於開始走穩,最低點已經探明512點,新股再次發行困難,管理層被迫停發了新股,而政策也開始偏暖,券商資金面開始寬裕,各路資金也開始對優質股票進行井井有條的建倉。第五次牛市啟動,崇尚績優開始成為主流投資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尋常,管理層連發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揚,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稅由3‰上調至5‰。
第六次
行情特點:第六次牛市俗稱5 19行情。由於管理層容許三類企業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籌碼已經相當多了,市場對今後將推出的一系列利好報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中國股市會有很大發展,投資者踴躍入市。2000年2月13日,證監會決定試行向二級市場配售新股,資金空前增加,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推動滬指創下2245的歷史最高點。
第七次
行情特點:第七次牛市起點來自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展開,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的境內資金流動性過剩,資金全面殺入市場。而之後伴隨著基金的瘋狂發行和市場樂觀情緒,在5 30調高印花稅都沒能改變市場的運行軌跡,一路沖高至6124點。此輪牛市曾被媒體稱為全民炒股的時代。
第八次
行情特點:伴隨著四萬億投資政策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A股市場掀起了新一輪大牛市,股價從1664點漲至3478點,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里股價大漲109%。3月3日後的逼空上漲性質能與06年和07年的超級瘋牛相媲美。即使IPO重啟這樣特大利空也未能改變牛市的前進。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隻大盤股上市和緊縮的宏觀政策才階段性結束了第八輪牛市。
熊市:
第一次
行情特點:滬指在第一輪牛市沖上1429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認購抽簽表發行了,但發生了當時震驚全國的8 10風波,刺激滬深兩市大幅下挫。為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管理,92年10月中國證監會成立。這次熊市僅僅半年時間,股指跌幅卻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
行情特點:1992年深滬兩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股籌資額1992年為50億,1993年為276億元,1994年為99.78億元,擴容的勢頭十分兇猛。隨著發行額度的明確,市場進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來臨。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發行額度55億元,明顯要比1993年的195億元低得多,但滬指在3月10日擊破700點,4個月後跌到全年最低325點。
第三次
行情特點:第三次熊市時,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滬指1個半月漲幅達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暫的,隨後A股進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
第四次
行情特點:短暫的第三次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來臨。為抑制投機,1995年6月15日,管理層下達55億的95年額度,同時20家歷史遺留問題股票也被開始安排上市,滬指再下一城。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地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
行情特點: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
行情特點:2001年上半年,滬指突破2000點,這讓當時的中國股民為之歡呼雀躍。1個千點似乎預示著一個千年,點數的攀升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然而在國有股市價減持的消息沖擊下,2000點很快成為中國股票市場的險峰,從此之後,我們經歷了長達4年多的調整,指數攔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點。第六次熊市是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
第七次
行情特點:隨著市場的亢奮,監管部門不斷提示風險,07年10月16日見到6124的歷史高點後,在中國的通脹持續升溫、基金暫停發行、美國次貸危機、中國石油上市後大幅下和大小非的減持等利空影響下,引發了第七輪熊市,在下跌過程中一個個整數關口被輕易攻破,直到1664點止跌,後迎來四萬億投資政策,才結束了第七次跌幅驚人的超級大熊市。
2. 如何辨別分析股市的牛熊之道
我喜歡用技術指標判斷牛市熊市
例如下面圖中的技術指標
紅色k線時就是牛市
綠色k線時就是熊市
一目瞭然非常清楚。
3. 我們怎麼知道股票的牛熊市要來了
股票不是股民能控制的,與大環境有關系的,
4. 股市怎麼看牛市還是熊市
當上證指數連續半年創不了新高時,股市即進入熊市,反之,即進入牛市。判斷牛熊市其實很簡單,難的是牛市的高度和熊市的底部。.高手啊,幫幫忙吧!
5. 炒股如何辨別股市的牛熊之道
股市的熊牛分界一般點數是3000點,均線是年線即250日線。其實熊市絕大部分股票下跌,賺錢機會就少,牛市大部分股票上漲,賺錢機會多,但牛市短期波動也會很大,也容易虧錢的。
6. 如何看中國股市的牛熊
你應該多了解點市場信息.不能憑空分析
國外資金進入中國市場,俗稱QFⅡ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簡稱。 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帳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對其有一定的資金限制
7. 大盤的七大牛熊特點
牛熊特徵 牛市三期的特徵(股市小知識之一)
牛市第一期的基本特徵
牛市第一期,就是熊市第三期完結之後,即時誕生的市勢。因為牛市和熊市是不斷的循環交替的,所以,在熊市第三期完結之後,就會由牛市取代,而牛市開始,就是由第一期開始。
牛市第一期是從熊市三期剛剛回復過來。熊市第三期是一個大跌市,市勢極度恐慌。但物極必反,大跌市完結之後,一切壞消息已經出盡,投資者在這之前也已作出了過度的拋售。在牛市第一期之時,這些過度的拋售情況已經完全收斂。這時投資者對壞消息開始麻木,即使有壞消息,也不能再使股市下跌。人心已經逐漸對前景有一些信心,雖然在經過熊市大跌市的洗禮之後,這種信心仍然是比較脆弱的,但最少,大盤已經不再下跌。
牛市和熊市是互換的,熊市肯定會有完結的一日。牛市的第一期從大盤的谷底中走出,開始嶄露出曙光。投資者的恐慌情緒也已經開始回升,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前景毫無信心了,股市谷底已經出現。黑暗已成過去。 股市在跌無可跌之下,遇到一些利好的消息之時,就會作出回升。這時的回升,卻不是大踏步的,因為投資者對剛過去的熊市,還心有餘悸,恐懼的心態未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就一掃而清,所以,即使利好消息慢慢浮現,但股市卻只是緩緩回升。這總比在熊市時期,不斷下跌,反復下跌,好不知千百倍。
牛市第一期維持的時間,可長可短,半年或是一兩年至三四年不等。
牛市第二期的特徵
牛市第二期是在牛市第一期的基礎上,經過谷底回升,作出鞏固的一個階段。
在牛市經過了第一期之後,投資者的信心大致上已經恢復了,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投資者都慶幸這一段黑暗的日子真的結束了,未來的日子會是好日子。
由於大家對股市都看好,大盤從底部回升了不少。牛市的第一期,股市雖然升得慢,但仍然因為逐步攀升,累積的升幅其實已經很可觀,通常最少已經追回熊市的一半,甚至更多,經過這些升幅之後,股市其實也需要抖抖氣,所以,在牛市第二期,股票市場就演變成一個牛皮市,大盤雖然不會大跌,,但這個時期也不是大升時期。股市有時像橫行一樣,一段時間內,譬如三五個月之間,好象是原地踏步一樣,有波幅,卻沒有明顯的升幅,這個時期,其實是一個鞏固期。
牛市第二期所維持的時間,短者可以是三五個月,長者甚至是兩三年,在這段時間之內,股市不會大跌大升,波幅對比整個牛市而言,算是最少的,當然在整個走勢過程中,仍然有幾天大升大跌,但高低的幅度仍然未能打開一個新局面。
牛市第三期的特徵
當股市鞏固了好一段日子之後,這時百業興旺,消費狂熱,投資也一樣出現了狂熱,股市在多種利好的帶動下,就突破了牛市第二期的鞏固期,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大升狂升的局面。這時就到了牛市第三期。
當然,牛市第三期也會維持好一段日子,所以,在牛市第三期剛起步之時,,大盤一路攀升,但仍然人心向好,指數總是升得多,跌得少。
股市一路上升,在牛市第三期,初時是反反復復地上升。但當股市越升之時,人心越向好,越認為在股票市場賺錢太容易了,於是,投入股票市場的資金就越多。什麼錢都拿出來投到股市去。股市在牛市第三期運行越久,大盤就越升得厲害。最後,股市天天升,投資者天天都見到自己的財富天天在增長,好高興啊,此時大盤升到一個不合理的地步,一個位高勢危的地步,但仍然天天狂升,這時的升勢就稱為「消耗性上升」,就是將投入的資金不斷消耗掉。這時的股票價格,高得離譜,也大大超出了股票的內在價值,也遠離了每股應有的資產值。
通常牛市第三期可以是一個很長的日子,有時會有三五年的時間,但最後的天天飆升,作消耗性的上升,卻不會過長,最多維持三數個月左右,或是半年左右。 熊市三期的特徵(股市小知識之二)
熊市第一期的基本特徵
牛市第三期完結後,都是股市突然之間暴跌,突然之間有一天,股市就可能跌去1/10甚至更多,然後再連續三數日,或一兩個星期,股市狂跌,有時跌了指數的1/3甚至1/2,這種情況就被稱為「股災」。股災一出現,就象牛市已經壽終正寢,熊市第一期來臨,取代了上升的大趨勢,之後而來的就是長期的跌勢。
熊市第一期是突如其來的,很多投資者都會防不勝防,當時措手不及,不知怎樣應付,只見到股市突然天天大跌,連跌十天八天,而指數和之前的天天狂升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這時的狂跌,在技術上稱之為恐慌性拋售,,是割肉式的賣出。
熊市第一期可以很快就結束,有時只須四五天就完成了熊市第一期,有時第一期會維持三兩個月。這段時間,股市跌的多,升的少。
熊市第二期的基本特徵
熊市第一期是突如其來的大跌市,使絕大部分的投資者都不知所措,他們在之前根本就沒有想過,原來股市可以作出這樣的跌勢的。熊市第一期的跌幅可以說很厲害,當恐慌性拋售告一段落之後,熊市第二期就會來臨。
大部分股民,在熊市第一期來臨之時,都沒有心理准備。他們本來是身處於大牛市的,所以也不相信股市會如此暴跌,於是,這時就會出現中期性的反彈。這個反彈更加會令很多投資者相信,牛市仍然未死,之前的大跌,只是意外或是一個調整而已。反彈令他們認為股市仍然會創出新高,牛市會繼續。於是很多投資者在股市大跌之後,就認為要逢低吸納。
熊市第二期,可以是一段較長的時間,有時甚至是一二年的時間,才完成了熊市第二期,而這個時期的反彈市,通常可以反彈跌幅的1/3,甚至最多是2/3,但卻不會將所有跌幅完全收復。
熊市第三期的基本特徵
熊市第二期,因為經過了第一期的大跌市,所以作出反彈,但這只不過是一個反彈,股市並沒有像一些投資者的期待,再創出新高。
股市反彈了一段較長的時間之後,就因為經濟疲弱,而出現另一個跌潮。這一次跌潮是投資者已經慢慢看清楚經濟的情況,大盤的走勢是仍未有所改變。於是一些投資者就拋出手中的股票,於是慢慢會引發一種羊群心理,他們慢慢將手中的股票拋出,這種心理會維持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年,甚至一年半。在這段時間內,股市會跌的多,升的少。
當越來越多人拋出手中股票之時,也會引發羊群心理,。可能突然之間,有一二個極壞的消息,投資者再也忍受不住這種煎熬,之前說死也不賣股票的投資者,也開始動搖,有朝一日,終於也不問價格就將股票拋出。有的是憤憤離場。熊市第三期最後演變出另一次恐慌性的拋售潮,股價天天大跌,不但跌去了熊市第二期的反彈幅度,更比之前跌的更多,比熊市第一期所創出的低位還低。這是另一次的股災。
經過了熊市第三期的股災之後,股市又會走向牛市,熊市會完結,會再被牛市取代,牛市剛取代熊市之時,就會是牛市第一期。這樣,股市又會如上述的情況,一個循環之後又另一個循環,如此永不休止。 現在應屬熊市第一期的末期,此理論對做長線的是很管用的,試想,熊市第三期的末期,牛市第一期的初期買入股票,再到牛市第三期的末期賣出,少則賺5倍10倍 ,多則賺20倍,甚至30倍都有,去年本人有很多客戶,5.30後開始逃的貨,應該是成功的。今天這個牛熊各三期的帖子推出,主要讓投資者知道做股票,選時比選股重要百倍,另則讓投資者自己去對照每個階段,大盤處於那一期,然後可採取措施,避險獲利。
8. 我的交易系統:如何確定牛熊市和股票買入點
我的交易系統:如何確定牛熊市和股票買入點作為投資者,重要的是要了解股票的價值能夠降至非常低的水平 – 甚至為零。但是,它們永遠不會達到負值。雖然失去您的投資當然不是一個有利的結果套關於情緒閱讀的「理論」,而是僅僅需要
9. 如何判斷市場是牛市還是熊市
對於股市新手,肯定想知道的是應該如何判斷牛市?牛市分為幾個階段?
讓我們從周期講起。
什麼是一個完整的牛熊周期?
在國內股票市場25年的跌宕起伏中,總共經歷了5輪牛熊。俗話說熊市5年,牛市1年,每次市場牛熊轉換中都不乏各種神話的誕生與衰敗。一個完整的牛熊周期不只有投資者們比較關心的牛市期與熊市期,更多的時間是市場震盪做銜接。
牛市來臨之前並不是熊市,而是熊市尾部的持續不斷的震盪期。比如14-15年大牛市來臨之前,上一輪熊尾到2012年1月就已經結束了,從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兩年半的時間都是處於底部區間震盪。
那麼,我們討論的牛熊周期就先從熊尾開始講起,股市處於熊尾期,此時股市暴跌,萬人看空。政策面開始轉向寬松,企業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是由於經濟指標和企業盈利屬於滯後指標,市場明年才能看到今年的財務報表,所以這些指標很難第一時間反應在股價上。
這時投資者們單單只在政策面的影響下依然很憂慮未來企業的基本面,不敢大資金投入市場而陷入漫長的震盪築底期,往往這時有出色業績的公司會脫穎而出。
政策面屬於領先指標,宏觀環境已有利好轉向,但是市場還需要時間去認可和檢驗這種轉向,當企業逐漸受到政策面影響陸續交出華麗的成績單時,這時就會得到投資者們的充分認可,震盪期的質疑聲開始消除,資金接棒進場,牛市開啟。
幸福的人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經歷牛市的狂歡盛宴之後,這時市場情緒比較亢奮,國家為了防止金融風險,投機現象會採取各種手段打壓市場,比如2015年的千股跌停的導火索是監管層對場外融資的核查,2011年的經濟增速下降與貨幣收緊政策,2008年剛好趕上全球金融危機……熊市來得太快總是讓人措手不及,也許就在某一天就能讓你關燈吃面。
牛市的整個過程是怎樣的?
牛市的味道永遠都是誘人的,有的人可以嘗到一杯羹,有的人卻只能被高價套牢,是因為每個人進入的階段不一樣,我們可以根據投資者的入市心理將牛市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牛一階段
牛市第一階段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戰勝恐懼」階段,在經歷股市連續大跌後,能夠克服恐懼的第一批投資者會開始回歸對股票實際價值的認識並做出相應的價值投資。
其實經歷了漫漫熊市後,到處都是深度打折的股票,極低的市盈率會讓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早早進場撿了便宜,極低的籌碼成本也讓他在後續牛市發展過程中占盡先機。
牛一階段往往是在市場的質疑中度過的,判斷牛一階段的時機就得考驗各家水平了,過早過晚的建倉都會影響到抄底的成本。
牛二階段
該階段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增長速度開始在市場上公布,企業的賺錢效應讓更多人願意參與進來,促使股價上漲。但是同一隻股票經過市場反復估值和咀嚼後,這時驅動股價上漲的因素更多的是這只股票未來值多少錢,而不是牛一階段的現在值多少錢。
估值未來的預期終歸是件很縹緲的事,因此牛二階段也是市場炒作,講故事畫餅階段的開始。
牛三階段
如果說牛一階段是比較考驗水平的「戰勝恐懼」階段,那麼牛三階段就是特別考驗人性的「戰勝貪婪」階段。當股票實際價值和未來預期都被市場吮吸殆盡時,這階段的股票上漲就全靠市場的想像力和貪婪在支撐了,市場投機情緒十分濃重。
天欲將其消亡,必先讓其瘋狂。牛三階段的擊鼓傳花游戲終會結束,牛市也隨即消失。
如何根據牛市階段特徵購買股票?
上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牛熊周期中,精華的牛市部分實在短的可憐,也許還沒反應過來熊市就來得猝不及防還讓人潸然淚下,震盪築底期又魚龍混雜,投資者們很難挑中優秀的標的股票。但是投資者可以到不收認購費的私募排排網上找合適的私募基金進行投資。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珍惜牛市,把握牛市市場趨勢,購買相應的股票?
牛市剛開始時,很多人都會覺得肯定是券商板塊第一個上漲,其實作為牛市明星券商股一般出場時間是牛市的中前段。最先登場的是大藍籌股,比如銀行,石油,基建板塊……在大盤指數中,藍籌股所佔的權重比較大,他們的上漲扮演著隊伍里扛旗的角色,大盤指數的上漲為市場進行了預熱,讓投資者們重拾信心。
等到市場逐漸躁動起來,交易量也明顯上升時,券商板塊也閃亮登場了。市場這時會發現藍籌股盤子普遍偏大,對資金需求巨大,漲起來太費勁,於是市場熱點也轉移到了各類白馬股,績優股,行業龍頭等二線藍籌,如證券、鋼鐵、自貿區、製造業、航空、海運、有色、煤炭、水泥等行業龍頭與業績較好的公司。
隨著資金持續不斷地進入,整個市場已經很火爆時,這時市場會覺得價值投資太過單調,市場會尋找一些低價股、題材股、低市值股、想像股……去做投機。這類股票通常具有盤子小,換手率高,講公司故事精彩等特點,創業板公司,科技股板塊居多。
最後連走在街上都有人開始討論股票,那時市場上也開始了最後的狂歡,此時市場交易量達到極致,每天上萬億交易量不是事兒。然後……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