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大小的指標有哪些
1、現金資產比例。現金資產比例=現金資產/總資產。其中的現金資產包括庫存現金、在中央銀行的清算存款、在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
2、超額准備比例。超額准備比例=(在央行存款+現金)一法定準備金。
3、存貸款比例。存貸款比例=貸款/存款。貸款對存款的比例越低,說明用穩定的存款來源發放新貸款(或進行投資)的餘地越大,風險越小。但存貸款比例指標不能反映貸款和存款的結構差別。
4、核心存款與總資產的比例。核心存款與總資產比例=核心存款/總資產。核心存款是那些相對來說較穩定、對利率變化、季節變化和經濟環境變化不敏感的存款。
(1)流動性分析的指標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存貸款比例指標的分子、分母分別為銀行的各項貸款之和與各項存款之和,存貸比率越高預示著銀行的流動性越差,因為這表明相對於穩定的資金來源而言,銀行佔用在貸款上的資金越多,流動性當然越差。相反,該比率越低,則表示銀行還有額外的流動性,因為銀行還能用穩定的存款來源發放新貸款。
資產流動性比率為銀行流動性資產與流動性負債之比。這一比率越高,表示銀行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問題在於銀行的某些流動性資產並不一定能在短期內(通常指一個月)變現,比如應在一個月內到期的貸款未能如期收回,就使得銀行的流動性被虛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業銀行流動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指標
Ⅱ 什麼是流動性分析比率指標
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 流動比率也稱營運資金比率(Working Capital Ratio)或真實比率回(Real Ratio),是指企業 流動資產答 與 流動負債 的比率。流動比率和 速 動比率 都是反映企業 短期償債能力 的指標。
Ⅲ 貨幣流動性的指標
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是一個關於貨幣需求(或者說貨幣供應量)的結構指標,其作用在於考察M1和M2之間的協調關系。這一結構指標近年來在我國的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和許多關於研究貨幣政策的研究報告中頻頻出現,成為反映貨幣流動性強弱的結構變化、分析社會即期資金狀況、加強金融監測、制定與實施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反映的是企業和居民貨幣需求的不同動機,與居民資產結構變化和經濟市場化發展程度相適應,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從長期趨勢來看,我國的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在1978—1995年呈急劇下降,但是從1996年至今我國的M1/M2則基本保持平穩,這主要體現了1996年前後我國貨幣化速度和貨幣需求特徵的差異。然而,伴隨著貨幣流動性變動長期趨勢的還有其周期性的波動,它主要受到經濟波動、通貨膨脹、利率變動的影響。因為當經濟增長速度加快、通貨膨脹率升高,消費和投資支出相對比較旺盛,個人和企業對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的需 求就會升高,於是微觀主體趨向於較多持有流動性強的貨幣,即M1,那麼貨幣流動性指標M1/M2就升高;另外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當利率下降時,持有現金與活期存款的機會成本就會降低,因此將會導致居民和企業較多持有現金與活期存款,從而導致MI/M2升高。
M0、M1、M2是貨幣供應量的范疇。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
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這三個層次中,M0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
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人們一般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不同的層次加以測量、分析和調控。實踐中,各國對M0、M1、M2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是根據流動性的大小來劃分的,M0的流動性最強,M1次之,M2的流動性最差。
Ⅳ 企業流動性風險可以從那些指標分析啊
公司根據業務特性形成產、壽、再保險等類型,而此次流動性風險項目的測試方案也基於保險公司自身經營特點對「產壽再」公司提出差異化管理要求。具體來看,此前對險企的日常現金流管理簡單規定為,保險公司應監測公司日間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
而目前則改為更加精細的差異化管理,監管指出「財產保險公司和人身保險公司應每日監控各賬戶的現金流入和流出;再保險公司應至少每月監控公司整體賬戶的現金流入與流出。同時對於未實現總部集中收付的保險公司,應當至少每周監控各分支機構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
(4)流動性分析的指標擴展閱讀
流動性測試方案中,監管對「流動性覆蓋率」進行了重新定義。中國精算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陳輝指出,新定義已細化到了業務端、投資端等,要求險企對數據的使用更加明確,如果新定義落地實施,該數據的計算會更規范,可有效減少保險公司對流動流動性覆蓋率預測的隨意性。
此前,流動性覆蓋率的計算方式為「(優質流動資產的期末賬面價值/未來一個季度的凈現金流)X100% 」。
而新的流動性覆蓋率為流動性來源與流動性需求之比,流動性來源主要包括存量業務流動性來源、短期籌資流動性來源、新保業務流動性來源。流動性需求主要包括存量業務流動性需求、短期籌資流動性需求、新保業務流動性需求。
Ⅳ 什麼是常用來衡量財務流動性狀況指標
流動性比率是最常用的財務指標,它用於測量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內其計算公式為:流動性容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其計算數據來自於資產負債表。
一般說來,流動性比率越高,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越強。一般情況下,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是影響流動性比率的主要因素。
衡量財務流動性狀況需要從資產負債整體考量,最常用的指標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銷售周轉率等。
Ⅵ 流動性風險控制指標主要有
主要指標有:現金頭寸指標、核心存款比例、貸款總額與總資產的比例、貸款總額版與核心存款的比率權、流動資產與總資產的比率、易變負債與總資產的比率、大額負債依賴度等等。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涉及:
(一)整體的流動性管理政策。
(二)流動性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報告體系。
(三)流動性風險管理程序。
(四)資產與負債組合。
(五)流動性風險限額及超限額處理程序。
(六)現金流量分析。
(七)不同貨幣、不同國家、跨境、跨機構及跨業務條線的流動性管理方法。
(八)導致流動性風險增加的潛在因素及相應的監測流程。
(九)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
(十)應急計劃及流動性風險緩釋工具管理。
報表就多了,1104報表是少不了的,還有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分析等
Ⅶ 衡量流動性風險的主要指標
主要抄指標有:現金頭寸指襲標、核心存款比例、貸款總額與總資產的比例、貸款總額與核心存款的比率、流動資產與總資產的比率、易變負債與總資產的比率、大額負債依賴度等等。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涉及:
(一)整體的流動性管理政策。
(二)流動性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報告體系。
(三)流動性風險管理程序。
(四)資產與負債組合。
(五)流動性風險限額及超限額處理程序。
(六)現金流量分析。
(七)不同貨幣、不同國家、跨境、跨機構及跨業務條線的流動性管理方法。
(八)導致流動性風險增加的潛在因素及相應的監測流程。
(九)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
(十)應急計劃及流動性風險緩釋工具管理。
報表就多了,1104報表是少不了的,還有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分析等
Ⅷ 流動性分析的常用指標有哪些
你好!
流動性覆蓋率(LCR)
凈穩定資金比率(NSFR)
流動性缺口率
流動性比例
核心負債依存度
存貸款比例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