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風險分析的流程
風險分析的流程: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管理策略、風險解決和風險監督等。
風險通常是指由於當事者主觀上不能控制的一些因素的影響,使得實際結果與當事者的事先估計有較大的背離而帶來的經濟損失。
這些背離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當事者對有關因素和未來情況缺乏足夠情報而無法作出精確估計,也可能是由於考慮的因素不夠全面而造成預期效果與實際效果之間的差異。
進行風險分析,有助於確定有關因素的變化對決策的影響程度,有助於確定投資方案或生產經營方案對某一特定因素變動的敏感性。
風險因素
1、 產品大小。實踐經驗表明項目風險和產品的大小成正比。公認產品大小度量單位是以代碼行或功能點計。
2、 技術相關。未曾使用過的新技術都存在風險。包括未使用過的新型硬體、支持軟體,缺乏標准與規范的非傳統的開發方法等。技術過時也是風險。技術風險一般難於改正。
3、 開發環境。適用的開發工具不足、不可靠、使用不方便等因素,都會降低開發效率。
4、組織規模和人員經驗。
5、 客戶因素。表現在客戶需求經常矛盾,不了解客戶的特殊需要,客戶不了解項目中採用的新技術,且雙方又難於溝通等。
Ⅱ 常見的分析風險方法
風險是對於特定目標的尚未發生、可能發生的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對風險主要從可能性與影響程度兩個方面進行評價;本文中論述的風險均為負面的風險。風險管理過程包括明確環境信息、風險評估、風險應對與監督與檢查四個環節。
1、明確環境信息
明確環境信息主要包括外部環境、內部環境、確定風險准則三個方面。在進行方法開發時應當明確內外部環境,包括法規或者規范的要求、利益相關方(如QC實驗室)的需求、設備與耗材供應商的產品更新計劃、實驗室設備狀況與人員水平等;還應制定相應的風險准則,包括如何度量風險的可能性與影響程度,如何對風險進行分級,不同等級的風險應對如何應對,如何評價風險可以接受等。
2、 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主要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三個環節。
風險識別是發現、列舉和描述風險要素的過程。風險識別是通過識別風險源、影響范圍、事件及原因和潛在的後果等,生成一個全面的風險列表。分析方法開發階段進行風險識別時應當讓所有相關人員直接或間接參與,採用多種形式,如實驗室應當將同類分析方法曾經發生的問題匯總作為風險識別的參考,可自行內部相關領域的資深人士,查閱相關文獻,對利益相關方進行訪談,必要時可採用相關工具如魚骨圖、FMEA等。
風險分析是根據風險類型、獲得的信息和風險評估結果的使用目的,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為風險評價和風險應對提供支持。方法開發階段的風險分析是指根據已確定的風險准則對已識別的風險的可能性與影響程度進行度量,對於技術方面的風險如溶液穩定性、樣本量、儀器響應值的波動等,可以結合實驗數據與統計學工具進行定量分析,其他來源的風險如利益相關方需求、儀器型號的變化等可進行定性分析。一般情況下方法開發時的風險分析首先採用定性分析,初步揭示風險等級與主要風險,隨著研究的推進與對方法性能的理解的加深,再對風險進行具體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風險評價是將風險分析的結果與組織的風險准則比較,或者在各種風險的分析結果之間進行比較,確定風險等級,以便做出風險應對的決策。
分析方法開發階段的風險評估一般由方法開發執行人根據相關理論與經驗進行判斷,由於理論水平、經驗、風險接受能力、利害相關等多方面因素的差異,不同執行人風險評估的結果各有不同,因此在進行風險評估時,執行人應當充分收集各方意見,咨詢資深人士指導,對分析方法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
3、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是處理風險的過程,對於負面的風險一般有規避、減輕、轉移、接受四種方式。在分析方法開發時對於已識別的全生命周期的風險,可基於對方法性能、樣品性質及外部環境等多重約束,採用適當的應對措施
Ⅲ 風險分析的分析方法
風險綜合評價的方法中,最常用、最簡單的分析方法是通過調查專家的意見,獲得風險因素的權重和發生概率,進而獲得項目的整體風險程度。其步驟主要包括:
1.建立風險調查表。在風險識別完成後,建立投資項目主要風險清單,將該投資項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風險全部列入表中。
2.判斷風險權重。
3.確定每個風險發生概率。可以採用1-5標度,分別表示可能性很小、較小、中等、較大、很大,代表5種程度。
4.計算每個風險因素的等級。
5.最後將風險調查表中全部風險因素的等級相加,得出整個項目的綜合風險等級。 1.使用條件:
當在項目評價中輸入的隨機變數個數多於三個,每個輸入變數可能出現三個以上以至無限多種狀態時(如連續隨機變數),就不能用理論計演算法進行風險分析,這時就必須採用蒙特卡洛模擬技術。
2.原理
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一組輸入變數的數值,並根據這組輸入變數的數值計算項目評價指標,抽樣計算足夠多的次數可獲得評價指標的概率分布,並計算出累計概率分布、期望值、方差、標准差,計算項目由可行轉變為不可行的概率,從而估計項目投資所承擔的風險。
3.蒙特卡洛模擬的程序
①確定風險分析所採用的評價指標,如凈現值、內部收益率等。
②確定對項目評價指標有重要影響的輸入變數。
③經調查確定輸入變數的概率分布。
④為各輸入變數獨立抽取隨機數。
⑤由抽得的隨機數轉化為各輸入變數的抽樣值。
⑥根據抽得的各輸入隨機變數的抽樣值組成一組項目評價基礎數據。
⑦根據抽樣值組成基礎數據計算出評價指標值。
⑧重復第四步到第七步,直至預定模擬次數。
⑨整理模擬結果所得評價指標的期望值、方差、標准差和期望值的概率分布,繪制累計概率圖。
⑩計算項目由可行轉變為不可行的概率。
4.應用蒙特卡洛模擬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運用蒙特卡洛模擬法時,假設輸入變數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在風險分析中會遇到輸入變數的分解程度問題。
輸入變數分解得越細,輸入變數個數也就越多,模擬結果的可靠性也就越高。變數分解過細往往造成變數之間有相關性,就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為避免此問題,可採用以下辦法處理。
①限制輸入變數的分解程度。
②限制不確定變數個數。模擬中只選取對評價指標有重大影響的關鍵變數,其他變數保持在期望值上。
③進一步搜集有關信息,確定變數之間的相關性,建立函數關系。
(2)蒙特卡洛法的模擬次數。
從理論上講,模擬次數越多越正確,但實際上一般應在200~500次之間為宜。 專家調查法是基於專家的知識、經驗和直覺,發現項目潛在風險的分析方法。
適用范圍:它適用於風險分析的全過程。
注意:採用專家調查法時,專家應有合理的規模,人數一般應在10-20位左右。專家的人數取決於項目的特點、規模、復雜程度和風險的性質而定,沒有絕對規定。
Ⅳ 什麼是風險分析,它由哪幾個主要部分構成及相互關系是什麼
風險分析實際上就是貫穿在軟體工程過程中的一系列風險管理步驟,其中包括: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管理策略、風險解決和風險監督等。對工程建設項目投資決策或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可能造成的失誤和帶來的經濟損失所進行的估計。技術經濟分析的方法之一。風險通常是指由於當事者主觀上不能控制的一些因素的影響,使得實際結果與當事者的事先估計有較大的背離而帶來的經濟損失。這些背離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當事者對有關因素和未來情況缺乏足夠情報而無法作出精確估計,也可能是由於考慮的因素不夠全面而造成預期效果與實際效果之間的差異。進行風險分析,有助於確定有關因素的變化對決策的影響程度,有助於確定投資方案或生產經營方案對某一特定因素變動的敏感性。若一種因素在一定范圍內發生變化,但對決策沒有引起很大影響,則所採取的決策對這種因素是不敏感的;若一個因素的大小稍有變化就會引起投資決策的較大變動,則決策對這一因素便是高度敏感的。了解在給定條件下的風險對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有助於正確地作出決策。風險分析是找出行動方案的不確定性(主觀上無法控制)因素,分析其環境狀況和對方案的敏感程度;估計有關數據,包括行動方案的費用,在不同情況下得到的收益以及不確定性因素各種機遇的概率,計算各種風險情況下的經濟效果;作出正確判斷,等等。進行風險分析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而且多變,主要有:①技術經濟分析中採用的數據來源和精確程度。②企業的類型及其穩定性。如采礦企業因地質條件的變化通常要承擔較大的風險。③企業的廠房和設備的類型。如有些建築物和設備有較明確的經濟壽命和轉賣價值,有的經濟壽命不明確,也無多大轉賣價值。這時對前一類企業投資的風險就小於後一類企業。④分析階段的長短。如投資回收期的延長將會增大投資的風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