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中車和競爭對手成本分析

中車和競爭對手成本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22 12:31:26

1. 競爭對手分析的要點有哪些呢

通常情況下,企業看好的顧客,競爭者也會看好。當某一部分顧客對某種產品和服務產生需求的時候,市場就產生了。與此相對應,欲以生產經營類似產品和服務來滿足這個市場需要的競爭者所組成的行業也就應運而生。企業在確定業

務領域時還必須對行業進行深入的分析,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一、 競爭者的界定

理解行業的影響力量非常重要,但還不夠。「同行是怨家」,這只是泛泛之談,任何一個企業都難以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也沒有必要與行業內企業全面為敵、四面出擊,它必須處理好主要的競爭關系,即與直接競爭對手的關系。直接競爭對手是指那些向相同的顧客銷售基本相同的產品或提供基本相同的服務的競爭者。競爭的激烈程度是指:為了謀求競爭優勢各方採取的競爭手段的激烈程度。

與市場細分相類似,行業也可以細分為不同的戰略群組。戰略群組(亦稱戰略集團)就是一個行業中沿著相同的戰略方向,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戰略的企業群。只有處於同一戰略群組的企業才是真正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通常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技術、生產相同或相似的產品,提供相同或相似的服務,採用相互競爭性的定價方法,因而其間的競爭要比與戰略群組外的企業的競爭更直接、更激烈。

二、分析競爭對手

在確立了重要的競爭對手以後,就需要對每一個競爭對手做出盡可能深入、詳細的分析,揭示出每個競爭對手的長遠目標、基本假設、現行戰略和能力,並判斷其行動的基本輪廓,特別是競爭對手對行業變化,以及當受到競爭對手威脅時可能做出的反應。

1、競爭對手的長遠目標。對競爭對手長遠目標的分析可以預測競爭對手對目前的位置是否滿意,由此判斷競爭對手會如何改變戰略,以及他對外部事件會採取什麼樣的反應。日本摩托車企業在20世紀70一80年代的戰略目標很明顯,就是要全面佔領美國這塊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市場。因此,像本田公司,在遇到關稅壁壘時就可能採取到美國直接建廠的辦法繞過美國關稅壁壘的限制。

2、競爭對手的戰略假設。每個企業所確立的戰略目標,其根本是基於他們的假設之上的。這些假設可以分為三類:

其一,競爭對手所信奉的理論假設。例如許多美國公司所奉行的理論是短期利潤,因為只有利潤,才能支持發展。而日本企業信奉的是市場佔有率和規模經濟理論,他們認為,只要能佔領市場,擴大生產銷售規模,單位成本就會下降,利潤自然滾滾而來,然後才有秋天的黃金收獲。

其二,競爭對手對自己企業的假設。有些企業認為自己在功能和質量上高人一籌,有些企業則認為自己在成本和價格上具有優勢。名牌產品企業對低檔產品的滲透可能不屑一顧,而以價格取勝的企業對其他企業的削價則會迎頭痛擊。

其三,競爭對手對行業及行業內其他企業的假設。哈雷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不僅對摩托車行業充滿信心,而且對日本企業過於掉以輕心,認為他們不過是在起步學習階段,對自己構不成威脅。然而,日本人一邊低頭哈腰地表示:「我們是小學生。」一邊卻對美國人小覷自己刻骨銘心:看誰笑到最後。經過20年的修煉,日本摩托車終於在美國修成正果。

實際上,對戰略假設,無論是對競爭對手,還是對自己,都要仔細檢驗,這可以幫助管理者識別對所處環境的偏見和盲點。可怕的是,許多假設是尚未清楚意識到或根本沒有意識到的,甚至是錯誤的;也有的假設過去正確,但由於經營環境的變化而變得不那麼正確了,但企業仍在沿循著過去的假設。

3、競爭對手的戰略途徑與方法。戰略途徑與方法是具體的多方面的,應從企業的各個方面去分析。從營銷戰略的角度看,本田的營銷戰略途徑與方法至少包括這樣一些內容::在產品策略上,以小型車切人美國市場,提供盡可能多的小型車產品型號,提高產品吸引力;在小型車市場站穩腳跟後再向大型車市場滲透;在價格上,通過規模優勢和管理改進降低產品成本,低價銷售;在促銷上,建立摩托車新形象,使其與哈雷的粗獷風格相區別。事實證明,這些戰略途徑行之有效,大獲成功。相對而言,哈雷公司卻沒有明確的戰略途徑與方法。哈雷公司的母公司AMF公司雖然也為哈雷公司注入資本提高產量,也曾一度進行小型車的生產,結果由於多方面因素的不協同而以失敗告終。

4、競爭對手的戰略能力。目標也好,途徑也好,都要以能力為基礎。在分析研究了競爭對手的目標與途徑之後,還要深入研究競爭對手是否具有能力採用其他途徑實現其目標。這就涉及到企業如何規劃自己的戰略以應對競爭。如果較之競爭對手本企業具有全面的競爭優勢,那麼則不必擔心在何時何地發生沖突。如果競爭對手具有全面的競爭優勢,那麼只有兩種辦法:或是不要觸怒競爭對手,甘心做一個跟隨者,或是避而遠之。如果不具有全面的競爭優勢,而是在某些方面、某些領域具有差別優勢,則可以在自己具有的差別優勢的方面或領域把文章做足,但要避免以己之短碰彼之長。

三、競爭對手對競爭的反應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知戰略管理是一個「博弈」的過程。一是要選擇我們的對手,二是要判斷對手的棋路,並根據「對手會對我們這一著怎樣反應」來決定我們的策略。

概括起來,競爭對手對競爭的反應無非有三種情況:不採取反擊行動、防禦性反擊和進攻性反擊。這取決於競爭對手對目前位置是否滿意,它是否處在戰略轉變之中,以及競爭對手對他的刺激程度。具體說來,可以分為6種反擊模式。

1、坐觀事變者,不立即採取反擊行動。其原因可能是深信顧客的忠誠度,也可能是沒有反擊所必需的資源,還可能是並未達到應予反擊的程度。所以,對於這類競爭對手就要格外慎重。

2、全面防禦者,會對外在的威脅和挑戰做出全面反應,以確保其地位不被侵犯。但是全面防禦也會把戰線拉長,對付一個競爭者還可以,若是同時要對付幾個競爭者的攻擊,則會力不從心。

3、死守陣地型反擊。因為其反擊范圍集中,而且又有背水一戰拚死一搏的信念,所以反應強度相當高。這類反擊行動是比較有效的。又因為是集中在較小范圍內的反擊,所以其持久力也較強。

4、凶暴型反擊者。這一類型的企業對其所有領域發動的進攻都會做出迅速而強烈的反擊。例如:寶潔公司決不會聽任競爭者的一種洗滌劑輕易投放市場。凶暴型反擊者向競爭對手錶明,最好不要碰他,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5、選擇型反擊者。可能只對某些類型的攻擊做出反應,而對其他類型的攻擊則不然。因此,必須了解這種類型反擊者的敏感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沖突。

6、隨機型反擊者。它的反擊最不確定,或者根本無法預測,它可能會採取任何一種可能的反擊方式。

以上討論了競爭分析的三個方面。鑒於競爭環境的重要性,企業非常有必要建立起用於監測、分析競爭環境的情報系統,以便及時、系統地搜集和分析競爭對手的戰略動態。

2. 如何做行業某幾家競爭對手的財務分析

目前主流的戰略分析方法
1. 企業外部環境分析PEST
2. 行業結構分析-波特五力
3. SWOT分析
4. 業務組合分析-BCG/GE矩陣
5. 價值鏈分析
6. 財務戰略分析
7. 核心競爭力分析
不妨用下熟悉的SWOT分析。
SWOT是一種分析方法,用來確定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strength),競爭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因此,清楚的確定公司的資源優勢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對於制定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SWOT分析的步驟:
1、羅列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可能的機會與威脅。
2、優勢、劣勢與機會、威脅相組合,形成SO、ST、WO、WT策略。
3、對SO、ST、WO、WT策略進行甄別和選擇,確定企業目前應該採取的具體戰略與策略。
SWOT矩陣:
優勢 劣勢
機會 so戰略(增長性戰略) wo戰略(扭轉型戰略)
威脅 st戰略(多種經營戰略) wt戰略(防禦型戰略)
競爭優勢(S)是指一個企業超越其競爭對手的能力,或者指公司所特有的能提高公司競爭力的東西。例如,當兩個企業處在同一市場或者說它們都有能力向同一顧客群體提供產品和服務時,如果其中一個企業有更高的贏利率或贏利潛力,那麼,我們就認為這個企業比另外一個企業更具有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可以是以下幾個方面:
●技術技能優勢:獨特的生產技術,低成本生產方法,領先的革新能力,雄厚的技術實力,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豐富的營銷經驗,上乘的客戶服務,卓越的大規模采購技能
●有形資產優勢:先進的生產流水線,現代化車間和設備,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儲存,吸引人的不動產地點,充足的資金,完備的資料信息
●無形資產優勢:優秀的品牌形象,良好的商業信用,積極進取的公司文化
●人力資源優勢:關鍵領域擁有專長的職員,積極上進的職員,很強的組織學習能力,豐富的經驗
●組織體系優勢:高質量的控制體系,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忠誠的客戶群,強大的融資能力
●競爭能力優勢:產品開發周期短,強大的經銷商網路,與供應商良好的夥伴關系,對市場環境變化的靈敏反應,市場份額的領導地位
競爭劣勢(W)是指某種公司缺少或做的不好的東西,或指某種會使公司處於劣勢的條件。
可能導致內部弱勢的因素有:
●缺乏具有競爭意義的技能技術
●缺乏有競爭力的有形資產、無形資產、人力資源、組織資產
●關鍵領域里的競爭能力正在喪失
公司面臨的潛在機會(O):
市場機會是影響公司戰略的重大因素。公司管理者應當確認每一個機會,評價每一個機會的成長和利潤前景,選取那些可與公司財務和組織資源匹配、使公司獲得的競爭優勢的潛力最大的最佳機會。
潛在的發展機會可能是:
●客戶群的擴大趨勢或產品細分市場
●技能技術向新產品新業務轉移,為更大客戶群服務
●前向或後向整合
●市場進入壁壘降低
●獲得購並競爭對手的能力
●市場需求增長強勁,可快速擴張
●出現向其他地理區域擴張,擴大市場份額的機會
危及公司的外部威脅(T):
在公司的外部環境中,總是存在某些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構成威脅的因素。公司管理者應當及時確認危及公司未來利益的威脅,做出評價並採取相應的戰略行動來抵消或減輕它們所產生的影響。
公司的外部威脅可能是:
●出現將進入市場的強大的新競爭對手
●替代品搶占公司銷售額
●主要產品市場增長率下降
●匯率和外貿政策的不利變動
●人口特徵,社會消費方式的不利變動
●客戶或供應商的談判能力提高
●市場需求減少
●容易受到經濟蕭條和業務周期的沖擊
由於企業的整體性和競爭優勢來源的廣泛性,在做優劣勢分析時,必須從整個價值鏈的每個環節上,將企業與競爭對手做詳細的對比。如產品是否新穎,製造工藝是否復雜,銷售渠道是否暢通,價格是否具有競爭性等。
如果一個企業在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的優勢正是該行業企業應具備的關鍵成功因素,那麼,該企業的綜合競爭優勢也許就強一些。需要指出的是,衡量一個企業及其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只能站在現有潛在用戶角度上,而不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上。
企業在維持競爭優勢過程中,必須深刻認識自身的資源和能力,採取適當的措施。因為一個企業一旦在某一方面具有了競爭優勢,勢必會吸引到競爭對手的注意。一般地說,企業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建立起某種競爭優勢;然後就處於維持這種競爭優勢的態勢,競爭對手開始逐漸做出反應;而後,如果競爭對手直接進攻企業的優勢所在,或採取其它更為有力的策略,就會使這種優勢受到削弱。所以,企業應保證其資源的持久競爭優勢。
資源的持久競爭優勢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企業資源的競爭性價值和競爭優勢的持續時間。
評價企業資源的競爭性價值必須進行四項測試:
1、這項資源是否容易被復制?一項資源的模仿成本和難度越大,它的潛在競爭價值就越大。
2、這項資源能夠持續多久?資源持續的時間越長,其價值越大。
3、這項資源是否能夠真正在競爭中保持上乘價值?在競爭中,一項資源應該能為公司創造競爭優勢。
4、這項資源是否會被競爭對手的其他資源或能力所抵消?
影響企業競爭優勢持續時間的主要因素有三點:
(1)建立這種優勢要多長時間?
(2)能夠獲得的優勢有多大?
(3)競爭對手做出有力反應需要多長時間?
如果企業分析清楚了這三個因素,就可以明確自己在建立和維持競爭優勢中的地位。
當然,SWOT分析法不是僅僅列出四項清單,最重要的是通過評價公司的強勢、弱勢、機會、威脅,最終得出以下結論:(1)在公司現有的內外部環境下,如何最優的運用自己的資源;(2)如何建立公司的未來資源.
財務報告模板你可以去網路直接搜下.

3. 簡述競爭對手分析的內容

需要對競爭對手作以下四個方面的分析:

1、競爭對手的各期目標和戰略。

2、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分析。

3、技術經濟實力分析。

4、領導者和管理者背景分析。

進行競爭對手分析的目的是通過了解競爭對手的信息,獲知競爭對手的發展策略以及行動,以作出最適當的應對。

(3)中車和競爭對手成本分析擴展閱讀

競爭者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六項內容和步驟。

1、識別企業的競爭者。識別企業競爭者必須從市場和行業兩個方面分析。

2、識別競爭者的策略。

3、判斷競爭者目標。

4、評估競爭者的優勢和劣勢。

5、確定競爭者的戰略

6、判斷競爭者的反應模式。

競爭者優劣勢分析的內容

1、產品。競爭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地位;產品的適銷性;以及產品系列的寬度與深度。

2、銷售渠道。競爭企業銷售渠道的廣度與深度;銷售渠道的效率與實力;銷售渠道的服務能力。

3、市場營銷。競爭企業市場營銷組合的水平;市場調研與新產品開發的能力;銷售隊伍的培訓與技能。

4、生產與經營。競爭企業的生產規模與生產成本水平;設施與設備的技術先進性與靈活性;專利與專有技術;生產能力的擴展;質量控制與成本控制;區位優勢;員工狀況;原材料的來源與成本;縱向整合程度。

5、研發能力。競爭企業內部在產品、工藝、基礎研究、仿製等方面所具有的研究與開發能力;研究與開發人員的創造性、可靠性、簡化能力等方面的素質與技能。

6、資金實力。競爭企業的資金結構;籌資能力;現金流量;資信度;財務比率;財務管理能力。

7、組織。競爭企業組織成員價值觀的一致性與目標的明確性;組織結構與企業策略的一致性;組織結構與信息傳遞的有效性;組織對環境因素變化的適應性與反應程度;組織成員的素質。

8、管理能力。競爭企業管理者的領導素質與激勵能力;協調能力;管理者的專業知識;管理決策的靈活性、適應性、前瞻性。

4. 競爭對手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請參看參考資料中的《競爭對手分析方法論》。

通常情況下,企業看好的顧客,競爭者也會看好。當某一部分顧客對某種產品和服務產生需求的時候,市場就產生了。與此相對應,欲以生產經營類似產品和服務來滿足這個市場需要的競爭者所組成的行業也就應運而生。企業在確定業

務領域時還必須對行業進行深入的分析,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一、 競爭者的界定

理解行業的影響力量非常重要,但還不夠。「同行是怨家」,這只是泛泛之談,任何一個企業都難以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也沒有必要與行業內企業全面為敵、四面出擊,它必須處理好主要的競爭關系,即與直接競爭對手的關系。直接競爭對手是指那些向相同的顧客銷售基本相同的產品或提供基本相同的服務的競爭者。競爭的激烈程度是指:為了謀求競爭優勢各方採取的競爭手段的激烈程度。

與市場細分相類似,行業也可以細分為不同的戰略群組。戰略群組(亦稱戰略集團)就是一個行業中沿著相同的戰略方向,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戰略的企業群。只有處於同一戰略群組的企業才是真正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通常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技術、生產相同或相似的產品,提供相同或相似的服務,採用相互競爭性的定價方法,因而其間的競爭要比與戰略群組外的企業的競爭更直接、更激烈。

二、分析競爭對手

在確立了重要的競爭對手以後,就需要對每一個競爭對手做出盡可能深入、詳細的分析,揭示出每個競爭對手的長遠目標、基本假設、現行戰略和能力,並判斷其行動的基本輪廓,特別是競爭對手對行業變化,以及當受到競爭對手威脅時可能做出的反應。

1、競爭對手的長遠目標。對競爭對手長遠目標的分析可以預測競爭對手對目前的位置是否滿意,由此判斷競爭對手會如何改變戰略,以及他對外部事件會採取什麼樣的反應。日本摩托車企業在20世紀70一80年代的戰略目標很明顯,就是要全面佔領美國這塊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市場。因此,像本田公司,在遇到關稅壁壘時就可能採取到美國直接建廠的辦法繞過美國關稅壁壘的限制。

2、競爭對手的戰略假設。每個企業所確立的戰略目標,其根本是基於他們的假設之上的。這些假設可以分為三類:

其一,競爭對手所信奉的理論假設。例如許多美國公司所奉行的理論是短期利潤,因為只有利潤,才能支持發展。而日本企業信奉的是市場佔有率和規模經濟理論,他們認為,只要能佔領市場,擴大生產銷售規模,單位成本就會下降,利潤自然滾滾而來,然後才有秋天的黃金收獲。

其二,競爭對手對自己企業的假設。有些企業認為自己在功能和質量上高人一籌,有些企業則認為自己在成本和價格上具有優勢。名牌產品企業對低檔產品的滲透可能不屑一顧,而以價格取勝的企業對其他企業的削價則會迎頭痛擊。

其三,競爭對手對行業及行業內其他企業的假設。哈雷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不僅對摩托車行業充滿信心,而且對日本企業過於掉以輕心,認為他們不過是在起步學習階段,對自己構不成威脅。然而,日本人一邊低頭哈腰地表示:「我們是小學生。」一邊卻對美國人小覷自己刻骨銘心:看誰笑到最後。經過20年的修煉,日本摩托車終於在美國修成正果。

實際上,對戰略假設,無論是對競爭對手,還是對自己,都要仔細檢驗,這可以幫助管理者識別對所處環境的偏見和盲點。可怕的是,許多假設是尚未清楚意識到或根本沒有意識到的,甚至是錯誤的;也有的假設過去正確,但由於經營環境的變化而變得不那麼正確了,但企業仍在沿循著過去的假設。

3、競爭對手的戰略途徑與方法。戰略途徑與方法是具體的多方面的,應從企業的各個方面去分析。從營銷戰略的角度看,本田的營銷戰略途徑與方法至少包括這樣一些內容::在產品策略上,以小型車切人美國市場,提供盡可能多的小型車產品型號,提高產品吸引力;在小型車市場站穩腳跟後再向大型車市場滲透;在價格上,通過規模優勢和管理改進降低產品成本,低價銷售;在促銷上,建立摩托車新形象,使其與哈雷的粗獷風格相區別。事實證明,這些戰略途徑行之有效,大獲成功。相對而言,哈雷公司卻沒有明確的戰略途徑與方法。哈雷公司的母公司AMF公司雖然也為哈雷公司注入資本提高產量,也曾一度進行小型車的生產,結果由於多方面因素的不協同而以失敗告終。

4、競爭對手的戰略能力。目標也好,途徑也好,都要以能力為基礎。在分析研究了競爭對手的目標與途徑之後,還要深入研究競爭對手是否具有能力採用其他途徑實現其目標。這就涉及到企業如何規劃自己的戰略以應對競爭。如果較之競爭對手本企業具有全面的競爭優勢,那麼則不必擔心在何時何地發生沖突。如果競爭對手具有全面的競爭優勢,那麼只有兩種辦法:或是不要觸怒競爭對手,甘心做一個跟隨者,或是避而遠之。如果不具有全面的競爭優勢,而是在某些方面、某些領域具有差別優勢,則可以在自己具有的差別優勢的方面或領域把文章做足,但要避免以己之短碰彼之長。

三、競爭對手對競爭的反應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知戰略管理是一個「博弈」的過程。一是要選擇我們的對手,二是要判斷對手的棋路,並根據「對手會對我們這一著怎樣反應」來決定我們的策略。

概括起來,競爭對手對競爭的反應無非有三種情況:不採取反擊行動、防禦性反擊和進攻性反擊。這取決於競爭對手對目前位置是否滿意,它是否處在戰略轉變之中,以及競爭對手對他的刺激程度。具體說來,可以分為6種反擊模式。

1、坐觀事變者,不立即採取反擊行動。其原因可能是深信顧客的忠誠度,也可能是沒有反擊所必需的資源,還可能是並未達到應予反擊的程度。所以,對於這類競爭對手就要格外慎重。

2、全面防禦者,會對外在的威脅和挑戰做出全面反應,以確保其地位不被侵犯。但是全面防禦也會把戰線拉長,對付一個競爭者還可以,若是同時要對付幾個競爭者的攻擊,則會力不從心。

3、死守陣地型反擊。因為其反擊范圍集中,而且又有背水一戰拚死一搏的信念,所以反應強度相當高。這類反擊行動是比較有效的。又因為是集中在較小范圍內的反擊,所以其持久力也較強。

4、凶暴型反擊者。這一類型的企業對其所有領域發動的進攻都會做出迅速而強烈的反擊。例如:寶潔公司決不會聽任競爭者的一種洗滌劑輕易投放市場。凶暴型反擊者向競爭對手錶明,最好不要碰他,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5、選擇型反擊者。可能只對某些類型的攻擊做出反應,而對其他類型的攻擊則不然。因此,必須了解這種類型反擊者的敏感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沖突。

6、隨機型反擊者。它的反擊最不確定,或者根本無法預測,它可能會採取任何一種可能的反擊方式。

以上討論了競爭分析的三個方面。鑒於競爭環境的重要性,企業非常有必要建立起用於監測、分析競爭環境的情報系統,以便及時、系統地搜集和分析競爭對手的戰略動態。

5. 對競爭對手的分析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這是邁克爾·波特的觀點: 對競爭對手的分析有四種診斷要素: 1. 未來目標。包括財務目標、市場地位、技術地位、社會表現等方面的目標。 2. 現行戰略。競爭對手的現行戰略是什麼?以及這些戰略可能取得的結果。 3. 能力。競爭對手的優勢與劣勢。 4. 假設。包括競爭對手對自己的假設,以及對產業及產業中其他公司的假設。所謂假設是指,競爭對手如何看待自己在成本、技術以及其它方面的地位,以及對其他競爭者的目標和能力的認識等。

閱讀全文

與中車和競爭對手成本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solo股票價格 瀏覽:830
獵豹股票新浪 瀏覽:626
中信信託李子民 瀏覽:482
股票菱形實例 瀏覽:701
公司收境外個人外匯可辦理退稅嗎 瀏覽:421
期貨主圖買賣無未來指標公式 瀏覽:476
新疆外匯 瀏覽:525
豆油期貨交割質量標准 瀏覽:220
外匯風險防範論文 瀏覽:514
小本理財投資交易 瀏覽:283
北京中金恆昌投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607
2014年上半年貸款 瀏覽:279
我樂股票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770
貸款通則老版本 瀏覽:393
基金嘉實回報混合 瀏覽:678
團貸網投資人統計 瀏覽:728
上海艾瑞德投資公司 瀏覽:356
基金有退市的風險嗎 瀏覽:6
30年房改房貸款 瀏覽:690
3990日元代表多少人民幣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