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裡能有香港股市的介紹和發展情況概述
http://hk.finance.yahoo.com/m8?u
❷ 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有哪些區別
1.證券市場的差異
由於香港證券市場較國際化,兩地的投資者會對證券估值和市場前景或會作出不同的判斷,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審慎。根據香港交易所資料研究及策劃部提供的研究報告,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的12個月期間,本地投資者的交易占市場總成交額的53%,較上一年度的56%為低。外地投資者(主要為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約佔42%,較上一年度的36%為高。其中美國投資者佔全部外地投資者交易的比重最大(26%),英國投資者為24%,歐洲其他地區為23%,新加坡為9%,中國內地為5%,日本為3%,中國台灣地區為1%。在衍生產品市場中,由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的12個月期間,英國投資者佔香港交易所市場交易總額的33%,歐洲(不包括英國)佔19%,美國為18%,新加坡為11%,中國內地為6%,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各為1%。研究發現,來自英國、美國與歐洲、日本及新加坡的外地投資者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接近或超過90%),然而,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最少有2/3來自個人投資者。同時,外地股票經紀承接投資者交易總額的73%,該比例與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佔香港交易所期貨與期權市場總成交量的的比例一樣,82%的股票期權莊家是外地衍生產品經紀。外地投資者在香港交易所期貨及期權市場的交易主要通過外地衍生產品經紀進行(93%),在這些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中,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比重最大(分別為38%及32%)。75%的英國投資者交易是通過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進行。新加坡是外地投資者交易的亞洲區最大來源地(11%),這其中的53%是通過英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53%)及中資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24%)。來自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交易大部分是通過香港本地衍生產品經紀(63%)進行,其次是台資經紀(14%)及中資經紀(12%)。總體來講,香港的證券市場被美資和歐資掌控,而且這些外資交易主要來自外資機構交易(94%),可以說內地投資者面對的對手是非常強大而專業的,務必要高度謹慎。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投資自己最熟悉的公司才能相對安全。
經濟學者萬如海撰文提醒內地投資者要高度警惕對沖基金的投資戰法,對沖基金很可能會先向上做多,推波助瀾撈一把,等到漲幅足夠、估值高估明顯後,再反手做空。君不見,目前漲幅巨大的熱門股都是有權證、個股期權、個股期貨的大股票,這種利用杠桿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手法正是對沖基金的風格。如果內地投資者只看到了價值型外資機構減持對股價的影響有限,沉浸在「人民幣全面驅逐美元」的幻境中,那麼,當對沖基金將一套做空工具揮舞得令人眼花繚亂時,對此缺乏准備的內地投資者就會感到茫然失措。投資者應開始調整投資策略:①保守型內地投資者現在應該降低熱門股票上使用杠桿的比率,只持有正股,不再買高杠桿的權證等衍生品,以防風險;②可以轉向一些冷門、但股價仍被低估的股票。最近港股上市公司紛紛回購股票,買這些股票,起碼可以保證短期內你跟這些大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再加上物有所值,何樂不為;③假如指數繼續上漲,可以買一些國企指數的認沽權證來給自己做個保險,不要按照全部現貨的比例對沖,因為指數繼續向上的可能顯然大於向下,可以對部分現貨做對沖,國企指數認沽權證的杠桿一般在3倍多,買5%~10%的倉位足夠了。」在產品種類方面,香港證券市場提供不同類別的產品,包括衍生權證、期貨、期權、牛熊證、交易所買賣基金、單位信託/互惠基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債務證券,以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不同市況下有所選擇。香港證券市場亦准許進行受監管的賣空交易。
2.交易安排的差異
內地市場有所謂漲跌停板制度,即漲跌波幅如超過某一百分比,有關股份即會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時間;香港市場並沒有此制度。無論是新上市股份還是已上市股份,每天的漲跌幅都不受限制。因此香港股市波幅劇烈,新股民一定要有心理准備。
香港股市採用的是「T+0」交易方式,也就是說股民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這種交易方式的好處在於提高市場的交易量,當投資者發現自己犯錯誤時,也可以馬上止損。新入市的股民往往喜歡利用這點來頻繁買賣,做超短線的交易。在香港證券市場,股份上漲時,股份報價屏幕上顯示的顏色為綠色,下跌時則為紅色;內地則相反。
港股的交易征費、交易費與股票印花稅三項費用合計為0.109%,再加上0.25%的傭金,投資者交易港股單向交費標准為交易額的0.359%,雙向則為0.718%,而內地A股市場印花稅為0.3%,再加上券商傭金收取比例0.2%,目前A股單向交易費用為0.5%,雙向則為1%.即使考慮內地券商傭金收取大多會有所優惠,目前行業平均水平為0.16%左右,A股雙向交易成本仍達0.92%,還是高於香港的0.718%。
申購港股新股時可以申請券商提供融資,這是和內地A股市場有明顯差異的地方。新股認購時常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投資者獲分配之機會相對減少。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可能預計未必會完全獲取其認購數量,因而認購多於自己的實際希望獲分派之股份數量。通過券商提供之融資服務,便可用現有的資金認購更多的新股,從而增加獲配售機會。一般在主板上市之新股信貸比率可高達90%,即您只需支付申購金額之10%現金即可申購,其餘90%之申購金額將由券商以貸款形式代為支付。認購到的新股將直接進入投資者賬戶,上市當天即可拋出。每次收取100港元手續費,如果沒有認購到,手續費也不會退還。
香港證券市場以港元為交易貨幣;而內地股市用作交易的是人民幣。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留意以上交易方式的差異。
3.證券文化的差異
香港市場是國際市場,遵循國際慣例。經濟學者周到撰文指出,「香港市場的股票買賣基本單位自50股至100000股不等,而內地市場統一規定為100股,內地股市會計年度起訖日期規定為1月1日至12月31日,股票面值約定俗成為1人民幣元。而香港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香港市場既有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和中國上市公司,也有澳大利亞、百慕大群島(英)、加拿大、開曼群島(英)、英國等海外公司前來上市。其上市股票的面值從0.1至1元不等,甚至有以0.0001至5不等港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00001至0.5不等美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2澳門元載明面值的;也有上市股票乾脆無面值。發行人可以選擇任一月份的最後一天作為會計年度終了日。這些與內地市場大相徑庭的做法,導致人們無法對其整體業績予以統計,並進而計算整體財務指標。香港財經類媒體看著內地蔚為大觀的業績話題,只能瞠目結舌。它們能關注的,只是某一家上市企業給出的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香港市場上市企業的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這就難以集中形成業績浪話題。香港市場既無法按上市企業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公布排行榜,也難以評選什麼百強上市企業。」
❸ 如何投資香港股市
做港股要比做a股是要好多了,最起碼有多空機制。要做港股你只能去香港那邊的證券公司開戶
❹ 香港股市投資有什麼策略嗎
想要投資港股主要有四個途徑
(1)港股通
但首先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個人資金賬戶專和證券賬戶資產加起來不屬少於50萬元;②具備港股通股票交易和外匯風險管理的基礎知識,在開戶前必須通過對應測試。(不太適合普通的投資者)
開戶需准備的材料:身份證或護照的復印件;地址證明(反應開戶人姓名、住宅地址的單據,但身份證上地址與現住址一致則可不用提供)。
(2)QDII通道的基金,相當於曲線買港股,比較適合散戶
(3)開港股賬戶,內地居民可直接去香港辦理,需要准備材料:港澳通行證、一張香港銀行卡(無資金要求)、也可通過由香港分公司的國內券商代辦(盡量選擇綜合實力靠前的公司)
(4)互聯網開戶:比較知名的互聯網券商有艾德證券、富途證券等。
❺ 香港股市與內地的區別:二者之間有哪些區別
1.證券市場的差異
由於香港證券市場較國際化,兩地的投資者會對證券估值和市場前景或會作出不同的判斷,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審慎。根據香港交易所資料研究及策劃部提供的研究報告,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的12個月期間,本地投資者的交易占市場總成交額的53%,較上一年度的56%為低。外地投資者(主要為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約佔42%,較上一年度的36%為高。其中美國投資者佔全部外地投資者交易的比重最大(26%),英國投資者為24%,歐洲其他地區為23%,新加坡為9%,中國內地為5%,日本為3%,中國台灣地區為1%。在衍生產品市場中,由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的12個月期間,英國投資者佔香港交易所市場交易總額的33%,歐洲(不包括英國)佔19%,美國為18%,新加坡為11%,中國內地為6%,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各為1%。研究發現,來自英國、美國與歐洲、日本及新加坡的外地投資者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接近或超過90%),然而,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最少有2/3來自個人投資者。同時,外地股票經紀承接投資者交易總額的73%,該比例與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佔香港交易所期貨與期權市場總成交量的的比例一樣,82%的股票期權莊家是外地衍生產品經紀。外地投資者在香港交易所期貨及期權市場的交易主要通過外地衍生產品經紀進行(93%),在這些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中,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比重最大(分別為38%及32%)。75%的英國投資者交易是通過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進行。新加坡是外地投資者交易的亞洲區最大來源地(11%),這其中的53%是通過英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53%)及中資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24%)。來自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交易大部分是通過香港本地衍生產品經紀(63%)進行,其次是台資經紀(14%)及中資經紀(12%)。總體來講,香港的證券市場被美資和歐資掌控,而且這些外資交易主要來自外資機構交易(94%),可以說內地投資者面對的對手是非常強大而專業的,務必要高度謹慎。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投資自己最熟悉的公司才能相對安全。
經濟學者萬如海撰文提醒內地投資者要高度警惕對沖基金的投資戰法,對沖基金很可能會先向上做多,推波助瀾撈一把,等到漲幅足夠、估值高估明顯後,再反手做空。君不見,目前漲幅巨大的熱門股都是有權證、個股期權、個股期貨的大股票,這種利用杠桿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手法正是對沖基金的風格。如果內地投資者只看到了價值型外資機構減持對股價的影響有限,沉浸在「人民幣全面驅逐美元」的幻境中,那麼,當對沖基金將一套做空工具揮舞得令人眼花繚亂時,對此缺乏准備的內地投資者就會感到茫然失措。投資者應開始調整投資策略:①保守型內地投資者現在應該降低熱門股票上使用杠桿的比率,只持有正股,不再買高杠桿的權證等衍生品,以防風險;②可以轉向一些冷門、但股價仍被低估的股票。最近港股上市公司紛紛回購股票,買這些股票,起碼可以保證短期內你跟這些大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再加上物有所值,何樂不為;③假如指數繼續上漲,可以買一些國企指數的認沽權證來給自己做個保險,不要按照全部現貨的比例對沖,因為指數繼續向上的可能顯然大於向下,可以對部分現貨做對沖,國企指數認沽權證的杠桿一般在3倍多,買5%~10%的倉位足夠了。」在產品種類方面,香港證券市場提供不同類別的產品,包括衍生權證、期貨、期權、牛熊證、交易所買賣基金、單位信託/互惠基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債務證券,以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不同市況下有所選擇。香港證券市場亦准許進行受監管的賣空交易。
2.交易安排的差異
內地市場有所謂漲跌停板制度,即漲跌波幅如超過某一百分比,有關股份即會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時間;香港市場並沒有此制度。無論是新上市股份還是已上市股份,每天的漲跌幅都不受限制。因此香港股市波幅劇烈,新股民一定要有心理准備。
香港股市採用的是「T+0」交易方式,也就是說股民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這種交易方式的好處在於提高市場的交易量,當投資者發現自己犯錯誤時,也可以馬上止損。新入市的股民往往喜歡利用這點來頻繁買賣,做超短線的交易。在香港證券市場,股份上漲時,股份報價屏幕上顯示的顏色為綠色,下跌時則為紅色;內地則相反。
港股的交易征費、交易費與股票印花稅三項費用合計為0.109%,再加上0.25%的傭金,投資者交易港股單向交費標准為交易額的0.359%,雙向則為0.718%,而內地A股市場印花稅為0.3%,再加上券商傭金收取比例0.2%,目前A股單向交易費用為0.5%,雙向則為1%.即使考慮內地券商傭金收取大多會有所優惠,目前行業平均水平為0.16%左右,A股雙向交易成本仍達0.92%,還是高於香港的0.718%。
申購港股新股時可以申請券商提供融資,這是和內地A股市場有明顯差異的地方。新股認購時常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投資者獲分配之機會相對減少。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可能預計未必會完全獲取其認購數量,因而認購多於自己的實際希望獲分派之股份數量。通過券商提供之融資服務,便可用現有的資金認購更多的新股,從而增加獲配售機會。一般在主板上市之新股信貸比率可高達90%,即您只需支付申購金額之10%現金即可申購,其餘90%之申購金額將由券商以貸款形式代為支付。認購到的新股將直接進入投資者賬戶,上市當天即可拋出。每次收取100港元手續費,如果沒有認購到,手續費也不會退還。
香港證券市場以港元為交易貨幣;而內地股市用作交易的是人民幣。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留意以上交易方式的差異。
3.證券文化的差異
香港市場是國際市場,遵循國際慣例。經濟學者周到撰文指出,「香港市場的股票買賣基本單位自50股至100000股不等,而內地市場統一規定為100股,內地股市會計年度起訖日期規定為1月1日至12月31日,股票面值約定俗成為1人民幣元。而香港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香港市場既有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和中國上市公司,也有澳大利亞、百慕大群島(英)、加拿大、開曼群島(英)、英國等海外公司前來上市。其上市股票的面值從0.1至1元不等,甚至有以0.0001至5不等港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00001至0.5不等美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2澳門元載明面值的;也有上市股票乾脆無面值。發行人可以選擇任一月份的最後一天作為會計年度終了日。這些與內地市場大相徑庭的做法,導致人們無法對其整體業績予以統計,並進而計算整體財務指標。香港財經類媒體看著內地蔚為大觀的業績話題,只能瞠目結舌。它們能關注的,只是某一家上市企業給出的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香港市場上市企業的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
❻ 關於香港股市
2010-2-14 農歷年初一 星期日 Lunar New Year's Day
2010-2-15 農歷年初二 星期一 The Sencond Day of the Lunar New Year
2010-2-16 農歷年初三 星期二 The Third Day of the Lunar New Year
這三天休市,2月17日,星期三就正常營業了。
❼ 如何投資香港股市具體過程,越具體越好。
一,
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現在不做事情才難的。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從現在做起就會成功,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二,
永遠的坐票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經常會得到最好的。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准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三,
有一位老農的農田當中,多年以來橫卧著一塊大石頭。這塊石頭碰斷了老農的好幾把犁頭,還弄壞了他的農耕機。老農對此無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種田時揮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頭被打壞之後,想起巨石給他帶來的無盡麻煩,終於下決心弄走巨石,了結這塊心病。於是,他找來撬棍伸進巨石底下,卻驚訝地發現,石頭埋在地里並沒有想像那麼深、那麼厚,稍使勁道就可以把石頭撬起來,再用大錘打碎,清出地里。老農腦海里閃過多年被巨石困擾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這樁頭疼事處理掉,禁不住一臉的苦笑。 遇到問題應立即弄清根源,有問題更須立即處理,決不可拖延,就像故事中的老農一樣。很多事情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困難,只要行動起來,你就會在行動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拖延是存在於每個人潛意識中的,不要讓它成為習慣。拖拉是把今天的擔子,放在明天的肩上,直到不堪重負,變成一個負不起責任的人。凡事決不拖延!!立即行動!!
四,電腦名人王安博士聲稱,影響他一生的最大教訓發生在他6歲時。
有一天,王安走在樹下,突然有個鳥巢掉在他的頭上,從裡面滾出來一隻小麻雀。他很喜歡它,於是連同鳥巢一起帶回了家。他走到門口,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裡養小動物。他只好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到門後,然後急步走進屋內,請求媽媽的允許。
在他的哀求下,媽媽破例答應了他的請求。王安興奮地跑到門後,不料,小麻雀已經不見了,一隻黑貓正意猶未盡地擦拭著嘴巴。
從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教訓。只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不可優柔寡斷,必須馬上付諸行動。不能作決定的人,固然沒有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可能。
五,我為什麼是最出色的球員(喬丹)
皮彭來自閉塞落後的鄉下,但他敢於同從小在城市長大的球員相抗爭。農村來的孩子可以不斷學習,只是要比別人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 不知多少回,在場上我感覺自己是在同孿生兄弟一道打球,我們倆在一起打球時他所取得的進步由此可見一斑。如果我們作為對手,打一場比賽,那我堅信自己比他略勝一籌——我對比賽的細微變化理解得更深刻些,但那肯定會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角逐。皮彭讓自己成為隨時進攻別人的「侵略者」,每次進攻都給人們創造一次驚奇。
但我和他之間存在著區別:他是只要後面有一群狼在追著自己才發動進攻,而我是任何時候任何位置(哪怕沒有追逐的狼群)都會發動進攻。其實這種區別是巨大的,所帶來的威力的不同也是不言而喻的。
我經常能夠看見其他球員眼中的絲絲膽怯,尤其是在他們發現自己沒有完全把握實現事先許下的諾言之時。
這么說吧,有位球員發誓要打好第二天的比賽,但一旦比賽開始,他的第一次投籃失敗時,你便可瞥見他眼睛裡流露出的代表著一絲膽怯的輕微迷惘。
他不是及時清醒頭腦,並告訴自己:「沒關系,我會投中第二個球的!」取而代之的是消極的念頭一個又一個地聚集起來了,直至壘成一堵「恐懼牆」,最終再沒有機會重拾鬥志了。
★而我,丟了一個球之後會怎樣呢?我以積極的心態接受這種結果,絕不讓一次失球影響整個晚上的比賽。我從不讓消極的念頭一點點堆積,這種時候我告訴自己:「都過去了,珍惜後面的機會!」然後,前面丟五個球,後頭我會投進10個,我總是讓自信貫穿比賽的始終。
一個沒投中,我不會擔心後面的一個球可能也投不中。還沒投,幹嘛就擔心投不中呢?!其實,這種消極的思想往往會成為所有人(不僅僅是運動員)一次失足後重振旗鼓的羈絆。
其實生活又怎麼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呢? 我會努力爭取每一天都能取得一點進步,我需要回顧昨天,感覺今天比昨天好就足夠。一天一點進步,那一輩子該有多少的飛躍呀!
比賽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鎮靜,學會在熱火朝天的氛圍中讓你的神經保持一分冷靜。當然偶爾你的情緒也會受比賽氣氛的影響,但關鍵是這時候你必須及時提醒自己,遏制這種消極念頭的擴張蔓延。
一名偉大球星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能讓全場比賽始終合乎自己的節奏,而不至於整個晚上老在擔心「追趕」不上比賽。這恐怕也是「偉大球星」和「好球員」明顯的差別之一。
我小時候總喜歡在周日里為自己的穿著修飾一番,兄弟姐妹喜歡穿工裝褲,但我總是穿上西裝,打上領帶——在我看來,穿西裝、打領帶才算是真正的打扮。
清楚記得父親曾告訴我第一印象對一個人有多麼重要。在北卡羅萊納大學時,每次外出我們都穿西服,這正合了我的意。我們一起旅行,希望給人們一種高貴、中看的感覺。
正因為如此,我每次趕去賽場之前總不惜花時間在房間里好好修飾一下自己。我希望藉此給人們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並讓他們知道我很在意他們對我的想法,當然,我對他們也能夠盡量地表示尊重。
★我想跟更年輕的球員們說的一點是:把握現在,小心不要讓自己被別人設下的陷阱困住。成功會產生更高的期望值,但這就是我們這個社會里自然的演變規律。在長大成人,當上球員之前你得先了解你是誰。
六,
李嘉誠在香港及亞洲經濟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嘉誠的成功,其果斷決策起了決定作用:反應敏銳,果斷處事;能進則進,不進則退。
50年代中期,歐美市場興起塑料花熱,家家戶戶及辦公大廈都以擺上幾盆塑料製作的花朵、水果、草木為時髦。李嘉誠當機立斷,丟下其他生意,全力以赴投資生產塑料花。他建立的「長江塑料廠」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工廠,他也被譽為「塑料花大王」。60年代初期,塑料花生產仍然被看好,但他預感到塑料花市場將由盛轉衰,於是立即退出塑料花業,重操玩具等行業,使他避過了一場危機。
60年代後期,香港經濟起飛,地價開始躍升,他迅速投資購買大量土地。最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那年5月,香港政府為興建中區的地鐵中環和金鍾站地面建築舉行了公開招標。各大財團為爭奪這塊黃金地段的興建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李嘉誠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英資怡和財團控制下的置地公司,因為它背靠香港政府,又有強大的財力作後盾,素有「地產皇帝」之稱。激烈競爭的結果,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戰勝實力雄厚的「置地公司」,開了華資吞並英資的先河,被人們稱之為「小蛇吞大象」。
70年代後期,香港股市熱得燙手,他迅速投資入市炒作,毫不手軟。他首先瞄準的目標是英資怡和集團的「九龍倉」,悄悄地買入,果斷地拋出,凈賺5900萬港元。1978年,他又把目光對准了另一家老牌英資公司「青州英妮」,很快在股市上收購了「青州英妮」25%的股票,並出任該公司的董事。緊接著李嘉誠集中火力,對英資和記黃埔窮追不舍,在股市上大量吸納和記黃埔的股票。1980年11月,通過整整一年不間斷的努力,終於成功地擁有超過40%的和記黃埔股權。1981年1月1日,他正式出任老牌英資洋行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就這樣,李嘉誠的資產像吹氣泡一樣膨脹起來,成為香港首富。
★七,
把握現在
有一對兄弟,他們的家住在八十層樓。
有一天他們出去爬山,回家的時候,卻發現大樓停電了!雖然他們背著一大包的行李,但看來沒什麼選擇,於是哥哥對弟弟說:「我們爬樓梯上去吧!」
於是,他們就背著一大包行李開始往上爬。 到了二十樓的時候,他們開始累了!
哥哥告訴弟弟說:「包包太重了,這樣吧!我們把它放在二十樓,先爬上去,等電來了再坐電梯下來拿。」,弟弟說:「好!你真聰明!」,於是他們就把包包放在二十樓,繼續往上爬。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輕松多了!他們一路有說有笑地往上爬。
但好景不常,到了四十樓,兩人實在累了,想到只爬了一半,往前看,竟還有四十樓要爬,兩人開始互相抱怨,指責對方不注意停電公告,才會落得如此下場。他們邊吵邊爬,就這樣一路到了六十樓。
到了六十樓,也許是累得連吵架的力氣都沒有了,哥哥對弟弟說:「只剩二十層樓了,我們就不要吵了,默默地爬完它吧!」
於是他們安靜地繼續走,終於,八十樓到了!到了家門口,哥哥擺出了一個很帥的姿勢:「弟弟,開門!」。弟弟說:「別鬧了!鑰匙不是在你那兒?」……
結果,如你所想的,他們把鑰匙留在二十樓的包包里了!......
有人說,這個故事其實在反映我們的人生。
二十歲之前,我們活在家人、老師的期望和期許之下,背負著很多的壓力、包袱在走,自己也不夠成熟有能力,因此步履難免不穩。
二十歲之後,離開了眾人的壓力,卸下包袱,開始全力追求自己的夢想,就這樣過了愉快的二十年。
可是到了四十歲,發現青春早已過去,不免有許多的遺憾追悔,於是開始遺憾這個、惋惜那個、抱怨公司、抱怨社會、抱怨政府......,就這樣在抱怨遺憾中度過了二十年。
到了六十歲,發現人生已所剩不多,於是告訴自己,不要再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於是默默地走完自己的余年。
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想起自己好像有什麼事還沒完成......,原來,我的夢想還留在二十歲,沒有完成。你也是如此嗎?想想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最在意的是什麼?不要到了四十年後才來追悔。
想一想希望將來的自己和現在有何不同,就去做吧!......
把握現在,記得,今天就是禮物。
八,
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不但是一個用功讀書的好孩子,而且還很機靈。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他家的後院玩耍。院子里放著一口大水缸而且還裝滿了水,有個小朋友爬到了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又大,水又深,眼看那個小朋友就快要沒頂了。
在這危機的時刻,別的孩子一見出了大事,嚇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准備找大人來救。司馬光不慌不忙,環顧四周,見不遠處有一塊大石頭,他迅速從地上拾起那塊大石塊,使盡力氣朝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
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開來。至今仍有許多家長用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來教育他們的孩子。
故事音頻:
http://www.bbxpp.com/music/HTML/2707.html
❽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運用在香港股市裡可行嗎
的非官方大哥
❾ 香港股市有什麼特點與內地股市聯系大嗎!
區別不大,很多內陸企業都是在香港上市,比如股票漲了三百倍的騰訊公司。和內地股市有一定聯系,但不是特別大。金融方面可以去東方銅牛網和裡面的論壇,吧主很好的。希望採納
❿ 香港股市的股市差異
香港證券市場與內地市場存在不少分別,當中包括
1. 香港證券市場較國際化,有較多機構投資者,海外及本地機構投資者成交額約占總成交額的65%(分別為39%及26%),海外投資者的成交額更占總成交額逾40%。由於各地的投資者對證券估值和市場前景可能會作出不同的判斷,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加倍審慎。
2. 在產品種類方面,香港證券市場提供不同類別的產品,包括股本證券、股本認股權證、衍生權證、期貨、期權、牛熊證、交易所買賣基金、單位信託/互惠基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債務證券,以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不同市況下有所選擇。
在交易安排上兩地市場亦有不少差異,例如:
1. 內地市場有漲跌停板制度,即漲跌波幅如超過某一百分比,有關股份即會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時間;香港市場並沒有此制度。此外,根據香港法律,除非香港證監會在咨詢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後指令,否則香港的證券及期貨交易所不得停市。
2. 在香港證券市場,股份上漲時,股份報價屏幕上顯示的顏色為綠色,下跌時則為紅色;內地則相反。
3.香港證券市場主要以港元為交易貨幣;內地股市以人民幣為交易貨幣。
4. 在香港,證券商可替投資者安排賣出當日較早前已購入的證券,俗稱「即日鮮」買賣。內地則要求證券撥入戶口後始可賣出。投資者宜與證券商商議是否容許「即日鮮」買賣。
5.香港證券市場准許進行受監管的賣空交易。
6.香港的證券結算所在T+2日與證券商交收證券及清算款項。證券商與其客戶之間的所有清算安排,則屬證券商與投資者之間的商業協議。因此,投資者應該在交易前先向證券商查詢有關款項清算安排,例如在購入證券時是否需要實時付款,或出售證券後何時才能取回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