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防範上海自貿區的離岸金融風險
您好。以下就是離岸業務風險控制。參考下。
離岸金融是有關貨幣游離於貨幣發 行國之外而形成的通常在非居民之間進 行的各種金融交易或資金融通具有離岸 性和「兩頭在外『』的特徵我國現在尚未 建成自己的離岸金融市場。
中國人民銀 行於2002年6月重新開放離岸金融批 准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浦東發展銀行、 深圳發展銀行開辦離岸金融業務。離岸 金融的概念重新納入中國金融業的范圍 需要銀行業在有效控制離岸金融風險的 基礎上發揮其積極的經濟效用 風險監管不力的後果 離岸金融可能出現的風險 信用風險。離岸金融為』『非居民」性 質的個人或團體服務其廣泛地外延使 銀行難以深入把握服務對象的信用表現 及所屬產業的資信狀況。這種風險尤其 是對於外匯貸款業務更加出。
法律風險。離岸投資者的投資目的 雖然有個人差別.但他們的根本一致性 是利用存在於世界各國稅收金融體制上 的差別來維護個人財產的保值增值。離 岸金融可能會給予投機行為者機會,目 前『』洗錢」、「逃匯』『即是離岸金融熱點 法律問題。 利率和匯率風險。人民幣在境外的 流通始隱藏在迷霧中我們對此的監督 管理尚未建立。如果人民幣被貨幣投機 者利用.就很可能以其在外匯市場上的 操縱影響人民幣的兌換匯率。
希望能幫到你
謝謝採納了、
2. 上海自貿區板塊股票有哪些
上海自貿區股票有
交通運輸行業:上海機場(600009);
港口:上港集團(600018)、浦東內建設(容600284);
金融商貿:浦發銀行(600000)、龍頭股份(600630)、上海三毛(600689)、錦江投資(600650)、上海物貿(600822);
地產:外高橋、界龍實業(600836);
臨港:上海佳豪(300008)、中華企業(600675)、上海建工(600170)等。
3. 如何利用上海自貿區金融政策擴大資金來源渠道
在金融方面,上海自貿區是能夠實現利率市場、匯率自由匯兌、金融業對外開內放、金融產品的創新容以及離岸金融業務的開放式區域。
金融支持試驗區實體經濟發展、便利跨境投資和貿易的具體內容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二是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使區內企業和個人更加靈活使用本幣進行跨境交易。三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四是深化外匯管理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
同時你可以到到海外自貿區開展離岸金融業務,比如加勒比自由貿易區屬於全球知名避稅型離岸金融中心,當地沒有外匯管制,可以有匯出,允許外資100%所有權,無所得稅遺產稅等等,行業監管也比較寬松,可開展離岸銀行,保險,信託、基金業務,是不錯的金融業務地。
4. 上海自貿區概念股票有哪些
自貿區概念股一般與自貿區當地的房地產公司有關。
如上海自貿區的陸家嘴,外高橋。天津自貿區的津濱發展。重慶自貿區的渝開發等。
5. 我所經歷過的幾次股災
閃牛分析:中國股市一共經歷了,四次股災,你看看那些是你經歷的:
(1)1992年5月—1992年11月 上證指數從1429點跌至400點,歷時5個月,最大跌幅達72%
(2)1993年2月—1994年7月 上證指數從1553點跌至325點,歷時18個月,最大跌幅達79%
(3)2007年11月—2008月10月 上證指數6124點跌至1664點,歷時12個月,最大跌幅達72.8%
(4)2015年6 月—2016年1月 上證指數從5178點跌至2638點,歷時8個月,最大跌幅達49.05%
股災是股市災害或股市災難的簡稱。它是指股市內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受某個偶然因素影響,突然爆發的股價暴跌,從而引起社會經濟巨大動盪,並造成巨大損失的異常經濟現象。股災不同於一般的股市波動,也有別於一般的股市風險。一般來說,股災具有以下特點:
①突發性。每次股災,幾乎都有一個突發性暴跌階段。
②破壞性。股災毀滅的不是一個百萬富翁,一家證券公司和一家銀行,而是影響一個國家乃至世界的經濟,使股市喪失所有的功能。一次股災給人類造成的經濟損失,遠超過火災,洪災或強烈地震的經濟損失,甚至不亞於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濟損失。
③聯動性。一是經濟鏈條上的聯動性,股災會加劇金融,經濟危機。二是區域上的聯動性,一些主要股市發性股災,將會導致區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
④不確定性。股災表現為股票市值劇減,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資金化為烏有,股災會加重經濟衰退,工商企業倒閉破產,也間接波及銀行,使銀行不良資產增加,在股市國際化的國家和地區,股災導致股市投資機會減少,會促使資金外流,引發貨幣貶值,也沖擊著金融市場。
6. 張軍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次股市戲劇般的動盪
你要的文章原文
中國的股市戲劇般的動盪基本上告一段落,但正常股災今天已經迅速轉變成為一場國內持續的大討論。已有討論的內容大概分為三個方面:第一,為什麼會釀成這次股災?第二,這次股災對中國的金融改革和開放會產生什麼影響?第三,對於資本市場發展,中國政府未來怎麼辦?
過去幾個星期中國股市的狂泄已遠遠超出正常回調的范圍,這是中國政府沒有料想到的。那麼,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次股市戲劇般的動盪?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更理性地來回答這個問題了。
一
最初,在政府官方的媒體上,有一種非常流行的看法,認為這次股災很大程度上是某些境外的資本惡意做空導致的。後來惡意做空的資本又被認為不僅僅是外資,也包括了中國本土的資本。中國的監管當局,聯手公安部等政府部門公開表示,要嚴查這個做空的勢力到底來自於何方?但是現在官方的這個看法實際上已悄悄發生轉變。眼下討論的重心似乎已經轉移到技術層面。高杠桿配資被認為是這次股市出現劇烈動盪的一個重要原因。它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進入股市,極大催生了泡沫,為股市變成狂牛和瘋牛推波助瀾。對於這一看法而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被當作一個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互聯網技術大大提高了場外資金配置的效率和規模,並且往往不為人所知。阿里巴巴旗下的HOMS 系統一度成為眾矢之的,甚至成為政府要調查的對象。
但是,把場外配資和交易技術視為股災的原因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它們只不過加大了股市的動盪和放大了風險,而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股市突然興奮並且很快發生逆轉跟它們無關。它們並不是這次股災的始作俑者。那麼到底誰是這場戲劇的始作俑者呢?股市高漲的情緒為何突然被喚起?為何不久又突然發生逆轉呢?答案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政府自身。
在股市維持了最近兩年慢牛的行情以後,去年年底以來,一些官方媒體和監管者開始大肆鼓吹所謂的「改革牛」。在股市被政府的言論喚起高漲的熱情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國已經開始了長達10 年的大牛市。而在A 股一路高歌直逼5000 點的時候,監管當局則開始改變態度和言論的方向,反復提醒股市有泡沫,提醒進入股市的風險,並聲稱要嚴查場外配資。於是市場情緒發生逆轉。
看起來再清楚不過,中國的監管當局簡單地認為只要進入牛市,就是中國股市的成功。因而在維持牛市的努力當中,注意力僅僅放在了如何刺激股市以及如何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各種政策和言論之上,對股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監管的漏洞未給予充分的關注。比如在開放兩融和場外配資的渠道之後,到底有多少資金會流入股市?是哪些人參與場外配資以及用什麼方式參與?遺憾的是,沒有跡象表明監管當局對兩融和場外配資的實際情況了如指掌。事實上,在開放兩融和場外配資的情況下,由於互聯網金融的擴張,監管當局現有的政策法規根本難以掌控局面。即使是銀行的資金流入股市的規模,雖然也許受到銀監會的監控,但在鼓勵股市繁榮的言論之下,後者基本上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在需要及時應對市場暴跌的緊急情況下,央行、銀監會和證監會還發現彼此沒有信息的共享,也難以協同對付市場的波動。
在股市被認為過度興奮,並且A 股指數已經超出合理范圍的時候,中國的監管當局沒有對股市可能出現回調的速度與規模做相應的預判,也沒有準備好在股市回調之後對如何穩定市場做相應的備案。在股市逆轉之後,證監會更是亂了陣腳,不知所措,除了行政命令之外,缺少與市場和投資者及時雙向的互動,也沒有從市場和民間獲取智慧的基本機制和渠道,一片茫然。這暴露出中國的監管部門,特別是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在監管方面現有的制度安排,已經完全不能適應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雖然「一行三會」在中國一直是有監管上面的明確分工的,但是這些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貨幣基金市場的迅速擴張,資金在不同的市場上已經完全被打通。交易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技術,使資金跨市場的流動瞬間完成。但是監管的體制依然是各自獨立,既缺乏信息共享的渠道,也沒有協同監管的機制。對於這次股災的場外配資問題,可以說沒有一個監管者知道它到底有多大。現有的說法,場外配資規模從幾千億到幾萬億的估計屢見不鮮;最新的報道說有7.5 萬億。
二
有意思的是,在最近關於互聯網金融監管條例的設計中,「一行三會」的分工體系依然被保留了。也就是說,未來將出台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法規依然把互聯網金融分割成隸屬於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四塊內容,而這當中並沒有一個主導者。很難想像,這樣的監管法規能有效應對互聯網金融快速的擴張。有建議說,這次股災提醒中國政府需要成立一個超越現有分割的監管體系的超級監管者,也就是類似於韓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組建的金融監督委員會。如果認識到這次的監管失職,這無疑是股災之後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改組的一個迫切的任務。
現有的證監會長期以來習慣於以促進股市繁榮和牛市為目標,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作為一個部級單位,牛市是對其政績簡單的度量,從這一次股災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但這一激勵目標對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僅有害,而且存在巨大的風險。而中國監管者未來巨大的挑戰也在這里,他們需要明白建立一個有效運作的監管系統,並不斷加強和改善監管制度的建設,是從根本上保護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利益和維護股市繁榮穩定的關鍵。
在北京的中央部委有各自的局部利益,並在重大政策問題上有相互牽制的情形並不是新鮮事。但這也並非總是如此。他們在某些時候合作得相當好,他們通力合作的重要領域往往體現在中國努力尋求國際經濟新秩序方面的戰略中。AIIB 的行長候選人金利群先生在談到AIIB 為何能夠成功設立的時候曾暗示說,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有關部委的通力合作。中國的央行、財政部、外交部等重要的政府機構,在促成中國政府倡議的國際性戰略中往往一致對外,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在這次資本市場的大動盪中,不難發現央行和銀監會的確行動遲緩,讓人再次看到他們之間沒有那麼合作。直到後來股市暴跌嚴重,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關注之後央行才站出來公開表態,願意動用流動性支持股市的穩定,此時市場情緒才慢慢穩定下來。可見,單有證監會的行動,不足以在股市出現逆轉的形勢下穩定軍心。
在這次股災之後海內外不少投資者都擔心,股災很有可能會讓中國政府放慢滬港通、深港通,放慢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步伐,甚至可能動搖中國政府關於開放資本賬戶的決心,除了嚴控甚至取締兩融之外,也可能對外國投資者實施更加嚴厲的控制。這一擔心是否有道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政府對這次股災的始作俑者是否有正確和清醒的反思。如果政府堅持並依然認為有惡意做空中國股市的境外的強大勢力存在,上述擔心不無道理。但現在看起來,政府的這一看法不僅遭遇越來越多的批評,而且放慢金融開放和金融轉型也與中共之前做出的重大決定相悖。反思監管的失職,我相信是這次中國政府領導人從本次股災中獲取的最大教訓。
眼下動用國有企業和國有證券公司的力量來穩定股市,顯然只是緊急情況之下的權宜之計,不是解決問題的長久之計。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在這次股災之後應明確致力於監管制度的改革。在內外部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轉型的信心開始動搖之時,我相信中國領導人會像當年鄧小平那樣,反而更加堅定地承諾金融開放和金融轉型的時間表不會改變,因為他們都非常清楚,不這么做對從結構上推進中國經濟的轉型是有害而無益的。如果說中國政府確實認識到本次股災的始作俑者是政府自己,是監管失職,那麼,對於中國未來的資本市場發展,這次股災就不會成為被浪費的機會。
7. 上海自貿區股票有哪些
上海自貿區股票有
交通運輸行業:上海機場(600009);
港口:上港集團(600018)、專浦東建設(600284);
金融商屬貿:浦發銀行(600000)、龍頭股份(600630)、上海三毛(600689)、錦江投資(600650)、上海物貿(600822);
地產:外高橋、界龍實業(600836);
臨港:上海佳豪(300008)、中華企業(600675)、上海建工(600170)等。
8. 我剛入市不久,看了一下年線,07年-08年發生股災了都跌了60%以上
朋友,我在06年前被套過6年多,07年節套;聽我句勸,如果你沒准備好,千萬不要投入資金;你首先問下你所認識的的股友、朋友,包括你所認識的或朋友認識的那些所謂的高手們,他們是否具備入市的4項基本素質,「第一會賣、第二會買、第三會研判大勢、第四會選股」;即使具備這些基本素質,也並不能保證你能盈利,只能說明你具備了入市的資格,即使你現在已經入市,不要做短線(切記,千萬千萬不要),不論什麼樣的專家,只要鼓動你做短線,一定是忽悠,這一點一定要記住,用暫時用不上的閑錢,堅持做長線,這些錢如果你想存入銀行,3年以上死期存款,那就投入股市吧,不論如何震盪,都不要去看,什麼時候有大牛市,到一定高度出來(2番以上),否則,遠離股市。
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觀點,就在若干年後,若果不幸被我言中,你認為適當的時候聯系我,大家握下手;若果我錯了,歡迎板磚!!!
下一輪牛市一定在8000點以上(據江恩波段理論),以此為證! 然後就要全線退出,徹底休息,等待大熊市的到來在進入,我現在進入半倉,我習慣選擇10幾億的盤子,能源股,貴重金屬一定要等超跌後,果斷進入,我現在1/3倉,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