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下:
上海共有國企上市公司113家,其中,39家公司凈利潤連續三年同比正增長;餘下回74家公司中,7家公司凈利潤連續三年同比負增長,分別為華虹計通、寶鋼股份、*ST新梅、上海能源、三愛富、*ST中企、海立股份。
上海上市公司總覽:總共有274家公司,數據為截至2017.10
(1)上海數據港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章第五節[1]的相關規定,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公開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參考資料:網路:上答市公司)
㈡ 數據港股票是次新股嗎
數據港(603881);上市日期:2017-02-08,該股上市一年多了,已不算次新股,次新股板塊也沒有該股;
㈢ A股股票代碼有哪些
股票代碼用數字表示股票的不同含義。滬市A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600、601或603開頭的6位數專編碼。深市A股票買屬賣的代碼是以00開頭的6位數編碼。深市創業板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30開頭的6位數編碼,滬市科創板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688開頭的6位數編碼。
㈣ A股所有出口企業股票名稱代碼
A股股票代碼為60****的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代碼為000***的是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代碼為002***的是在深圳交易所中小版上市的股票。代碼為5*****或1*****,3*****的是基金,權證。代碼為900***為上海交易所上市的B股股票,代碼為200***的是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B股股票A股,即人民幣普通股,是由中國境內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從2013年4月1日起,境內、港、澳、台居民可開立A股賬戶)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賬,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的區分,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面對的投資者而定。中國A股市場交易始於1990年,2015年4月8日,A股時隔7年重回4000點大關。2015年6月,A股時隔7年9個月,重回5000點大關。6月19日滬指暴跌6.42%失4500兩市近千股跌停。滬指6月17、18、19日重挫13%創7年來最大單周跌幅。2015年4月13日起,A股市場全面放開「一人一戶」限制,自然人與機構投資者均可根據自身實際需要開立多個A股賬戶和封閉式基金賬戶,上限為20戶。截止2015年4月14日,滬深兩市A股市場共有2661家上市公司,其中上交所上市1020家,深交所上市1641家。滬市A股的總市值為31.50萬億元(4月10日數據),深市A股總市值20.6萬億元(4月14日數據)。滬深兩市的股票賬戶合計高達1.89億戶,其中有效賬戶為1.47億戶(2015年4月3日)。
㈤ 新股申購736881中簽查詢里怎麼是732881
新股「數據港.603881」申購代碼確實為732881,不應是736881。。。
深圳申購新股的代碼是股票代碼,一般為「 002*** 」 ,「 300*** 」;上海申購新股代碼一般為「 732*** 」, 「 780*** 」 ,"730***"
新股申購之後第二個交易日,賬戶內深圳的新股顯示股票名稱,代碼不變;上海的股票名稱顯示申購款,同時申購代碼為732***的顯示為734***,申購代碼為 780***的顯示為790***, 申購代碼為 730***的顯示為740***。
上海新股正式上市時,申購代碼為732***的改為603***,申購代碼為 780***的改為601***,申購代碼為 730***的改為600***
㈥ 滬深A股的股票代碼有哪些
股票代抄碼用數字表示股票的不襲同含義。滬市A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600、601或603開頭的6位數編碼。深市A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00開頭的6位數編碼。深市創業板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30開頭的6位數編碼,滬市科創板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688開頭的6位數編碼。
㈦ 滬市所有股票名稱及代碼是多少
可以打開下面地址就會看到滬市深市的所有股票及代碼。
http://quote.eastmoney.com/stock_list.html
滬市:上海證券版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是中國大權陸兩所證券交易所之一,位於上海浦東新區。上海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始正式營業。截至2009年年底,上證所擁有87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351個,股票市價總值184655.23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