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核安全分析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來看,核電是安全和干凈的能源。
被有些人描繪得十分可怕的放射性危害,說穿了,真是微乎其微。核電站附近的居民每年所受放射性劑量只有0.3毫雷姆。如果要給大家一個感性上的對比,那麼一個人若抽1枝煙的話,就相當於吸收5毫雷姆,透視一次X光所受的放射性劑量是20~100毫雷姆,坐一小時飛機所受的放射性劑量是0.5毫雷姆。從這些數字就充分說明,把核電站的放射性危害視若洪水猛獸,是不必要的。
我們在前面指出煤炭作為能源的缺點,並不是想在目前就取消這種傳統能源。相反,現階段煤炭仍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中國在制訂技術政策時,還需要確定大力建設以山西為中心的煤炭能源基地。但是,在必須發展核能的地方和時候,科學工作者就要不失時機地為決策提供科學的論證。
核電的各種材料來源中,雖然也有類似煤炭在生產中出現的對環境的危害,可是由於核燃料的能量高度密集,使其危害的范圍要小得多,人們對此綜合地作過考察。1982年瑞士由於使用核電站,全國的整個能源系統排放C02減少了1/4左右。
但目前當我們在選擇電站時,聽到的對燃煤火電的指責遠少於考慮核電時遭到的非難,這是人們受傳統觀念束縛的一個具體反映。
現在,我們就要比較深入地分析一下核電的安全性能,並且要在同其他能源系統作比較以後進行綜合評價。
核電的安全性究竟怎樣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國家的核電站對外開放,組織人們參觀。實際情況說明,核電不但是安全的,而且它的危險性比其他許多能源都小。
核電站反應堆的核裝料部分決不會發生原子彈那種爆炸,它的潛在危險是強放射性裂變產物的泄漏,造成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原子彈是由高濃度的(大於93%)裂變物質鈾-235或鈈-239和復雜而精密的引爆系統所組成。通過引爆系統把裂變物質壓緊在一起,達到超臨界體積,於是瞬時形成劇烈的不受控制的鏈式裂變反應,在極短時間內,釋放了巨大的核能,產生了核爆炸。而反應堆的結構和特性與原子彈完全不同。反應堆大都採用低濃度裂變物質作燃料,而且這些燃料都分散布置在反應堆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像原子彈那樣把燃料壓緊在一起而發生核爆炸。而且,反應堆還有各種安全控制手段,來實現受控的鏈式裂變反應。在設計上總是使反應堆具有自穩定特性,即當核能意外釋放太快,堆芯溫度上升太高時,鏈式裂變反應自行減弱乃至停止。因此,在任何情況下,反應堆的核燃料部分決不可能發生原子彈那種核爆炸。
針對核電站的危險,為防止事故的發生,在設計中,採取了種種安全措施,其主要出發點是防止燃料元件的不正常溫度升高和阻止裂變產物大量逸散到環境中去。如果能做到這兩點,也就保證了核電站的安全。安全的具體措施如下:
(1)為了防止放射性物質的泄漏,核電站設置了四道安全屏障。
第一道屏障是核燃料芯塊。
第二道屏障是鋯合金包殼管。
第三道屏障是壓力容器和封閉的一迴路系統。
第四道屏障是安全殼廠房。由於有安全殼廠房的屏障,對廠房外的環境和人員的影響微乎其微。
(2)可靠的控制保護系統。
當反應堆的功率過高,溫度上升較快,中子數增加需用的時間太短,冷卻劑流量過低時,通過控制系統可迅速實現停堆,或降低功率以免損壞堆芯。還可以採用流量控制、化學補償和液體毒物來實現控制保護。儀表、信號和控制電路都工作在可靠的狀態,對重要的參數,有三套獨立的監測控制裝置,並按照一定的原則動作。這樣既能確保事故停堆,又可避免因儀器故障引起的誤動作。
(3)可靠的冷卻系統。
該系統可保證反應堆在正常工作狀態或發生事故時將燃料發生的熱量帶走,避免燃料元件燒毀。例如,輕水堆失去冷卻水的事故是假想的嚴重事故。如果管道破裂,其中最嚴重的情況是一迴路最大直徑的管道破裂,造成兩個斷口湧出,致使反應堆失水。堆芯將要燒壞,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可能釋放到安全殼內。此時,反應堆自動緊急停閉,多重安全設施立即起保護作用:其一,由於一迴路的壓力陡降,應急堆芯冷卻系統中的安全注水箱立即自動頂開逆止閥門,向一迴路緊急注水,補償系統中流失的冷卻劑;其二,與此同時,應急堆芯冷卻系統中的高、低壓安全注水泵相繼起動,把貯水箱中的水連續注入反應堆一迴路,保證堆芯得到水的淹沒和冷卻。安全殼噴淋泵也同時起動,把水噴入安全殼內,使殼內水汽冷凝,壓力下降,放射性物質被水吸收;其三,貯水箱中的水用完後,安全注水泵立即改從安全殼地坑吸水,再循環拄人反應堆,確保長時間冷卻需要。耐壓的安全殼廠房始終保持嚴格密封,不使放射性物質泄漏。
核電站的沒計和製造標准比常規工業要高得多,並且,為達到這些標准而實施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也要嚴密得多。核電站甚至以可能性極小的假想的最嚴重事故作為安全沒汁的依據,並加以縱深層層設防,確保安全。核電站是現代科學技術綜合發展的產物,它的科學設計、精心製造、可靠的運行和多重安全措施使之發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比其他自然或人為災害(如飛機失事、火災、地震、水壩決口、颶、風等)要小得多。
究竟哪一種能源系統對人類的健康造成的危險性更大呢?回答這一問題不能只從其大小和外觀來看,必須用單位能量所造成的危險——即對人類健康造成的總危險除以該能源系統產生的凈能量來衡量。同時,還要考慮到全部能量的循環,如果僅僅計算和比較部分系統造成的危險性是不能說明問題的。
總的危險性是根據該能源系統所引起的死亡、創傷和疾病來評定的,同時要考慮能量生產的全過程,包括開始階段、中間階段和最後階段。例如,對核電站和太陽能收集器,不僅要考慮建造和運行過程的危險性,而且還要考慮開采所需的沙、銅、鐵、鈾和其他原材料,以及把它們造成玻璃、銅管、核燃料棒、鋼材等過程中的危險性,還要考慮運輸中的危險性。
將核能、煤、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系統生產單位能量所造成的危險性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核電站比燒油或燒煤電站的危險性要低得多。同時,計算結果表明: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及木醇等多數非常規能源系統的總危險性比常規能源系統(煤、石油、天然氣、水電等)和核電的大。
大11種能源系統中,天然氣發電的危險性最低,其次是核電站,第三是非常規的海洋溫差發電系統。其他大多數非常規能源系統都有很多的危險性。但所有能源系統中最高的是煤和石油,其危險性大約為天然氣的400倍。
非常規能源系統有較大的危險性,是因為它們的單位能量輸出需要大量的材料和勞動。太陽能和風能是發散性的能,很微弱,要積聚大量的能量需要相當大的收集系統和貯存系統。而煤、石油及核能系統屬於集中形式的能,需要設備不多。天然氣需要的材料最少,建造時間也最短,風能需要材料最多,太陽能光電池需要的建造時間最長。非常規能源系統需要大量的材料,這意味著要進行開采、運輸、加工和建造等大量的工業活動。而每種工業活動都會造成一定的危險性,把所有危險性加起來,這些非常規能源系統的危險性就相當大了。
與許多人的直覺相反,非常規能源系統,如太陽能和風能發出每單位能量對人類健康的危險性,比常規能源系統(如天然氣)和核電站要高得多。
下面將就很多人關心的核電廠運行安全及其管理作一敘述:
運行安全要素分解
從運行的角度來看,核電廠可以分為機組、操縱員、管理層三大部分,其中管理層包括領導和職能部門。管理層同時掌握著機組和操縱員,但是管理層不能直接干預機組的運行,只有操縱員才能改變機組的運行狀態,因而形成了三個方面和兩個關系:一邊是操縱員與機組的關系,即人機介面;另一邊是管理層與操縱員的關系,即人人關系。這樣,運行安全研究與管理必須綜合考慮上述三方面和兩個關系。
根據歷史經驗,運行安全問題主要是人因,操縱員自然是運行安全研究與管理的中心。通俗地說,電廠的一切理應圍著操縱員傳。與操作員有關的要素有人員選拔考核、初始培訓、後續培訓、任務分配和獎懲激勵,其中任務分配是運行班組內部的人人關系。總的目標是要有一個合格的能勝任的操縱員運行班組。
機組作為電廠實體,為操作員提供運行的物質環境。機組一般要經歷設計、製造、施工、安裝、調試、維修等幾大過程。其中設計製造將賦予機組足夠的安全裕度和可靠性,以忍受一定程度的故障和人為差錯。在運行階段,維修是關鍵點,它保證機組處於設計所規定的正常狀況。與運行安全有關的機組要素包括電廠布局、標識、色彩編碼、物質條件和清潔度等。同時,還要考慮高溫、噪音、電氣、化學等對操縱員傷害的。工業安全因素。
管理是操縱員所必需的環境,它與物質環境同等重要。管理就是服務,它包括政策、制度、大綱、計劃、協調、保障等六大方面。
在人機介面方面,應當關心的問題有主控室設計(實體布局與環境條件)、輔助診斷手段、模擬機、維修培訓設施和運行規程等。
在人人關系方面,應當特別注意的有安全素養培育、管理態度、資源分配、自我學習能力、上下交流渠道等方面。
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物質環境、管理環境、人事環境,由合格的操縱員掌握,良好的機組才能創造良好的運行記錄。
運行安全管理
安全是不能直接管理的,我們只能管理促進安全所必需的電廠條件,其中也包括高層管理人員對安全的態度和承諾,推進全廠的安全素養。
由於核電發展階段上的原因,以及人力物力智力的,限制,到目前為止核電廠主管和國家核安全局對核電安全的管理側重於設計和施工,以及操縱員的取證工作,基本上還是靜態的局部的。今後,為適應核電廠投運的形勢,安全管理應當將機組、操縱員、管理層三方面,人機、人人兩關系都管起來,實現有機的全方位管理。
運行安全管理方法與執照審評過程的管理方法是全然不同的。在「是」「非」之間,管理的內容更多的是行政性的而不是技術性的,管理的方法也主要靠對話協商,鼓勵業主積極考慮如何改進運行安全。當然,對於嚴重違章,主管部門仍須輔以一定的制裁措施。
運行安全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應當設立一定的標准,建立業主表現系統評價大綱,檢查業主的管理質量,促進和支持業主建立和維持安全素養。
運行安全問題,只要通過努力,對公眾不可信賴的安全性是完全能做到的。
Ⅱ 核安全文化建設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INSAG-4認為,「安全文化既是態度問題,又是體制問題,既和單位有關,又和個人有關」。並且認為,安全文化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第一是體制,由單位的決策和管理者的活動所確定;第二是每個人的響應」。
1 核安全文化的組織建設管理學認為,一個組織的決策層與管理層的價值觀與態度,對形成什麼樣的組織文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核安全文化作為核電廠組織的一個價值觀,它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是受核電廠組織決策與管理層的影響。核電廠組織的決策與管理層對安全的認識與態度,很大程序上決定了核電廠形成什麼樣的核安全文化。只有在核電廠的決策層與管理層具有「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價值觀,在處理安全相關問題時,才能以「風險分析」為基礎,進行「保守決策」。同時,要求決策過程科學化,即依據「程序化決策」和「安全評價結果決策」,而不依據決策與管理層職位高低進行決策。為了保證決策過程科學化,核電廠成立有專門的安全管理委員會,專門討論安全管理方面的事項。在核電廠各級管理會議與核電廠管理人員的工作計劃中,核安全事項始終排在首位。決策層與管理層所制定的安全政策中,必須清楚地表明「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立場和足夠的透明度。
2 核安全文化的制度建設在核電廠談到的詞彙中最多的就是「縱深防禦」。縱深防禦包括從管理機構和程序上的多重設防,到設備和系統的多重屏障,以防止由於人因差錯和設備失
效而造成的放射性向環境的釋放。它還包括由於核電站設備以及屏障本身的失效和一旦這些屏障不完全有效時,減少對公眾和環境的危害,即事故預防和事故緩解兩個方面。核電廠運行期間,安全管理制度是建立在「縱深防禦」和「程序管理」的安全管理思想上的,
即認為設備、人和管理都是可能出現失效的,為把這種失效的可能性減為最小,除提高設備質量、人員素質和改進管理外,還必須採取一系列的防範措施,即預防、監督和在萬一出現失效時必要的響應對策。同時,為防止執行過程中人為失誤,工作過程須程序化,工作須嚴格按程序進行。
核電廠在「縱深防禦」和「程序管理」的安全管理思想指導下,建立了技術管理安全制度和安全監督與質量保證制度。
在技術管理上的「縱深防禦」安全制度。它可分為:①預防措施。核電廠制定了《核電廠運行技術規范》,通過對運行技術規范的遵守,以保證反應堆始終在設計允許的范圍內運行;②監督措施。制定了詳細的《設備定期試驗大綱》和《設備維修大綱》,以保證設備運行的可靠性;③應急措施。制定了事故發生情況下的事故處理程序與場內、場外應急計劃,以期把事故的後果減至最小。
程序管理制度
為保證上述所制定的安全制度得到切實貫徹落實,大亞灣核電廠根據「縱深防禦」的安全思想,建立了一套安全監督與質量保證制度。它可分為:
①預防措施。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的自我檢查及工作小組內部的獨立驗證;
②
監督措施。安全工程師與質量保證人員的在線與離線監督,
以及由國家核安全部門、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國際核能界同行的外部定期監督與評估;
③當發現管理存在缺陷後,在找出其根本原因的基礎上,
進行經驗反饋,並制定防止內類缺陷重發的糾正措施。
安全監督與質量保證制度
3 員工核安全文化素養的培養與提高就安全文化的表現而言,可由兩個方面組成,除核電站內部的安全管理體系外,核電站各級人員對上述體系所持的工作態度、思維習慣和行為規范也是極其重要的方面。安全管理系統為安全文化建設提供了組織和運行機制的保證;而全體員工的工作態度、思維習慣和行為規范是安全管理系統建立、運行和不斷完善的基礎。
在核電廠生產運行初期,將會遇到核電廠安全管理制度的創建和大量管理程序及技術規程編寫的繁重任務。然而,管理者正在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時期,通過對員工在《電廠安全運行技術規范》、《核電站安全管理冊》及《電廠質量管理手冊》的相關培訓,並通過對安全文化(INSAG-4)的學習和宣講,向電站各級員工普及安全文化的概念,使廣大員工深刻地認識到核電廠安全問題的重要性。
隨著核電廠正常生產活動的開展,盡管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人因事件仍然會時有發生。因此,安全文化教育也應以現場實際發生的異常事件為教材,對全體員工反復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因此事件分析和經驗反饋活動就越來越顯得重要。建立正確有效的、符合各電廠實際的經驗反饋體系和事件分析方法則必不可少。大亞灣核電廠通過學習和借鑒美國核電運行研究所(INPO)的HPES(人員工作表現改進系統)分析方法和FPI(故障防止研究方法)以及IAEA的ASSET事件分析方法,形成了大亞灣獨特的事件「根本原因分析方法」,使大亞灣核電廠的事件分析走上了規范化的軌道。與此同時,加強和完善了電站經驗反饋組織體系,確保經驗反饋工作的有效運作。事件分析和經驗反饋工作逐漸深入基層員工,一方面及時發現並糾正了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提高了廣大員工的安全意識。
4 核安全文化水平持續提高
縱觀全球,世界一流核電站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實施了自我評估制度,並在此基礎上,積極利用外部的監督檢查(國家核安全局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及其核能界同行的評審。通過定期對安全管理各領域全面綜合評估,以系統地發現管理及人因方面的缺陷,由此反映核電廠的安全文化水平。依據IAEA推薦的ASCOT評估方法,制定「安全文化建設大綱」,建立自我評估制度,對核電站的安全文化狀態進行有計劃、規范性評估,以找出核電站安全文化建設方面的問題和不足,並有的放矢地採取糾正行動,將使核安全文化水平得到持續提高。
Ⅲ 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分析核安全峰會
先說原理: 馬克思主義內外因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外因對事物的發展有很大的反作用。然後再說改革開放遵循了這一原理,利用外部因素例如國際市場。國外技術和資金等等來發展中國經濟。 馬克思主義普遍聯系的觀點告訴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任何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這一基本原理。
Ⅳ 核安全的分析有哪些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來看,核電是安全和干凈的能源。
我們曾指出煤炭作為能源的缺點,並不是想在目前就取消這種傳統能源。相反,現階段煤炭仍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中國在制訂技術政策時,還需要確定大力建設以山西為中心的煤炭能源基地。但是,在必須發展核能的地方和時候,科學工作者就要不失時機地為決策提供科學的論證。
核電的各種材料來源中,雖然也有類似煤炭在生產中出現的對環境的危害,可是由於核燃料的能量高度密集,使其危害的范圍要小得多,人們對此綜合地作過考察。1982年瑞士由於使用核電站,全國的整個能源系統排放C02減少了1/4左右。
但目前當我們在選擇電站時,聽到的對燃煤火電的指責遠少於考慮核電時遭到的非難,這是人們受傳統觀念束縛的一個具體反映。
現在,我們就要比較深入地分析一下核電的安全性能,並且要在同其他能源系統作比較以後進行綜合評價。
Ⅳ 核安全分析中核反應堆控制棒掉落屬於第幾類工況為什麼這么分
反應堆控制棒掉落屬於正常工況。
你是想問意外掉落?還是卡棒?
Ⅵ 有誰知道注冊核安全工程師要考些什麼啊
三、考試科目、方式及時間安排
考試日期 考試時間 考試科目 考試方式
9月9日 上午9:00—12:00 核安全相關法律法規 閉卷筆試
9月9日 下午14:00—17:00 核安全綜合知識 閉卷筆試
9月10日 上午9:00—12:00 核安全專業實務 閉卷筆試
9月10日 下午14:00—17:00 核安全案例分析 閉卷筆試
四、考試范圍
考試范圍詳見《全國注冊核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
鑒於《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令第449號)已經頒布執行,1989年10月24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同時廢止,故從本年度開始,《核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科目中與此條例相關的考試內容由新法規代替。主要包括:了解總則;熟悉有關法律責任;掌握許可和備案、安全和防護、輻射事故應急處理、監督檢查及附則中給出的用語含義。
Ⅶ 二十世紀,日本為加強核安全的研究,完善核安全對策,設立了什麼樣的機構
二十世紀,日本科學技術廳決定,在核安全委員會內設立核事故分析專門機構。
核事故分析專門機構的任務是,研究如何從組織上保障核設施的安全,經常重新估價安全措施的可靠性,以防止重大事故發生。此外,這個專門機構還要制定緊急情況下的人員撤離方案,對引起事故的錯誤操作原因進行綜合研究。
Ⅷ 核安全是通過怎樣的過程分析出來的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來看,核電是安全和干凈的能源。
被有些人描繪得十分可怕的放射性危害,說穿了,真是微乎其微。核電站附近的居民每年所受放射性劑量只有0.3毫雷姆。如果要給大家一個感性上的對比,那麼一個人若抽1枝煙的話,就相當於吸收5毫雷姆,透視一次X光所受的放射性劑量是20~100毫雷姆,坐一小時飛機所受的放射性劑量是0.5毫雷姆。從這些數字就充分說明,把核電站的放射性危害視若洪水猛獸,是不必要的。
我們在前面指出煤炭作為能源的缺點,並不是想在目前就取消這種傳統能源。相反,現階段煤炭仍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中國在制訂技術政策時,還需要確定大力建設以山西為中心的煤炭能源基地。但是,在必須發展核能的地方和時候,科學工作者就要不失時機地為決策提供科學的論證。
核電的各種材料來源中,雖然也有類似煤炭在生產中出現的對環境的危害,可是由於核燃料的能量高度密集,使其危害的范圍要小得多,人們對此綜合地作過考察。1982年瑞士由於使用核電站,全國的整個能源系統排放C02減少了1/4左右。
但目前當我們在選擇電站時,聽到的對燃煤火電的指責遠少於考慮核電時遭到的非難,這是人們受傳統觀念束縛的一個具體反映。
現在,我們就要比較深入地分析一下核電的安全性能,並且要在同其他能源系統作比較以後進行綜合評價。
核電的安全性究竟怎樣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國家的核電站對外開放,組織人們參觀。實際情況說明,核電不但是安全的,而且它的危險性比其他許多能源都小。
核電站反應堆的核裝料部分決不會發生原子彈那種爆炸,它的潛在危險是強放射性裂變產物的泄漏,造成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原子彈是由高濃度的(大於93%)裂變物質鈾-235或鈈-239和復雜而精密的引爆系統所組成。通過引爆系統把裂變物質壓緊在一起,達到超臨界體積,於是瞬時形成劇烈的不受控制的鏈式裂變反應,在極短時間內,釋放了巨大的核能,產生了核爆炸。而反應堆的結構和特性與原子彈完全不同。反應堆大都採用低濃度裂變物質作燃料,而且這些燃料都分散布置在反應堆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像原子彈那樣把燃料壓緊在一起而發生核爆炸。而且,反應堆還有各種安全控制手段,來實現受控的鏈式裂變反應。在設計上總是使反應堆具有自穩定特性,即當核能意外釋放太快,堆芯溫度上升太高時,鏈式裂變反應自行減弱乃至停止。因此,在任何情況下,反應堆的核燃料部分決不可能發生原子彈那種核爆炸。
針對核電站的危險,為防止事故的發生,在設計中,採取了種種安全措施,其主要出發點是防止燃料元件的不正常溫度升高和阻止裂變產物大量逸散到環境中去。如果能做到這兩點,也就保證了核電站的安全。安全的具體措施如下:(1)為了防止放射性物質的泄漏,核電站設置了四道安全屏障。
第一道屏障是核燃料芯塊。
第二道屏障是鋯合金包殼管。
第三道屏障是壓力容器和封閉的一迴路系統。
第四道屏障是安全殼廠房。由於有安全殼廠房的屏障,對廠房外的環境和人員的影響微乎其微。
(2)可靠的控制保護系統。
當反應堆的功率過高,溫度上升較快,中子數增加需用的時間太短,冷卻劑流量過低時,通過控制系統可迅速實現停堆,或降低功率以免損壞堆芯。還可以採用流量控制、化學補償和液體毒物來實現控制保護。儀表、信號和控制電路都工作在可靠的狀態,對重要的參數,有三套獨立的監測控制裝置,並按照一定的原則動作。這樣既能確保事故停堆,又可避免因儀器故障引起的誤動作。
(3)可靠的冷卻系統。
該系統可保證反應堆在正常工作狀態或發生事故時將燃料發生的熱量帶走,避免燃料元件燒毀。例如,輕水堆失去冷卻水的事故是假想的嚴重事故。如果管道破裂,其中最嚴重的情況是一迴路最大直徑的管道破裂,造成兩個斷口湧出,致使反應堆失水。堆芯將要燒壞,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可能釋放到安全殼內。此時,反應堆自動緊急停閉,多重安全設施立即起保護作用:其一,由於一迴路的壓力陡降,應急堆芯冷卻系統中的安全注水箱立即自動頂開逆止閥門,向一迴路緊急注水,補償系統中流失的冷卻劑;其二,與此同時,應急堆芯冷卻系統中的高、低壓安全注水泵相繼起動,把貯水箱中的水連續注入反應堆一迴路,保證堆芯得到水的淹沒和冷卻。安全殼噴淋泵也同時起動,把水噴入安全殼內,使殼內水汽冷凝,壓力下降,放射性物質被水吸收;其三,貯水箱中的水用完後,安全注水泵立即改從安全殼地坑吸水,再循環拄人反應堆,確保長時間冷卻需要。耐壓的安全殼廠房始終保持嚴格密封,不使放射性物質泄漏。
核電站的沒計和製造標准比常規工業要高得多,並且,為達到這些標准而實施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也要嚴密得多。核電站甚至以可能性極小的假想的最嚴重事故作為安全沒汁的依據,並加以縱深層層設防,確保安全。核電站是現代科學技術綜合發展的產物,它的科學設計、精心製造、可靠的運行和多重安全措施使之發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比其他自然或人為災害(如飛機失事、火災、地震、水壩決口、颶、風等)要小得多。
究竟哪一種能源系統對人類的健康造成的危險性更大呢?回答這一問題不能只從其大小和外觀來看,必須用單位能量所造成的危險——即對人類健康造成的總危險除以該能源系統產生的凈能量來衡量。同時,還要考慮到全部能量的循環,如果僅僅計算和比較部分系統造成的危險性是不能說明問題的。
總的危險性是根據該能源系統所引起的死亡、創傷和疾病來評定的,同時要考慮能量生產的全過程,包括開始階段、中間階段和最後階段。例如,對核電站和太陽能收集器,不僅要考慮建造和運行過程的危險性,而且還要考慮開采所需的沙、銅、鐵、鈾和其他原材料,以及把它們造成玻璃、銅管、核燃料棒、鋼材等過程中的危險性,還要考慮運輸中的危險性。
將核能、煤、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系統生產單位能量所造成的危險性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核電站比燒油或燒煤電站的危險性要低得多。同時,計算結果表明: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及木醇等多數非常規能源系統的總危險性比常規能源系統(煤、石油、天然氣、水電等)和核電的大。
大11種能源系統中,天然氣發電的危險性最低,其次是核電站,第三是非常規的海洋溫差發電系統。其他大多數非常規能源系統都有很多的危險性。但所有能源系統中最高的是煤和石油,其危險性大約為天然氣的400倍。
非常規能源系統有較大的危險性,是因為它們的單位能量輸出需要大量的材料和勞動。太陽能和風能是發散性的能,很微弱,要積聚大量的能量需要相當大的收集系統和貯存系統。而煤、石油及核能系統屬於集中形式的能,需要設備不多。天然氣需要的材料最少,建造時間也最短,風能需要材料最多,太陽能光電池需要的建造時間最長。非常規能源系統需要大量的材料,這意味著要進行開采、運輸、加工和建造等大量的工業活動。而每種工業活動都會造成一定的危險性,把所有危險性加起來,這些非常規能源系統的危險性就相當大了。
與許多人的直覺相反,非常規能源系統,如太陽能和風能發出每單位能量對人類健康的危險性,比常規能源系統(如天然氣)和核電站要高得多。
下面將就很多人關心的核電廠運行安全及其管理作一敘述:運行安全要素分解
從運行的角度來看,核電廠可以分為機組、操縱員、管理層三大部分,其中管理層包括領導和職能部門。管理層同時掌握著機組和操縱員,但是管理層不能直接干預機組的運行,只有操縱員才能改變機組的運行狀態,因而形成了三個方面和兩個關系:一邊是操縱員與機組的關系,即人機介面;另一邊是管理層與操縱員的關系,即人人關系。這樣,運行安全研究與管理必須綜合考慮上述三方面和兩個關系。
根據歷史經驗,運行安全問題主要是人因,操縱員自然是運行安全研究與管理的中心。通俗地說,電廠的一切理應圍著操縱員傳。與操作員有關的要素有人員選拔考核、初始培訓、後續培訓、任務分配和獎懲激勵,其中任務分配是運行班組內部的人人關系。總的目標是要有一個合格的能勝任的操縱員運行班組。
機組作為電廠實體,為操作員提供運行的物質環境。機組一般要經歷設計、製造、施工、安裝、調試、維修等幾大過程。其中設計製造將賦予機組足夠的安全裕度和可靠性,以忍受一定程度的故障和人為差錯。在運行階段,維修是關鍵點,它保證機組處於設計所規定的正常狀況。與運行安全有關的機組要素包括電廠布局、標識、色彩編碼、物質條件和清潔度等。同時,還要考慮高溫、噪音、電氣、化學等對操縱員傷害的。工業安全因素。
管理是操縱員所必需的環境,它與物質環境同等重要。管理就是服務,它包括政策、制度、大綱、計劃、協調、保障等六大方面。
在人機介面方面,應當關心的問題有主控室設計(實體布局與環境條件)、輔助診斷手段、模擬機、維修培訓設施和運行規程等。
在人人關系方面,應當特別注意的有安全素養培育、管理態度、資源分配、自我學習能力、上下交流渠道等方面。
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物質環境、管理環境、人事環境,由合格的操縱員掌握,良好的機組才能創造良好的運行記錄。
運行安全管理
安全是不能直接管理的,我們只能管理促進安全所必需的電廠條件,其中也包括高層管理人員對安全的態度和承諾,推進全廠的安全素養。
由於核電發展階段上的原因,以及人力物力智力的,限制,到目前為止核電廠主管和國家核安全局對核電安全的管理側重於設計和施工,以及操縱員的取證工作,基本上還是靜態的局部的。今後,為適應核電廠投運的形勢,安全管理應當將機組、操縱員、管理層三方面,人機、人人兩關系都管起來,實現有機的全方位管理。
運行安全管理方法與執照審評過程的管理方法是全然不同的。在「是」「非」之間,管理的內容更多的是行政性的而不是技術性的,管理的方法也主要靠對話協商,鼓勵業主積極考慮如何改進運行安全。當然,對於嚴重違章,主管部門仍須輔以一定的制裁措施。
運行安全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應當設立一定的標准,建立業主表現系統評價大綱,檢查業主的管理質量,促進和支持業主建立和維持安全素養。
運行安全問題,只要通過努力,對公眾不可信賴的安全性是完全能做到的。
Ⅸ 福島核事故之後國內核安全方面做了哪些改進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事故發生後,國務院常務會議立即部署對全國核設施開展綜合安全檢查。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和中國地震局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要求,共同組織實施了運行和在建核電廠的檢查工作;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組織實施了民用研究堆與核燃料循環設施的檢查工作。本次綜合安全檢查歷時9個多月。檢查范圍包括15台運行核電機組、26台在建核電機組、18座民用研究堆和臨界裝置、9座民用核燃料循環設施以及尚未開展主體工程施工的福清核電廠4號機組、陽江核電廠4號機組和山東石島灣模塊化高溫氣冷堆核電廠示範機組。檢查內容主要涉及廠址選址過程中所評估的外部事件的適當性、核設施防洪預案和防洪能力評估、核設施抗震預案和現場抗震能力評估、多種極端自然事件疊加事故的預防和環境保護措施、全廠斷電事故的分析評估及應急預案、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及其可靠性評估、環境監測體系和應急體系有效性等11個方面。檢查主要通過方案評估、文件審查、各核設施安全自查、技術交流、現場勘察、查閱文件記錄和結果評估等方式開展。改進要求如下:(1)汲取福島核事故經驗教訓,為滿足核電廠全廠斷電工況下反應堆堆芯冷卻、乏燃料水池冷卻和保持必要的事故後監測能力,採取設置移動電源、移動泵和增設匹配介面等措施。(2)密切跟蹤國內外對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研究和評估,進一步完善核電廠嚴重事故管理導則,評估和改善用於緩解嚴重事故的設備和系統的可用性與可靠性。對氫氣爆炸的可能性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對核電廠的消氫設施進行必要的改進。(3)逐項排查有關門窗、通風口、電纜貫穿和工藝管道貫穿等在超設計基準洪水位情況下的防水淹能力,並實施必要的封堵。(4)秦山核電廠通過加高海堤、增設擋浪牆、增設安全廠房防水淹和排水措施等方式實施防洪改造。防洪改造完成前,在遇到天文高潮、同時有台風正面登陸條件下,將機組後撤到冷停堆狀態。(5)各核電廠開展外部事件概率安全分析,包括地震概率安全分析和抗震裕量評估工作;大亞灣核電廠對地震海嘯風險進行深入評價,並完成必要的改進工作。(6)加強對核電廠地震監測、記錄儀器和儀表的維護和管理,確保監測記錄系統的有效性;改進相應的操縱員震後行動,提高核電廠的抗震響應能力。(7)改進和完善核電廠嚴重事故情況下的環境監測能力和應急控制中心的功能;制訂核電基地多機組同時進入應急狀態後核電廠的響應方案;評估應急指揮能力、應急搶險人員和物資的配備、協調方案。(8)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等企業進一步提升集團公司應急能力,納入國家核應急搶險與處置能力管理范疇。通過有效的協調和組織,實現全國或區域范圍內應急資源和能力的共享。(9)針對核事故的特點,完善各核設施的信息發布程序,加強核設施信息的發布,增進公眾對核設施安全狀況的了解。(10)跟蹤和研究國際核安全法規和標準的發展動態,及時修訂我國相關核安全法規和標准,保持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促進我國民用核設施安全水平持續提高。(11)加強核電廠周圍規劃限制區的管理,協調地方政府嚴格控制規劃限制區內人口機械增長。在經過評估和徵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和國家核安全局同意之前,不得在規劃限制區內批准新建、擴建大型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生活區。(12)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和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應針對各研究堆的實際需要,增設必要的可靠電源和事故後監測設備;制訂多堆同時進入應急狀態的應對措施;在廠區范圍內增設必要的移動電源、移動泵、消防車輛及應急水源。(13)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應配備應對山體滑坡、道路堵塞等自然災害的應急搶險設備,提高應急狀態下的搶險能力;建設進入廠址的備用通道,提高應急狀態下的道路通行能力;改進和完善應急控制中心,提高應急環境監測能力;完成高通量工程試驗堆的抗震校核和改造工作。(14)加快推進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和清華大學的乏燃料外運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工作。(15)按照現行的抗震標准對民用核燃料循環設施的老舊廠房開展抗震校核,並根據校核結果進行加固或限期退役。(16)根據各民用核燃料循環設施的廠址特點,建立外部應急支援介面,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抵禦極端自然災害的能力。
記得採納啊
Ⅹ 分析說明為什麼要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
強化政治投入,既有效應對現實挑戰,又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進全球安全治理,從而把握好標本兼治方向;強化國家責任,從國家層面部署實施核安全戰略,見之於未萌、治之於未亂,實現日常預防和危機應對雙管齊下,從而構築嚴密持久防線;強化國際合作,以國際原子能機構為核心,發揮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作用,協調、整合全球核安全資源,從而努力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強化核安全文化,弘揚法治意識、憂患意識、自律意識、協作意識,做好核安全知識普及,從而營造共建共享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