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歡喜傳媒簽約張藝謀了嗎
5月24日,香港上市公司歡喜傳媒公告稱,該公司與唯臻有限公司訂立合作協議。歡喜傳媒向唯臻(或其指定公司)配發及發行1.5億的股票,向張藝謀指定團隊、機構支付1億元運營費。相對應,歡喜傳媒有權獨家投資張藝謀今後6至10年執導的3部網劇(其中一部可改為電影項目),還將獲授網劇其他衍生權利。
此次張藝謀加盟歡喜,條款約定其同樣需要拍攝網劇。院線電影趨於飽和,紅利已經觸到天花板,勢必導致影視相關人員轉向網劇。董平也意識到這點,「未來五年到十年中國電影市場增長性相對而言一定不會太高了,因為到了一定的門檻。另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視頻平台的逐漸成熟,會分掉很多影院的票房。」這也是歡喜傳媒進擊網劇的一大原因。
面對大牌導演拍攝網劇的消息,外界質疑不斷,擔心導演轉向網劇,因為載體不同,而不適合網劇的製作和拍攝。比如網友就認為張藝謀擅長的是光影、畫面、鏡頭語言,形式上無可挑剔,偏偏劇情薄弱,而網劇最重要的恰恰就是劇情,簡直是撞上死穴。之前管虎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也是如此,從豆瓣網友對該劇的評價中看,對鏡頭的角度和畫面質感都大為稱贊,但劇情的拖沓,以及演員和配音等槽點,讓該劇只獲得5.2的評分,網播量也撲街,可以算作電影導演拍網劇的經典失敗案例了。
但無論網友如何質疑,歡喜傳媒還沒有做出一部成品供檢驗,沒准降低期待,也許反而會有驚喜。
此外,很多人表示這些導演可能不會真正拍攝網劇,而只進行掛名監制。從給大導們提供機會,讓他們發掘和提拔培養有個性的年輕導演,為中國導演行業儲備人才這一點來看,倒不是一件壞事。
歡喜傳媒王牌導演拍攝網劇,其更大意義還是在於羊群效應。我們當然希望他們也能拍出與《紙牌屋》比肩的網劇,帶動更多人入場,加入精品網劇的行列,提升整個網劇行業的質量。
歡喜傳媒自創立以來,每次跟大咖導演的合作簽約都能引起一陣轟動,而據文娛價值官(ID:wenyujiaguan)了解,歡喜傳媒不僅在籠絡導演資源方面出手闊綽,對在線視頻平台同樣具有野心。董平曾經表示,在線平台是他十年前就開始想的一個問題,並且已推進,利用英國MUBI的技術支持,與電訊盈科合作,搭建歡喜首映這個平台,是一款專門為用戶推薦精品電影的產品。
有人說這是跟愛優騰搶食的表現,但文娛價值官認為,這跟愛優騰還是有不同的地方,愛優騰為用戶提供的是海量的視頻內容,歡喜首映為用戶提供的是精選內容,它的發展更加垂直,更小眾,更細化,填補了一直以來為人所忽視的小眾市場的空白。現在試運營階段,用戶數據已經比較可觀,按照細化市場的設想,必定會繁榮這個小眾市場,找到盈利商業模式。
B. 港囧》徐崢為什麼不繼續用黃勃和王寶強
徐崢為什麼不用黃勃和王寶強?絕密檔案
徐崢為什麼不用黃勃和王寶強,他要告訴我們是電影成就了你,而不是你成就了電影,換了你電影票房依舊,公司做生意也是一樣,是公司成就了個人,而不是你成就了公司,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滿懷感恩之心同舟共濟,平台成就了個人以後,大部分人不知道珍視平台,反而開始找時機和平台講條件,平台只能放棄他,機會確留給了「新人」最大的贏家是堅持和平台走下去的人,比如徐崢,港囧沒上映,他已經賺1.5億了,上映後首天票房破紀錄,10.1當天10億,黃勃拍完泰囧後曾說合約沒談好,下次要談票房分成,結果就沒有下次!人最大的智慧不是在平台上爭取最好的條件,而是要保證永遠在這個平台上!對於管理,管理者應該不要在任何動搖的人身上浪費時間,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深信離開是你的損失,感覺不對就趕緊卷鋪蓋走人,留下就同舟共濟,共創新篇章!
如今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已過,需要團隊的力量,在你耍個性的時候,思考一下團隊是否真缺你不可。
再來看看徐崢的華麗轉身,如今的《港囧》不僅僅是一部電影,還是一處資本界和影視界的借力游戲。通過這場游戲,徐崢會理財了。
《港囧》首周末上映三天,票房累計6.8億。如果按此走勢,將很快破10億,再到15億,甚至破20億也不是沒可能。那這么多的錢,到底讓誰賺了?
這次,徐崢不再像《泰囧》時候只拿導演費,以及光線老闆王長田賞賜的10%利潤分成。他以47.5%的票房凈收入(扣除發行成本)成為大老闆,而他自己的公司真樂道既是製作方也是第一出品方。
就在《港囧》上映前,徐崢把自己的票房佔比賣給了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獲利1.5億元。而這家公司將更名為歡喜傳媒,徐崢和寧浩分別持股19%,為第二大股東。
按照21控股接近90億港元的最新市值,徐崢個人持股價值接近1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
正因為如此,《港囧》不僅僅是一部電影,還是一處資本界和影視界的借力游戲。通過這場游戲,徐崢會理財了。
泰囧:10多億票房 徐崢賺的不多
首部《泰囧》,徐崢那時候還是個新導演,多次被拒絕後,找到了光線投資,製作成本約3000萬,最終票房12.5466億。按照光線傳媒的官方公告,該片的票房收入截止2013年1月22日約12.4億,分賬收入約4.65億,占票房額的37.5%。
成本方面光線聲稱3000多萬僅包含投資成本,未算上廣告宣傳費用,假設其他費用跟投資成本相同,即總成本6000萬。這樣粗略測算光線在《泰囧》上凈賺4億左右。
一部電影是怎麼分賬的呢?根據行業慣例,通常是電影專項基金扣5%,3.3%營業稅,剩下的院線分約57%,投資方拿43%(其中要扣除中影數字的管理費)。
在《泰囧》這部電影中,光線集製片、投資、發行方於一身,最後分到37.5%,說明剩下的投資方北京真樂道(徐崢和陶虹的公司)和黃渤工作室雖然掛名,但基本沒投資什麼錢,當然也沒分到多少。
當時黃渤也說了,就是拿點閑錢玩玩,算不上是投資。而光線老闆王長田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會給徐崢10%的利潤分成,也就是4000萬左右。加上導演費,他的總收入可能超過4000萬。另外,兩位主演黃渤、王寶強會收到紅包,具體多少不知。
港囧:變身資本大佬,徐崢會玩了
《泰囧》大獲成功,於是有了《港囧》。這一次,影片的第一投資方、製片方變成了徐崢和陶虹的真樂道公司。光線是第二大投資方兼發行方。
資本游戲來了。今年5月13日,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發布公告稱,將向9名認購方發行約17億股,認購價總額約6.8億港元。其中,導演寧浩和導演(演員)徐崢將分別以1.75億港元認購21控股擴大股本後的各19%股份,並列第二大股東,同時出任非執行董事。
21控股背後,是阿里影業前主席董平,其合計持有21控股24%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董平之前為多部知名電影的投資人、製作人和聯合製作人,包括《卧虎藏龍》、《親愛的》和《心花路放》等。
此次發行完成後,21控股主業將轉向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並更名為「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21控股表示,此次認購完成後公司將得到6.77億港元資金,其中5.2億港元將用於製作6部電影,當中3部由寧浩或徐崢完成,另有1.5億港元用於3-4部電視劇的製作。
可是,《港囧》早在去年底就開拍了,21控股已無緣投資,如何才能讓這部電影為這個上市公司的股票產生作用?
對資本玩家來說,這不是什麼問題。9月18日,21控股發布公告,將更名為歡喜傳媒,寧浩和徐崢任非執行董事。
C. 抖音與春晚合作都會有哪些收益
如果和春晚合作的話,那麼就有更多的人了解個抖音,知道抖音它的受眾面一下就擴大了很多
一方面能更大的程度上提高抖音的知名度,讓抖音更上一個台階,另一方面能讓抖音學到更高端的一些知識等等跟春晚合作
D. 徐崢為什麼不用黃勃和王寶強
有人說徐崢現在拍戲,為什麼不用黃渤和王寶強了。
而且黃渤本身現在也是自己在做導演,本來就忙不過來,所以偶爾也大概只是客串了一下徐崢的電影,不會說再去給徐崢的電影做主角的,而且王寶強現在身陷離婚的事件,但還是偶爾會出現在熒幕面前,但是卻很少回去做主角了,可能是想稍微給自己放一個假。所以說徐崢並不是不用黃渤和王寶強,而是因為王寶強跟黃渤夠優秀,所以才不用他們。
E. 劉詩詩「夫妻店」稻草熊公開超購逾402倍,影視股IPO「回溫」了
這場因創始人吳奇隆、股東劉詩詩趙麗穎的身影而備受矚目的明星資本盛宴,終於拉開帷幕。1月15日早9時,股份將在聯交所主板開始買賣。時隔四年多,稻草熊再戰IPO,市場環境已然巨變。
去年4月,港交所宣布對「同股不同權」等三類公司打開大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與港交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意味著「創業板+H股」的模式已經正式落地,多項政策為影視公司登陸港股帶來利好。
影視公司資本化回溫了嗎?盡管上述四家上市取得進展的公司多屬業內頭部,但也無疑釋放出些許利好跡象。兩個月之前,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基金由中宣部和財政部共同發起設立,目標規模500億元,首期已募集資金317億元。這同樣也是一個「回春」信號。
根據同樣在港股上市的影視公司來看,歡喜傳媒自上市以來股價持續下行,目前的股價為1.470港元,力天影業上市首日破發,股價跌超33%。對稻草熊來說,萬里長征剛剛邁出了第一步,上市之後能否輸出爆款,得到市場的認可才是更重要的。
F. 歡喜傳媒是資金盤嗎
歡喜傳媒當然是資金盤,不要相信他們。
G. 累計83億票房影帝,中國首個10億票房導演,徐崢怎麼一步步走到現在
春節檔跌跌撞撞的《囧媽》終於以一種新穎的方式上映了首次嘗試免費播放的《囧媽》給宅在家的我們注入了一分新鮮血液。
從提檔大年三十,引起民憤,到免費上映,賺足觀眾緣。短短一天內的轉變,體現出了作為導演徐崢的商業戰略。
勇敢嘗試新事物是一種人生,敢於做一件事,死磕到底也要做到極致也是一種勇氣。做演員要以演技支撐,做導演要以作品說話,做投資要尋求利益最大化,不邀功,不強功,為新人導演,也為普通觀眾,他將三者走在一起,走出了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