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俄羅斯要空襲敘利亞
2015年10月1日,俄羅斯對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發起新一輪、至少30次的空襲,空襲目標主要是敘利亞的伊德利卜省郊區以及哈馬省郊區的極端組織武裝分子據點。
俄閃電空襲「伊斯蘭國」(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的意圖:
俄羅斯此前多次宣稱向敘政府提供軍事援助和技術支持,並增加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此次空襲標志著俄首次直接軍事介入敘利亞。雖然西方國家一直對俄羅斯的真實意圖心存疑慮,但俄此次主動出擊師出有名,不僅是對國際反恐行動的極大支持,也有助於加強自身在敘利亞和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1、西方和俄羅斯在敘問題上的立場發生微妙變化,為俄直接軍事介入提供可能性。俄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聯合國大會會議期間舉行會談,就協調打擊「伊斯蘭國」取得共識。美國默許俄羅斯的空襲是本次「普奧會」的成果之一.
2、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盟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成效甚微,歐盟國家飽受來自敘利亞等國難民潮的困擾,也為俄軍事介入提供了空間。
3、俄羅斯此次空襲不僅師出有名,而且在道義上可圈可點。敘利亞方面已經證實,敘總統巴沙爾此前曾致信普京,請求俄方對敘提供軍事援助,包括派遣空中打擊力量。
為了打消西方國家的顧慮,俄方數次強調不會派遣地面部隊進入敘利亞。俄羅斯加入空襲,雖然不可能對打擊「伊斯蘭國」產生重大影響,但可以發出力挺敘利亞政府的明確信號。
② 為什麼美俄法要空襲敘利亞
首先,敘利亞局勢發展迫使美國出牌。
敘利亞內戰7年多來,巴沙爾政府非但沒有被美國支持的反政府武裝打垮,還逐步取得了戰場主動權。美國不願看到巴沙爾政府擴大戰果,穩固政權,因而不得不出手。
不過,卡內基中東中心主任瑪哈·葉海亞說,美國等西方國家通過軍事手段推翻巴沙爾政府的時機早已過去,美國去年的導彈襲擊也毫無效果。她說,相關各方廣泛參與的外交談判才是唯一出路。
第二,美國外交鷹派得勢。
化學武器是奧巴馬政府劃定的對敘進行軍事干預的「紅線」。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亞戰爭的教訓在前,奧巴馬堅持主張不讓美國陷入敘利亞危機。但這一對敘政策飽受國內共和黨鷹派詬病,這些人一直主張對敘動武。
特朗普上任以來,其外交和安全團隊經歷多輪變動,候任國務卿蓬佩奧外交立場強硬,而上任不久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則是知名「鷹派」人物。化學武器既是「紅線」,也是打擊敘利亞的借口。咬住這一借口,博爾頓已經展示其「戰爭鷹派」的做派。
第三,實施排除異己的中東新戰略。
特朗普政府的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描述了其中東政策的大致方向,即「美國不希望中東被任何敵視美國的勢力所主導」。在美國眼裡,這里的敵視勢力自然包括俄羅斯與伊朗。
特朗普政府執政一年多來,在中東採取了一系列動作,包括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啟動使館搬遷計劃,多次威脅退出伊核協議,加強同沙特的同盟關系等等。此次敘利亞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立即同時將矛頭指向俄羅斯和伊朗,指責二者是敘利亞的背後靠山。
葉海亞分析,美國此舉不僅是打擊敘利亞,同時也是打壓伊朗,但她認為,美國還不會直接對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動手。
第四,轉移國內政治壓力。
目前,特朗普面臨團隊人員不整、「通俄門」調查步步緊逼的困局。
在自身團隊方面,特朗普上任一年多來,核心團隊接連換人,尤其是今年3月更換了國務卿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隨著博爾頓走馬上任,團隊繼續面臨人事洗牌,國土安全與反恐助理托馬斯·博塞特、國家安全委員會助理納迪婭·謝德洛的辭職,讓特朗普外交安全核心團隊再度減員。
在外部壓力方面,針對特朗普的調查仍在深入。特朗普私人律師邁克爾·科恩的辦公室、住所等9日突然遭到聯邦調查局(FBI)的調查。特朗普對此事的反應異常強烈。批准FBI搜查的是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官穆勒正是由羅森斯坦任命。
③ 俄羅斯對敘利亞空襲背後意味著什麼政治目的和作用
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隨著戰事的發展對敘利亞政府軍極為不利,特別是ISIS在敘境內的攻勢越來越強大,再加上以敘利亞多個派別組成的敘反對派,敘利亞阿薩德有點招架不住,此時,俄羅斯借打擊ISIS極端組織為由,強勢介入敘利亞內戰中,這其中和俄羅斯與敘利亞的關系以及俄羅斯自身的原因分不開。
俄羅斯不惜同整個西方為敵也要武裝介入敘利亞的行動有一個很深的歷史原因。冷戰期間美蘇兩國海軍艦隊在地中海經常對峙,其中在敘利亞塔爾圖斯港附近就爆發過多次,而作為蘇聯和今天的俄羅斯在地中海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中東六日戰爭爆發在1967年,當時以色列發動奇襲重創了敘利亞和其他阿拉伯前線國家,為求自保,敘利亞政府請求蘇聯直接在其領土上派遣駐軍,以便壓制以色列軍隊的猛烈進攻。之後不久,蘇聯海軍艦隊開始經常性的停靠在敘利亞和埃及的相關港口以表達對阿拉伯國家的支持態度。
1970年的11月,老阿薩德通過政變登上了敘利亞的最高權力,為了站穩腳和壯大自身實力,阿薩德政權緊緊依靠蘇聯,因此短期之內獲得了蘇聯提供的大筆軍事援助。為此,蘇聯趁機要求阿薩德在敘利亞國內為其提供海軍軍事基地,蘇聯和敘利亞在提供軍事基地的問題上談判進展很快,1971年兩國便簽署了相關條約,蘇聯獲得了在敘利亞塔爾圖斯修港修建海軍基地, 除了爭奪地中海的勢力范圍,主要還為蘇聯地中海分艦隊提供相應的技術和後勤保障。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從一個蘇聯海軍的臨時停泊點,逐漸發展稱蘇聯在中東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從1967年到1976年,蘇聯共有361艘海軍戰艦前往敘利亞塔爾圖斯港停泊,從1977年開始,敘利亞決定允許部分蘇聯軍人駐扎在該基地,因此塔爾圖斯港對蘇聯海軍在地中海的重要性大大增加。為此,蘇聯和敘利亞簽署了一份友好合作條約,合約中規定,如果有第三方對敘利亞發動武裝侵略,蘇聯軍隊將全面介入。
隨著蘇聯解體,原來駐扎在地中海的蘇聯地中海分艦隊被撤銷,敘利亞塔爾圖斯港的蘇聯基地被俄羅斯繼承,是俄海軍在前蘇聯地區以外唯一的軍事基地,此後幾乎沒有任何用處,訪問塔爾圖斯的俄海軍戰艦也不多,但雄心猶在的俄羅斯海軍自始至終沒有放棄該基地,2011年後,伴隨著俄羅斯國力的逐漸恢復。俄羅斯對敘利亞塔爾圖斯軍港進行了部分改建,在此基礎上修建了大型後勤海軍基地,可同時錨泊包括航空母艦和巡洋艦在內的12艘大型戰艦,成為俄羅斯海軍在地中海持續發揮影響力的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2012年俄羅斯支持敘利亞政府,曾派遣航母編隊駛入敘利亞塔爾圖斯軍港。
從俄羅斯近年來對敘利亞塔爾圖斯港的擴建工作來看, 地中海依然是俄羅斯海軍發展的重要方向,現在在地中海沿岸,僅剩下敘利亞一個國家是俄羅斯的唯一盟國,如果失去敘利亞,俄羅斯未來將不會在地中海方向有任何戰略威懾作用,這也是俄羅斯為何不惜動用武力,也要保住敘利亞政府軍的原因。俄羅斯在中東直接介入敘利亞內戰,實際上是通過軍事力量改變了中東的力量平衡,也體現了普京在決策時是非常果斷和堅決的。
另外還有主要一點,俄羅斯經濟是典型的能源依賴型經濟,國際市場能源價格走勢對俄經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歐將經濟制裁矛頭鎖定在俄羅斯的能源產業,俄經濟因而陷入嚴重衰退,這與過去十年油價高企時俄經濟穩定增長的境況形成了鮮明對照。面對西方的經濟制裁,俄不得不繼續依賴能源手段化解危機,這也是俄與金磚國家的能源與金融合作取得重大進展的原因。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2014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暴跌與持續低迷使俄經濟又遭重擊,引爆了俄盧布危機以及嚴重的資本外流。
能源與地緣政治具有密切的關系,國際和地區性沖突都對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產生重要影響。空襲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的軍事行動因而被認為是俄緩解經濟壓力的一次嘗試。空襲敘利亞是推高國際油價、化解俄經濟燃眉之急的重要舉措:(一)空襲行動會迫使資助敘利亞反政府勢力的沙特及其海灣地區盟友風險增加,沙特王室為保持對敘反政府力量的支持力度,可能放棄石油價格戰,以減產推動油價回升;(二)空襲增強了伊朗的影響,伊朗可能在今年12月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會議上對沙特施加更大的壓力促其減產保價;(三)敘利亞緊張局勢持續,中東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將推升國際油氣價格。
中東地區由美主導的戰略格局未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中東影響大幅削弱,敘利亞成為俄維持在中東地區影響僅存的戰略要地,這是俄力保巴沙爾政權的首要原因。俄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將對擴大俄在中東影響發揮積極作用,除敘利亞之外,俄還在加強與中東等國家的關系,與伊朗、伊拉克簽訂了共同打擊「伊斯蘭國」的新協議,建立了聯合情報中心。伊拉克政府開始將俄視為與「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斗爭的主要夥伴,普京出兵敘利亞的決定更是令其在伊拉克的人氣飆升,甚至被形容為「什葉派的救世主」。
空襲行動是俄內外兼修的政治戰略。1,對外,地緣政治博弈仍然主導著俄對外政策思維,俄仍然不遺餘力地在地緣政治上打造緩沖區、隔離帶,防範任何對手進入其勢力范圍。這既是俄戰略文化傳統的回歸,也是俄綜合實力下降的必然結果,俄在全面的綜合國力競爭中失去優勢的情況下,只能在地緣政治爭奪的個別點上奮起而為。2,對內,俄在敘的軍事行動也體現出俄對外戰略與內政問題的緊密互動。根據全俄輿論調查中心的統計,俄在敘利亞的空襲行動得到了66%民眾的支持。隨著空襲行動的繼續展開及其效果的顯現,預計空襲行動將得到更多俄國內民眾的支持,也將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俄對大國地位的自豪感。
以上分析的這些原因,就是為什麼俄羅斯強勢支持敘利亞打擊ISIS極端組織的根本目的。
④ 俄軍方對美軍空襲敘利亞放出什麼狠話
俄羅斯國防委員會代表當地時間周三(11日)在俄聯邦議會上表示,如果俄在敘軍事基地遭到美國空襲,俄方將立即回擊。
上周,西方支持的非政府組織「白盔」等稱,敘利亞政府軍在杜馬市使用氯氣攻擊,導致超過70人喪生。美國指責敘政府使用化武攻擊,並稱將考慮所有選項予以回應。
這是要打起來呀。
⑤ 俄羅斯對敘空襲打擊打擊is,請問什麼是is
ISIS,即The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Greater Syria (ISIS或ISIL),是2014新銳恐怖組織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的縮寫,「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 是一支遜尼派背景的宗教極端組織,分布於中東的各個國家。其前身是2006年在伊拉克成立的「伊拉克伊斯蘭國」。
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活動的一個恐怖組織(極端反對美國,及其盟國)。按照伊斯蘭原始教義,企圖簡歷一個純粹的伊斯蘭國家。
⑥ 俄羅斯空襲敘利亞
俄羅斯並不是支持敘利亞反對派的,相反,俄羅斯對敘反對派是一點也不會留情的。
俄羅斯是支持敘利亞政府軍的,也就是巴沙爾政權。敘利亞和伊朗都是親俄的。
美國空襲的是IS也就是恐怖組織
現在俄羅斯空襲的是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和恐怖組織
IS在敘利亞有分支,而且非常壯大
俄羅斯在中東一直很有影響力,尤其在敘利亞和伊朗是俄通向外海的補給戰,否則俄羅斯只能困在裏海。既然敘利亞是親俄的,那麼必然會引來美國的不滿。所以敘利亞發生內亂後美國積極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讓他們推翻敘政府政權,近來敘利亞政府頻頻受挫,所以敘邀請俄羅斯對敘空襲恐怖組織,俄羅斯應邀出兵敘利亞空襲恐怖組織(敘利亞政府和俄羅斯會把一切極端組織和反政府武裝全部視為恐怖組織)
⑦ 俄羅斯對敘空襲原對中國有沒有影響
俄羅斯對敘空襲支持了敘利亞政府,打擊了控怖主義,震懾了敘利亞反對派,使敘利亞風雨飄搖中的現政府多了很多生機。
而中國歷來支持阿拉伯人民的解放事業,所以俄羅斯對敘空襲,對中國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⑧ 俄羅斯對敘空襲最新消息
當地時間2015年12月5日,俄羅斯空軍對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目標進行空襲,包括運送石油車隊、地下掩體和物資儲備設施等。俄軍對敘利亞IS武裝展開襲擊後使用大量武器裝備,包括蘇30SM、蘇34、蘇24、T-90坦克等。包括俄軍壓箱底的圖160轟炸機。
⑨ 俄羅斯對敘空襲為什麼美國不舒服
空襲的對象是反對敘政府軍的所有武裝力量,其中就有美國支持的反對派,所以美國的利益受到了影響才會不舒服
⑩ 俄羅斯對敘空襲"口徑"巡航導彈
俄羅斯發展遠程巡航導彈的歷史很早,早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就開始研製類似美國戰斧式和中國長劍-10型的遠程巡航導彈。該導彈系統的型號為3M10,於80年代末裝備部隊。因其外形酷似美國的戰斧導彈,因而被西方國家戲稱為「戰斧斯基」。3M10是前蘇聯第一款三軍通用的遠程巡航導彈,其空射型號是X-55(北約代號為AS-15),陸基型號為RK-55(北約稱為SSC-X-4「彈弓」),海基型號為 "石榴石"戰略巡航導彈(北語代號為SS-N一21),空基、海基和陸基型號幾乎同步裝備蘇聯軍隊。
1987年美蘇簽署中導條約,陸基和海基型的3M10巡航導彈在銷毀的清單內,蘇聯完全徹底的執行了條約,銷毀了全部陸基和海基型號導彈,只保留可由圖-95轟炸機攜帶的X-55空射巡航導彈。
3M10導彈採用慣性 雷達高度表地形匹配的中段巡航制導體制,末端採用雷達區域相關末制導,命中精度為150米,可裝一枚2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射程3000公里,採用小型渦輪噴氣發動機為動力。導彈長6米,重量1250公斤,常規戰斗部重500公斤。
美蘇中導條約銷毀的各型導彈,直接導致蘇聯武裝力量,尤其是蘇聯火箭-炮兵部隊的遠程突擊火力被整體削弱。從1989年起蘇聯陸軍已經沒有能夠對敵200—500公里縱深進行常規火力突擊的導彈武器。
蘇聯解體後,盡管俄羅斯軍隊面臨著嚴重的混亂和財政困難,但他們仍然渴望發展一種媲美美國戰斧的通用遠程常規巡航導彈。
1992年,俄羅斯「革新家」導彈設計局開始在3M10導彈基礎上研製一種多用途得通用遠程常規巡航導彈。這種導彈的彈徑被限制在533毫米,以便滿足從潛艇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的要求。
新一代巡航導彈被命名為Калибр(Kalibr),漢語意思為「口徑」。這是一個龐大的導彈家族,按搭載平台分為潛射型,代號為「口徑-PL」;艦載型,代號為「口徑-NK」;岸基型,代號為「口徑-M」;空射型,代號為「口徑-A」。出口型導彈的代號在最後加字母「E」。
所有導彈都由三種不同用途和結構的基礎型導彈組成:
一是3M54型亞超結合巡航導彈,在巡航段採用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彈道,在末端拋棄巡航發動機,採用火箭發動機推動以超音速攻擊目標。
二是91RE1型反潛導彈,射程50公里,是可垂直發射的一枚火箭助推533毫米口徑魚雷。
三是3M14型遠程巡航導彈。導彈系統分為這導彈全程亞音速飛行,使用慣性 地形匹配中段制導,光學成像或雷達末制導。
改進型可應用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由於格洛納斯早期系統的導航精度極差,高達100米以上,所以直至2010年以前,俄羅斯任何武器系統都無法應用自己的俄衛星導航制導,2011年以後,俄羅斯連續發射格洛納斯-M/K改型導航衛星,使該系統的定位精度提高到5米左右,3M14導彈的改進型也開始應用衛星系統。
該導彈的末端制導採用雷達區域相關匹配末制導,使用聖彼得堡Padar設計局提供的末制導雷達,口徑514毫米,重量40公斤,最大探測距離20公里。由於雷達區域相關末制導的精度不高,3M14的最新改進型應用了格洛納斯衛星輔助末制導,末端精度可在10米以內,俄羅斯此次發射26枚導彈打擊敘利亞目標,宣稱導彈打擊精度在3米以內,筆者認為這是在吹牛,通常只有激光或電視/紅外圖像末制導的導彈才能達到如此高的精度,例如中國的長劍-10巡航導彈就採用紅外/電視圖像末制導,命中精度可以從一棟大樓的某個窗口打進去。
該導彈系統共研發了整體高爆、高爆-燃燒、溫壓、集束子母、熱核等五種戰斗部。外形與中國的長劍-10陸基巡航導彈導彈非常近似,都採用半埋式的進氣道,發動機進氣口與導彈彈體齊平,沒有突出物。
1999年該導彈系統對外公開,不知為何被外界取名為俱樂部導彈系統(Klub),其外銷型號3M14ET型導彈因國際導彈控制技術文件的限制,射程被縮減為300公里。